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 用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1页
君子之风 用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2页
君子之风 用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3页
君子之风 用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4页
君子之风 用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君子之风,君子之风,什么是君子?,字典: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那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君子,君子应具备怎么样的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关的章节。,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18),君子坚守道义、讲求诚信,(15.18)本章孔子论述君子完备周到的行为。,孔子说的君子必须具体做到哪一些?义本质意义上要有义,也就是探求义理,属于君子的内心修养。礼行动要求循礼而行。逊即是谦逊,出言吐语谦逊恭谨。信办事守信,取信于人。,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君子:见利思义、重义轻利,小人:见利忘义、重利轻义,(4.16)本章论述君子与小人对义与利的不同态度。,追求仁义是君子,追求财利即是小人。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这正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一样,把“义”与利”作为一对对立的范畴并列起来,让你作二者不可得兼的选择。你选择义”还是“利”呢?其实,你已没有选择,因为你只能做君子,不能做小人。,什么是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于丹,(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君子之风,探究:君子可以获利吗?,可以,孔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所取之利并不害义,那便是合宜的、正当的。君子主张的是“见利思义”,利字面前,坚守正义,甚至能舍生取义。,说说孔子对于“义”“利”的认识对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问题探究,水污染黑砖窑食品安全问题,这可以溯源到这30年来“义”和“利”的剧烈碰撞。30前的中国,讲求的是“无私奉献”,要求人们以道德和理想来约束自己。是为“义”。30年后的中国,争取的是“利润最大化”,经济利益是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为“利”。,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5.9),杀身成仁(成仁取义)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君子:杀身成仁小人:贪生怕死,(15.9)教人具有求仁的牺牲精神。,“杀身成仁”主要谈了孔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成仁”与“害仁”合而观之,有五种状态。第一,杀身以成仁,是天地境界,勇圣所为。第二,不杀身以成仁,道德境界,是智圣所为。第三,杀身而不成仁,强打硬斗,暴虎冯河,匹夫之勇所为。第四,既不杀身,也不成仁,平庸混世,庸常之人所为。第五,求生而害仁,临大节而夺其志者,怯懦之人所为。,孔子在五种“成仁”“害仁”的境界中,通常不赞成杀身以成仁,如比干,成仁德而失性命。孔子在“求生以害仁”与“杀身以成仁”二者必选其一的时候,他才赞成“杀身以成仁”,通常赞成的是“不杀身以成仁”,如管仲不死而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是成仁不必杀身。,讨论举例:中国历史上杀身成仁的君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儒家在生命和仁义不可兼得的情况要“舍生取义”,要“杀身成仁”,但现在主张“生命高于一切”,你觉得生命和仁义哪个比较重要,为什么?,第二课时,作为君子还具有怎么的品德?,“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耻:以为耻恶:不好,小人:贪图享受,孔子在此倡导一种什么样的品格?,安贫乐道,(4.9)本章孔子勉励学生要专心致志求道,不为世俗所累。,孔子认为一个士人追求正道就一定是个君子吗?,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译文】孔子说:“读书人而留恋安逸,便不配做读书人了。”,士是有志的读书人,如果只求个人生活安适,这就与他的志向相背,不会有所作为,所以不够资格为士。,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志于道,但贪图享受,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讨厌物质环境艰苦,怕自己穿不好吃不好,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为他的心志已经被物质的欲望分占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意志若被物质环境支配的话,就无法和他谈学问、谈道。,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6.11),注释(1)箪:音d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3)乐:乐于学。,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思考:说说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孔子为什么会反复称赞他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注释(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2)曲肱:肱,音g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评析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思考1: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你怎样理解“浮云”的比喻义?,【明确】浮云可使人联想起多种比喻义,如: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天所说的过眼烟云;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思考2:中国人总以财富、房车、学位等东西来论英雄;平凡地享受粗茶淡饭的日子,往往会被认为没出息。你怎么看待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生活?(大家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示例:在平淡中透着一份安逸,一份自在,生活简单一点,心理负荷就会减轻一些;在粗茶淡饭中享受那份平凡,那份宁静,不会因为追逐而丧失真心本性,这就是一种淡泊;人要真正获得自在、宁静,最要紧的就是安贫乐道,像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管多贫困,条件多么恶劣,都要保持心灵的安详和宁静;坚持道义,不怨天尤人,不自怜自欺、自暴自弃,把清苦的生活过得富有情味,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怀!,第三课时,作为君子应该具有怎么样的心态?,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注释(1)叶公:叶,音sh。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2)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评析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17.15)小人:患得患失,患得患失:形容一味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厉害。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凡能做的都做了(用于坏事)。,如何理解:“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清梁章钜论语集注旁证说:“志于道德,圣贤之徒也。志于功名,豪杰之士也。志于富贵,即鄙夫也。圣贤非不事功名也,可为则为,不可为则不为,不害于道德也。豪杰非恶富贵也,视功名为重,则富贵为轻也。鄙夫则富贵而外,他无所志,故其得失之患至于如此也。”,君子的心灵世界是怎么样的?,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仁者足以爱人,故胸怀天下,故不以一己私利而忧愁;智者足以明礼,故能克己复礼,故不为一己私利而迷惑;勇者出自礼仁,大义凛然,杀生成仁,故不因一己私利而畏惧。,第一章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6),君子坚守道义、讲求诚信,先立志,然后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7.6)本章讲述孔子教导学生进德修业的方法。,如果无高远思想就未免太俗气,太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没有相当的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艺”,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第一、立志。志立在什么地方呢?必须立足在求“道”上,即修已治人之道。第二、修己。他要求学生“据于德,依于仁”,完善自我。德是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准则。而人的一切行为准则的德目中,仁又是主要的,它统摄各种道德所以必须依于仁,只有达到仁的境界,个人的修养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第三、治人。即游于六艺之中,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的本领,将来为治人作好充分准备。当然修已与治人的修养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所以这四者体现了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目的。,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6.23)本章孔子分析智者和仁者的性格差别及其作用。朱熹:“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智者也就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通晓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朱熹:“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2)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3)已:罢休,停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1)弘毅:弘,广大。毅,坚毅。宽宏坚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弘”,就是要有宽广的胸襟,宏大的气度,目光远大而包容一切。一是要“毅”,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拔的毅力,果敢的决断,目光犀利而处事利索。有了这两个条件再持之以恒,死而后已,或许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而称为君子了。,(8.7)本章曾子论述士求仁的要求。,(1)棘子成:卫国大夫。古代大夫都可以被尊称为夫子,所以子贡这样称呼他。(2)驷不及舌:指话一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驷,拉一辆车的四匹马。这就是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语源。(3)鞟:音,去掉毛的皮,即革。,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128),(12.8)本章叙述子贡矫正棘成子的偏见,阐明文采和本质,形式与内容同样重要。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采。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12.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第十四章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君子:行为有礼,态度谦逊,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本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的品质,包括“道”、“德”、“仁”、“义”、“礼”、“信”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及掌握“六艺”的知识技能素质。具体又有能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表的统一等。,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有哪些品质?,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患得患失:未得时,担心不能得到;既得到时,又担心失去。形容一昧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无所不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