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环境应急预案_第1页
煤矿环境应急预案_第2页
煤矿环境应急预案_第3页
煤矿环境应急预案_第4页
煤矿环境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汾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回坡底煤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2 版 编号:HPDK-HJ001 版本:2012版山西汾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回坡底煤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单位:临汾市环境保护应用技术研究所二O一二年八月1临汾市环境保护应用技术研究所 电话:0357-发 布 令各单位: 为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及时、合理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事件,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提升环境风险管理水平,我矿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已编制完成并经环保部门审核通过,现予以发布。各单位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明确职责,掌握应急措施,维护应急设施,准备应急物资,提高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水平。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矿长: 年 月 日5 临汾市环境保护应用技术研究所 电话:0357-目 录1 总则11.1 编制目的11.2 编制依据11.3 适用范围21.4 工作原则22 基本情况22.1企业概况22.2 生产情况52.2.1资源条件52.2.2 生产工艺62.2.3 生产设备、设施92.2.4辅助设施92.2.5 环保设施102.3 危险化学品及有毒有害物质112.4 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113 环境风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123.1 环境风险源辨识123.1.1设施风险辨识133.1.2物质风险辨识133.2环境风险评估133.2.1瓦斯爆炸、井下煤尘爆炸、井下爆破材料爆炸143.2.2突水事故143.2.3环保设施故障停运143.2.4矸石场自燃153.2.5地表塌陷153.2.6易燃易爆物质引发的火灾163.2.7矸石场溃坝和滑坡163.3评估结论与防范措施173.3.1环境风险评估结论173.3.2突发环境事故的风险防范194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214.1 应急组织机构设置214.2 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224.3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224.4 现场抢险指挥组及职责235 应急能力建设235.1 应急救援处置队伍及职责235.1.1专家组235.1.2应急环境监测组245.1.3抢险抢修组245.1.4医疗救护组245.1.5警戒与疏散组255.1.6通迅保障组255.1.7后勤保障组255.1.8现场恢复组265.2 应急设施(备)和物资266 预警与信息报送286.1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286.1.1 突发环境事故报警系统286.1.2 通迅联络方式296.2 信息报告与处置296.2.1 企业内部报告296.2.2信息上报306.2.3报告内容306.3.4 信息通报327 应急响应和措施327.1 分级响应机制327.2应急处置措施337.2.1 重点监控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措施337.2.2 一般监控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397.3 大气环境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措施407.4 水环境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措施427.5 应急监测427.5.1应急监测的重要环节437.5.2监测人员的防护措施447.5.3应急监测分工447.5.4应急监测终止457.6 应急终止458 后期处置468.1现场恢复468.2 环境恢复478.3 善后赔偿489保障措施489.1 通信与信息保障489.2 应急队伍保障489.