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乳的物理化学性质,2020/5/20,2,第一节乳的概念及分散体系,一、乳的概念从健康的哺乳动物乳房分泌出的生理学液体。它是哺乳动物分娩后由乳腺分泌的一种白色或微黄色的不透明液体。含有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是哺乳动物出生后最适于消化吸收的全部营养物质。,2020/5/20,3,二、乳的分散体系,(一)乳胶体酪蛋白:515nm;白蛋白:1.55nm;球蛋白:23nm均在1500nm之间,故属胶体分散体系。分散质:乳蛋白质胶体磷酸钙盐分散剂:水,2020/5/20,4,二、乳的分散体系,(二)乳浊液由于乳脂肪球的平均直径为30005000nm,在500105nm之间,故属乳浊液。分散质:乳脂肪分散剂:非脂乳成分,2020/5/20,5,二、乳的分散体系,(三)乳的真溶液由于乳糖和盐类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故属真溶液。分散质:乳糖、盐类(部分磷酸盐、无机盐类、柠檬酸盐)分散剂:水,二、乳的分散体系,表2.2牛乳的物理性状,2020/5/20,8,结论,乳是一种复杂的分散体系,有以蛋白质为主构成的乳胶体,有以乳脂肪为主构成的乳浊液,有以乳糖为主构成的真溶液,以及种种过度分散体系,各种分散体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从而形成总的分散系统。,第二节乳汁的性质,一、乳汁组成及含量,牛乳两大成分:水分、乳干物质乳干物质又分为两大成分:脂质和无脂干物质;,表2.1牛乳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二、乳的胶体性质,1.真溶液:2.高分子溶液:3.胶体悬浮液:4.乳浊液:,酪蛋白在乳中形成酪蛋白酸钙磷酸钙复合体胶粒。胶粒直径约为30800nm。,乳脂肪以脂肪球的形式分散于乳中,形成乳浊液。直径约为10010000nm。,乳白蛋白及乳球蛋白呈大分子态分散于乳中,形成典型的高分子溶液。其微粒直径约为1550nm。,乳糖、水溶性盐类、水溶性维生素等呈分子或离子态分散于乳中,形成真溶液。其微粒1nm。,三、乳的物理性质,(一)乳的光学性质(二)乳的热学性质(三)乳的电学性质(四)乳的滋味与气味(五)乳的密度与比重(六)乳的酸度与pH值(七)乳的粘度与表面张力,乳的色泽是由于乳中酪蛋白胶粒及脂肪球对光的不规则反射的结果,正常乳的粘度为0.00150.002Pas。牛乳表面张力在20时为0.040.06N/cm(牛顿/厘米)。,第三节乳中各成分的性质,一、水分,在乳中约占87%89%。分为自由水、结合水、膨胀水和结晶水。自由水乳中主要水分,具有常水的性质沸点-冰点-溶解特性.,结合水、膨胀水、结晶水在乳中具有特别的性质和作用。,一、水分,(一)结合水(二)膨胀水(三)结晶水,结合水约占2%-3%,与蛋白质或与乳糖及某些盐类结合存在。无溶解特性。不具有常水的冰点、沸点难以蒸发和结冰。,膨胀水存在于凝胶粒结构的亲水性胶体内。,结晶水存在于结晶性化合物中。,二、气体,生乳中含有一定量气体主要:二氧化碳、氧、氮等细菌繁殖产生如氢气、甲烷等,刚挤出的牛乳含气量较高其中以CO2为最多,氮次之,氧最少检测原料乳时,不能用刚挤出的乳检测其密度和酸度。,三、乳干物质,概念:将乳干燥到恒重时所得到的残余物。含量:常乳中含量11%13%。,四、乳脂肪(fat),有97%-99%的成分是乳脂肪。约1%的磷脂和少量的甾醇、游离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等。