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echniquesofMolecularMarkers),分子标记技术,课程基本情况:,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以Southerblot、PCR为基础,能用于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标记技术,包括RFLP、RAPD、AFLP、SSR、ISH、DDRT-PCR、SNP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DNA结构与功能;PCR技术;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基本原理;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常见分子标记技术使用的基本技能。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教材:郑成木主编.植物分子标记原理与方法.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考核:写一份读书报告,并做成PPT进行讲解。,何谓读书报告,就是读完书之后的心得报告,是阅读者系统的收集、统整、研读与创作主题相关的各种材料,经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活动,提出个人见解和观点的文字作品。写读书报告的目的在于增加新知、提升研究和表达能力。,第一章绪论,1.1遗传标记的类型及发展1.2遗传物质DNA1.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1.4分子标记常用技术概述,1.1遗传标记的类型及发展,AgeneticmarkerisanydifferenceinDNA,nomatterhowitisdetected,whosepatternoftransmissionfromgenerationtogenerationcanbedetected.,GeneticmarkerthataredetectedbydirectanalysisoftheDNAarecalledDNAmarkers.,1.1遗传标记的类型及发展,遗传标记(geneticmarkers)是研究生物遗传变异规律及其物质基础的重要手段。遗传标记主要有4种类型:形态标记(morphologicalmarkers)细胞学标记(cytologicalmarkers)生化标记(biochemicalmarkers)分子标记(molecularmarkers)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可被利用的遗传标记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多态性高;(2)表现共显性;(3)对农艺性状影响小;(4)经济方便,容易观察记载。,多态性:群体内存在着和等位基因相关的若干种表现型,是单一基因座等位基因变异性在群体水平的体现。遗传多态性发生于基因组群体内,表现出由于等位基因受影响而产生不同的基因型,由此产生个体之间的多态性。HLA基因多态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自我识别、免疫调节和对异体移植物排斥反应。HLA-DRB1基因是最具多态性的基因,存在106个等位基因,尤其是外显子2处含有多达40个等位基因,最常见的有16个等位基因位点,此处含有与某些疾病的易感基因和保护基因。共显性:杂合子的一对等位基因各自都具有自己的表型效应,当这一对等位基因杂合时,两种表现型共存。便于鉴别基因的纯合或杂合。,形态标记(morphologicalmarkers),形态标记即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包括肉眼可见的外部特征,如:株高、穗长、粒色、花色、粒重等;也包括色素、生理特性、生殖特性、抗病虫性等有关的一些特性。1864年,孟德尔以豌豆的花色、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豆荚形状、豆荚颜色、花序着生部位和株高7个不同的形态标记为对象,进行豌豆杂交试验,对杂交后代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分离和独立分配规律。,形态标记简单直观、经济方便;但其数量在多数植物中是很有限的,且多态性较差,表现易受环境影响,并且有一些标记与不良性状连锁。此外形态标记的获得需要通过诱变、分离纯合的过程,周期较长。因此,形态标记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作用是有限的。,细胞学标记(cytologicalmarkers),细胞学标记即植物细胞染色体的变异。各个物种的染色体都有特定的特征。包括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数目、结构、随体有无、着丝粒位置等)和带型(C带、N带、G带等)的变化与形态标记相比,细胞学标记的优点是能进行一些重要基因的染色体或染色体区域定位。但细胞学标记材料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和较长时间来培育,难度很大;同时某些物种对染色体变异反应敏感;还有些变异难以用细胞学方法进行检测。因此,到目前为止,真正应用于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细胞学标记还很少。