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图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1页
昌图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2页
昌图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3页
昌图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4页
昌图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MACRO/ 昌图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昌图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行业调研及投资分析昌图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章 宏观环境分析第二章 行业发展概况第三章 区域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第四章 重点企业调研分析第五章 重点投资项目分析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第一章 宏观环境分析一、新基建产业分析(一)新基建概况全球经贸摩擦加剧,叠加海外疫情导致各国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外需不足,内需承压,经济发展动力需要寻求新的出口。投资作为与出口和消费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将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基建,将成为“稳投资”战略的重中之重。消费和出口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效果短时间内难以显现,投资能够有效提振市场预期,刺激经济增长。首先,出口层面来看,2018年3月以来,由于特朗普的单边贸易主义带来的中美经贸摩擦,我国贸易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在2020年1月15日,伴随中美达成第一接阶段经贸协议,取得阶段性成果,贸易摩擦而暂时得以缓解,利于我国贸易出口企稳回升,但是仍要正视后续由特朗普反复多变的个性而带来的不确定性,贸易出口要想平稳回升或进一步升级需要时间。另外,受疫情影响,2月份PMI出现大幅下滑,外贸领域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28.7%和31.9%,环比降20.0%和17.1%,外需大幅削减。国内方面,中国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比较优势不断降低,出口贸易存在挑战。另外,当前贸易发展方向也呈现出智能化、服务化的倾向,传统贸易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跨境电子商务正快速发展。以5G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将会推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重塑,新基建发展将有助于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占领高地。其次,从需求层面来看,2019年消费对GDP贡献率为57.8%,比上年下降了约20个百分点,城乡二元性、传统消费权重大、居住成本过高、以及投资结构与需求错配的问题使得消费贡献率增长势头承压,内需潜力有待持续释放,但短期内难以通过政策刺激显著改变。消费结构上,内部出现高级化发展趋向,但受到居住成本挤压。2019年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比50.2%,超越货物消费权重,与发达国家60%-70%的服务消费比重相比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居住成本方面,房价的快速增长,挤压了居民的教科文娱、医疗保健等新型服务消费空间,2018年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居住收入比分别为23.7177%、10.3679%、9.2314%。一般认为,合理的房价收入比的范围为4-6,房价收入比越高,则房价越高,偏离合理范围越严重。2019年居民部门杠杆率达55.8%,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0.2万亿元,城市居民消费性支出中,居住占比已经达到24.82%,新兴服务消费可用资金不断被房价压缩。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载体,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令人瞩目,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6%。然而,与美、日等发达经济体82%到91%的城市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城乡融合战略的推进,城镇落户门槛的不断降低,城市化进程也将快速推进。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2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2050年将达到80%左右。农村地区劳动力将加速流向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应与之匹配。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长速度在2018至2019年度仅为3.8%,该指标2009年曾经达42.16%的水平。5G基站、特高压的建设将成为城市新一轮发展的基础,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将进一步帮助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加速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搭建,大大提升城市管理综合统筹能力。新基建将改善就业情况,培育人力资本。第一,新基建作为生产经营的基础部门,能够有效集聚劳动力,发挥对就业的吸纳作用,缓解失业等社会性问题。1979-2018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从69.8%降至26.1%。与此同时,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从17.6%增长至27.6%,从业人员总量实现反超。从GDP不变价数据来看,2019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在40%左右,远远高于农业7%-8%的GDP占比。工业部门的劳动要素生产率明显较高,并且仍有较大空间吸纳剩余劳动力。第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外溢性和网络效应,新基建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以及触发的新的行业机会都能够有效吸纳社会劳动力。第三,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以此带动就业结构的升级。新基建的科技化的发展导向,能够促进高技术人才的培育,长期来看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释放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当前我国传统基建存在重复建设、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结构错配、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活动的开展。