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扬州民歌艺术特征摘 要:扬州是中华戏曲、音乐文化的瑰宝,多年来流传于江苏扬州、泰州及其周边地区,源自当地百姓日常生活和劳作中的号子、小调和风俗歌曲等民间歌曲。扬州民歌有别于江南吴侬软语的婉约、精致,而是具有“融汇南北,刚柔并济”的艺术特征和风格。千百年来扬州民歌曲调优美、旋律动人,词曲流畅清晰、结构精巧,调式和调性也丰富自然、变化多端、别具一格,既展现了苏北平原的辽阔激扬,也渗透着江南水乡的钟灵秀美。扬州民歌之于当地百姓,如百般似水柔情滋润着扬州人的心田,也让很多他乡异客流连忘返,心弦激荡。 本文以扬州民歌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等与扬州民歌密切相关的因素,从扬州民歌所处的地域特征、扬州民歌的演唱特征和扬州民歌的文化价值三方面为切入点,探究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寻找扬州民歌历经千百年经久不衰流传至今依然被传颂、吟唱的魅力之所在。关键词:扬州民歌,演唱形式,民族音乐,艺术特征On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Yangzhou folk songsAbstract:Yangzhou is a treas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music culture, popular in Jiangsu for many years in Yangzhou, Taizho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from the local daily life and work in the songs, songs and other folk songs and folk ditty. Yangzhou folk so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Jiangnan whisper graceful and delicate, but a blend of North and south,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style of the rigid and soft . For thousands of years, Yangzhou folk song melody, touching melody, lyrics clear and smooth, delicate structure, mode and tonality also have a unique style, rich natural, be the most changeful, both show the vast Jiyang Subei plain, but also permeated with the Jiangnan beautiful Zhong Ling. Yangzhou folk songs from the local people, such as a variety of gentleness moistens Yangzhou peoples heart, also let a lot of country land linger, heart stirring.This paper takes Yangzhou folk song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factors of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custom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Yangzhou folk songs,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features, from the Yangzhou folk songs of Yangzhou folk songs and folk songs of Yangzhou cultural value three aspect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Yangzhou folk song inquiry. Looking for Yangzhou folk songs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enduring the spread is still being spread, the charm of singing.Key words: Yangzhou folk songs, singing form, folk music, artistic features目 录摘 要:1Abstract:2目 录3引 言:41、扬州民歌的地域特征41.1扬州民歌发展环境51.2扬州方言的艺术色彩52、扬州民歌的演唱特征62.1演唱中衬词的运用62.1.1掌握好衬词的读音72.2.2掌握好不同衬词的语气词72.2演唱中的咬字行腔73、扬州民歌的文化价值83.1扬州民歌的文化背景83.2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84、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94.1旋律流畅清晰、优美鲜明94.2结构精致紧凑、千姿百态94.3调式调性变化随心所欲94.4风格博采众长、融会贯通10结 语10参考文献10致 谢10引 言: 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淮扬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代表,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出扬州民歌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扬州民歌起源到逐渐形成体系再到发展完善,历经千百年磨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地传唱度。随着自身艺术形式的发展、融合,今天的扬州民歌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创新,受到世界文化的一致认同,一切的辉煌和成就都源自扬州民歌独特的地域成因和艺术特征。