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州外国语学校2010年模拟考试语文卷考生须知:1全卷满分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5页,24题。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填上学校、姓名、试场号、准考证号。 3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春天一旦ku (1) 到地平线这边来,大地便换了一番风景,明lng (2) 又朦胧。它日日夜夜散发着一种气息,清新的、充pi (3) 的、诱惑而撩人的,这是生命本身的气息。大地的肌肤泥土,松软而柔和;树枝在空中自由舒展,那xin (4) 细的枝梢无风时也颤悠悠地摇动,招呼着一个万物萌芽的季节的到来。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蜀南竹海的中心景区7万余亩楠竹绵延起伏,逶迤苍茫,宛若烟波浩渺的绿色海洋,景色十分宜人。林中嫩竹泻翠,林荫蔽日。风起时, (1) ;风止时, (2) 。晴日,天气清朗,绿光闪烁, (3) 。雨天,云缠雾绕, (4) ,竹影婆娑,如墨似画。A.娴静轻柔 B.溟溟朦朦 C.碧海耀金 D.碧浪掀天3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3)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4)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5)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6)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7)在默写古诗词名句时,有时同学不能正确区别“雁”与“燕”而出现误写。其实,这两种形象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雁”一般与思乡有关,如(A) 。而“燕”一般则与报春有关,如(B) 。4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阅读文学作品能让我们获得丰富的体验。它能带我们进行神奇的想像之旅:凡尔纳的 (1) (填书名)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2) (填人名)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则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它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生活:老舍的骆驼祥子记叙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 (3) 的故事,傅雷家书中让我们体会到了 (4) 。5语文综合性学习。(7分)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并明确主题年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 生态旅游是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身心愉快的旅游方式。请结合本市的生态旅游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以主人翁的姿态向来宾推荐一个本地的旅游好去处。(1分)_ _ (2)为你所推荐的旅游胜地拟一条不少于50字的电话彩铃文字(可以从家乡的文化、历史、人物、景物、等内容入手,仿照示例编写)。(3分)示例:您好!欢迎您致电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雁荡山,这里有“一景多变,移步换形”的奇峰异石,各具情态的飞瀑流泉,曲折迂回的茂林幽谷,欢迎您畅游有中国“东南第一山”之称的雁荡山。_ _ (3)目前,生态环境在不知不觉中被破坏,你认为我们市 (县)的哪里的生态环境急需保护,请说明理由。(3分) 保护地:_ _ (1分) 理由:_ _ _ _ _ (2分)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14分)乱翻书 雷抒雁(1)以吃饭喻读书,大抵不应错。人们不是总说书是精神食粮么?既是吃饭,固然“舌之于味有同嗜也”,但更多的则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各人有各人的爱好,各人有各人的读法。(2)从小学到大学,是人生的基本成长期。那种读书是强制性阅读,每每有惩罚跟在后边,考试是一根鞭子,轰羊一般,赶你从一个圈进另一个圈,一层层往所谓高处去。那时的读书,只为充饥,难甘其味。是“苦读”,方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折磨。小时候,每一次升级后,要做的第一件快事是烧旧课本,以释心恨。(3)参加工作之后,才真正体验到古人话“书到用时方恨少”。急急忙忙地翻书,为实用而读居多。读书既不系统,又难集中。半世编辑生涯,乱七八糟读了一肚子书,世上事物,人间道理,或古或今或中或洋,也都知道一些,但也仅是“知道”而已。比不得学者们,业有专修,学有专攻。(4)大半辈子如此这般过去,如问都读了些什么书,如何读书,也正如问这些年都吃过什么饭一般。西餐中餐,山珍海味,青菜鸡肋,白水煮粥,吃得满腹杂物,有消化了的,也有消化不了原物退回的。如谈起书里事,问准了,恰是读过的,便答得头头是道,似有满腹经纶;问偏了,便只解答个皮毛,有时难免傻子一样瞪眼。(5)但若问起此生还有什么抱负,有什么兴趣,古人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万卷”“万里”,只是言其无尽。