新基建的发展将会对传统基建形成补充,有着较大向上发展的动能。以5G为核心的高技术的发展引发的变革,支撑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全新发展方向,推动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智能化、互联网+的全新业态,对生产供给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型基建连接着供需的两端,发展新基建能够补短板,调结构,向前向后发挥联动作用,通过产业链条有效提高上下游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集约化、科技化水平,最终实现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融合。(二)新基建机遇分析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通俗理解“新基建”就是发力于科技端,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2020年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上就提出要“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与传统基建项目差别是,“新基”建项目单体投资体量较小,大致以十亿元以下投资体量的项目居多,数十亿元投资体量的项目极少。所以,在社会资本方面,对新基建的投资会采取更具战略性的模式,不是以获取建设利润或做大资产规模为导向,更多是基于自身的产业来布局新的可协同要素,以力争让自身产业可以更高效、更全面地触达市场和客户,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近期,各地新出台的基建发展规划皆涵盖了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五网”建设相关的新基建项目,且新基建的占比有上升趋势。而在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等理念、发展目标的影响下,市场也会自发地将资金聚焦于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的新基建领域。可以说,从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注意力、资源、资金都会逐步聚焦于新基建的发展。故而,新基建的全面落地已是水到渠成。“新基建”的特点包括:一是基础新,“新基建”更加关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底层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智能设备的生产和应用,而传统基建主要依赖钢铁、水泥等;二是作用新,“新基建”不仅本身是新业态、新技术,并且能够通过数据的收集、计算、模拟、反馈等创造出更多的新市场、新需求;三是模式新,“新基建”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金融手段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优化和改变以往传统基建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固有模式。“新基建”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明显:一方面,“新基建”有利于刺激形成经济新增长点,不仅对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业态增长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而且加速释放了新能源汽车、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新基建”有利于加速补短板,对传统的轨道交通、公共设施、电网等领域持续赋能,并间接带动工程机械、水泥建材等行业。与动辄上万亿的传统基建项目相比,“新基建”规模太小,对拉动上百万亿元的经济体的增速来说杯水车薪。根据工信部,未来8年国内5G投资总额将达1.5万亿,因此2020-2021年运营商5G投资额度总共才有2000亿-3000亿元。政府可以大幅加快这方面的进展,从而以对数字、信息经济相关行业的作用很大,但总规模还是只有1.5万亿的话,对于拉动GDP实在微不足道。二、宏观政策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我市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工业强桂战略,深入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总量实现翻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水平居西部前列,工业化持续加快,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仍面临着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偏重、综合效益偏低、高质量供给能力不足、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畅等问题。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快现代服务业、新动能培育、民生急需领域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强化基础研究,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把绿色发展作为基本方针,部署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绿色低碳能源占工业能源消费量比重达到15%,绿色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0万亿元,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工业全领域全过程的普遍要求,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三)xxx十三五发展规划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遵循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律,抓住技术和市场的潜在商机,促进技术链和产业链协同发展。要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聚集,促进不同创新主体良性互动,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群。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把握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机,并确定适宜的赶超战略和实现路径技术创新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技术创新会对产业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产业发展又能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产业投资,激发技术进步。因此,必须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围绕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赢得市场竞争优势,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多种不确定性,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技术创新模式,常用的模式有外溢模式、联盟模式、大规模制定模式、供应模式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综合实力、技术创新资源、风险防控能力等关键因素,选择适宜的技术创新模式完成技术创新。