1、扬州民歌的地域特征扬州处于长江三角洲扬子江北岸,历史悠久、景色优美,以此地为中心发展形成的淮扬文化艺术是中华艺术瑰宝。扬州民歌受到江南民风习俗和语言文化的影响形成,特色鲜明、曲调别致,具有强烈的扬州地域文化特征,是淮扬文化、江南文化的代表。1.1扬州民歌发展环境扬州古称广陵、江都,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河道综合、位置优越,自古就是繁华富庶之地。扬州优越的经济环境和稳定的政治环境使当地的文化得到发展,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和文章锦绣之地,艺术文化也光彩夺目。扬州民歌的曲调主要由号子和小调构成,号子节奏感强,是当地人民从事生产工作中所演唱的歌曲,其中高邮号子在扬州最具名气。数鸭蛋是扬州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号子之一,曲子幽默生动。数鸭蛋中模仿鸭子嘎嘎的叫声,充满了欢乐活泼的氛围,让人民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工作。高邮号子是扬州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扬州地区的鸭、鱼、水、稻作等方面的元素进行了融合。劳动号子有关于劳动的也有感叹劳动的艰辛生活反面的题材,真实的反应了当时扬州人民的生活现状以及风土人情。扬州小调因其旋律优美、结构整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长久以来深受到淮阳地区人民的喜爱,古代淮扬地区地广人稀、物产丰饶,扬州人生活富足安逸,性格温和谦逊,加之扬州地区气候温润,风景柔美秀丽,为扬州人民的性格也更加了一份细腻多情,因此扬州小调多是描写田园风貌、水乡春光以及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历史故事,更有许多词曲是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刻画,突显扬州地区风土人情。其中,名曲茉莉花曲调优美流畅、唱词温柔美丽,为世人展现一幅扬州江南水乡的诗意画卷。茉莉花作为中国民歌的代表作品走出国门,被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选用作为歌剧图兰朵主题音乐而享誉世界,这首民歌2003年被正式确定为扬州市歌,2008年又登上了北京奥运会的舞台。现代扬州民歌中对爱情、劳作和风土人情的描写较多,特别是对爱情的歌颂在扬州民歌中得到充分体现。号子和小调是扬州民歌的两大重要题材,充分体现了扬州地区特色,也印证了地域特征对扬州民歌发展的影响。1.2扬州方言的艺术色彩扬州所处地区的方言属于江淮方言区(或称下江官话区)。扬州位于江苏中部,方言既有苏南方言的轻柔圆润,又带着苏北方言的干练豪爽。南北方言的交汇,使得扬州方言独具特色。扬州方言与扬州民歌柔美的旋律的完美结合,让扬州民歌大放异彩。 扬州方言极具个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n”与“l”不分:如“牛”,“刘”不分;“你”,“里”不分;“您”,“林”不分等;平仄不分:如“早”,“找”不分;“草”,“吵”不分;“湿”,“丝”不分等;扬州方言有许多的合音字,如“忙”是“马上”的合音,我忙来就是我马上来的意思;“供”就是“告诉”的合音,我供你就是我告诉你的意思等等。扬州小调茉莉花中“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里的“白”字,以及“我有心采一朵戴”的“戴”字都需要使用扬州方言进行演唱。再比如在演唱过程中运用口语都是扬州民歌的方言特色。如扬州人民经常说的“姑老太”、“歇脚”、“伸懒腰”、“哪块”、“甩上天”等都具有显著的扬州地方特色。扬州号子中的“缈窗捂在外,请问一声姑老太,哥哥上扬州奔哪块”就体现了扬州独具的本土特色,具有浓郁的地方味道。许多扬州民歌中的衬词需要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唱出衬词所具有的韵味,口腔应到位,如在听到“杨柳青子青儿虐”、“拔根芦柴花”时能够给人浓厚的扬州风韵。扬州方言在扬州民歌中的运用是扬州民歌的点睛之笔;甜美而不酥麻,豪爽而不粗犷的扬州方言使得扬州民歌更加动人心扉。2、扬州民歌的演唱特征 扬州民歌在演唱时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将吴侬软语和淮扬方言中优美独特而方言发言融入扬州民歌,运用本地语言特色表现本地故事,是扬州民歌演唱中的最大特色。2.1演唱中衬词的运用中国不同地域的民歌都会使用极具特色的“衬词”来为自己地区的民歌增添地域色彩,扬州民歌也不例外,所以在演唱扬州民歌的时候重要的不仅是扬州方言,衬词的演唱也是极具扬州地方色彩的,衬词演唱的不到位,扬州民歌情调和韵味也无法表达。承载民歌的方言不同,民歌中的衬词也不同,不一样的歌曲、不一样的情绪,衬词的演唱方式也都不一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衬词的演唱了解:2.1.1掌握好衬词的读音衬词往往就是扬州民歌最有特色的部分,如果在演唱过程中过于拘谨,咬字偏向普通话,那便失去了民歌本身的韵味。以扬州民歌大哥大嫂子中的衬词为例:“我上(的)扬(了)州(nia),买(了)头(的)油(nia)。“nia”这个字唱的时候应该唱出俏皮、可爱的效果。而不能唱得太笨重,那样就失去了这首民歌本该表达的情绪。2.2.2掌握好不同衬词的语气词以扬州栽秧号子唱的大家劲头来为例:“叫(啊)我(的了)唱来(嗨)我(哇)就(的个)来(呀)”中的“啊”“嗨”“哇”“呀”这些语气词在演唱时就不能够全都用一种语气去演唱,否则只会让整首歌显得呆板,毫无生气。这首歌是要调动劳动人民劳动的积极性,所以演唱时要注意语气词的语调。2.2演唱中的咬字行腔语言发声是演唱扬州民歌发声的基础,歌唱发声同语言发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歌唱发声是建立在语言发声之上的,若在演唱时脱离了语言发声那音乐就毫无美感可言。而在演唱时咬字行腔更是建立在发声之上的,在形成很好的演唱状态时也要注重扬州民歌的咬字行腔。“扬州方言中声母的力度较大,口腔前部的动作多且幅度大。如乖乖隆的咚、乖乖叫。”所以在演唱时一定要夸张地唱出来。 扬州民歌的行腔还十分注重圆润、细腻。扬州民间艺术有一套十分成熟的行腔方法。