是中性脂肪,牛乳中含量平均为3.5%-4.5%。,乳脂肪是由一个分子的甘油和三个分子相同或不同的脂肪酸所组成,形成甘油三酸酯的混合物。,是牛乳的主要成分之一,四、乳脂肪(fat),(一)乳脂肪球及脂肪球膜1、脂肪球呈分散状态于乳中;水包油型的乳浊液;表面被有脂肪球膜,使脂肪在乳中保持稳定的乳浊液状态。直径在0.122m范围,平均为3m。,2、乳脂肪球膜:510nm厚。由蛋白质、磷脂、高熔点甘油三酸酯、甾醇、维生素、金属离子、酶类及结合水等复杂的化合物所构成。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卵磷脂蛋白质络合物。,乳脂肪的组份,(二)乳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脂肪酸组成受饲料、营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尤其是饲料。,组成特点:低级短链脂肪酸含量高(14%,其它油1%)水溶性、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很高(8%)。这类乳脂风味良好、易于消化。,(三)乳脂肪的特性1一般特性,(1)乳脂肪具有特殊的香味和柔软的质体,是高档食品的原料。,(2)易受光、空气中的氧、热、金属铜、铁作用而氧化,从而产生脂肪氧化味。,(3)易在解脂酶及微生物作用下而产生水解,使酸度升高。由于含有酪酸(丁酸),故轻度水解也能产生特别的刺激性气味脂肪分解味。,(4)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其它气味,如饲料味、牛舍味、柴油味及香脂味等等;,(5)在5以下呈固态,11以下呈半固态。,乳脂肪的物理常数表,溶解性挥发脂肪酸值指中和从5g脂肪中蒸馏出来的溶解性挥发脂肪酸时所消耗的0.1mol/LKOH的毫升数。皂化价指每皂化1g脂肪酸所消耗的NaOH的毫克数。碘价指在100g脂肪中,使其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酸所需的碘的毫克数。,(三)乳脂肪的特性乳脂肪的理化常数,波伦斯克值指中和5g脂肪中挥发出的不溶于水的挥发性脂肪酸所需0.1mol/LKOH的毫升数。,归纳理化特点为:水溶性脂肪酸值高;碘价低;挥发性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脂肪少;皂化价比一般脂肪高。,碘价越高脂肪越软!,(四)磷脂主要是卵磷脂、脑磷脂与神经鞘磷脂比例为48:37:15。(五)甾醇乳脂肪中甾醇的最主要部分是胆固醇。含量很低(每100ml牛乳中约含717mg);主要结合在脂肪球膜上。,五、乳糖,(一)乳糖概述乳糖C12H22O11乳腺分泌的特有的化合物;牛乳中约含4.5%。乳糖有乳糖和乳糖两种异构体。乳糖很易与一分子结晶水结合乳糖水合物,所以乳糖实际上共有三种形态。,乳糖在乳中全部呈溶解状态。乳糖为D葡萄糖与D半乳糖以1,4键结合的双糖,又称为1,4半乳糖苷葡萄糖。,(二)乳糖的结构1.乳糖水合物通常含有1分子结晶水,其亦有无水物。在93.5以下的水溶液中结晶而成的。市售乳糖一般为乳糖水合物。,(二)乳糖的结构.乳糖无水物在真空中缓慢加热到100或在120125迅速加热,失去结晶水而形成。在干燥状态下稳定;在有水分存在时,易吸水而成为乳糖水合物。,(二)乳糖的结构乳糖以无水物形式存在;在93.5以上的水溶液中结晶而成。比乳糖易溶于水,且较甜。,(三)乳糖溶解度、最初溶解度:乳糖投入水中,即刻溶解的那部分达到饱和状态时,为乳糖的溶解度。、最终溶解度:将乳糖溶液继续振荡,乳糖可转变为乳糖,最后达到的饱和点,即乳糖与乳糖平衡时的溶解度。