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教育史(课堂PPT)_第1页
中国近代教育史(课堂PPT)_第2页
中国近代教育史(课堂PPT)_第3页
中国近代教育史(课堂PPT)_第4页
中国近代教育史(课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教育史,王海花2013年7月,1,2,一影响中国近代教育的外国人(一)在中国本土的外国人(二)在国外的外国人,3,11840年-1860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开放港口。程度相当于小学,学生大多为贫家子弟,免费上学。代表性学校:1844年英国东方女子教育协进会会员在宁波创办女塾,这是外国人在华设置的最早的女学,实际上也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1896年,国人创办女校)。1853年,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卢公明在福州创办男童寄宿学塾。,4,2在创办小学的基础上,开始创办教会中学,1860-1875年。这一时期,学校数量增加,学生人数增加。代表性学校:1866年法国天主教在天津创办究真中学;1864年,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在山东创办文会馆(登州文会馆)。318751900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教会大学,代表有:东吴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协和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等,5,1862年在北京开设京师同文馆,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同文馆创立之初,是专修外国语的学校,学生都是从满族亲贵中选拔的十三四岁的少年。初创时只有英文馆,学生十人。1863年增加法文馆和俄文馆。1866年增设算文馆后,同文馆变成综合性学校,学习年限为八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停办,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此校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京师同文馆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6,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字冠西,号惪三。1846年毕业于印第安纳州大学,入新奥尔巴尼长老会神学院研究神学。1849年被按立为长老会牧师。18501860年在中国宁波传教。,1丁韪良(1827-1916),7,1898年,当中国的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成立时,丁韪良被光绪皇帝任命为首任总教习(即校长),授二品。开学之际,他当着全体中外来宾的面,向中国的圣人孔子鞠躬致意。此举使丁韪良被一些基督教人士视为神的叛徒,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以这样的方式融入了中国,成了中国教育的一分子。,8,丁韪良在中国生活了62个年头(18501916,中间有4年时间不在中国),其使命本是传播基督教,但他多年从事翻译、教育的实际工作,并曾长期担任中国著名教育机构北京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负责人,这使他无意之中在中国近代教育的酝酿和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丁韪良创办北京崇实中学(即现在的北京21中学),并在1865-1885年任该校校长。,9,2卜舫济(1864-1947),10,1904年,圣约翰书院改名为圣约翰大学,卜舫济被任命为校长,此后的35年间,他一直担任该校校长,如果再加上此前担任书院院长的时间,卜舫济主持圣约翰的时间超过了半个世纪。正是在卜舫济的主持和推动下,西方的大学制度被引入了圣约翰,使得圣约翰成为一所中西合璧的大学。这种中西方文化互相交融的特色,由圣约翰的校训便可见一斑:“光与真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前半句极具西方传统,后半句则是原汁原味的孔子名言。,11,在50多年的时间里,圣约翰大学(书院)培养出了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如顾维钧、王正廷、邹韬奋、林语堂、宋子文、荣毅仁、丁光训等。经过不懈的努力,美国的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均同意接收圣约翰的学生入学,耶鲁大学甚至同意免试招收。,12,1904年,作为第二代美南长老会传教士来到中国。1905年开始从事传教,并钻研汉语。1908年开始任金陵神学院希腊文教授。民国8年(1919年)1月,他被聘请为燕京大学校长。,3司徒雷登(1876-1962),13,司徒雷登提倡学术自由,要求燕大的学生既中国化,又国际化。司徒雷登同情学生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他亲自带领数百名燕京大学的师生上街游行,抗议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他因拒绝与日军合作,被日军关在集中营,直到日本投降后获释。1945年,获释后的司徒雷登继任燕大校长(后为校务长),直到离开中国。,14,15,(二)影响中国近代教育的国外的外国人,16,4德国教育家冯特蔡元培的老师,17,5约翰杜威,18,郭炳林蒋梦麟陶行知胡适张伯苓郑晓仓陈鹤琴李建勋推荐:庞维国的心理学博客,19,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史,20,1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2波澜壮阔的留学日本运动3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21,1晚清时期的主要留学教育运动在晚清时期,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留学运动包括派遣留美幼童、派遣留欧学生、留学日本浪潮,以及派遣庚款留美学生。,22,1881年,剩余94名原留美幼童分三批遣送回国,由容闳提出、洋务派促成的中美教育交流史上的这一项开拓性举措就此功败垂成。,23,24,一、日本留学的开始和发展1896年,清政府派遣13名年轻人前往日本留学,揭开了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序幕。初期的留日学生主要是官费生,多数留学生学的是军事。1903年以后,随着清政府旨在促进近代化的“新政”的展开,大批学习师范、政法以及实业的派遣留学生前往日本,而同时,学习军事的学生仍然源源不断地被派往日本。,25,二、日本留学的兴盛日本留学的兴盛,是在进入20世纪、清政府展开“新政”以后。1900年爆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赔付巨金、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直到这时,清政府才被迫实行开放并向西方学习,推行旨在“富国强兵”的“新政”。,26,“新政”的内容主要有军备强化、实业振兴和教育改革。为了应对这种形势,清政府采取了派遣官员出国考察、奖励留学以及招聘外籍教师等措施。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留学迎来了兴盛时期。人数最多的1905年大约有8000人。,27,1911-1945,其间出现了继1905年的留学高潮之后的两次高潮,即1914年前后(56千人)以及30年代中期(1935年突破了67千人)的留日高潮。,28,三、日本留学热潮的衰退直到1937年7月7日爆发了“芦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打响。中方关闭了驻日本大使馆及留学生监督处,留学生们也几乎全部回国,中国人的日本留学史至此告一段落。据推测,18961945年的半个世纪里,前往日本留学的中国人的人数最少有5万人,最多有30万人。,29,30,31,32,33,34,35,36,近代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影响1体制的基本确立2师资结构高校多留洋先生多姑娘农村多落后前人多种树后人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