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499.4 经费保障499.5 其它保障5010 应急培训和演练5010.1 培训5010.1.1 应急救援队伍培训5010.1.2 员工基本培训、企业法人及管理人员外部培训5010.1.3 外部公众环境应急知识的宣传及培训5110.1.4 运输司机、监测人员培训5110.1.5 培训记录5110.2 演练5210.2.1 演练准备5210.2.2 演练组织、范围与频次5310.2.3 应急演练的评价、总结与追踪5311 奖惩5411.1 奖励5411.2 责任追究5412 预案评审与发布5512.1 内部评审5512.2 外部评审5512.3 发布的时间、抄送部门、企业5513 预案实施、生效的时间和更新要求5513.1 预案实施、生效的时间5513.2 预案更新要求55附则附图:1、区域位置图 2、工业场地平面布置及疏散路线示意图 3、工业场地雨水管网示意图附件: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2、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名单及联系电话 3、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4、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21 临汾市环境保护应用技术研究所 电话:0357-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机制,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影响,最大限度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12.1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3.3.3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发20081号)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6.1.24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2011.5 山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1.2.17 山西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2011.10.9 临汾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9.4.9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山西汾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回坡底煤矿范围内的所有单位和部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监测、预警、处置和救援等应急响应活动。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以保护敏感目标和公众健康为目的。预防为主。建立突发环境事件预警机制,做好应急设施和物资的补充、维护和保障工作。规范管理。加强对应急队伍的业务培训,规范各项应急操作流程。分级响应。在统一指挥基础上,按突发环境事件级别,实施分级控制和管理。科学应对。成立应急专家组,按相关规范和标准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准确判断,及时采取科学的应急措施。2 基本情况 2.1企业概况1、基本信息本矿始建于1997年,2001年随霍州矿务局改制改为霍州煤电集团公司洪洞焦煤分公司回坡底煤矿,2003年企业名称变更为山西汾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回坡底煤矿,属国有企业。生产能力为年产原煤120万吨、年入洗原煤150万吨。现有职工2587人,法人代表庞学军,法人代码:-5。2、地理位置本矿位于洪洞县城西北部,与蒲县、汾西相邻,行政区划上属洪洞县刘家垣镇。地理位置为北纬362655363714,东经11129021113714。工业广场位于距洪洞县城刘家垣镇回坡底村东1km处丘陵坡地上。矿区地理位置见附图1。3、地形地貌矿区处于吕梁山南端的东麓,沟谷切割形成了以黄土梁、塬、峁为特征的低山基岩黄土丘陵地貌,主要山梁为南北走向,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最高点位于区内北西边界南西段沟北村东450m的山梁,标高985.20m,最低点位于北东边界所处沟谷,标高624.17m,相对高差361.03m。属低山基岩黄土丘陵地貌。4、气候(气象)特征矿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季少雪,春季多风,夏季雨量高度集中,秋季较短。年平均气温12,一年之内,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七月份最高。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40.7和-18.6。年平均降雨量为512.7mm,年际变化大,多雨年曾达746.8mm,少雨年为335.6mm。降水量集中在7、8、9三个月。5、河流水系井田东部自申村至张泉村一线的南北向山梁形成了区内小型分水岭,其西侧冲沟水向南西汇集于洪洞午阳河,然后向南东经洪洞许村注入汾河;其东侧冲沟水向北东汇入团柏河,然后向南东经洪洞县干河村北注入汾河。区内沟谷旱季无水,雨季洪水猛涨,雨停则为细流或干涸,属季节性河流。午阳河位于工业场地西南500 m处,为季节性河流,除雨季稍有积水外,在汇入汾河前已经断流。汾河位于工业广场西南12km处。6、水文地质井田内主要含水层自上而下有:全新统(Q4)砂砾石孔隙含水层,为近代冲(洪)积层,主要分布在扩区两侧的团柏河及午阳河的河谷地段。