、过饱和溶解度:继续将饱和乳糖溶液于饱和温度以下冷却时,可成为过饱和溶液,此时如果冷却操作比较缓慢,则结晶不会析出,而形成过饱和状态。,乳糖不适症:乳糖在消化器官内经乳糖酶作用而水解后才能被吸收。年龄增长,消化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分解和吸收乳糖,饮用牛乳后出现呕吐、腹胀、腹泻等不适应症。,消除乳糖不适症的方法:在乳品加工中利用乳糖酶,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利用乳酸菌将乳糖转化成乳酸,还可提高乳糖的消化吸收率,改善制品口味。,六、乳蛋白质,包括酪蛋白、乳清蛋白及少量脂肪球膜蛋白;乳清蛋白:包括乳白蛋白、乳球蛋白及对热稳定的小分子蛋白和胨。,(一)酪蛋白将脱脂乳加酸处理,在20下调节其pH至4.6时,沉淀的一类蛋白质。,酪蛋白的组成含磷蛋白质为主体;几种蛋白质的复合体(,酪蛋白分为钙不溶性和钙可溶性两部分;含大约1.2%的钙和少量的镁。,2.酪蛋白的性质以酪蛋白胶束状态而存在;再与磷酸钙形成复合体,称作“酪蛋白酸钙-磷酸钙复合体”。酪蛋白胶束亚酪蛋白胶束混合构成:直径约10-15nm(1nm=10-9m),不同的酪蛋白胶束所含有的s酪蛋白、-酪蛋白和-酪蛋白也不是均匀一致的。,.酪蛋白与酸碱的反应,酪蛋白属于两性电解质,它在溶液中既具有酸性也具有碱性,即它能形成两性离子。,NH3+RCOO,当酪蛋白在弱酸介质中与甲醛反应时,则形成亚甲基桥,可将两个分子的酪蛋白联结起来。,4.酪蛋白与醛反应,5.酪蛋白与糖反应,醛糖、葡萄糖、转化糖等与酪蛋白作用后变成氨基糖而产生芳香味、黑色素等。如面包具有的黑色素。,6.酪蛋白的酸凝固牛乳中加酸后pH达5.2时,磷酸钙先行分离,酪蛋白开始沉淀,继续加酸使pH达到4.6时,钙又从酪蛋白钙中分离,游离的酪蛋白完全沉淀。在酸凝固时,酸只和酪蛋白酸钙磷酸钙作用。所以除了酪蛋白外,对白蛋白、球蛋白都不起作用。,7.酪蛋白的皱胃酶凝固皱胃酶定义与作用皱胃酶的来源皱胃酶与胃蛋白酶的关系皱胃酶的凝乳原理凝固两个过程,皱胃酶与酪蛋白的专一性结合使牛乳凝固,皱胃酶定义与作用,皱胃酶:犊牛第四胃中所含的一种酶能使乳汁凝固。可使乳汁从液体变为凝块,并发生收缩而排出乳清的作用。,返回,皱胃酶的来源,来源取自犊牛或羔羊的第四胃。作用在干酪制造中,利用皱胃酶使乳汁凝固。近些年,国外采用发酵技术生产出液体凝乳酶,广泛应用于乳品工业方面。,返回,皱胃酶与胃蛋白酶,是单独的两种物质,在幼畜体中是皱胃酶起作用;成年动物是胃蛋白酶起作用。在干酪制造中,要用皱胃酶;胃蛋白酶会使干酪发生不良的分解过程,产品带有苦味。,返回,乳凝固的两个过程,酪蛋白在皱胃酶的作用下,形成副酪蛋白(Para-casein),此过程称为酶性变化;产生的副酪蛋白在游离钙的存在下,在副酪蛋白分子间形成“钙桥”,使副酪蛋白的微粒发生团聚作用而产生凝胶体。此过程称为非酶变化。,返回,8.酪蛋白的钙凝固原理:酪蛋白酸钙磷酸钙复合体在乳稳定,其钙和磷呈平衡状态存在。向乳中加入氯化钙时,则能破坏平衡状态,如果再加热,可使酪蛋白发生凝固现象。,1、概念:原料乳中去除酪蛋白之后,留在乳清中的蛋白质。约占乳蛋白质的18%-20%。2、分类:分为对热稳定和对热不稳定两大部分。用电泳法分析又可分离成8种蛋白。,(二)乳清蛋白,3、特点属全价蛋白质,富含硫,含硫量为酪蛋白的2.5倍。加热时易暴露SH、SS,易产生H2S,形成蒸煮味。不被凝乳酶或酸凝固,被钙凝固;初乳中含量高达10%-12%,常乳中仅有0.5%。,(二)乳清蛋白,4.对热不稳定的乳清蛋白当将乳清煮沸20min,pH为4.6-4.7时,沉淀的蛋白质,约占乳清蛋白的81%。