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关于加强全市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的调研报告_第1页
2017年关于加强全市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的调研报告_第2页
2017年关于加强全市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的调研报告_第3页
2017年关于加强全市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关于加强全市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的调研报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直接关系到全体市民的身体健康。当前,不少地方食用农产品安全事件频发,形势严峻,谈吃色变。如媒体报道的“毒生姜”、“毒韭菜”、“毒豆芽”、“打蜡苹果”、“抛光大米”等,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通过抓网络、抓主体、抓源头等办法,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取得一定成效,但食用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设施投入虽大,但作用未能真正发挥。近年来,我市在食用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投入比较大,先后建立10家市、镇两级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检测室。但由于市级检测中心处在城区、9家镇级检测室设在镇(区)农副中心,老百姓到菜场买菜,不可能也不会拎着一两斤蔬菜,到市里和镇上进行检测,设备利用率不高。全市66家农贸市场虽建立了快速检测室,但快检项目只有3项,只能定性不能定类,不具备法定检验效力。像甲胺磷一类的高毒性农药,在快速检测中无法定量,无法查处。设施投入虽大,实际上蔬菜类农产品检测监管作用未能真正发挥。二是监管队伍虽建,但自我监督难以到位。目前,全市66家农贸市场虽配备了2名检测人员,但这些人员的聘用管理,包括工资发放均由各农贸市场在负责。自己监管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在检测的规范性、出具数据的真实性上缺乏可靠保障。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每天从外地贩入的农产品有500多吨,这些产品大多是深夜十一、二点,甚至一、二点到达,不仅量大,而且品种多,有数百个,深更半夜,这么大的检测量,对于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室来说,无能为力。据我们三次深夜暗访,入场检测均为填填数据,走走过程。三是扎口管理虽有,但实际运作还未启动。2016年11月份,我市对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计量测试所、药品监督检验所、粮油质量检验中心和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等5个部门的检测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了市检验检测中心,对全市检验检测工作实行扎口管理,但是,一年过去了,归是归过去了,但实际运作还未到位。检验检测中心成立后,农产品检测的设备已移交了,但由于没有经过国家实验室CMAS和省家验室CMA体系认证,检测出具的报告没有法定效力,工作无法正常启动。同时,全市66家农贸市场的农产品检测工作、业务指导,也并没有归口到市检验检测中心,反而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两套检测机构、两套检测标准的怪现象,农产品检验检测归口管理成了摆设。针对上述现象,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要强化归口管理,提升检测实效。建议将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全市65个农贸市场的农产品检测工作,统一扎口到市检验检测中心,检测人员由检验检测中心直管或派驻,人员的聘用、管理,包括工资发放等,由检验检测中心负责,不受农贸市场管理,实行经营与监管两分离,对重点环节实行24小时实时检测,对检测合格的食用农产品及时发放合格证,对不合格的及时退市、销毁,并做好台帐记录。同时,农委、市场监管局、供销总社等职能部门,应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加强信息沟通,加强食用农产品检测数据的对接与应用,进一步增强风险监测、日常检测、监督抽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要抓牢关键环节,推进监管追溯。一方面,要对流入市场的本地农产品,按照“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健全种养、流通记录体系,推广分级包装和产地编码制度,对种养大户在分级包装和产地编码方面的投入,建议市、镇两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贴补,以便强化质量追溯监管;另一方面,要对贩入我市的外地农产品,设置准入条件。建议相关部门与外来农产品来源地建立产地质量安全追溯“直通机制”,借助进场查验、索证索票、产品抽检等准入门槛,构建从原产地到市场、从批发到餐桌全程追溯体系,进一步提升贩入我市的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水平。三要加强执法检查,开展专项整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执法监督作用,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环节的流动执法检测检查,对全市大小市场的检测工作,进行日常巡查核实,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经营行为,拿出无害化处理病死生猪的气魄,对药残、农残不合格的农产品贩销大户、市场摊位,对屡处不改的贩销大户和摊位,建立黄牌警告和黑名单制度,通过本市主流媒体进行曝光;另一方面,进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