岩性为亚砂土、砂及砾石层,厚度1045m,水位标高544.43m;上石盒子组(K12)砂岩裂隙含水层,属较弱裂隙含水层;上石盒子组(K10)砂岩裂隙含水层,平均厚度6.88m,属较弱-中等裂隙含水层;下石盒子组(k9,k8)砂岩裂隙含水层,属较弱裂隙含水层;太原组(K4、K3、K2)石灰岩溶隙含水层, K4属含水性弱的含水层;K2为含水中等-丰富的溶隙水层;中奥陶统石炭岩溶隙水层, 奥灰岩溶裂隙水是煤系地层下估计的主要含水层,是开采下组煤(9、10、11号)的主要威胁,奥陶系碳酸盐岩在矿区总厚617m。7、交通运输洪洞县境内交通方便,南同蒲铁路、霍侯一级公路、大运高速公路纵贯该县南北。除此之外还有国道309、洪广公路、洪古公路,县乡公路星罗棋布,四通八达,在全县村村通油路,公路较为发达。工业场地距洪洞县城25km,距赵城发煤站17km,紧邻赵克公路,交通运输条件便利。8、厂区平面布置工业场地位于井田西南部丘陵坡地上,呈东北-西南走向,面积约15.2hm2,地面标高771.9m ,相对高差14、绿化率 31.6%。生活饮用水处理站、矿井水处理站位于工业场地东北部,自井口房依次布置有选矸楼、栈桥皮带、坑木加工房、变电所、机修分厂、头灯房、原煤场等生产设施。选煤厂布置于工业场地西南办公区至赵克公路边的坡地上,建有办公楼、主厂房、落煤仓等生产设施。办公生活区位于矿区道路西侧,依次建有平安广场、澡堂、食堂、综合楼、医院、调度室、办公楼、宿舍楼等办公生活设施。锅炉房、生活污水处理站位于办公区东侧。工业场地平面布置见附图2。2.2 生产情况 2.2.1资源条件 1、井田境界 井田范围南界以下团柏断层为界与张端界井田为邻,北界有上团柏断层为界,西界以效古河东岸最高洪水位线为界,东界以以下3个坐标连线圈定:X= Y= X= Y=X= Y=。井田走向长约8.3Km,倾斜宽约4.75Km,井田面积38.437Km2。2、煤层储量井田内地质储量为kt,矿井可采储量为.7kt,矿井生产能力为1200kt/a,服务年限178年。 3、煤层及煤质井田内自上而下包含的主要稳定煤层为太原组下段的9#、10#、11#煤层,其中9#煤层在首采区因煤层太薄为不可采煤层。本矿井主采10#和11#煤层。10#煤层属低-中灰、富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强粘结性煤。煤质变化中等,煤类为气肥煤,可作为动力用煤,也可作炼焦配煤;11#煤层属中灰、中硫、低磷、中高发热量、中等粘结性煤。煤类主要为1/3焦煤,可用作炼焦配煤。4、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矿井瓦斯依据霍州矿物局回坡底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该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194m3/t,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1.863m3/t,属低瓦斯矿井。煤尘爆炸性根据爆炸性试验结果:10#煤层火焰长度都在400mm以上,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80%,有煤尘爆炸性;11#煤层火焰长度在80-150mm之间,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72.5%,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回坡底煤矿目前主要开采的10#煤属富硫煤,11#属中硫煤,有一定的自燃倾向。2.2.2 生产工艺 1、原煤生产工艺井田采用斜、立井二个水平开采,第一个水平标高+620m,第二个水平标高+475m,开采10#、11#煤层。采区的巷道布置采用联合布置的形式,采区集中运输和采区集中轨道巷沿11#煤层布置,采区集中回风巷沿10#煤层布置。运输顺槽与采区集中运输巷和集中轨道巷的联系采用行人斜巷、溜煤眼和材料斜巷。轨道顺槽直接与集中回风巷勾通。采煤方法为倾斜长壁一次采全高,自然陷落管理顶板。在采区中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和一个高档普采工作面。综采工作面采用MG200双滚筒采煤机落煤、装煤,SGW-2500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工作面支护用QY200-14/31型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高档普采工作面采用MG200双滚筒采煤机落煤、装煤,SGW-150C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工作面支护用DZ28Z单体液压支柱,配以HDC-2500金属顶梁支护。主斜井装备DX型钢绳芯强力胶带机提升,出井原煤经转载胶带机进入选矸楼,经储煤胶带机将煤运至储煤场。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负压通风,主斜井也是矿井进风口之一,副斜井担负通风功能,回风立井作为全矿排风井。采用双回路方式供电。地面不设爆破材料库,所有爆炸材料均由霍州煤电集团供应处供应运输,到矿后直接送入井下爆破材料库。井下爆破材料库位于副斜井井底车场左翼60m处,与运输大巷等邻近巷道的法线距离及火药和雷管贮存量等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爆破材料库采用锚喷支护,通风方式采用“一进一回”独立式通风。目前井下火药库各种消防器材配备齐全,进回风巷口均设有消防管路,配有火工品发放专用桌及电雷管安全电阻导通试验桌,各种设施、设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2、洗煤生产工艺洗煤采用脱泥有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煤泥浮选,浮选精煤采用加压过滤机脱水,浮选尾煤采用板框压滤机脱水的联合工艺流程。具体分六个作业,简述如下:原煤准备:原煤首先经预先筛分,分级粒度为50mm,筛上+50mm级原煤经手选去除杂物及大块矸后,进入破碎作业破碎至-50mm,并与500mm筛下物一起进入脱泥作业。