这“读”与“走”,乐趣也专在“自由”二字。成名成家,治国平天下,已非我辈所能,早不在念中。(6)两年前,终于熬到退休,心愿遂矣。(7)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买来中华书局新版二十四史。把书架上那些读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书,一并弃了,给这厚厚的“二十四史”,挤出铺位。买二十四史,并非要当史学家,也非是要钻故纸堆。是将其视为工具书,过去看书看报每有谈史的,一扫而过,现在偏要较较真查查史书。二十四史,有许多章段过去也读过,这回只是“补读”,“查读”。(8)还要做的一件事,重读经典著作。包括国外的经典。上大学时读书,多当“仰读”,以为作家写的,必好;以为书上印的,必对。几十年人生经验、写作经历之后,再读经典作品,多当“俯读”,也能以挑剔的目光视之。偶尔,还能读出一些欠缺来。另外,更懂得了经典著作,何以为“经典”,拿自己的作品与之相较,知道缺了些什么。这叫“重读”,是“验读”,验证也。(9)所谓“自由”读书,即一切随心。读有趣的书,读有益的书,有疑的书,读曾经想读未找到的书,读友人写出的书,读敌人的书。(10)如此读书,难免书桌凌乱,各类书呈各种姿态。有读到几章,因故停读的,夹一纸条,伺机再读;有读了几页,又有另一书需翻,信手覆在那里的;也有正摊开桌上,觉得其中几句使人醒悟,需要随手摘出的;枕边有书,是送人入梦,或让人清醒的;厕中有书,是有益轻松排泄的。乱家中风景、乱我生活秩序者,惟书而已!每有家人清扫房间,总叮咛其凡物皆可动,只书不能动,乱就乱着,我知其乱中之治。如别人胡乱收拾整齐了,其实,反倒是乱了我的思绪。(11)乱翻书,乐趣在以我为主,书为我使。有书做伴,随心所欲,保持一种思想自由,精神独立。一如李白之看山:相看两不厌。(12)清人不敢说:“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我则说:人生惬意处,恰在乱翻书。6.阅读第(8)段,分别用二字词语依次概括作者阅读经典著作的三个阶段。(3分)答: 7.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乱翻书”的含义是什么?(3分)答: 8. 比较原句与改句,你认为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简要说明理由。(4分)原句:如问都读了些什么书,如何读书,也正如问这些年都吃过什么饭一般。西餐中餐,山珍海味,青菜鸡肋,白水煮粥,吃得满腹杂物,有消化了的,也有消化不了原物退回的。改句:如问都读了些什么书,如何读书,这些年似乎什么书都读过,有理解吸收的,也有全部忘记的。答: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阅读也并非漫无目的、随心所欲,最好还是有大致的计划,而且是取法乎上,以经典的阅读为主。经典毕竟和我们有些历史的距离,青少年可能不太习惯阅读。但真正体现人类智慧、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的,还是那些经典,而不是那些痛快的吸引人的流行读物。打个比方,经典是我们的主食,流行读物只是冰淇淋。我们总不能不吃饭只吃冰淇淋。现在的诱惑太多,读书还真的需要一些毅力。那些流行的消闲文化,包括影视和网络文化,以及各种流行读物,往往都比较能吸引人,正处在成长过程年轻人只有尽量把持自己,不是被动的卷进流行文化,才能培养比较纯正的阅读口味和习惯,使自己保持一种真正有高尚的精神追求的良好的生活方式。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请根据文章或提供的材料,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说,当前我们可以“乱翻书”吗?为什么?答: (二)(17分)童年 方敬说起到外祖家里去,我就乐极了。那座朗敞的院落,是我儿时的乐园,其中畅茂的花木至今还是我记忆里的一种装点。一颗老年人的心,善良又温和的,与一个小孩子的热情融汇在一起,与年龄的距离间,闪烁着爱的光辉。外祖和平的目光与喜悦的容颜,都使我觉得充实。在想象中他的存在是超凡的,他主宰着我的心灵,我有点傲岸,且只知道阳光和温暖,乐居在他爱的境域里。他说我是他纯净的快乐和慰安。这种心灵的密合永远表现着爱的伟大。(评注示例:“乐居”一词表现了我沐浴在外祖的爱的光辉之中的愉悦和充实。)我是他家里的一位常客,一住就很久。(A)于是,我可以听到他的一位女邻居说:“这孩子简直不想家了。”我羞涩地笑着。于是一位和善的老邻人又问了:“你是你外祖不能离的拐杖吗?”外祖也喜欢到园子里或者户外去走走,我,代替了拐杖,牵着他,也许他的手搭在我的肩头上。而他的拐杖呢,一根乌杨木做成的,黑油油的,有雕着龙头的把手,常挂在圈椅的靠背旁,这支精制的手杖是经过他的细心的筹思和选择的。在他所有的用具中,他最看重这个。以热烈的请求,我曾被允许拄过它几次,持着它的腰身,自己假装一个老人,躬着背,咳咳吐吐。(B)对于老人的东西,我总是那样喜爱,因为他们不仅激动我的情感,还引起我丰富的想象呢。我们在园子里,慢步走着,在茂叶下,花径间,外祖指着他亲手种植的花木给我看,又说又喜欢。他最爱兰草,兰草是栽在瓦盆里,放在石台上。我们走出园门,看看天色和远山,岑寂使我们的心情静止于欲暮的景色中。于是两人选了一块石板坐下了。“你还是那样健旺。”一个荷锄的农人走过了。“呃,你们今年的收成很好吧?”“可以过活了吧?”归途上外祖似乎有点倦意,我则想着,想把潜伏在心里很久的希望说出来。我凝视着他的眼珠和白须,它们像欠了我一个回答似的。终于我耐不住沉默了。 “外公,不用那个拐杖吧。我牵你还好得多。” “是的。你还是我心灵的拐杖呢。” “等我将来老了我再用它吧。给我吗?” “是的。愿它也是你亲切的记忆的拐杖。”我怎样愿意离开他呢?祖孙两人互相倚扶,在生活上表示一点诚挚与热心。但是,家里三番两次派人来接我回去,我用各种方法拒绝,最后就是躲藏也无用了。老仆人带来父亲的严厉言辞,我是最怕父亲的。外祖在我耳边说了很多的话,亲热而又慰安的。终于老仆人带我上道了。