在动荡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程度不同地面临着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传统的增长动力在逐步减弱,需要在新常态下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因此,发展创新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主要经济体产业结构升级和抢占全球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当前,中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正在逐步产生效果,并增强中国经济蓄势前行的新发展动力。(四)xx高质量发展规划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还要加快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绿色发展是理念,更是需要落实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实践。要开展全民节能、节水行动,反对浪费,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要提倡绿色消费,扩大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等的生产应用,引导市场将资源向环境友好型产品配置;要在全社会树立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营造“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氛围,使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工业作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脊梁,其发展水平是衡量我市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平稳较快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关于编制“十三五”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我市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振兴我市制造,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在实现“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战略中的主导作用,特制定本规划。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日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从投资总量占比看,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连续5年超过60%,最高时候达到65.4%;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目前民间投资的比重已经超过八成,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投资的主力军。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民间投资36条”、“鼓励社会投资39条”、“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10条”、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营造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国家发改委会同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决策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在8%以上,前7个月达到了8.8%,始终高于整体投资增速,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2.6%。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要求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中央财政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基础上整合设立了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点解决产业发展的基础、共性问题,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产业向纵深发展。重点支持制造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加强产业链条关键环节支持力度,为各类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产业和技术支撑。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推进新一轮支持民企政策加快落地,切实减轻工业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加快推进民营经济税收优惠、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落实;继续加大财税政策对工业的支持力度;分业施策,增强各环节盈利能力,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第二章 行业发展概况一、新基建市场分析“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涉及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七个板块,分别是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以及工业互联网。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层面多次强调将推进“新基建”建设。经测算,2020-2025年间,“新基建”领域中的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投资规模最大,其次是5G基站建设。“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涉及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七个板块,分别是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以及工业互联网。“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受“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消费和出口受挫,投资则成为政府稳定经济局面的重要手段。投资手段中,“新基建”因短期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增加有效供给,因此,被政府部门频频提及。2018年12月,“新基建”概念被初次提及;2019年,在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中,“新基建”又被多次提及;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推进“新基建”被政府强调的频次更高了。