脱泥:经过准备后的原煤经脱泥筛脱泥后,进入分选系统。分选系统:经过脱泥后原煤由三产品有压重介旋流器分选出溢流、中煤和底流三种产物。产品脱介、脱水系统:重介旋流器溢流经固定筛、精煤脱介筛脱介脱水,脱介筛筛上物经精煤离心机二次脱水后作为精煤产品。旋流器中煤经固定筛、脱介筛脱介脱水后,筛上物进入中煤离心机二次脱水后作为中煤产品。旋流器底流经固定筛、脱介筛脱介脱水后直接作为矸石产品。介质回收及添加系统:精煤、中煤、矸石固定筛、脱介筛的合格脱介除少部分分流至相应磁选系统外,其余均作为合格介质循环利用。精煤和矸石稀介质分别磁选(精煤离心液进入精煤稀介质系统,中煤离心机进入中矸稀介质系统),磁选精矿都进入介质循环系统。精煤磁选尾矿回收粗精煤后作为脱泥筛冲水利用;中矸石磁选尾矿回收粗煤泥后入浓缩压滤系统。添加介质采用合格磁铁矿粉加水稀释后,用泵打入系统。煤泥水系统:脱泥筛筛下水经分级浓缩旋流器分极浓缩后入脱泥筛脱水后进入重介分选系统。分有浓缩旋流器溢流直接入浮选系统。精煤磁尾采用浓缩旋流器组、弧形筛及煤泥离心机回收粗精煤,旋流器溢流、弧形筛筛下水直接进入浮选系统。中煤矸石磁尾采用旋流器组、弧形筛回收粗煤泥经中煤离心机脱水后混入中煤产品,中矸磁尾旋流器溢流、弧形筛筛下水入浓缩机浓缩,浓缩机底流用板框压滤机回收细粒煤泥。压滤机滤液及浓缩机溢流水循环使用。2.2.3 生产设备、设施主要生产设施、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设施名称主要技术特征单位数量一采煤1采煤机MG-400/930-AMD(1台)MGTY-250/600-1.1(1台)台22综掘机EBZ-160(3台)EBZ-260(1台)EBZ-300(2台)台63支架ZY4600-15/33(98个)ZY7200-16.5/32(170个)个2884皮带机SSJ-1000/2160(1台)SSJ-1000/290(1台)台25转载机SZZ-800/250(1台)SZZ-764/132(1台)台26单轨吊DX100台17防爆胶轮车WC1.9J台18垂式破碎机PCM160台19工作溜子SGZ-800/1050(1台) SGZ-764/630(1台)台210乳化液泵BRW-400/31.6(1台)BRW400/31.5(1台)台2二选煤1三产品重介旋流器YTMC1000/710台22浮选机XJX-TA16(5室)组23脱介筛香蕉筛3672(2台)香蕉筛2461(1台)台34磁选机96117台45浓缩旋流器组3508组26分级旋流器组35012台17浓缩机20m台38压滤机XMZ800台32.2.4辅助设施1、给排水系统生产水源为井下排水,建有一座矿井水处理站,处理能力7200m3/d,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处理后用于洗煤、井下消防、除尘绿化。生活水源为地下水。选煤厂建有360m3的循环水池,废水闭路循环不外排。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用于撒水抑尘和绿化。工业场地的雨水经收集渠流入雨水收集池,沉淀后溢流排至下游河沟。2、采暖、供热系统工业场地实行集中供暖、供热。采用1台SZL10-1.6-A蒸汽锅炉(配套SL-10花岗岩冲击式脱硫除尘器),采暖期为煤矿和洗煤厂的办公生产设施及煤矿井筒供热。采用1台DZL4-1.25-A蒸汽锅炉(配套SL-6花岗岩冲击式脱硫除尘器),全年为洗浴、食堂供热。 2.2.5 环保设施 主要环保设施(措施)一览表序号生产单元(或三废名称)环保设施(措施)备注1原煤储存储煤场为一自然凹槽,三侧为高度15m以上的陡崖,沟口建有高12m的挡风抑尘网。2原煤输转采用封闭式皮带走廊输煤,并在转载点进行喷水降尘。3原煤破碎安装密闭吸尘罩布袋除尘器。4锅炉配套花岗岩冲击式脱硫除尘器,处理后的烟气经50m高烟囱排放。5汽车运输厢式运输车辆,禁止超载并加盖蓬布,道路洒水。6地下涌水矿井水处理站设计规模为7200m3/d,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化学消毒等处理工艺,出水用于洗煤、井下消防洒水。7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站处理能力为2000m3/d,处理后的污水用于洒水抑尘及绿化。8洗煤厂煤泥水浓缩过滤后,进入洗煤水系统循环使用,实现闭路循环。9锅炉冲灰水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10矸石场1位于工业场地东北侧,已经治理完毕,整治后的矸石场尚有一定容量,预计还可以使用5年左右;待该矸石场全部堆满后,煤矿将对该矸石场进行封场。地理位置见图1所示11矸石场2位于工业场地西南侧约500m荒沟内,宽约80m,深约40m,长约5Km,容积1600万m3。沟口东西两侧100m范围内涉及居民129户,房屋840间,人口493人。沟顶高程最高点916.5m,沟口高程747.2m,高差169.3m,该沟的汇水面积约2km2。12炉渣、除尘灰送矸石场分区填埋。13噪声对集中控制室进行隔声、隔振处理,围护结构上的门窗进行隔声处理。对个别高噪声设备采取房屋隔声,基础减振、安装柔性接头,主扇通风机风道安装了消音器。2.3 危险化学品及有毒有害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爆破材料、乙炔、油脂和煤矿涌出的瓦斯属危险化学品。该矿未设置地面瓦斯储存站和地面爆破材料库,现有危险化学品存放点主要有:油脂库1个(供应科外库)、乙炔库1个(供应科专门库房)、及爆炸物品井下储存库1个。2.4 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1、周边环境状况工业场地处于丘陵坡地,井田范围内共有磊上、回坡底、大古、效古、柴家垣前河、张家和井西等8个村庄。距离较近的村庄有回坡底村(300m)和堡子上村(1200m)。