,(l)乳白蛋白概念:乳清在中性状态时,加人饱和硫酸铵或饱和硫酸镁进行盐析时,仍呈溶解状态而不析出的蛋白质。,分类:乳白蛋白、乳球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含量:乳白蛋白约占乳清蛋白的19.7%,乳球蛋白约占乳清蛋白的43.60%,血清白蛋白约占乳清蛋白的4.7%。,(2)乳球蛋白概念:乳清在中性状态下,用饱和硫酸铵或硫酸镁盐析时能析出,而呈不溶解状态的蛋白。含量:占乳清蛋白的13%,其中乳球蛋白约占乳球蛋白的43.6%。分类:可分为真球蛋白和假球蛋白2种,它们与乳的免疫性有关,具有抗原作用,所以也称为免疫球蛋白。,(三)脂肪球膜蛋白牛乳中还有一些蛋白质称为脂肪球膜蛋白,它们是吸附于脂肪球表面的蛋白质与磷脂质,构成脂肪球膜;1分子磷脂质约与2分子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特点:对热较为敏感,含有大量的硫,在7075瞬间加热,则SH基裸露,产生蒸煮味。其中的卵磷脂易在细菌性酶的作用下产生鱼腥味(三甲胺)而被破坏。易受细菌性酶的作用而分解,是奶油风味变坏的原因之一。,(四)其它蛋白乳中还含有数量很少的其它蛋白质和酶蛋白,在分离酶时可按不同部分将其分开。,牛乳中的含氮物中还包括非蛋白态的氮化物,约占总氮的5%。其中有氨基酸、尿素、尿酸、肌酐及叶绿素等。(五)非蛋白质氮,七、乳中酶类,分类:水解酶:包括脂酶、蛋白酶、磷酸酶、淀粉酶、半乳糖酶、溶菌酶等。氧化还原酶:其中包括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黄嘌呤氧化酶及醛缩酶等。还原酶:其中包括还原酶、氧化酶等。来源:一是来自于乳腺,二是来源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八、乳中维生素,牛乳中维生素的热稳定性不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B6等对热稳定,维生素C等热稳定性差。乳在加工中维生素往往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损失。,牛乳中维生素的热稳定性不同:热稳定性的维生素:VA、VD、VB1、VB2、VB12、VB6等对热稳定;维生素C及其他维生素热稳定性差。在任何一种乳制品加工中,维生素都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损失。,九、乳中的无机物和盐类,(一)无机物常量:磷、钙、镁、氯、硫、铁、钠、钾微量:锰、钴、镍、铝.大部分构成盐类而存在.一部分与蛋白质结合或吸附在脂肪球膜上.乳中钙磷等盐类的构成及其状态对乳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影响。,(二)乳中的盐类大部分与有机酸和无机酸结合,以可溶性的盐类状态存在。主要的以无机磷酸盐及有机柠檬酸盐的状态存在,但其中一部分则以不溶性胶体状态分散于乳中,另一部分以蛋白质状态存在。,1.盐类存在的状态可溶性盐:分为离子性盐和非解离性盐;不溶性盐;牛乳盐类的溶解性与非溶解性的分布,随温度、pH、稀释度及浓度而变化。,2.各种处理对盐类分布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乳中的磷酸钙,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降低。(2)酸度的影响牛乳变酸时,胶质状态的磷酸钙逐渐变为可溶性,进而自酪蛋白游离出钙或其它盐类。