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文化与古典礼仪【对外宣传版】PPT演示课件_第1页
汉服文化与古典礼仪【对外宣传版】PPT演示课件_第2页
汉服文化与古典礼仪【对外宣传版】PPT演示课件_第3页
汉服文化与古典礼仪【对外宣传版】PPT演示课件_第4页
汉服文化与古典礼仪【对外宣传版】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芳樟子作,本幻灯片中涉隐私的内容已被删减,可用于对外宣传部分幻灯片由百度文库介绍汉服的演示文稿里直接复制而来,版权归所有同袍所有,宣传汉服是每一个同袍的责任百度文库不允许上传20MB以上的文件才把文件分成2段,实在抱歉,上篇,1,序,我来了,在历史的长河边,我已漫步了五千年。,看见,繁花落尽,空气中,只留下缕缕暗香浮动。,当清风乍起,,我也时常忍不住,轻舞飞扬。,2,P1,而现在,我更多的,是在古老的弦乐声中,唱一曲,似水流年。,留下一片,转身后的,姹紫嫣红。,我是谁?来自何方?又将往何处?,在静寂的时间里,我时常像现在这样,独自驻足沉思,3,P1,是否你也曾像这样傻傻地问过,床单、妈妈的衣服装扮着童年,是否你也曾像这样开心玩耍过,然而,父辈的回答更令你茫然,4,P1,汉族的民族特征在哪里?,长大后对于身份证上的“汉”字是不是已经淡漠到无视了?,汉族在哪里?,56个民族56朵花,5,P1,中山装,T恤?衬衫?西裤?不!它们来自西方;中山装?不!它改造自日本学生装;旗袍?马褂?唐装?不!它们是民国年间西风强势下,国人在满装的基础上根据西方审美、西式剪裁设计的时装。它们从文化上、时间上、民族传承上均不属于民族服装范畴。那么,是什么呢?,旗袍,唐装,日本学生装,T恤,6,P1,7,8,汉服即“汉民族”的“民族服饰”。是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始到明代,我们在历史传统、文化环境中,按照我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审美理想;结合经济条件和生产水平,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饰。,9,早在商周时代,汉服便形成了完整的服饰体系,随着礼乐制度的建立,服饰也表现出它的功用性,分为礼服、朝会服、从戎服、丧服、婚礼服等;按职业分为皇家服饰、官吏服饰、军士服饰、宗教服饰、平民服饰、乐舞服饰等。这些服饰被广泛沿用于自商周三千年来华夏民族的社会生活之中,虽然不同时代,汉服作为当时的时世装款式特色常有发展变化,但基本衣制并未有太大改变。汉服文化影响深远,除了少数民族服饰,历史上对日本、朝鲜、越南等民族服饰都有较大影响。现在或多或少都能从他们的服饰中找到关于汉服的记忆。,10,衣领有交领、圆领、对襟直领等(其中以交领出现最早,也最有标志性);衣襟为右衽;衣袍用衣带、隐扣结系;衣袖长短宽窄皆有。,11,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汉服有明确的右衽制度,这点异于其他名族,有人甚至以右衽作为区分胡汉的标志。从汉服最初的形成至今,汉服形制的很多地方都在发生变化和发展,比如最初的交领发展成圆领和对襟直领。但是,右衽作为汉服的基本特征之一,从古到今,从未发生改变。切记:左衽,乃汉服之大忌!,12,13,14,组成结构:首服、体衣、足衣、配饰结构上,汉服(体衣)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外衣)。,15,外衣:穿在最外面的汉服(襦裙、袍服等),根据场合和礼制、服制的不同分为:礼服:适合重大节日、庆典、集会等礼仪场合穿着。常服:介于礼服和便服之间,适合日常工作、学习和节假日穿着。便服:日常的居家服装,劳作服。中衣:汉服的衬衣的统称。穿在内衣与外衣之间。具有中衣、中裤、中裙、中单(衬袍)等,起护体、保暖、整形的作用。主要为白色,也可以是其他素色,16,“深意”的谐音即为“深衣”。如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下摆平齐,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17,18,19,襦裙:衣裳(裙)制,系汉服最基本传承最悠久的服制,上至商周下至当代。兼可常服及礼服穿着。根据衣领的不同分为:交领、直领(对襟)根据裙子穿着高度的不同分为:齐腰、高腰、齐胸根据长短厚薄的不同分为:长襦、短襦、单襦(衫)、复襦(袄)*:长袄:长复襦,长度过膝盖,长袄,直领齐胸,交领齐腰,对襟齐腰,20,P1,襦裙【rqn】。襦:短上衣,一般不过膝。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是古代汉民族的日常衣着之一,亦是汉服女装最基本的形式。齐胸襦裙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襟齐胸襦裙,一种是交领齐胸襦裙,一般来说对襟齐胸襦裙的使用范围更加广一点。