首采区共涉及3个村庄,其中:效古280户、768人,磊上1665户、4956人,回坡底770户、2268人。井田所在区域主要河流为午阳河,为汾河支流。此外,区内沟谷中还有一些季节性小溪流。井田范围内未发现自然景观、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等需特殊保护设施。土地裂缝面积2458亩,其中回坡底土地裂缝1428亩,磊上村1030亩。井田范围内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中确定的其它环境敏感区域。西侧矸石场未修沟底涵洞,未修沟底道路,尚未进行绿化,沟口高程747.2m,沟顶高程最高点916.5m,高差169.3m。沟东西两侧100m范围内涉及居民129户,房屋840间,人口493人,不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该沟汇水面积较大约2km2,一旦有暴雨将具有极大地危险性。2、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为工业场地周围村庄、井田内浅层地下水、采空区影响范围内的自然和人工植被。环境保护目标内容详见下表。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要素保护对象方位距离(Km)基本情况功能区(或保护目标)生态环境工业场地15.2hm2绿化系数达到30%井田内村庄8个生活环境不恶化植被(矸石场1)W已覆土绿化。防止水土流失,保证居民生命安全。植被(矸石场2)WS0.5沟内植被稀少,场区多为黄土覆盖,沟底有基岩裸露。地表水午阳河沟间小溪流季节性河流地表水类区地下水井田内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是当地村民生活、生活用水地下水类区环境空气回坡底W0.32268人大气二级堡子上WN1.2780人大古E1.5800人声环境回坡底村W0.3紧邻煤矿工业场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类标准3 环境风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3.1 环境风险源辨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环境风险识别时应侧重于突发性环境事故是否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和爆炸、是否对环境和人身健康造成影响。在该矿的环境风险辨识过程中,应把握两点:一是把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作为项目风险辨识的基础条件;二是从设施风险和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物质风险两方面进行辨识。风险识别时的依据因素除周边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该矿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的地点有乙炔站、油脂库、井下火药雷管库、瓦斯抽放泵站。3.1.1设施风险辨识 本次辨识把由于设施运转故障引发污染泄漏,从而造成对周围环境和人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风险称为设施风险。该矿存在的设施风险主要有井下通风和电力系统故障、瓦斯抽放泵故障、矿井水净化站设备故障、选煤厂的煤泥水处理系统事故停运、锅炉脱硫除尘器故障、矸石场溃坝和滑坡。3.1.2物质风险辨识 本矿生产过程中涉及的风险物质有:煤尘、瓦斯气体、CO、爆破材料、地下涌水、乙炔、油脂、矸石。3.2环境风险评估根据煤炭生产特点、回坡底煤矿矿井实际以及环境风险辨识结果,该矿可能出现的风险事故主要有井下瓦斯爆炸、井下煤尘爆炸、井下爆破材料爆炸、突水事故、环保设施故障停运、矸石场自燃、地表塌陷、易燃易爆物质引发的火灾、矸石场溃坝和滑坡。3.2.1瓦斯爆炸、井下煤尘爆炸、井下爆破材料爆炸发生事故地点都在井下,事故发生后的有害因素(大量的热、一氧化碳等)将会超过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对井下人员的人身健康形成威胁,危及煤矿的安全生产。但是,这三种事故对地面环境影响很小,对场界外人群几乎没有影响,环境风险极小。3.2.2突水事故突水事故属于煤矿重大安全事故,其应急救援措施在该矿的水灾应急预案中进行过详细评价。但是,当发生事故后进行井下涌水的大量抽排时,会由于矿井水净化站处理能力不足使大量未经处理的矿井废水直接排放,属于突发性矿井水事故性外排。目前11号煤层有部分处于奥陶系灰岩水位以下,属于带压开采区,有一定的突水事故风险。但是,矿井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涌水量仅为190.8m3/h,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也显示除效古村的细菌总数和伏诛村的总硬度、硫酸盐超标外,其他监测点的所有项目全部达标,水质较好,事故外排后的环境风险小。因此本预案仅将突水事故后地下涌水的应急处置列入监控范围。3.2.3环保设施故障停运包括矿井水净化站设备故障、洗煤厂的煤泥水处理系统事故停运、锅炉脱硫除尘器故障三类。矿井水净化站设备故障时,会使井下的矿井涌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该矿井水排水量为190.8m3/h,水量不大,如果设有事故水池保障退水,则该事故环境风险小。选煤厂的煤泥水处理系统事故停运时,可能造成煤泥水的事故性外排,对附近水体造成污染。