,染色体显带(chromosomebanding):借助于特殊的处理程序,使染色体显出深浅不同的带纹。染色体的数目、位置、宽窄与浓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染色体带型分析:通过蛋白酶或酸、碱、盐等化学因素或温度变化等物理因素处理染色体,然后用Giemsa、芥子喹吖因等染料进行染色,可使各对染色体上表现出不同的染色带型或荧光域,因而可以在经典的核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染色体的带型更精细地分析染色体。,生化标记(biochemicalmarkers),生化标记主要包括同工酶和等位酶标记,同工酶是指一个以上基因座位编码的酶的不同形式;等位酶是指由一个基因座位的不同等位基因编码的酶的不同分子形式。分析方法是从植物组织的蛋白粗提物中通过电泳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将酶的多种形式转变成肉眼可辩的酶谱带型。与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相比,生化标记具两个方面的优点:一是表现近中性,对植物经济性状一般没有大的不良影响;二是直接反映了基因产物差异,受环境影响较小。但目前可使用的生化标记数量还相当有限,同时有组织特异性和发育时期特异性。且有些酶的染色方法和电泳技术有一定难度,因此其实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同工酶与等位酶电泳可区分的同一种酶(系统)的不同变化。,同工酶(isozyme):广义是指生物体内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蛋白质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等位酶(allozyme):由同一个位点的不同等位基因编码的同种酶的不同类型,其功能相同但氨基酸序列不同。,同工酶与等位酶,材料的采集,研磨和酶的提取,酶的保存,凝胶制备,电泳,凝胶切片,酶的组织化学染色,酶谱的记录与分析,数据分析,同工酶与等位酶,分析的过程,同工酶与等位酶,酶谱照片,在生物学中,同工酶可用于研究物种进化、遗传变异、杂交育种和个体发育、组织分化等。例如最原始的脊椎动物七鳃鳗(Lamprey)只有一种LDH肽链,进化到较高级的鱼类才有A、B两类肽链。又如通过对地理分布不同的物种间某一同工酶谱的普查可以推测物种的地理来源、分类等。动、植物的遗传变异可通过子代和亲代同工酶谱的比较来鉴别。法医学中也可用多种同工酶谱的分析来鉴定亲子关系。细胞杂交或植物杂交育种后是否出现新品种也可用同工酶谱的比较来确定。在个体发育中,从胚胎到出生,再到成年,随着组织的分化和发育,各种同工酶谱也有一个分化转变的过程。,酶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同工酶谱的器官组织特异性也反映了基因表达的特异性。目前与性别分化有关的同工酶研究大多集中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雌雄器官中的差异研究。早在1972年,Penel等就注意到菠菜的性别差异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的数目有关。沈德绪认为葡萄和中华猕猴桃中雌株酶带数也比雄株多。范双喜等对芦笋雌雄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雄株均比相应的雌株少一条酶带,说明芦笋性别差异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的数目有关,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差异可以作为性别鉴定的指标。另外在杨梅、猕猴桃等中也有过类似的报道。应振士等分析认为,过氧化物同工酶与雌性相关性的原因可能与其促进乙烯的释放有关。,分子标记,分子标记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的DNA片段,它直接反映基因组DNA间的差异。与上述三种标记相比较,分子标记具有许多明显的优越性,表现为:直接以DNA的形式表现,在生物体的各个组织、各个发育阶段均可检测到,不受季节、环境限制,不存在表达与否等问题.数量极多,遍布整个基因组,可检测座位几乎无限.多态性高,自然界存在许多等位变异,无须人为创造.表现为中性,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许多标记表现为共显性的特点,能区别纯合体和杂合体.,广义的分子标记是指可遗传并可检测的特异DNA序列或蛋白质。狭义的分子标记仅指DNA或(RNA)标记,而这个界定现在被广泛采纳。