一般当牛乳的pH达4.9时,胶体磷酸盐完全溶解,与酪蛋白结合的钙也将全部游离,但离子状态的钙及镁将随pH降低而增大。,(3)浓度的影响牛乳中的磷酸钙呈饱和状态,经稀释后,使一部分不溶性的盐溶解,从而增大了pH。在滴定酸度时,由于稀释而使酸度减少,其原因也在于此。相反,当牛乳浓缩时,能使胶体离子蓄积,结果使胶体磷酸盐增加,且因氢离子的游离而使pH降低。,(4)添加盐类或除去盐类的影响当牛乳中添加磷酸盐或柠檬酸盐,或者用离子交换等方法除去部分钙盐时,能增加牛乳的稳定性,或使乳凝块变软。,3.盐类平衡,乳汁中盐的平衡影响蛋白质的稳定盐类的平衡决定于酸碱的平衡。酸当量的总数实际上等于碱当量总数(等pH6.6)。它相当于每升乳中含0.0000025g游离的H+离子,在这种H+离子的比例关系下,乳的成分处于平衡状态,这时呈弱酸反应。,(三)乳中微量元素乳中微量元素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尤其对于幼儿机体的发育更为重要。,牛乳中铁的含量为100-900g/L,牛乳中铁的含量较人乳中少,故人工哺育幼儿时,应补充铁的含量。,第三节加工处理对牛乳性质的影响,牛乳的加工方式主要有热加工冷加工发酵,一、热加工对乳的影响,(一)一般的变化1.形成薄膜:牛乳在40以上加热时,表面生成薄膜。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提高,厚度也逐渐增加。,原因:蛋白质在空气与乳液界面形成不可逆的凝固物。膜的组成:占干物质量70%以上的脂肪和20%25%的蛋白质,且以乳白蛋白占多数。防止办法:在加热时搅拌或减少从液面蒸发水分。,一、热加工对乳的影响,(一)一般的变化2.褐变:牛乳长时间的加热则产生褐变(特别是高温处理时),原因:一般认为由于具有氨基(NH2)的化合物和具有羟基的(C=O)糖之间产生反应形成褐色物质。这种反应称之为美拉德(Mailard)反应。由于乳糖经高温加热产生焦糖化也形成褐色物质。牛乳中含微量的尿素,也认为是反应的重要原因。,影响因素:褐变反应的程度随温度、酸度及糖的种类而异,温度和酸度越高,棕色化愈严重。糖的还原力愈强(葡萄糖、转化糖),棕色化也愈严重,这一点在生产加糖炼乳和乳粉时关系很大。,防止办法:为添加0.01%左右的L半胱氨酸,具有一定的效果。,一、热加工对乳的影响,(一)一般的变化3.蒸煮味:牛乳加热后会产生或轻或重的蒸煮味,蒸煮味的程度随加工处理的程度而异。,原因:由于乳球蛋白和脂肪球膜蛋白的热变性而产生巯基(SH)。甚至产生挥发性的硫化物和硫化氢(H2S)。,(二)各种成分的变化1.乳清蛋白的变化2.酪蛋白的的变化3.乳糖的变化4.脂肪的变化5.无机成分的变化,1.乳清蛋白的变化,牛乳以626330min杀菌时产生蛋白变性现象。例如以61.730min杀菌处理后,约有9%的白蛋白和5%的球蛋白发生变性。牛乳加热使白蛋白和球蛋白完全变性的条件为8060min、9030min、951015min、10010min。,返回,2.酪蛋白的的变化,在低于100的温度加热时化学性质不会受影响,140时开始变性。100长时间加热或在120加热时产生褐变。100以下的温度加热,虽然没有变化,但对物理性质却有明显影响。,返回,经63加热后,加酸生成的凝块比生乳凝固所产生的凝块来的小,而且柔软;用皱胃酶凝固时,随加热温度的提高,凝乳时间延长,而且凝块也比较柔软。用100处理时尤为显著。,3.乳糖的变化,乳糖在100以上的温度长时间加热则产生乳酸、醋酸、蚁酸等。离子平衡显著变化,此外也褐变,低于100短时间加热时,乳糖的化学性质基本没有变化。,返回,4.脂肪的变化,100以上的温度加热,脂肪也不起化学变化;但是一些球蛋白上浮,促使形成脂肪球间的凝聚体,是脂肪球粘连。