目前,回坡底煤矿选煤厂利用其设备本身的富裕量完全达到了煤泥水一级闭路循环要求:选煤厂补水量仅为0.071m3/t;有20m煤泥浓缩机3台(二用一备),其中二台运行中的浓缩机总处理能力(1256.6m3/h)大于实际入料量(1004.8 m3/h),处理能力是入料量的1.25倍;同时设有360m3 循环水池,可以容纳事故退水。煤泥水事故性外排的几率几乎为零,环境风险极小。但是,仍需加强管理,尽量减少补加清水量,保证事故浓缩池和循环水池在无事故时的排空状态,彻底杜绝事故性外排。锅炉脱硫除尘器故障时,会造成锅炉烟气中二氮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泄漏。工业场地位于沟谷之中,锅炉烟囱高度50m,其影响时间短,随着锅炉停止燃烧,污染物泄漏现象逐渐消失,影响程度不大,环境风险小。3.2.4矸石场自燃硫铁矿结核体是引起矸石自燃的决定因素,当含硫量S3%,矸石易发生自燃。回坡底煤矿目前主要开采的10#煤属富硫煤,11#属中硫煤,有一定的自燃倾向。目前,东北侧矸石场已经进行综合治理,完成覆土绿化,其矸石自燃的几率很小,环境风险小;西侧矸石场未严格按环评要求分层、压实、绿化,其东西两侧100m范围内涉及居民129户493人,不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环境风险大。3.2.5地表塌陷地表塌陷是煤矿企业常见的地质灾害,在全矿的自然灾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中对此类事故应急已有详细论述。但是,一旦事故发生后会引起CO等有毒气体泄出以及水资源和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目前,井田内回坡底土地裂缝95.2hm2,磊上村土地裂缝68.7hm2,有一定事故风险。不过,土地裂缝现象涉及区域均为荒坡地和耕地,环境风险偏小。因此本预案仅将事故发生后的环境应急监测列入监控范围。3.2.6易燃易爆物质引发的火灾本矿所涉及易爆易燃物质为乙炔和油脂。主要存放地点为乙炔库和油脂库。如果管理不善、遇明火极有可能发生爆炸和引发火灾,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对地面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和安全将会产生较大影响,环境风险大。3.2.7矸石场溃坝和滑坡矸石场1位于工业场地东北侧,已接近堆满,并按照环评要求进行了彻底整治,修建了沟底涵洞、拦渣坝,进行了削坡处理,坡度为30度左右,矸石隔5m设一台阶,平台宽度10m,外高内底,在平台边缘建截水沟,已经完成覆土绿化。整治后的矸石场尚有一定容量,预计还可以使用5年左右;待该矸石场全部堆满后,煤矿将对该矸石场进行封场。环境风险小。矸石场2位于工业场地西南侧约500m荒沟内。目前已对沟底进行了压实防渗处理,由内向外逐层堆放,逐层覆土压实,未修沟底涵洞,未修沟底道路,尚未进行绿化。沟口设煤泥堆场,已存放约5000t煤泥。该矸石场沟口高程747.2m,沟顶高程最高点916.5m,高差169.3m,沟东西两侧100m范围内涉及居民129户493人,不满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而且该沟的汇水面积较大约2km2,一旦有暴雨将具有极大地溃坝和滑坡危险,环境风险较大。矸石场溃坝和滑坡后的环境风险影响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河道行洪产生阻碍。但矸石场都是干法堆存,溃坝后冲出下游的距离有限,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矸石,能很快恢复河道行洪能力,不会造成永久性损害;二是对居民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矸石场2的卫生防护距离内有129户493人,溃坝和滑坡风险很大,对居民的安全威胁也较大;三是对工业场地生产活动产生影响。两处矸石场均不在工业场地上游,矸石场溃坝和滑坡不会对工业场地产生影响。3.3评估结论与防范措施3.3.1环境风险评估结论环境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见下表所示。序号风险事故事故类型产生原因环境影响范围主要污染因子事故后果环境风险1井下瓦斯爆炸、井下煤尘爆炸、井下爆破材料爆炸爆炸通风和电力系统故障;瓦斯抽放泵故障井下工作环境人身安全大量的热、CO有害因素超过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危及井下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煤矿的安全生产极小2突水事故(矿井水事故性排放)泄漏(事故排放)探放水工作失误、地表塌陷区充填不实、越层越界开采午阳河及矿区小溪流的水体环境地下涌水SS、COD大量未经处理的矿井废水直接排放,对午阳河及矿区的沟间小溪流产生一定的污染小3易燃易爆物质引发的火灾(乙炔库和油脂库)火灾管理不善、遇明火场区大气环境大量的热、CO有害因素超过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危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煤矿的安全生产大4净化站设备故障(矿井水事故性排放)泄漏(事故排放)停电、检修午阳河及矿区小溪流的水体环境SS、COD对地表水体产生一定的污染小洗煤厂的煤泥水处理系统事故停运泄漏(事故排放)停电、检修午阳河及矿区小溪流的水体环境SS、COD对地表水体产生一定的污染极小锅炉脱硫除尘器故障泄漏(事故排放)停电、检修场区大气环境SO2、NOx、烟尘场区空气短时变差小5矸石场1 自燃火灾修建了沟底涵洞、拦渣坝,进行了削坡处理,坡度为30度左右,矸石隔5m设一台阶,平台宽度10m,外高内底,在平台边缘建截水沟,已经完成覆土绿化。