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4.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基础建设投资增长3.8%。值得注意的是,2015-2017年,我国基建投资增速一直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2018年及以后,基建投资增速提升,也正是在2018年,“新基建”概念政府被提出。初步测算,2020-2025年在我国“新基建”建设涉及的七大产业领域中,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领域的总投资规模最大,投资规模预计达34400万亿元;其次是5G基础建设领域,投资规模预计达24000万亿元。二、新基建政策背景分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根据相关报道,“新基建”最可能集中于7大领域:一是5G基站建设(5G板块),二是特高压,三是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基建和高铁),四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五是大数据中心,六是人工智能,七是工业互联网。与“旧基建”相比,“新基建”的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相关基础设施建以及针对“旧基建”进行的补短板工程。新基建既包含宽口径的广义新基建,也包括窄口径的狭义新基建。201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结合来看,新基建包含了两个口径,一个是旨在创新的狭义新基建,主要包括以科技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5G基站、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网络安全、云计算等;另一个口径是重在补短板的广义新基建,除上述狭义口径包含的领域之外,还包括轨道交通等交运短板、核电等能源短板、垃圾回收处理等环保短板、医院养老院体育场等民生短板等领域。结合来看,与“旧基建”相比,“新基建”的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相关基础设施建以及针对“旧基建”进行的补短板工程。传统基建的投资效率不高,同时也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并加速房价回升,“房住不炒”的主线下“新基建”发力顺理成章。2008年,为应对全球经济放缓,我国开展了“四万亿”的大规模刺激举措以对冲国内基本面的下行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后果,如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产能、库存过剩,传统基建、地产等行业过于强势,居民、企业债务压力逐渐加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问题,立足当下,若继续大规模采用传统的“铁公机”来刺激经济则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并推升杠杆率水平,在此背景下,“新基建”的推出就顺理成章。从专项债流向看,新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例约为24%左右,子行业中轨道交通是主要发力点,而5G、大数据等狭义新基建的比重并不高。从PPP数据看,新基建占比约为22%,轨道交通、园区开发的占比最高。结合来看,狭义“新基建”的占比相对偏低,仍需政策发力以促进其持续发展。从PPP数据看,新基建占比约为22%,轨道交通、园区开发的占比最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末,我国共发行了9498亿元专项债,且资金全部流向基建领域(2019年9月国常会规定2020年的专项债资金全部不能流向土储棚改领域)总体看,狭义“新基建”的占比相对偏低,仍需政策发力以促进其持续发展。第一,新基建的占比持续升高,但目前传统基建仍占主导地位;第二,从新基建的分项来看,轨道交通、园区开发等致力于传统基建补短板的广义新基建占绝大多数,而5G、大数据等狭义新基建行业的占比不足50%。因此从短期来看,传统基建仍是当前稳增长的主导力量,但往后看,随着政策的不断引导和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5G、大数据等狭义新基建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政策面来看,以5G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政策的广泛支持。自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此后得到政策的陆续加码,不断引导资金流向新基建领域。2020年度各省市投资计划清单相继出台,基建项目成为受关注的重点领域,同时涵盖新老基建两个范畴,下一阶段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将成为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的重要力量。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3月1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从财政政策来看,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较上年提前下达增加4580亿元,增幅达33%。其中专项债务限额累计12900亿元,传统基建所占份额接近5000亿元。财政政策作为重大投资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托底新基建发展行情。政府专项债中片区开发类的主要流向以园区建设、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为主。从PPP投资方向来看,片区开发、市政工程和交通运输仍是政府财政支出的主力,新基建的轨道交通、园区开发以及城镇化建设都涵盖在内。同时预计2020年财政赤字率有望增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支持新基建发展。利率方面,Shibor利率存在下行趋势,MLF利率在2月下降10个基点之后,2月20日贷款基本利率下调,1年期LPR从4.15调至4.05;5年期以上LPR调为4.75,前期为4.8。除此之外,央行松口存款基准利率有望迎来四年中首调,在保持流动性充裕合理的同时将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2月27日,央行表态要对普惠金融服务达标的银行择机定向降准,降准与定向降准政策近期也有可能落地。宽松的货币政策,资金成本低,能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投资乘数的拉力,有利于资本流向新基建领域。第三章 区域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一、建设地经济发展概况地区生产总值3632.74亿元,比上年增长9.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62亿元,增长5.35%;第二产业增加值2252.30亿元,增长10.74%第三产业增加值1089.82亿元,增长5.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5.28亿元,同比增长8.0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2.02亿元,同比增长10.12%。国税收入334.67亿元,同比增长9.31%;地税收入亿元77.27,同比增长9.4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02%。