目前,分子标记技术(这里指DNA或c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技术)已有:,RF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s)、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AFLP(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s)、SSR(Simplesequencerepeats)、GISH(Genomicinsituhybridization)、mRNADD(mRNADifferentialDisplay)、SSH(SuppressionSubtractionHybridization)、AP-PCR(Arbitray-primerPCR)、DAF(DNAamplifiedfingprinting)、SPARs(Singleprimeramplificationreactions)、SCARs(Sequencedcharacteriedamplifiedregions)、AMO(AnchoredMicrosatelliteOligonucleotides)、STS(Sequenc-taggedSite)、SNP(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分子标记的种类与历史,蛋白质:同工酶(等位酶)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核苷酸序列和片段:tRNA(1965)1980年以来:RFLP1984年以来:SSR1990年以来:RAPD1993年以来:AFLP1996年以来:DDRT-PCR,1.2遗传物质DNA,DNA结构原理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DNA的理化性质及应用,1.2.1DNA结构原理,DNA双螺旋的发现典型双螺旋结构,DNA双螺旋的发现,OswaldAvery(1877-1955)MicrobiologistAveryledtheteamthatshowedthatDNAistheunitofinheritance.OneNobellaureatehascalledthediscoverythehistoricalplatformofmodernDNAresearch,andhisworkinspiredWatsonandCricktoseekDNAsstructure.,1943年Avery证明DNA携带遗传信息,ErwinChargaff(1905-2002)ChargaffdiscoveredthepairingrulesofDNAletters,noticingthatAmatchestoTandCtoG.Helatercriticizedmolecularbiology,thedisciplinehehelpedinvent,asthepracticeofbiochemistrywithoutalicence,andoncedescribedFrancisCrickaslookinglikeafadedracingtout.,1949年Chargaff发现A与T及C与G配对现象,RosalindFranklin(1920-58)Franklin,trainedasachemist,wasexpertindeducingthestructureofmoleculesbyfiringX-raysthroughthem.HerimagesofDNA-disclosedwithoutherknowledge-putWatsonandCrickonthetracktowardstherightstructure.Shewentontodopioneeringworkonthestructuresofviruses.MauriceWilkins(1916-)LikeCrick,NewZealand-bornWilkinstrainedasaphysicist,andwasinvolvedwiththeManhattanprojecttobuildthenuclearbomb.WilkinsworkedonX-raycrystallographyofDNAwithFranklinatKingsCollegeLondon,althoughtheirrelationshipwasstrained.HehelpedtoverifyWatsonandCricksmodel,andsharedthe1962Nobelwiththem.,1952年底得到DNA的X-射线衍射图像,LinusPauling(1901-94)Thetitanoftwentieth-centurychemistry.Paulingledthewayinworkingoutthestructureofbigbiologicalmolecules,andWatsonandCricksawhimastheirmaincompetitor.Inearly1953,workingwithoutthebenefitofX-raypictures,hepublishedapapersuggestingthatDNAwasatriplehelix.,1953年初提出了DNA的三螺旋模型,JamesWatson(1928-)WatsonwenttouniversityinChicagoaged15,andteamedupwithCrickinCambridgeinlate1951.Aftersolvingthedoublehelix,hewentontoworkonvirusesandRNA,anothergeneticinformationcarrier.Healsohelpedlaunchthehumangenomeproject,andispresidentofColdSpringHarborLaboratoryinNewYork.FrancisCrick(1916-)Cricktrainedandworkedasaphysicist,butswitchedtobiologyaftertheSecondWorldWar.Afterco-discoveringthestructureofDNA,hewentontocrackthegeneticcodethattranslatesDNAintoprotein.HenowstudiesconsciousnessatCaliforniasSalkInstitute.,1953年提出了DNA的双螺旋模型,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尿嘧啶U,-D-核糖,-D-2-脱氧核糖,1.2.2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DNA的超螺旋结构原核生物:大部分原核生物的DNA是共价封闭的环状双螺旋,这种双螺旋还可以再次螺旋化形成超螺旋。