大气环境SO2、NOx、CO、烟尘影响堆场附近大气环境小溃坝泄漏(事故排放)周边生态环境附近居民生命安全矸石溃坝对河道行洪产生阻碍;对居民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小6矸石场2 自燃火灾未修沟底涵洞,未修沟底道路,尚未进行绿化。沟口设煤泥堆场,已存放约5000t煤泥。该矸石场沟口与沟顶高差169.3m,汇水面积约2km2,沟东西两侧100m范围内涉及居民129户493人。 大气环境SO2、NOx、CO、烟尘影响堆场附近大气环境及129户493人的生活环境大溃坝泄漏(事故排放)周边生态环境附近居民生命安全矸石对129户居民493人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偏大7地表塌陷地质灾害出现采空区井田范围CO等有害气体有害气体大量泄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小环境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一览表通过表中内容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井下瓦斯爆炸、井下煤尘爆炸、井下爆破材料爆炸危及煤矿安全生产,但环境风险极小,可不列入本预案突发环境事故范围。矿井水事故性排放(净化站设备故障、突水事故后的地下涌水)、洗煤厂的煤泥水处理系统事故停运、锅炉脱硫除尘器故障和矸石场1的自燃、溃坝和滑坡虽然属于突发环境事故,但其发生的概率极小或造成的环境影响较小,不是本应急预案的工作重点,进行一般监控。地表塌陷属地质灾害,不是突发环境事故,但会造成不良的环境影响,该矿目前发生地表塌陷的风险不大。本预案仅对此类事故做环境应急监测,进行一般监控。易燃易爆物质引发的火灾(乙炔库和油脂库)、矸石场2自燃、矸石场2溃坝和滑坡三类风险事故的环境风险大,是全矿重大突发环境事故监控重点。本矿突发环境事故中需要重点监控的危险物质有乙炔、油脂,风险物质为矸石。3.3.2突发环境事故的风险防范根据评估结论中对突发环境事故环境风险程度的分析,全矿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工作分为两大类,即:重点监控和一般监控。重点监控对象为易燃物质引发的火灾、矸石场2自燃、矸石场2溃坝和滑坡;一般监控对象为矸石场1自燃、矸石场1溃坝和滑坡、矿井水事故性排放、环保设施停运引起的污染物泄漏及地表塌陷后的应急监测。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见下表。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一览表类别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备注重点监控易燃易爆物质引发的火灾(乙炔库和油脂库)强化乙炔、油脂等危险化学品储存、领用和运输环节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设置禁火区矸石场2自燃立即对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的居民实施搬迁; 对已经堆放的矸石必须分层填埋覆土,覆土后进行绿化复垦;定期测温。矸石场2溃坝和滑坡在距离回坡底村民最北侧房屋以北500m外修建拦渣坝,经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认真设计并审批通过后实施。设计单位要对拦渣坝的厚度、高度提出明确要求,并对矸石的堆放高程、外缘坡度提出明确要求; 一般监控矿井水事故性排放(净化站设备故障、突水事故后的地下涌水)建立设备点巡检、维护制度;必要时建设事故缓冲水池洗煤厂的煤泥水处理系统事故停运严格执行洗煤水一级闭路循环的各项技术要求锅炉脱硫除尘器故障建立设备点巡检、维护制度矸石场1自燃由于整治后还有存放余量,因此在继续存放矸石时必须严格执行分层覆土压实制度;待堆满封场时要对矸石堆顶进行推平、压实、整形、覆盖黄土,并进行绿化或复垦。矸石场1溃坝和滑坡加强监管,发现拦渣坝裂缝时及时处理;发现有滑坡征兆或有滑动但未坍塌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护,防止险情恶化;地表塌陷引起的有害气体泄出及地表生态环境破坏应急监测4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全矿已经设有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以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处置。本预案在原有应急组织机构的基础上,结合前述各种环境突发事故的环境危害特征,设置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组织机构。4.1 应急组织机构设置 由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现场抢险指挥组和应才急救援处置队伍组成。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设在环保处。现场抢险指挥组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成立。应急救援处置队伍分为专家组、应急环境监测组、抢险抢修组、医疗救护组、警戒与疏散组、通迅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现场恢复组。