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85%,衣着上涨0.65%,居住上涨0.80%,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97%,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86%,医疗保健上涨0.90%,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05%,交通和通信上涨1.08%。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920.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62.55亿元,比上年增长6.08%。规模以上AA、BB、CC、DD(含5G设备)等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139.98亿元,增长7.47%。AA完成增加值422.48亿元,增长10.64%;BB完成工业增加值391.66亿元,增长8.34%;CC完成工业增加值278.31亿元,增长10.25%;DD完成工业增加值81.08亿元,增长9.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8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2%。实现利润总额688.62亿元,比上年增长9.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56.70亿元,比上年增长6.96%。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569.90亿元,增长9.9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86.80亿元,增长6.00%。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02.84亿元,同比增长10.76%;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083.09亿元,同比增长11.01%;第三产业投资完成770.77亿元,增长8.7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999.24亿元,增长7.78%。民间投资3940.95亿元,增长10.63%。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10.16亿元,增长8.88%。重点项目1565个,完成投资2275.68亿元,增长10.06%。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9%。城镇实现零售额1034.97亿元,增长6.63%;乡村实现零售额352.19亿元,增长10.2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亿元573.11,增长8.97%。实际利用外资52416.14万美元,同比增长57.41%。外贸进出口总值222.87亿元,同比增长56.39%。其中,出口总值144.87亿元,同比增长56.69%;进口总值78.00亿元,同比增长57.36%。二、区域内5G设备行业市场分析传统基建的投资效率不高,同时也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并加速房价回升,“房住不炒”的主线下“新基建”发力顺理成章。2008年,为应对全球经济放缓,我国开展了“四万亿”的大规模刺激举措以对冲国内基本面的下行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后果,如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产能、库存过剩,传统基建、地产等行业过于强势,居民、企业债务压力逐渐加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问题,立足当下,若继续大规模采用传统的“铁公机”来刺激经济则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并推升杠杆率水平,在此背景下,“新基建”的推出就顺理成章。“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涉及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七个板块,分别是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以及工业互联网。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层面多次强调将推进“新基建”建设。经测算,2020-2025年间,“新基建”领域中的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投资规模最大,其次是5G基站建设。“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涉及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七个板块,分别是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以及工业互联网。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层面多次强调将推进“新基建”建设。经测算,2020-2025年间,“新基建”领域中的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投资规模最大,其次是5G基站建设。昌图县在辽宁省最北部的县,是辽宁省扩权强县制度试点单位,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东北最大的花生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畜禽生产加工基地。昌图县交通便利,境内有哈大铁路、平齐铁路两条铁路及哈大高铁,102国道、303国道、沈哈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昌图县工业基础雄厚。以建材、化工、机械、纺织、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现代工业格局正在形成。昌图县位于辽宁省最北部,松辽平原南端,辽、吉、蒙三省(区)交界处,北与吉林省的四平市、梨树县、双辽市接壤,西与沈阳市的法库县、康平县,内蒙古的科左后旗隔辽河相望。地处东经1233212426,北纬42334329,区域总面积4317平方公里。全县地貌由东部低山丘陵向西部辽河平原过渡,土壤类型由东至西分布为暗棕壤、黑土或草甸土、风沙土。根据境内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大体可划分为四个区。东部低山丘陵区:本区为低山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上;春来层峦叠嶂,青翠欲滴,群峰耸峙,林壑幽美;盛产名贵的中草药及山货野果;该区多为棕壤性土壤,适于农果木综合利用,多种经营,全方位发展。中部漫岗平原区:本区地处漫岗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地利用率高,农业产业发达,是县内重点产粮区之一。西部沿河区:本区分布在辽河、招苏太河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力较高,水利条件较好,适于稻麦生产。西北风沙区:本区因受内蒙风沙影响,多为风沙土壤。土质瘠薄,地力贫瘠,是县内低产区;该区未利用地较多,适宜发展林牧业;在种植业方面适于发展花生、地瓜等经济作物。昌图县属于中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雨热同期。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多为降水少,春风大,空气干燥;夏季天气多为闷热多雨,最高气温可达36;秋季多是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温迅速下降;冬季多是天气寒冷,最低气温可达-33。昌图县西部是辽河冲积平原,西北为风沙区,河流除辽河外,主要支流有招苏台河、二道河、亮子河等,均属辽河水系。