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保险基本原则_第1页
运用保险基本原则_第2页
运用保险基本原则_第3页
运用保险基本原则_第4页
运用保险基本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用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利益原则的基本内容最大诚信原则的基本内容近因原则的基本内容损失补偿原则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保险利益原则判定保险合同的效力能够运用近因原则判定保险公司是否承担赔偿责任能够运用损失补偿原则计算赔偿金额能够在理赔实务中熟练利用代为求偿等派生原则,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P72保险公司是否应该承担赔偿责任,项目导入,01,运用保险利益原则,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因为保险标的的完好、健在而存在,因保险标的的毁损、伤害而受损。保险标的是指作为保险对象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或者人的寿命和身体。,保险利益的构成条件,1.保险利益必须是合法的利益2.保险利益必须是确定的利益3.保险利益必须是经济上的利益4.保险利益必须是具有利害关系的利益,保险利益原则的意义,1.可以限制赔偿程度2.可以防止道德危险的发生3.可以防止将保险变为赌博,不允许由于保险而额外受益(如超额保险),可保利益原则使保险补偿限制在可保利益之内,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消除了被保险人利用保险获取额外利益,也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了利用人身保险中为获得高额保险金而进行的谋财害命等道德风险的发生。,保险利益原则的应用,1.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2.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体现的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这种经济利益关系在财产保险中来源于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所拥有的的各种权利,如财产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承运权、保管权、抵押权、留置权等,财产保险保险利益的要求,投保时以及发生保险事故时候都需要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特殊情况:海上保险只要求保险事故发生时候具有保险标的的保险利益,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价值的确定,依据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确定,就是说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即为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的保险利益,如果保险金额超过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则超出部分无效!,案例:保险利益限制保险赔偿的最高限度甲有一批价值20万元的货物暂存某仓库,并为这批货物投保火灾保险,保险金额20万元。后甲将货物的一半卖给乙,双方办理了货物所有权转让手续。就在乙前来取货的前一天晚上,仓库失火,标的全损。问:甲能获得多少赔偿?,案例分析,由于甲对标的仅有一半的保险利益,则保险公司最多负责10万元的赔偿责任。,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来源于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所具有的的各种利害关系1、以自己的身体为保险标的的可保利益2、以他人的身体或寿命为保险标的的可保利益“利益主义原则”英美等国“同意主义原则”大陆法系,如德国被保险人的合法继承人或亲属才能充当投保人日本“利益和同意相结合的原则”如我国,04,15,婚姻法规定:有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死亡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扶养的义务;有能力的兄、姊对于未成年的弟、妹具有扶养的义务;等等。但已成年的兄弟姐妹之间不具有可保利益、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如果并未形成收养关系,就不具有可保利益。此外,某些人之间,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也不是家庭成员,而事实上已形成扶养关系,也由此产生可保利益。如某些保姆。,本人;配偶、子女、父母;前项以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除前款规定外,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视为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下列人员具有可保利益,16,具有可保利益的投保人并不能投保任何性质的保险,我国保险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合同无效。依照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所签发的保险单,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不得转让或者质押。”