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_亚非大河文明.ppt_第1页
第1课_亚非大河文明.ppt_第2页
第1课_亚非大河文明.ppt_第3页
第1课_亚非大河文明.ppt_第4页
第1课_亚非大河文明.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亚非大河文明欧洲海洋文明(蓝色文明),看看各文明在地理环境上有什么特征?,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处在大河流域,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亚洲两河流域古巴比伦亚洲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印度亚洲黄河、长江流域古代中国,一、古代埃及,世界上第一缕文明的曙光,“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为什么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呢?,Egyptis“thegiftofTheNile.”,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全长6695公里,流经九个国家。流经埃及境内的尼罗河只有1350公里,但却是最好的一段。河宽平均800-1000米,河深10-12米,水流平缓;以前在每年的七月开始泛滥,九月开始降低水位,十月份开始播种,明年四月收获。,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原因:,1、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带来充足的水源,并肥沃了土壤,促进了埃及农业的发展;,2、尼罗河成为加强埃及南北方交流的纽带。,壁画上所反映的古代埃及农耕与手工业景象,总之,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古代埃及,1、地理位置(大洲):2、自然条件(气候、河流):3、发展历程:5、文明成果:,1、地理位置(大洲):,非洲东北部,2、自然条件:,1)气候:2)河流:,气候干旱,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是唯一水源,定期泛滥,3)公元前15世纪,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帝国。,1)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逐渐形成了几十个最初的小国;,3、发展历程:,2)约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定都孟斐斯。,4)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5)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4、文明成果,1)建筑:2)医学:3)文字:4)历法:,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木乃伊,世界七大奇迹之首金字塔,(国王的陵墓),吉萨三大金字塔,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开罗郊区吉萨的三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边长230多米,230万块巨石,每块2.5吨,最大,胡夫的儿子哈佛拉在距离父亲大金字塔不远的地方,给自己也建了一座金字塔。附近还建有一个雕着哈佛拉头像而配着狮子身体的大石雕,即所谓狮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高22米,长57米,雕像的一个耳朵就有2米高。整个雕像除狮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至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载:(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都要工作三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地位(价值):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埃及君主专制制度下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叫做:,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体现在:,法老,1)自称”太阳神“之子2)百姓见无上荣光;3)独揽国家司法;4)动用巨大陵墓金字塔,木乃伊,木乃伊棺木,豺狼神阿努比斯神是帮助死者通往地下世界的神。相传他因发明了制作干尸的方法而受到崇拜。,医学: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动的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并开始分科治病。,象形文字,古埃及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是一种与事物形状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的读音。古埃及灭亡后,逐渐被人们遗忘,成为死文字。,大阳历,1)地位:2)影响:,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后来的罗马历法以及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此。,尼罗河流域,非洲东北部,气候干旱,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是唯一水源,定期泛滥,约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古巴比伦,古代西亚国家,1、地理位置(大洲):2、自然条件:3、发展历程:4、早期居民:5、文明成果:,亚洲西部,气候,河流,干旱少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河流水量不稳定。,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农业发展依靠人工修建的灌溉系统。,自然条件,古代西亚历史的发展,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4世纪,出现小国,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建立,文明消失,(统一者:汉谟拉比;定都巴比伦城),进入文明时代,伊拉克石油伊拉克战争等等,古巴比伦王国所在地是现在哪一国家?你能说说跟这一国家有关的事情吗?,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奠基者楔形文字的创造者,发明和传播腓尼基字母文字,犹太人的祖先,腓尼字母希腊字母拉丁文字,“没有国家的民族”,连一连,汉谟拉比法典,1)法典颁布者:2)法典目的:3)法典价值/影响/地位:,汉谟拉比法典被发现的经过:1901年,法国考古学家在伊朗的苏撒考古时发现,后被劫夺到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汉谟拉比,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说明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图案:体现“君权神授”的色彩。,汉谟拉比法典,1)从这些条文中,简单分析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2)想一想,这些规定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阅读课本p6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条文,探究课本中的两个问题。,这些规定同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与现代法律相比,他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1)虽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的痕迹,但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2)反映当时社会里,社会地位高的阶级对于社会地位低的阶级享有特权3)反映当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采用的刑罚十分残酷。4)反映当时奴隶主的特权受到法律的保护。,楔形文字,(xi),有力地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猜一猜,上面两幅图中的文字分别是什么文字?有何影响/作用?,字母文字(拼音文字),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拉丁字母。,北非:象形文字西亚:楔形文字、字母文字贡献:文字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尤其是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出现,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古代西亚国家,1、地理位置(大洲):2、自然条件:3、发展历程:4、古老人民:5、文明成果:,亚洲西部,干旱少雨,河流水量不稳定,1)前3500年,出现小国;2)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古巴比伦王国。,苏美尔人、希伯来人、腓尼基人,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非洲东北部,亚洲西部,气候干旱,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定期泛滥;土壤肥沃。,干旱少雨;河流水量不稳定。,约公元前3100年,约公元前18世纪,美尼斯,汉谟拉比,古代印度,古印度,古代印度,1、地理位置(大洲):2、自然条件:3、发展历程:4、古老人民:5、文明成果:,南亚次大陆,2、自然条件:,1)气候:2)河流:3)土壤:,温暖湿润,定期泛滥,河水丰沛,肥沃,是整个南亚次大陆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进入文明时代,古代印度历史的发展,公元前2500年,后来,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不久后,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前10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建立国家,印度半岛逐渐统一,基本统一半岛,建立古印度,(建立者:摩揭陀国的阿育王),再次分裂,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线索,“达罗比荼人”,哈拉帕文化是古代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发生的最早文明,是由最早的土著黑人所创造的青铜时期的文化遗址。时间是从前25001700年。,哈拉帕文化的发现将古代印度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一千年,还推翻了印度最早文明是由后来进入的雅利安人创造的结论。,摩亨佐达罗遗址,雅利安人入侵,一支外来民族改变了一切,“出身高贵的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必然要采取许多措施。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种姓制度,又叫“婆罗门制度”。,梵天,婆罗门(第一等级),吠舍(第三等级),刹帝利(第二等级),首陀罗(第四等级),祭司和贵族,国王、武士、官吏,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被征服者、贫困破产的人,掌握神权,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从事最酷、最累、最脏的职业,“不平等是神的旨意”,(军政王公阶层),(生产平民阶层),(奴隶阶层),(宗教祭司阶层),实质?,社会等级制度,1)婆罗门贵族宣扬造物主创造等级说的目的是什么?2)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3)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种姓制度,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会矛盾。,阅读课本p8资料,探究课本中的三个问题。,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状况,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1)实质:2)目的:2)影响:,社会等级制度,巩固婆罗门的统治地位,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阿育王石柱阿育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他在位的时期(公元前273前236年)是印度古代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后来阿育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宣布以佛教为国教。随着阿育王的胜利,佛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恒河流域传到印度各地,并远及斯里兰卡、缅甸、叙利亚、埃及等国。,佛教,1、创立时间:2、创立背景:3、创立人:4、创立目的:5、教义:6、阿育王对佛教的贡献:7、外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诞生了,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苦难的办法,“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它认为人的生、老“极乐世界”。,大力弘扬佛教并向外传播,时间、路线、影响,宣扬“众生平等”的政治动机(目的):,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佛教的对外传播,1、时间:2、路线:3、影响:,1)北传路线:中亚东亚(中国朝鲜、日本)(西汉末年,由中亚传入中国)2)南传路线:东南亚(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公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