境内有辽河、东辽河、招苏台河、二道河、亮子河、马仲河等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大中河流15条,已建成中小水库64座,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达61亿立方米。昌图县矿产丰富,水源充足。全县境内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0余种,其中石灰石品位较高,储量达7000万吨以上,花岗岩、河沙极为丰富,储量分别达到5亿吨。现已探明毛家店、亮中桥、昌图站三处矿泉水,日涌水量达300吨,偏硅酸、锶含量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优质标准。东北煤田地质局2010年7月30日对外公布,这个局下属的101勘探队在辽宁北部发现一座大型煤田,初步掌握煤炭资源量逾10亿吨,煤层气资源量超过50亿立方米。这是中国东北地区近20年来发现的最大煤田之一。据东北煤田地质局101勘探队总工程师王生辉介绍,这个煤田位于辽宁北部的昌图县,以古榆树乡为中心,分布在周边四个乡镇。2008年,101勘探队承担了昌图县古榆树煤和煤层气综合普查项目,在面积650平方公里的勘探区内,发现煤田面积400平方公里。项目预查阶段设计钻井83孔,已钻井22孔,通过已钻井的见煤情况,保守估算煤炭资源量超10亿吨,同时还发现煤层气资源量达50100亿立方米。古榆树煤田的煤炭资源位于地下1200米至1500米处,煤层厚度为0.8米至9.13米,其中70%为长焰煤、30%为气煤,均为优质煤种。矿藏主要有铁、铜、锌、铅、煤、石灰石、萤石、黄土、大理石、河沙、石油、天然气。中草药有五味子、桔梗、柴胡、威灵仙、杏仁、车前子、茵陈、地丁、防风、知母、苍术、玉竹、苦参、天南星等。野生动物有蛇、蜥蜴、蟾蜍、山鸡、野鸭、鹌鹑等。昌图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天桥山、太阳山风景区均距县城9公里。天桥山属长白山余脉,山姿俏丽,风光秀美。自然形成南北二峰,双峰对峙,险峻凌空,两峰山腰山脊相连,削壁悬崖,宛如天桥,行至桥上,目眩魂惊。登峰远眺,群山环抱,郁郁葱葱;令人心旷神恰。天桥山脚溪水潺潺,有天然溶洞可供游人纳凉,是一处游览胜境。太阳山山势绵亘婉蜒,大小山峰十余座,山体植被丰茂,树木品种繁多。碧波潋滟的太阳山水库宛若一颗镶嵌在群山环抱中的璀璨明珠,构成了一幅山水相连、风光旖旎的优美画卷。坐落在太阳山脚下的常泰寺背山面水,闻名遐迩,吸引数万游客流连忘返。位于此路树镇的此路湖风景区,是著名作家、红学家端木蕻良的家乡,这里因水草丰美,树密林茂,常有鹭鸶栖息而得名,景区内碧水荡漾,鸟语花香,处处显现出回归自然的景象。位于泉头镇境内的萧家沟和傅家镇樟子松母树林,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景区内林木茂盛,乔灌丛杂,古木幽深,各界游客叹为观止。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5G设备企业718家,规模以上企业22家,从业人员35900人。截至2018年底,区域内5G设备产值133015.50万元,较2017年114019.80万元增长16.66%。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60184.62万元,较去年51138.26万元同比增长17.69%。区域内5G设备行业经营情况项目单位指标备注行业产值万元133015.50同期产值万元114019.80同比增长16.66%从业企业数量家718规上企业家22从业人数人35900前十位企业产值万元60184.62去年同期51138.26万元。1、xxx集团万元14745.232、xxx公司万元13240.623、xxx科技发展公司万元7824.004、xxx科技发展公司万元6620.315、xxx集团万元4212.926、xxx集团万元3912.007、xxx科技发展公司万元300.928、xxx科技发展公司万元2467.579、xxx集团万元2347.2010、xxx集团万元1805.542018年区域内5G设备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6232.52万元,同比2018年23470.09万元增长11.77%;行业净利润14532.18万元,同比2017年13167.98万元增长10.36%;行业纳税总额37520.79万元,同比2017年31374.52万元增长19.59%;5G设备行业完成投资45360.21万元,同比2017年40356.06万元增长12.40%。区域内5G设备行业营业能力分析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行业工业增加值万元26232.521.1同期增加值万元23470.091.2增长率11.77%2行业净利润万元14532.182.12017年净利润万元13167.982.2增长率10.36%3行业纳税总额万元37520.793.12017纳税总额万元31374.523.2增长率19.59%42018完成投资万元45360.214.12017行业投资万元12.40%区域内经济发展持续向好,预计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6000.07亿元,年均增长7.12%。预计区域内5G设备行业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201804.51万元,利润总额57253.03万元,净利润19235.02万元,纳税16155.64万元,工业增加值65846.41万元,产业贡献率18.22%。区域内5G设备行业市场预测(单位:万元)序号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1产值156277.41177587.97201804.512利润总额44336.7550382.6757253.033净利润14895.6016926.8219235.024纳税总额12510.9214216.9616155.645工业增加值50991.4657944.8465846.416产业贡献率13.00%16.00%18.22%7企业数量86210521347序号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1产值156277.41177587.97201804.512利润总额44336.7550382.6757253.033净利润14895.6016926.8219235.024纳税总额12510.9214216.9616155.645工业增加值50991.4657944.8465846.416产业贡献率13.00%16.00%18.22%7企业数量86210521347第四章 重点企业调研分析一、xxx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我们将不断超越自我,继续为广大客户提供功能齐全,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一个让客户满意,对员工关爱,对社会负责的创新型企业形象!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加工制造手段,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2018年,xxx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7186.47万元,同比增长33.07%(4271.22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5G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3951.62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1.18%。