,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不受此规定限制。,“投保人不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保险人也不得承保。”,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主要有:,1.人身关系2.亲属关系3.雇佣关系4.债权债务关系,18,特别注意,我国保险法没有直接就雇佣关系人、债权债务关系人、合伙或合作关系人的可保利益予以界定和说明。对这种情况的处理,可按照经被保险人同意的条款处理。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生命(即死亡)具有可保利益,但仅限于债权额。且不能为债务人投保死亡保险以外的人身保险。,债务人对债权人具有可保利益吗?,没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保险利益:,对于债权人以债务人为被保险人投保的人身保险,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可保利益仅以其债权额度为限,所以当保险事故发生时,债权人对债务人必须具有可保利益。1.如果债务人生前已清偿部分债务,债权人的可保利益额度也因此减少,所能请求的保险金给付仅以债权余额为限2.如果债务人已将债务清偿完毕,则债权人的可保利益也随之丧失,保险事故发生,债权人即无权再请求保险金的给付;3.如果债权人受领的保险金的数额超过其债权数额,超过部分应被认为是以信托的方式代债务人或债务人的遗产继承人而受领。,对保险利益时效的要求不同,一般而论,任何性质的保险(货物运输保险除外),都要求投保人必须在投保时对保险标的具有可保利益。投保后:财产保险:除某些特殊保险(如货物运输保险)以外,投保人失去对保险标的的可保利益,保险合同即告失效;人身保险: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失去可保利益(如夫妻离婚、职工调离原单位等),保险合同也不因此而失效。即在保险事故发生时,这种可保利益是否存在,并不重要。保险人仍须按照合同约定给付保险金。,案例A(男)与B(女)为大学同学,在读期间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毕业之后两人分配工作到了不同的地方,但仍然书信往来,不改初衷。A的生日快要到了,为了给他一个惊喜,B悄悄为A投保了一份人寿保单,准备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当A从外地匆匆赶往B所在的城市时,却遭遇了翻车事故,A当场死亡。B悲痛之余想到了自己为A投保的保单,于是向保险公司请求支付死亡保险金2万元。保险公司在核保时,得知A这份人寿保单是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由B擅自购买的。于是,保险公司便以B没有保险利益为由,拒绝给付保险金。B因此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判决结果:法院最终支持了保险公司的主张。问:法院的判决是否合理,为什么?,分析与结论保险利益又称可保利益。我国的保险法第十二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我国保险法第五十三条对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人范围作出了规定:投保人对下列人员具有保险利益:(一)本人;(二)配偶、子女、父母;(三)前项以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除前款规定外,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视为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可见,B和A仅仅是恋爱关系,B对A并无当然法律上认可的保险利益;如果B在投保时征得A的同意,那么,这就符合第三款的规定,B对A的保险利益获得法律支持,保险公司就没有理由拒绝给付死亡保险金了。,案例,某外贸企业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与卖方交易采取的是离岸价格。按该价格条件,应由买方投保。于是企业以这批尚未运抵取得的货物为保险标的投保海上货运险。问保险公司是否愿意承保?为什么?,分析:,保险公司会承保这批货物。企业因尚未取得的该批货物而没有保险利益,在一般财产保险中是不能投保的。但在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中,在订立保险合同时,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没有保险利益也可投保。,02,运用最大诚信原则,一、最大诚信原则的含义,最大诚信原则是指保险双方在签订和履行保险合同时,必须以最大的诚意,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互不欺骗和隐瞒,恪守合同的认定与承诺,否则合同无效。,最大诚信原则的主要内容,告知与陈述,保证,弃权与禁止反言,告知与陈述,是指投保人在签订合同时,应该将其知道的或推定应该知道的有关保险标的的重要事实向保险人说明,或者在洽谈签约过程中,投保人对保险人提出的问题如实答复。,29,告知的形式,1、无限告知(客观告知)法国、比利时、英美等国2、询问告知(主观告知)我国等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宣告合同无效或解除保险合同,故意不履行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可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保险责任,不退保费;过失未履行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可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保险责任,但退保费。