(C)外祖送我到一个土坡前,每次送行的终点,我上坡过桥,怕回头看:只使我心酸,从背后传来的他凄凉而又温和的声音:“下回同妈妈一块儿来吧。”直到拐弯处,我回望时,只见一片竹林和林间隐约的黑色屋顶了。从外祖家里回去,我没有一次是空着手的,也许带走的是一个古瓷水盂,也许是一个小小的海螺。我衷心地喜爱它们,好好地保存着,在一个黄木匣里。真的,我不忍提到时间的冷酷,很多年过去了,这些小小的玩意儿,无一不是引起我悲思和怅惘的来源,然而我愈加爱惜它们。没有它们,我会与辽远的昔日更生疏了。自然,我尤其不会忘记那只拐杖,那现在使我感到阴暗与凄凉的,它后来落到我舅舅手里,随着他过了一些寂苦的岁月,现在又成为我舅母的伴行者了。在灯光下,在寂静的时候,我常感悲哀于幼时与外祖的预约,好,让我为孤独的舅母的健康祝福吧。10第(4)段中“我,代替了拐杖,牵着他,也许他的手搭在我的肩头上。”这句话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3分)答: 11.说说你对文中外祖说的“是的。你还是我心灵的拐杖呢。”这句话的理解。(3分)答: 12.联系语境,说说下面这句话的表达作用。(3分) 直到拐弯处,我回望时,只见一片竹林和林间隐约的黑色屋顶了。答: 13.请从画线句子中选一处(填序号),参照示例,自选一个合适的角度,作简要评注。(4分)句子: 评注: 14. 结合全文内容回答:“我”为什么尤其不能忘记那只拐杖?(4分)答: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4分)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于灵州受突厥一部之降,故灵州也称受降城。15. 诗歌前两句写诗人登楼时所见的月下景色,突出了 的特点。(2分)16. 本诗表达了征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 (二)(11分)(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从流飘荡 (2)猛浪若奔 (3)皆生寒树 (4)互相轩邈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 19. 本文作者善于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来写。第(1)段中“ , 。”总括了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江水 特征,“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江水的 特征。(4分)(三)(12分)执泥绘像 歙俗多贾,有士人父壮时贾秦陇间,去三十余载矣,独影堂画像存焉。一日父归,其子疑之,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拒曰:“吾父像肥皙,今瘠黧;像寡须,今髯多鬓皤,乃至冠裳履綦,一何殊也!”母出亦曰:“嘻!果远矣。”已而,其父与其母亟话畴昔,及当时画史姓名,绘像颠末,乃惬然阿曰:“是吾夫也!”子于是乎礼而父焉。 (选自贤奕编警喻)【注释】歙(sh):地名,今安徽歙县一带。贾:指经商或商人秦陇:秦州、陇州。皤(p):白。綦(q):鞋上的装饰。亟(q):多次。畴昔:往昔。颠末:始末。阿:惊讶声。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去三十余载矣 (2) 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 (3)是吾夫也 21选出与“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咨臣以当世之事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母出亦曰:“嘻!果远矣。”答: 23. 本文讽刺了那些 的人。(3分)四、写作(60分)24.岁月如歌,生活如歌。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动人心弦的乐章,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用那是一首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温州外国语学校模拟考试语文答卷纸全卷满分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6页,共四大题,24小题。一、语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27分)1 、 、 、 2.( )( )( )( )3.(1) (2) (3) (4) (5) (6) (7)A B 4.(1) (2) (3) (4) 5.(1) (2) 二、现代文阅读(31分)(一)6. 7. 8. 9. (二)10. 11. 12. 13.句子: 评注: 14.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15. 16. (二)17.(1) (2) (3) (4) 18. 19. , 。 , (三)20.(1) (2) (3) 21.( )22. 23. 四、作文200 400 600 800温州外国语学校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答案:1、跨;朗;沛;纤2.D;A; C; B3.(1)千里共婵娟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荡胸生曾云(4)蜡炬成灰泪始干 (5)物是人非事事休(6)为有源头活水来(7)例:归雁洛阳边/衡阳雁去无留意;谁家新燕啄春泥/燕子来时新社4.海底两万里;吴承恩;辛酸(类似词语均可);父亲对儿子深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