2018年营收情况一览表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1营业收入3609.164812.214468.484296.6217186.472主营业务收入2929.843906.453627.423487.9113951.622.15G设备(A)966.851289.131197.051151.014604.032.25G设备(B)673.86898.48834.31802.223208.872.35G设备(C)498.07664.10616.66592.942371.782.45G设备(D)351.58468.77435.29418.551674.192.55G设备(E)234.39312.52290.19279.031116.132.65G设备(F)146.49195.32181.37174.40697.582.75G设备(.)58.6078.1372.5569.76279.033其他业务收入679.32905.76841.06808.713234.85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2018年实现利润总额3454.88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00.96万元,增长率13.13%;实现净利润2591.16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81.93万元,增长率22.85%。2018年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17186.47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13951.62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1.18%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33.07%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4271.22利润总额万元3454.88利润总额增长率13.13%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400.96净利润万元2591.16净利润增长率22.85%净利润增长量万元481.93投资利润率40.01%投资回报率30.00%财务内部收益率22.03%企业总资产万元29515.44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36.33%流动资产总额万元10723.84资产负债率30.25%二、xxx科技发展公司展望未来,公司将立足先进制造业,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合作,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与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能力,以客户服务、品质树品牌,以品牌推市场;致力成为产业的领跑者及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产品的研发效率和质量是产品创新的保障,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基础建设。通过研发平台的建设,使产品研发管理更加规范化和信息化;通过产品监测中心的建设,不断完善产品标准,提高专业检测能力,提升产品可靠性。undefinedxxx科技发展公司2018年产值14745.23万元,较上年度12961.70万元增长13.76%,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4585.17万元。2018年实现利润总额4733.98万元,同比增长21.23%;实现净利润1202.49万元,同比增长25.20%;纳税总额119.52万元,同比增长11.32%。2018年底,xxx科技发展公司资产总额39100.75万元,资产负债率57.86%。第五章 重点投资项目分析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名称xxx公司二、项目建设符合性(一)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性由xxx公司承办的“昌图县新基建项目”主要从事5G设备项目开发投资,符合产业政策要求。(二)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昌图县新基建项目选址于xx产业园,项目所占用地为规划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要求,此外,项目建设前后,未改变项目建设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在落实该项目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xx产业园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因此,建设项目符合项目建设区域用地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要求。(三)“三线一单”符合性1、生态保护红线:昌图县新基建项目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水源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营运过程消耗一定的电能、水,资源消耗量相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该项目所在地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废气、废水、噪声均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够得到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三、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昌图县新基建项目(二)项目选址xx产业园(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34177.08平方米(折合约51.24亩)。(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6.50%,建筑容积率1.10,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7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98.98万元/亩。(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34177.08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2727.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594.79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5131.20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178.28平方米。(六)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87台(套),设备购置费3129.67万元。(七)节能分析1、项目年用电量922527.71千瓦时,折合113.38吨标准煤。2、项目年总用水量18644.45立方米,折合1.59吨标准煤。3、“昌图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922527.71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8644.45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14.97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42.52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4.58%,能源利用效果良好。(八)环境保护项目符合xx产业园发展规划,符合xx产业园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九)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