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指挥部办公室现场抢险指挥组现场恢复组后勤保障组通迅保障组警戒与疏散组医疗救护组抢险抢修组应急环境监测组专家组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4.2 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成员:由矿长、书记担任总指挥,总工(分管环保工作)及各副矿长任副总指挥,洗煤厂、调度室、安全科、通风科、机电科、生产科、地测科、矿办、财务科、供应科、公安科、后勤科、纠察科、矿医院、宣传部、工会、劳资科、计划科的负责人以及环保办全体人员为领导组成员。职责:组织有资职单位编制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上报环保部门备案;组织预案演练,及时补充、修正和完善预案;进行应急救援设施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批准成立现场抢险指挥组,组建应急救援处置队伍;统一部署预案的实施工作,包括:确定突发环境事故等级、应急救援级别,对应急工作产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决定是否启动预案,紧急调用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等;宣布应急结束;及时向环保主管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具体情况,接受上级部门应急救援指令,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发布公告等工作。4.3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成员:设在环保办,环保办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职责:行使应急救援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收集、信息发布和信息通报职责;协助指挥部完成应急处置时的各项决策和指挥职能;完成环境应急的日常管理和对外接待工作;负责应急预案演练和年度审核的组织实施工作。4.4 现场抢险指挥组及职责成员: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成立,设在调度室。总工(分管环保工作)担任现场抢险指挥组组长,调度室主任、环保科科长担任副组长。职责:负责制定突发环境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措施;组织实施各专业组救援人员的现场抢险工作。5 应急能力建设 5.1 应急救援处置队伍及职责在突发环境事故时,应急救援处置队伍是实施现场应急救援处置任务的一线队伍。它由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组建,由全矿相关部门或单位指定的应急救援人员组成,并根据其在应急任务中承担的工作内容划归不同的专业组(详见组织机构图示)。具体分述如下:5.1.1专家组成员:矿总工程师任专家组组长,成员包括环保办、生产科、机电科、通风科、地测科、安全科、洗煤厂的有关技术人员和外聘环保专业人员。 职责:提供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区域内的各类专业技术资料;预测事故的危害范围、程度和等级;审核环境应急监测方案;提出应急处置措施;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5.1.2应急环境监测组成员:化验室人员组成,环保科科长任组长。必要时,聘请政府环境监测部门为该专业组的技术外援。职责:应急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制定应急监测方案;对各环境要素进行相关污染物的环境监测,确定污染影响范围。 5.1.3抢险抢修组成员:机电科、供应科、救护队人员组成,机电科科长任组长。 职责:承担紧急状态下突发环境事故现场的故障排除和抢险作业;排查事故隐患并报告现场的应急情况。5.1.4医疗救护组成员:矿医院人员组成,矿医院院长任组长。职责:对突发环境事故中的伤员实施救治和运输;保证与周边医疗机构的联络畅通;做好紧急救治所需药品、器材的储备工作。 5.1.5警戒与疏散组成员:由公安科人员组成,公安科科长任组长。 职责:负责应急救援工作中的警戒设置、现场保护、人员疏散和物资转移工作;实施紧急事态下的交通管制。 5.1.6通迅保障组成员:由调度室、机电科人员组成,调度室主任任组长。职责:保证矿内和矿外应急通讯(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的畅通、准确和快捷。 5.1.7后勤保障组成员:由供应科、后勤科、财务科、机电科、调度室等单位人员组成,供应科科长任组长。 职责:保证应急救援物设施的正常启用;保证应急救援物资(包括各类救援材料、专用设备、车辆、防护用品、专用工具等)的供应、调配和运输;承担所有参援人员的生活后勤保障。5.1.8现场恢复组成员:由安全科、救护队人员组成,安全科科长任组长。职责:开展现场搜救;进行被污染区域的洗消清理工作;提出事故现场恢复的措施建议并负责实施。5.2 应急设施(备)和物资根据不同突发环境事故进行应急设施(备)和物资的储备工作,具体分述如下:处理易燃易爆物质引发的火灾事故主要应急设施(备)和物资一览表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规格型号备注1最低限度装备每人套包括活性炭口罩、水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2取样球胆支43温度计支14风帐付35铜顶斧把2隔爆型6刀锯把27两用锹把1防爆型8消防车辆29消防水带盘810水枪支10直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