真核生物:DNA和蛋白质组装成染色体,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核小体。核小体由DNA和组蛋白构成。组蛋白有H1,H2A,H2B,H3和H4。H2A,H2B,H3和H4各两分子构成核小体的核心,称为组蛋白八聚体。DNA双螺旋分子缠绕在八聚体上构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核小体的核心颗粒之间再由DNA和组蛋白H1构成的连接区连接起来形成串珠状结构。核小体进一步旋转折叠形成棒状染色体,将近1m长的DNA分子容纳于直径只有数微米的细胞核中。,DNA的功能,DNA的基本功能作为生物遗传信息复制的模板和基因转录的模板,它是遗传繁殖的物质基础。基因组(genome):一个生物体的全部基因序列。最简单的生物如SV40病毒的基因组仅含有5100碱基对(basepairbp),大肠杆菌基因组的大小为5700千碱基对(kbp),人的基因组则由大约3.0109个bp组成。,1.2.3DNA的理化性质及应用,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多元酸,较强的酸性;DNA为线性高分子,粘度极大,而RNA分子远小于DNA,粘度也小得多;由于碱基成分的紫外吸收特征,DNA和RNA溶液均具有260nm紫外吸收峰。,DNA的变性,DNA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双螺旋结构松散,变成单链。监测指标为A260的变化。常用的变性方法为加热。增色效应(hyperchromiceffect):DNA解链过程中,其A260增加,并与解链程度有一定的关系解链曲线:在连续加热过程中以温度对A260的关系作图。解链温度:DNA变性从开始到完全解链是在一个相当窄的范围内完成的。这一范围内A260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又称为融解温度(meltingtemperature,Tm)。Tm的大小与其所含碱基中的G+C比例相关,G+C比例越高,Tm值越高。,DNA的复性,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互补链可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称为复性。热变性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也称为退火(annealing)。DNA复性速度受温度的影响,复性时温度缓慢下降才可使其重新配对复性;如加热后将其迅速冷却至4以下,则不可能发生复性。比Tm低25为DNA复性的最佳条件。,DNA分子杂交(hybridization),双链DNA,单链DNA,杂交,在DNA复性过程中,双链分子的再形成可以发生在序列完全互补的核酸分子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碱基序列部分互补的不同的DNA之间或DNA与RNA之间,这种现象称为分子杂交。,(polymerasechainreaction),1.3聚合酶链式反应,关于PCR,您能告诉我们,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简称,是一项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特定的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无论是化石中的古生物、历史人物的残骸,还是几十年前凶杀案中凶手所遗留的毛发、皮肤或血液,只要能分离出一丁点的DNA,就能用PCR加以放大,进行比对。这也是“微量证据”的威力之所在。,PCR技术简史,PCR的最早设想核酸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们致力于研究基因的体外分离技术,Khorana于1971年最早提出核酸体外扩增的设想:“经过DNA变性,与合适的引物杂交,用DNA聚合酶延伸引物,并不断重复该过程便可克隆tRNA基因”。PCR的实现1985年美国PE-Cetus公司人类遗传研究室的Mullis等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聚合酶链反应。其原理类似于DNA的体内复制,只是在试管中给DNA的体外合成提供一种合适的条件模板DNA,寡核苷酸引物,DNA聚合酶,合适的缓冲体系,DNA变性、复性及延伸的温度与时间。,Mullis最初使用的DNA聚合酶是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的Klenow片段。缺点:不耐热1988年初,Keohanog改用T4DNA聚合酶。缺点:不耐热1988年Saiki等从温泉中分离的一株水生嗜热杆菌(thermusaquaticus)中提取到一种耐热DNA聚合酶。此酶命名为TaqDNA多聚酶(TaqDNAPolymerase)。优点:耐热此酶的发现使PCR广泛的被应用。