因此高温加热后,牛乳、稀奶油就不容易分离。但经626330min加热并立即冷却时,不致产生这种现象。,返回,5.无机成分的变化,牛乳加热时钙和磷时受影响大。在63以上的温度加热时,可溶性的钙和磷成为不溶性的磷酸钙Ca3(PO4)2而沉淀。,返回,二、冷加工对乳的影响,(一)冷冻对蛋白质的影响不稳定现象为:原因:防止办法:,在冻结初期,把牛乳融化后出现脆弱的羽毛状沉淀,其成分为酪蛋白酸钙。这种沉淀物用机械搅拌或加热易使其分散。,牛乳中盐类的浓度(胶体钙)、乳糖的结晶、冷冻前牛乳的加热和解冻速度等影响,使酪蛋白胶体从原来的状态变成不溶解状态。,添加六偏磷酸钠(0.2%)或四磷酸钠(和钙有螯合作用的);速冻;添加蔗糖;融化冻结乳时的温度82水浴效果最好。,(二)冷冻对脂肪的影响现象:,牛乳冻结时,由于脂肪球膜的结构发生变化,脂肪乳化产生不稳定现象,以致失去乳化能力,并使大小不等的脂肪团块浮于表面。,(二)冷冻对脂肪的影响原因:,冻结产生冰结晶,脂肪球受冰结晶机械作用的压迫和碰撞相互结成蜂窝状团块。脂肪球膜随着解冻而失去水分,物理性质发生变化而失去弹性。脂肪球内部的脂肪形成结晶而产生挤压作用,将液体释放从脂肪内挤出而破坏了球膜,因此乳化状态也被破坏。,(二)冷冻对脂肪的影响防止办法:,乳化状态不稳定的方法很多,最好的方法是在冷冻前进行均质处理(60,22.5424.50MPa)。,(三)不良风味的出现和细菌的变化现象:原因:防止办法:,冷冻保存的牛乳,经常出现氧化味、金属味及鱼腥味。细菌几乎没有增加,与冻结前乳相近似,由于处理时混入了金属离子,促进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产生不饱和的羟基化合物所致。,添加抗氧化剂,三、发酵的影响,1.乳糖转化成乳酸2.稳定性降低3.生化反应4.物理性质的变化5.感官性质的变化6.微生物指标的变化,(1)糖代谢(2)蛋白质代谢(3)脂肪代谢(4)维生素变化(5)矿物质变化(6)其它变化,乳酸发酵后pH从6.6降低至4.4,形成软质的凝乳。产生了细菌与酪蛋白微胶粒相连的粘液,赋予搅拌型酸乳粘浆状的质地。,乳酸发酵后使酸乳呈圆润、粘稠、均一的软质凝乳质地,且具有典型的酸味。这主要是以乙醛产生的风味最为突出。,由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共生作用,酸乳中的活菌数大于107cuf/g,同时还产生乳糖酶(半乳糖苷酶)。,2.稳定性降低,乳酸的形成使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复合体因其中的磷酸钙和柠檬酸钙的逐渐溶解而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当体系内的pH达到酪蛋白的等电点时(pH4.6-4.7),酪蛋白胶粒开始聚集沉降,使原料乳变成了半固体状态的凝胶体酸乳,返回,第四节乳的分类,一、常乳概念:乳牛产犊7d以后至干奶期开始之前所产的乳。成分及性质趋于稳定,为乳制品的加工原料乳。二、异常乳分类及分析概念:当乳牛受到饲养管理、疾病、气温以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时,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了变化,甚至不适于作为乳品加工的原料,不能加工出优质的产品,这种乳称作异常乳。,分类,(一)生理异常乳(二)化学异常乳(三)病理异常乳(四)细菌污染乳菌数超标乳。,(一)生理异常乳,1.营养不良乳2.初乳3.末乳,返回,饲料不足、营养不良的乳牛所产的乳汁,皱胃酶对其几乎不凝固,这种乳不能用于生产干酪。