,告知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1.在订立保险合同时把有关保险标的的重要事实告知保险人;2.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若保险标的的危险情况发生变化,也应及时告知保险人;3.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也应及时告知保险人;,案例分析,某家银行投保火险附加盗窃险,在投保单上写明24小时有警卫值班,保险公司予以承保并以此作为减费的条件。后银行被窃,经调查某日24小时内有半小时警卫不在岗。则该保险公司是否承担赔偿责任?,保证,是指保险人在签发保险单或承担保险责任之前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某一事项的作为或不作为,某种事态的存在或不存在作出的承诺或确认。,保证的种类:,1、根据保证事项是否存在可分为:确认保证:对某一事实存在或不存在的保证承诺保证:对将来某一事项作为或不作为的保证,保证的种类:,2、根据保证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明示保证:以文字或书面形式载于保险合同中默示保证:一般是国际惯例所遵行的准则,不载于保险合同中海上保险合同的三项默示保证:船舶必须具有适航能力;不得绕航;经营的业务合法。,违反保证的法律后果:,除保险合同另有规定外,保险人可以从被保险人违反保证之日起解除合同,但是,保险人在被保险人违反保证之前所承担的责任,则不能因此而受影响。,小结:保证与告知的区别在于,,告知强调诚实保证强调守信告知的目的是使保险人了解风险保证的目的是控制风险,弃权,是指保险人放弃因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告知义务或保证条款而产生的解约权或抗辩权,保险人一旦弃权,则不得重新主张该项权利。,构成保险人的弃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保险人必须知道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有违反告知义务或保证条款的情形,因而享有合同解除权或抗辩权。其次,保险人必须有弃权的意思表示,包括明示表示和默示表示。,如保险人知道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有违背约定义务的情形,而仍然做出如下行为的,通常被视为默示弃权:,.1.投保人未按期缴纳保险费,或违背其他约定的义务,按照合同约定保险人原本有权解除合同,但却在已知该种情形下仍然收受投保人逾期交付的保险费,则证明保险人有继续维持合同的意思表示,因此,其本应享有的合同解除权或抗辩权视为放弃。2.被保险人违反防灾减损义务,保险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但在已知该事实的情况下并没有解除保险合同,而是指示被保险人采取必要的防灾减损措施,该行为可视为保险人放弃合同解除权。,3.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应于约定或法定的时间内通知保险人。但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逾期通知而保险人仍接受,可视为保险人对逾期通知抗辩权的放弃。4.在保险合同有效期限内,保险标的危险增加,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或者请求增加保险费,当保险人请求增加保险费或者继续收取保险费时,则视为保险人放弃合同的解除权。,(四)禁止反言(禁止翻供),禁止反言是指保险人明知有影响保险合同效力的因素或者事实存在,却以其言辞或行为误导不知情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相信保险合同无瑕疵,则保险人不得再以该因素或者事实的存在对保险合同的效力提出抗辩,即禁止保险人反言。禁止反言以欺诈或者致人误解的行为为基础,本质上属于侵权行为。,在保险实务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告知义务的情形主要有:,(1)由于疏忽而未告知,或者对重要事实误认为不重要而未告知。(2)误告,指由于对重要事实认识的局限,包括不知道、了解不全面或不准确而导致误告,但并非故意欺骗。(3)隐瞒,即明知某些事实会影响保险人承保的决定或承保的条件而故意不告知。(4)欺诈,即怀有不良的企图,捏造事实,故意作不实告知。,违反最大诚信原则的法律后果,各国法律原则上都规定,只要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告知义务,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不承担赔偿责任。,保险人违反告知义务的情形及处理,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未履行免责条款说明义务的法律责任。保险人在保险业务活动中违法经营的法律责任保险人在保险业务活动中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责任,保险人违反告知义务的情形及处理,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未履行免责条款说明义务的法律责任。保险人在保险业务活动中违法经营的法律责任保险人在保险业务活动中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责任,(二)违反保证义务的法律后果,由于保险约定保证的事项均为重要事项,是订立保险合同的条件和基础,因而各国立法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遵守保证事项的要求极为严格,凡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保证,不论其是否有过失,亦不论是否对保险人造成损害,保险人均有权解除合同,不予承担责任。