,PCR的改进与完善:,OldFaithfulGeyser-YellowstoneNationalPark,Analienandinhospitableplace,characterizedbyextremeheat,spewingsteamintothefrigidairsuchisthesceneofoldfaithfulgeyserinYellowstoneNationalpark.ThisseeminglyprohibitivehabitatishometoThermusaquaticus,thebacteriumfromwhichtheheatstableDNApolymeraseessentialtoPCRisobtained.,KaryMullisacceptingtheNobelPrize,Brilliant,gifted,genius,rebelDrKaryMullishasbeenthusdescribed,andmore.MullisdiscoveredthePCRprocedure,forwhichhewasawardedtheNobelprizein1993.Theprocedurehedevisedhasrevolutionizedmolecularbiology,forensics,andDNAbasedidentificationtechnology.,PCR仪,1.3.1PCR原理,模板,PCR原理,变性,5,3,5,3,复性,PCR原理,引物,引物,5,3,5,3,延伸,PCR原理,变性,PCR原理,复性,PCR原理,延伸,PCR原理,变性,PCR原理,复性,PCR原理,延伸,PCR原理,DNA以指数形式扩增(2n),其中长片段以线性形式扩增(2n+2),最终主产物片段长度在两个引物之间。,预变性(92-95C,2-5m),变性(92-95C,30s),复性(40-60C,30s),延伸(72C,30-60s),总延伸(72C,7m),(25-35),PCR的一般过程,经过30次循环,扩增的DNA片段可达100万倍以上。,PCR产物的积累规律DNA扩增过程遵循酶促动力学原理。反应初期,目的DNA片段呈指数形式(2n)增加,随着目的DNA的积累,在引物、模板与DNA聚合酶达到一定比例时,酶的催化反应趋于饱和平台期。(25个循环),PCR反应的自动化,PCR反应五要素:引物、酶、dNTP、模板和Mg2+TaqDNA聚合酶来源:水生栖热菌Thermusaquaticus特性:良好的耐热性Mg2+依赖性无校正功能,1.3.2PCR引物设计,引物长度:15-30bp,常用为20bp左右。引物扩增跨度:以200-500bp为宜,特定条件下可扩增长10kb的片段。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C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ATGC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避免两引物间互补,特别是3端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产生非特异扩增条带.引物3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以避免因末端碱基不配对而导致PCR失败。引物中有或能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被扩增的靶序列最好有适宜的酶切位点,这对酶切分析或分子克隆很有好处。引物的特异性:引物应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其它序列无明显同源性。,1.3.3模板的制备,DNA从细胞中提取DNA:动、植物细胞、绒毛、尿样、毛发、口腔上皮细胞等固定和包埋的组织标本:脱蜡、蛋白酶K消化RNA新鲜组织或细胞所用器皿和试剂必需经高温灭菌或DEPC处理,1.3.4PCR的基本反应,以DNA为模板的反应:10缓冲液10l4种dNTP混合物各20mol引物各10100pmol模板DNA0.12gTaqDNA聚合酶2.5uMg2+1.5mmol加双蒸水至100l,以mRNA为模板的反应mRNA5l(约500ng)5Buffer4ldNTPs2l(10mmol/L)RNasin1l(20U)AMVRTase1l(10U)Oligo(dT)1218(或下游引物)1lddH2O6lTotal20l,42水浴1小时,95水浴10分钟灭活逆转录酶。向上述反应体系中添加如下试剂:,10Buffer5l25mmol/LMg2+3lTaq酶0.5l(2.5U)上游引物1lddH2O20.5lTotal50l,按PCR循环参数进行RT-PCR,1.3.5PCR反应条件的控制,(一)PCR反应的缓冲溶液提供合适的酸碱度和某些离子1050mmol/LTris-HCl缓冲液50mmol/LKClBSA或明胶(二)镁离子浓度Taq酶活性需要Mg2+,Mg2+浓度过高导致非特异扩增。一般常用1.5mmol/L,(三)底物浓度dNTP浓度在20200mol/L四种dNTP必须浓度相等(四)TaqDNA聚合酶TaqDNA聚合酶在7080具有最高聚合活性,(五)引物引物浓度一般为0.10.5mol/L(六)反应温度和循环次数预变性温度和时间95/5min变性温度和时间95/3060s退火温度和时间4555/3060s延伸温度和时间72/3060s循环次数2530,1.3.6PCR中应注意的事项,PCR反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假阴性,不出现扩增条带假阳性出现非特异扩增带,(一)防止污染试剂小量分装吸头及EP管一次性使用器皿及工作区域要分开,无菌操作(二)设立对照:阳性对照:阳性模板阴性对照:阴性模板试剂对照:除模板外的所有组分,注意的事项:,1.3.7PCR反应的特点,简便、快速:PCR反应一般在24小时完成扩增反应。