,齐胸襦裙,21,P1,齐腰襦裙为襦裙的一类,裙腰与腰部平齐,故名。齐腰襦裙的上襦可为交领或直领(对襟)。同高腰襦裙相比,齐腰襦裙更为常见。,对襟齐腰襦裙,交领齐腰襦裙(男式襦裙),22,P1,襦裙发展至后来,上衣时有加白色护领,于现代多为装饰用,称呼有袄裙、衫裙等袄:衣有衬里,夹层,若缀以棉是为棉袄。衫:单衣无衬。袄裙的基本特点:1.衣在裙外,属于中腰襦裙体系,典型的上衣下裳制式2.下裳是马面裙,23,P1,短打:衣裤制,又称裋褐(shh)、短褐。原为粗布短衣,现引申为上衣下裤的百姓居家生活、休闲、劳作、武艺等服装。,24,P1,深衣/分裁制:在衣裳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为上衣下裳分开剪裁再相连缝制成一件长袍,此类服制多统称为“深衣”,现多作为正装礼服穿着。根据衣裾曲直可分为:曲裾、直裾(包括襕衫、朱子深衣、黄宗羲深衣)根据曲裾长短可分为:长曲裾、短曲裾*:襕衫在膝盖处续接下摆,圆领。裾:衣角,长曲裾,短曲裾,直裾,襕衫,25,P1,曲裾是深衣的一类,曲裾与其他的汉服相比很好分辨,衣裾绕襟,可以看到曲裾的边纹螺旋而下,螺旋到衣底的是曲裾,如果是螺旋未到衣底,则是短曲裾,26,P1,深衣不绕襟,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汉代以后,由于内衣的改进,盛行于先秦及西汉前期的绕襟曲裾已属多余,本着经济胜过美观的历史发展原则,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成了深衣的主要模式。,27,P1,朱子深衣,汉服中深衣的一种,为礼服,多用于祭祀等场合。指根据宋代著名学者朱熹所著朱子家礼记载考证的深衣,是朱熹对礼记深衣篇所记载的的深衣的自我认识和研究的产物。朱子深衣(朱熹):直领剪裁,穿成交领黄宗羲深衣:交领剪裁,当代直裾的雏形,28,P1,通裁制:在分裁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意为上下一体剪裁而成。穿着场所视衣服制作工艺而定。款式上有道袍、直裰(du)、直身、圆领袍等称呼,衣侧均有开叉根据衣摆有无可分为:道袍、直身(有)、直裰(无)、圆领袍(可有可无)根据衣摆位置不同具体为:道袍为内摆(亦称暗摆),直身为外摆(亦称插摆),圆领袍,直裰,道袍,直身,29,P1,上下一体裁剪的长袍,为明代男装的主要款式,同样为直裾长袍,却与深衣有很大不同,主要区别在直裰两边开叉,开叉部分有遮挡的暗摆。,30,P1,隋唐时代也产生了汉服的一种重要变体-圆领衫。圆领式样在中国服饰历史上很早便有出现,但一直到隋唐才开始盛行,成为官式常服。这种服装延续了唐,五代,宋,明,并对日本,高丽等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1,P1,罩衫:外披御寒、居家、休闲的外套,一般不作为礼服穿着。名称上有半臂、比甲、褙子(披风)、斗蓬、大氅(chng)。,褙子,大氅,斗蓬,半臂,32,P1,华夏衣冠体系中的外衣罩衫,“半臂”又称半袖,直领对襟短袖衣,多罩在上衣外,通常与襦裙搭配。,33,P1,34,P1,即背子。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相传始于唐,盛行于宋元,在明代被称为披风。宋代男女皆服,因使用和时间的不同,其形式变化甚多。,35,P1,半臂+交领衣+片裙,半臂+襦裙,褙子+襦裙,36,P1,适合重大节日、庆典、集会等礼仪场合穿着,汉风婚服.玄色为主,唐风婚服(红男绿女),祭服,37,P1,38,39,【汉服与和服】在日本的奈良时代,也即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律令制度,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当时他们还模仿唐制颁布了“衣服令”。至今日本仍把和服称为“吴服”,意为从中国的吴地(今江浙一带)传来的衣服。日本还有一种盛装礼服叫做“唐衣”。和服虽由汉服发展而来,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发展岀自己的民族特色。比如女式和服背后的大腰带就是和服的特色之一,也是区别和服与汉服的主要标志。,40,【汉服与韩服(朝鲜服)】韩服(朝鲜服)主要模仿的是汉服中的襦裙。韩服(朝鲜服)和汉服的主要不同之处:汉服一般是交领右衽,也有对襟的(V字领),韩服(朝鲜服)服装一般都是V字领。韩服(朝鲜服)服装的裙子束的特别高,而且下摆十分宽大、蓬松。,41,42,戏服是从事戏曲,戏剧,等表演,演艺艺术中所用到的道具服装.影楼装是影楼拍照用的服装。对于戏服和汉服之间。确实很多汉服可以用作戏服,但是并非所有的戏服都是汉服。而同样的,也存在少数的影楼装可以视作汉服,但大多数是不行的。有些影楼装样式会类似汉服,但一般不讲究形制,只是借用汉服的某些特点而已,用料考虑的是拍摄效果而不是穿着,而汉服会有形制的基本要求,用料也会相对生活化,穿着一般会相对舒适一些当然,其实影楼也可以用汉服来拍照,但汉服主要不是为影楼用的从常见的类似汉服的影楼装来说,个人觉得与汉服的区别主要有:过宽的腰带,开领或大花似的立领,不同款式乱搭,常用反光或纱质面料,细节处有用拉链、粘扣什么的等等,还有夸张的大袖和拖尾,甚至左衽。