,案例分析,2005年11月12日,某单位为全体职工投保了简易人身险,每个职工50份(5年期),月交保险费30元。2008年5月,该单位职工付某因交通事故不幸死亡,他的家人带着单位开出的介绍信及相关的证明资料,到保险公司申领保险金。保险公司在查验这些单证时,发现被保险人付某投保时所填写的年龄与其户口簿上所登记的不一致,投保单上所填写的64岁显然是不真实的。实际上,投保时付某已有67岁,超出了简易人身险条款规定的最高投保年龄(65岁)。于是,保险公司以单位投保时申报的被保险人的年龄已超出了保险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为理由,拒付该笔保险金,并在扣除手续费后,向该单位退还了付某的保险费。,案例分析,保险法第54条第1款规定:“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其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并在扣除手续费后,向投保人退还保险费,但是自合同成立之日起逾二年的除外。”,03,运用近因原则,近因的含义,近因:不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离损失发生最近的原因,而是指在保险事故中导致损失发生的最直接、最有效,起决定作用的原因。近因原则的含义:先找出导致损失发生的近因,如果近因是属于保险责任的,保险人应承担保险责任;如果近因不属于保险责任的,保险人不负责任。,近因的确定方法,顺序法,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从原因推断结果逆序法,是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从结果推断原因,单一原因致损的近因判定,这个单一原因就是导致损失发生的近因,如果该原因属于承保风险,则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如果该原因属于除外风险或者不保风险,则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案例,一批货物投保了货物运输保险中的平安险,(1)如果运输途中因遭遇恶劣气候而部分受损,显然恶劣气候就是近因,由于恶劣气候造成保险标的的部分损失不属于平安险的承包责任,所以保险人不赔。(2)如果货物因船舶搁浅而部分受损,显然船舶搁浅就是近因,由于船舶搁浅造成保险标的的部分损失属于平安险的承保责任,所以保险人负责赔偿。,多种原因造成损失的近因判定,1、多种原因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但都是相对独立的。在这些原因中,要判定其中的哪些原因是近因比较困难,有可能它们都是近因,也有可能有的是,有的不是,因此对于具体情况,要做具体分析。在分析时,要参考一些重要的判例以及国际上的习惯做法。,多种原因致损的近因判定,(1)如果近因属于承保风险,则保险人承担责任;(2)如果近因不属于承保风险,则保险人不承担责任;(3)如果有的近因属于承保风险,有的近因不属于承保风险,则保险人是否承担责任就要根据损失是否可以划分来决定。能够划分开的,保险人将只承担属于承保风险的近因所导致的损失赔偿;不能划分开的,保险人可与被保险人协商赔偿。,案例,例如:一艘船舶装载的货物在运输途中遭遇恶劣气候,先是被海水浸泡,后又被暴雨淋湿,货物受损严重,造成货损的原因有海水浸泡和雨淋两个,它们都是近因。(1)如果货主投保的是一切险或是水渍险附加淡水雨林险,则两个近因都属于承保风险,所以可得到保险人的赔偿。(2)如果投保了平安险,则海水浸泡和雨淋都不属于承保风险,所以保险人不承担责任。(3)如果货主投保了水渍险,则海水浸泡这个近因是承保风险,而雨林这个近因不是承保风险,当海水浸泡损失和雨淋损失能加以区分的话,则保险人只赔海水浸泡引起的那部分损失,对因雨淋造成的那部分损失不赔;不能区分的,保险人可与被保险人协商赔偿。,多种原因造成损失的近因判定,2、多种原因连续发生,彼此间存在因果关系,形成因果链。那么,在这些原因中,最早发生并造成一连串事故的原因,也就是这条因果链的首环就是近因。这常被称为“链条原理”,案例,皮革和烟叶两样货物被承运人合理地配载于船舶的同一货舱,由于船舶在航行途中遭遇海难,海水进入货舱,浸湿置放在货舱一侧的皮革,湿损的皮革因腐烂发出浓重气味,将置放在货舱另一侧的烟叶熏坏以致完全变质。造成烟叶受损的原因有3个:海难海水进入货舱和皮革腐烂,其中海难是“海难海水进入货舱皮革腐烂烟叶变质”这条因果链的首环,所以,海难就是烟叶受损的近因。,多种原因造成损失的近因判定,3、多种原因接连发生,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形成的因果链被新的、相对独立的原因插入而中断。在这些原因中,新插入的、致使因果链中断的原因就是近因。,案例,一艘船舶停靠卸货港正在卸货时突然遭遇雷击起火,火势蔓延,船员们奋力抢救,把从大火中抢救出来的货物堆放在码头上,不料被混入港区内的小偷偷走。造成从大火中抢救出来的货物损失的原因有雷击、火灾和偷窃三个,其中的偷窃是插入并切断“雷击火灾货物损失”这条因果链的新的、独立的原因,就是造成从大火中抢救出来的货物损失的近因。,案例分析,莱兰航运公司诉诺威奇联合火灾保险社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莱兰航运公司的一艘船舶在英吉利海峡航行时被德国潜水艇发射的鱼雷击中,船壳被击出一个大洞。该船后来被拖轮拖到离出事地点25海里的法国阿弗尔港,停泊于较为安全的内港码头待修。但是,港口当局担心已经严重损坏的船舶会沉没,从而堵塞内港航道,遂下令将其拖往外港停泊。两天后,由于恶劣气候,船舶受狂风巨浪的冲击,海水从破洞口不断进入船舱内,船舶最后沉没。航运公司与保险人就船舶损失的近因各持己见,前者认为是风浪冲击;而后者认为是鱼雷击中。,案例分析,法院审理后判定保险人胜诉。法官在分析时指出,船舶被鱼雷击出破洞虽然仅仅造成一部份损失,如果破洞口不是处于容易被海水冲击的位置,那么船舶最终沉没的近因可以归于风浪冲击。但是,在本案中,正是因为海水从破洞口不懂涌入船舱导致了船舶沉没,表明被鱼雷击中这个原因一直起着支配作用。由于投保人投保的是一般的船壳机器险,而未投保战争险,因此保险人对不属于承保风险的战争行为所致的损失有理由不予负责。