扩增产物一般用电泳分析,不一定要用同位素,无放射性污染、易推广。,对标本的纯度要求低:不需要分离病毒或细菌及培养细胞,DNA粗制品及总RNA均可作为扩增模板。可直接用植物组织、细胞,临床标本如血液、体腔液、洗嗽液、毛发、细胞、活组织等粗制的DNA扩增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PCR产物的生成量是以指数方式增加的,能将皮克(pg=10-12)量级的起始待测模板扩增到微克(g=10-6)水平。,1.3.8PCR的应用,PCR技术自从1988年正式推出后,迅速风靡于世,被广泛用于DNA酶促扩增、RNA酶促扩增、直接DNA序列测定,甚至对细胞内稀有DNA进行定量测定。但PCR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扩增DNA的长度一般不超过2kb,TaqDNA聚合酶在合成作用时也会发生错误,出错率0.25,费用比较昂贵。目前人们正在设法克服这些缺点,而发挥PCR技术的长处。,在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上,被广泛地用基因克隆和制造突变。在临床医学上,被用于鉴别遗传疾病和快速检测病毒、病菌感染。用传统的方法,要检测病毒病菌的感染需要把病原体培养数周才能鉴定,而现在用,即可以迅速判断人体细胞(比如血液细胞)中是否存在病毒、病菌的(比如的)而确诊。在法医上,目前已成为发现罪证的重要方法。比如,微升的唾液痕迹所含的就可以通过扩增而获得足够量的进行测序鉴定罪犯。毛发、血迹、唾沫、精液因此都可以成为重要的罪证。利用技术,科学家们已从林肯的头发和血液、埃及的木乃伊、琥珀中八千万年前的昆虫、恐龙的骨头等不寻常的样品中提取了足够的进行研究。博物馆中的化石标本都有可能成为遗传学的研究对象,一门分子古生物学因此诞生。,DNA鉴定简介,DNA分析应用于法医学鉴定是近十年来的事,目前发现的DNA多态位点越来越多,分析技术越来越精巧、简便、快速、经济,实用。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应用DNA分析技术办案,解决刑事(如杀人)、民事(亲子鉴定)纠纷问题,以及追查尸体身源,包括战争及大型灾难中落难者的个人识别等,个人同一认定接近100%。DNA分析的法医学应用使以往只能检测基因编码的酶或蛋白质水平飞跃到直接检查基因的分子水平,是法学物证检验史上的一场重大的革新。,DNA鉴定过程,1.4分子标记常用技术概述,限制性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重复序列(SSR)染色体原位杂交(GISH或FISH)mRNA差异显示法(mRNADD),1.4.1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8kb,5kb,3kb,在个体和群体中,片段长度表现出多态性。如3kb,5kb,7kb,8kbRFLP呈现孟德尔式遗传。常用检查方法:核酸杂交;PCR-酶切等。,probe,产生多态性的原因是内切酶位点的变化:原位点的消失;新位点的产生。,GAATTCCTTAAG,GATTTCCTAAAG,2kb,3kb,5kb,7kb,1.4.2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RAPD是以基因组DNA为模板,以一个随机的寡核苷酸序列作引物通过PCR扩增反应,产生不连续DNA产物,用以检测DNA序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国db3数字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 银行运管考试题及答案
- 银行信贷管理试题及答案
- 甜品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小学音乐专业试题及答案
-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课件
- 美术专业试题及答案
- 国贸专业试题及答案盐工
- 湖南省邵阳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拔尖创新班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热能动力专业试题及答案
- 《论语》十二章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各国见面礼仪英文版
-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番禺区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常见症状-意识障碍的诊断评估(诊断学课件)
- 迭氮化钡(含水大于5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介绍
- 维克多高中英语3500词汇
-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工控安全大检查)
- NY 5052-2001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 TSZUAVIA 009.4-2019 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4部分:低温试验
- 现状调查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