著名的清曲艺人王万青曾说过:“行腔有很多种,有喇叭腔、枣核腔、葫芦腔、龙摆尾腔、拉锯腔等,不外乎是轻重、高低、厚扁、圆细,要行腔得法,必须注意:高音不能猛,低音不能无,轻音不能断,重音不能砸夯,宽音用力放,细音别发促,圆音用气一股动,扁音用气放的平。”3、扬州民歌的文化价值3.1扬州民歌的文化背景 扬州民歌文化既有南方的柔情有掺杂着北方的爽朗,语言干练、风格淡雅,富于哲理。 现存的史料中,最早的扬州民歌歌词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渔父歌。歌词为:“日月昭昭兮寝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这简单的两句歌词就能直观地让我们了解到先秦扬州民歌的特点:质朴、感情真挚、简单。明清时期的扬州民歌有很多歌词一直流传至今,有的虽有变化却一脉相承。进入19世纪后,扬州民歌再也不像之前只有唱词而没有曲谱了,因为记谱法的传入,扬州民歌的音乐得以记录。20世纪50年代后相继出现了一些扬州民间歌手,如王兰英、郑诚、夏国珍等。进入了21世纪,已经有更多的新鲜血液注入了扬州民歌。 3.2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 扬州民歌茉莉花被意大利大作曲家普契尼选作歌剧图兰朵的主题音乐之一而走出国门享誉世界。茉莉花这首民歌风格清新,旋律优美动人,它凝聚了扬州2500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了扬州民歌的艺术魅力,也奠定了扬州民歌不可撼动的深厚文化地位。扬州民歌是汇向中国民歌汪洋大海的一条川流不息的江河,是反映扬州劳动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时期的民歌看到不同的扬州社会生活。通过研究扬州民歌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真正推动扬州民歌的巨大动力便是民众,民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民歌就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扬州民歌也将迸发出更强有力的活力。4、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扬州民歌唱词内容丰富,曲调悠扬婉转,具有极强的欣赏性和艺术性。扬州民歌中所蕴含的风土人情、人文风貌、劳动景象根植于扬州这片土地,生根发芽,散发无尽地艺术魅力。4.1旋律流畅清晰、优美鲜明 扬州民歌的旋律优美动人、让人听了不禁心动,主要是由于扬州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 。深厚的扬州历史文化对扬州民歌优美旋律的孕育也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的,扬州位于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之处,扬州民歌的旋律不仅柔美动人而且柔美中还透出一丝的刚劲豪爽。 扬州民歌优美的旋律与它动人的唱词是密不可分的,正是有了这些内涵丰富的唱词才孕育出如此柔美又刚劲的旋律。4.2结构精致紧凑、千姿百态扬州民歌以精致小巧闻名,一首首精致的民歌就如扬州的糕点一般,小巧玲珑、晶莹剔透,让人忍不住想去唱两句。扬州民歌的结构小巧多变、灵活变通。从曲调结构上扬州民歌可以分为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等。4.3调式调性变化随心所欲扬州民歌的调式变化自然、丰富多彩,应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谚语。虽然扬州民歌短小但“宫、商、角、徵、羽”五个调式俱全。但是以宫调式与徵调式为主,宫调式的代表作品有拔根芦柴花黄黄子杨柳青等;徵调式的代表作有鲜花调、孟姜女、梳妆台等。扬州民歌调式鲜明,一般都不会调式转换。但也有很多扬州民歌在过渡的过程中发生调性转换,并且转换自然。4.4风格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扬州民歌中融合了劳动号子、扬州小调、地域音乐以及地方方言,将各种民间艺术形式经过加工渲染最终形成扬州民歌,是集百家之所长于一身的民间艺术形式。结 语扬州民歌通过上千年的发展,以扬州所在的淮扬文化、江南文化为依托,将劳动生产与民俗习惯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壮大完善,现已成为中国民歌宝库里璀璨夺目的明星。扬州民歌来源于村庄、部落,飘扬于田间集市,传唱于城郭闹市,逐渐被推广到全世界,曲调、词汇中的乡土气息清纯而质朴,可以荡涤人们浮躁的心灵。参考文献1葛灵月.扬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玉林公考试题及答案
- 绥化中考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重庆农教考试真题及答案
- 会计大专自考试卷及答案
- 卫生监督考试试题及答案
- 急性播散性脑炎课件
- 浙江足球统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经验与面试模拟题集
- 2025年侨务办公室招聘考试高频考点回顾
- 2025年全国政协机关面试指南热点问题和答案解析
-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三章运动兴趣和动机
- Unit1Developingideaslittlewhitelies课件-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第三册
- 培训反馈意见表
-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健康的情绪表达 全国通用(共16张PPT)
-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
- 电力系统分析孙淑琴案例吉玲power程序实验指导书
-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适合微电子专业)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5)
- 发动机装调工技师考试资料
-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记录表
- ASME_B36.10M美标钢管外径壁厚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