显然,在对该案的判决中是从导致损失发生的效果的角度出发来确定近因,而不是在时间上与损失最为接近的原因。,案例分析,莱兰航运公司诉诺威奇联合火灾保险社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莱兰航运公司的一艘船舶在英吉利海峡航行时被德国潜水艇发射的鱼雷击中,船壳被击出一个大洞。该船后来被拖轮拖到离出事地点25海里的法国阿弗尔港,停泊于较为安全的内港码头待修。但是,港口当局担心已经严重损坏的船舶会沉没,从而堵塞内港航道,遂下令将其拖往外港停泊。两天后,由于恶劣气候,船舶受狂风巨浪的冲击,海水从破洞口不断进入船舱内,船舶最后沉没。航运公司与保险人就船舶损失的近因各持己见,前者认为是风浪冲击;而后者认为是鱼雷击中。,案例分析,王女士2003年买了意外伤害保险。2005年8月,她被一辆中速行驶的轿车轻微碰擦了一下,顿觉胸闷头晕。不幸在送往医院途中病情加重,最后在医院不治身亡。医院的死亡证明书指出死亡原因是心肌梗塞。王女士家人拿着有效保单及死亡证明等资料,向保险公司索赔,但保险公司以导致死亡的事故为非保险事故,不属于意外伤害,因此不予理赔。王女士家人想不明白:如果不是车辆碰擦,就不会跌倒引起心肌梗塞,更不会导致死亡,保险公司是否在推卸责任?,案例分析,“近因原则”指导致损失发生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原因,是否保险合同中指定的事故原因,如是,保险公司必须赔偿;如不是,则无须赔偿。经常有这种情况,即损失是由一系列关联的事件引起,这时要区别对待。在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健康险中,如果由一系列原因引起,而原因之间又有因果关系,那么前事件称作诱因。确定诱因是否“近因”,要看如果在健康者身上可引起同样后果,那诱因即是“近因”;反之如诱因发生在健康者身上不会引起同样后果,则诱因不能成为“近因”。王女士被汽车轻微碰擦,如果发生在健康者身上,是不会导致死亡的,所以她身故的近因不是车辆碰擦,而是自身健康的原因即心脏病所致。虽然车辆碰擦是个意外,但不是导致王女士死亡的近因,因此保险公司不能予以赔偿,否则就是对其他健康投保人的不公。,案例分析,被保险人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外出打猎时不慎从树上掉下来,受伤后的被保险人爬到公路边等待救援,因夜间天冷又染上肺炎死亡。肺炎是意外险保单中的除外责任,保险公司以此拒绝给付保险金。,案例分析,法院认为被保险人的死亡近因是意外事故从树上掉下来,因此保险公司应给付赔偿金,至于肺炎只是意外事故发展进程中的必然,可以说,没有“从树上掉下来”,也就不会发生肺炎及死亡的结果。因此,意外事故属于决定性、支配性的原因,是导致被保险人死亡的近因。,案例分析,王某于2001年10月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生死两全保险,被保险人为本人,受益人为其妻李某。2003年1月,王某经医院诊断为突发性精神分裂症。治疗期间,王某病情进一步恶化,终日意识模糊,狂躁不止,最终自杀身亡。妻子李某遂以被保险人因疾病死亡,要求保险公司给付死亡保险金的。而保险公司则依据保险法的规定,以死者系自杀身亡,且自杀行为发生在订立合同之后的两年之内为由,拒绝了周某的索赔要求,只同意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按照受益人的理解,疾病对于被保险人身故而言居于决定性的地位,在整个过程中,疾病持续发挥其支配作用,且并没有其他因素介入。保险公司则认为自杀行为是导致被保险人身故的近因,且以法律明确规定为由拒绝给付。,案例分析,法院认为自杀行为是在疾病直接影响下发生的,不属于支配性因素。最终,法院支持了受益人的主张。,04,运用损失补偿原则,损失补偿原则的含义,保险理赔的基本原则,是指当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发生时,保险人给被保险人的经济赔偿恰好填补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所造成的保险金额范围内的损失。一是损失补偿以保险责任范围内损失的发生为前提二是损失补偿以被保险人的实际损失为限,(一)被保险人请求损失赔偿的条件,1.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2.被保险人遭受的损失必须是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内;3.被保险人遭受的损失必须能用货币衡量。,(二)保险人履行损失赔偿责任的限度,1.以实际损失为限;投保时房屋价值200万,房价下跌,市价为180万,则如出事故赔180万2.以保险金额为限;投保时房屋价值200万,房价上涨,市价为220万,则如出事故赔200万3.以保险利益为限。如贷款人将1000万的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700万,银行为了房屋安全投保,如出事故则根据可保利益赔付最多700万,损失补偿原则的例外,损失补偿原则不适用于给付性合同,人身保险合同当中的人寿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合同不是补偿性合同,而是给付性合同,保险金额是根据被保险人的需要和支付保险费的能力来确定,当保险事故或保险事件发生时,保险人按双方事先约定的金额给付。,定值保险的例外,定值保险是指保险合同双方在订立保险时,约定保险标的的价值,并以此确定保险金额,所以当事故发生时,无论保险标的的当时市价如何,计算公式为:保险赔款=保险金额*损失程度(%),重置价值保险的例外,是指以被保险人重置或重建保险标的的所需费用或成本确定保险金额的保险。,损失补偿原则的两个派生原则,代位追偿原则重复保险分摊原则,代位追偿原则的含义,是指在财产保险中,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造成推定全损,或者保险标的由于第三者责任导致保险损失,保险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赔偿责任后,依法取得对保险标的的所有权或对保险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