,概念:牛产犊后一周之内所分泌的乳汁,特别是3d之内的初乳,特征:在感官上:呈黄褐色,有异臭,味苦,粘度大。理化性质上:比重高于常乳,达1.060,常乳是1.030;呈酸性;冰点低于常乳。成份与常乳显著不同,物理性质差别很大,不适于做普通乳制品生产用的原料乳。,牛乳的化学成分有显著异常,细菌数及过氧化氢酶含量增加,酸度降低。一般泌乳末期乳pH达7.0,细菌数达250万/ml,氯根浓度约为0.06%左右。不适于作为乳制品的原料乳。,(二)化学异常乳,1.酒精阳性乳2.低酸度酒精阳性乳3.低成分乳4.混入杂质乳5.细菌污染乳,1.酒精阳性乳,概念:即用浓度68%或70%的酒精与等量的乳进行混合,凡产生絮状凝块的乳称为酒精阳性乳。原因:挤乳后鲜乳的贮存温度不适时,酸度会升高而呈酒精试验阳性,其原因主要是乳中的乳酸菌生长繁殖产生乳酸和其它有机酸所致。,返回,2.低酸度酒精阳性乳,概念:有的鲜乳虽然酸度低(16T以下),但酒精试验也呈阳性,所以称作低酸度酒精阳性乳。,原因:环境饲养管理生理机能,性状:酸度、蛋白质(酪蛋白)、乳糖、无机磷酸、透析性磷酸等的数量较正常乳低,而乳清蛋白、钠、氯、钙离子、胶体磷酸钙等较正常乳高。,返回,3.低成分乳,概念:是指乳的总干不足11%,乳脂率低于2.7%的原料乳。,原因:(1)季节和气温对产乳量和成分的影响(2)饲料对含脂率的影响(3)饲料对无脂干物质的影响(4)人为因素,防止办法:选育和改良乳牛品种;合理的饲养管理、清洁卫生条件及合理的榨乳、收纳、贮存,则可以获得成分含量高而优质的原料乳。,返回,4.混入杂质乳,概念:是指在乳中混入原来不存在的物质的乳。杂质来源:(1)偶然混入(2)人为混入:(3)经牛体进入:,返回,5.细菌污染乳,(1)微生物污染乳的种类;(2)乳中微生物的来源及污染途径。,乳房牛体空气挤乳用具和乳桶等其它,返回,(三)病理异常乳,1.乳房炎乳特点分类判断方法,乳糖含量低,氯含量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测电流考试题目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押题模拟(预热题)附答案详解
- 初中成语竞赛试题及答案
- 中医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测试卷含答案详解【巩固】
- 2025年口罩佩戴试题及答案
- 讲文懂礼貌的课件
- 2025年节能协会考试题及答案
- 海员安全工作规范培训课件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林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5人备考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63T折弯机使用说明书
- GB∕T 5336-2022 汽车车身修理技术条件
-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精品课件【带视频】
- 南亚环氧树脂
- 常见体表肿物
-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护理
- 信息检索技术讲义
- 商业银行基于华为OceanStor的关键业务同城切换方案
-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规程
- 第十章DNA、RNA的生物合成ppt课件
- 3250变压器综合测试仪(共85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