,43,44,男子首服大致可分为冠冕类和巾帽类。冠冕类一般适用正式庄重的场合,配相应的礼服或公服;巾帽则搭配常服(也有例外,如幞头类与公服的搭配)女子首服包括冠饰(风冠、狄冠、束发冠等)和首饰(簪钗、梳篦等),也统称“头面”。现代女子首服除了婚礼用冠外,提倡发髻端庄,簪钗钿花从简。,45,汉服足衣即鞋袜鞋:有靴、木屐、绣花鞋等数种,46,簪,又称簪子、发簪、冠簪,是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一般为单股。钗,又称发钗,呈双股状,形似叉,多为女子使用。披帛:长条形状的巾子,搭在肩上,缠绕在手背间,一般都是薄薄的纱罗裁成。,47,48,正坐正坐是我国古代人的居坐的方式,就是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很多人搞不清楚跪和坐的差别,跪是指双膝着地,腰股均挺直。坐是指双膝着地,屁股坐在脚后跟上。,49,古代行礼的等级大致可以分为:三跪九叩三跪三叩三跪三拜八拜四拜二拜这些都是正规场合或举行礼仪或大典或朝廷礼仪时用到,而其他情况,只分嵇首叩首顿首空手作揖拱手颔首(答礼)就可,八拜,通常是对父母,但也只在极正式的场合,如认亲,婚礼时,天地也是这样,但一般正规场合和对待其他长辈一样都是四拜。其他长辈,如祖/祖母,外公外婆,曾高祖/祖母,叔伯姑舅姨,岳父母,对老师等都是四拜,夫妻之间拜天地时也是每人四拜,兄弟姐妹结义时也是这样。而其他平辈亲属兄嫂弟姐妹等则是二拜,叩首(前可加作揖-然后再叩首)第1步:举手齐眉第2步:单膝跪下,第3步:头触地。手放于两旁第4步:直起上身,手复齐眉第5步:单膝起,仍举手齐眉第6步:手放下若要重复叩首的话,仍跪着但直起上身,手复齐眉,是为兴。再头触地,手放于两旁,是为拜。这样来回重复,就看几拜了,50,这些都是正规场合或举行礼仪或大典或朝廷礼仪时用到,而其他情况,只分嵇首叩首顿首空手作揖拱手颔首(答礼)就可,作揖第1步:举手齐眉(男子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第2步:庄重缓慢的鞠躬45度同时两臂自眉下移至胸部还有微微的作揖第1步:举手齐胸第2步:微微鞠躬,万福第1步:双手交叠放在小腹第2步:右脚后支第3步:庄重缓慢的屈膝并低头,古代礼仪学,51,52,汉服历史夏商周夏商周时期,汉服的基本特征已在此时确定:交领、右衽、系带为最基本的典型特征,上衣下裳是最基本的式样。,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没有纽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深衣在这一时期出现。,商代玉人,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铜人,53,秦汉秦汉服装仍然以深衣为主,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男女均可穿着。此外,亦有着襦裙者,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衣服比先前宽大,女子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男子多穿大袖翩翩的衫子。受北方鲜卑等影响,上衣下裤形式的裤褶一度盛行,但南朝仍习用上衣下裙的传统形制。,汉代曲裾,北齐校书图,女梳双丫鬓,穿小衫长裙,54,隋唐五代唐代男子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圆领衫、袍是在深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唐代男子主要的服装形式隋唐妇女的主要服式仍然是襦裙。,宋代宋朝汉族男子服饰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女子通常上身穿窄袖上襦,下身穿长裙,上衣之外经常外套一件褙子。,韩熙载夜宴图,左:穿褙子的女子(宋瑶台步月图)右:苏轼画像,55,元代元代汉族民众然以汉服为主,只是风格上多少受到一些蒙古族的影响。,明代明朝政府采取了上承周汉,下取唐宋的治国方针,对整顿和恢复礼仪极其重视,并根据汉族传统重新规定了服饰制度。此外,又吸收了一些元代服饰特点,发展出曳撒等特色服饰。明代妇女的服装仍以襦裙为主,除了一直流传的衫、袄及裙子外,还流行霞帔(pi)、褙子、比甲等新鲜样式。衣在裙外的袄裙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左:穿比甲的妇女右: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56,57,八月二十五,清军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