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卷探究07六省高_第1页
考试卷探究07六省高_第2页
考试卷探究07六省高_第3页
考试卷探究07六省高_第4页
考试卷探究07六省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07六省高考试卷 实现高三化学有效复习一、四课改区07年高考化学试题特点2007年是宁夏、山东、广东和海南四省采用新教材高考的第一年,备受关注,高考试题既是对课改新教材和新理念的检验,也是对新高考和新题型的一种尝试和推动。继四省区之后,2008年江苏进入新课程高考,2009年天津、福建、安徽、辽宁和浙江五个省市进入,2010年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和湖南五个省市进入,2010年新课程高考在全国全面推广,到2013年,全国所有省份(港、澳、台除外)全部进入新课程高考。从这个进程看,07年四省区的新课程高考不是孤立的事件,它对后续进入新课程高考省份的导向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探究07年四课改区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对2008年江苏新高考化学复习必然会起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1、07年四省新高考方案比较2、07年四省新高考化学试卷比较宁夏卷山东卷广东卷海南卷考试形式理综理综单科单科题量11112821必做题选择题7(42分,单选)7(28分,单选)20(70分,单选和多选各一半)12(36分,单选)非选择题3(43分)3(42分)7(70分)5(44分)占总分85909380选做题选择题3(9分,单选)非选择题1(15分)1(8分)1(10分)1(21分)模块化学与技术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3选1)化学与技术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3选1)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2选1)化学与技术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3选1)总分10078150100必修比例51%51.3%72.7%65%选修比例49%48.7%27.3%35%3、07年四省新高考化学试题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高考试题对各种版本的兼容性四课改区必做题兼顾了各种版本,主要考查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如化学用语、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性质、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书写、电化学原理、阿伏加德罗常数和定律、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反应热、绿色化学、环境污染、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必备知识和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等。少数选做题考查的也是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例如,宁夏31(A)题涉及到硫酸生产工艺;31(B)题涉及到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山东31题涉及到海水综合利用的工艺流程;32题涉及到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33题涉及到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广东28题是常见的有机信息题;29题涉及到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和简单配合物的结构。海南18、19、20、21题分别涉及到原子共面判断、同分异构体书写(题目已注明“要考虑顺反异构体”)、常见官能团的化学性质、有机物推断与合成; 22、23、24、25题分别涉及到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微粒结构、晶胞中微粒个数的计算、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26、27、28、29题分别涉及到合成洗涤剂的结构与性质、生铁炼钢的过程、离子交换膜的使用范围、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的原理。(2)注重化学学科内综合,体现高考试题对人才的选拔性学科内综合是四课改区本次高考试题的最大亮点。试题既有同一模块中不同单元间的综合,也有不同模块间的综合。第卷几乎没有单一知识或单一模块的试题,大多数试题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核心内容整合在一起,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例如,宁夏27题以氮化硅陶瓷材料生产为载体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平衡常数书写和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化学平衡的移动、反应热判断及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融为一体。山东28题以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对大气污染的知识为载体将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反应热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根据实验事实书写化学方程式融为一体。广东24题以MnO2工业制备实验为载体将无机推断、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化学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物质的回收利用以及信息处理能力融为一体。海南13题将元素周期表的位构性三者关系、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融为一体。四课改区本次高考均未出现单纯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无机框图题”。无机框图题说穿了,就是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化学反应的关系图,主要考查常见金属、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通常带有无中生有的游戏味道,给考生增加了不少心理障碍。现在的考法是:以广泛使用的元素化合物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掌握程度。不过,“有机框图题”得到了保留。因为“有机化学”模块相对独立,有机框图题以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以及刚刚面世的新材料、新医药为载体将该模块中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常见官能团的化学性质、有机物结构简式的推算和书写、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和化学方程式书写、有机物合成路线的设计、有机信息的提取与迁移等许多话题有机整合到一块。(3)注重化工生产和实验探究,体现高考试题的真实感“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叫做科学实验。科学实验中为了探索某个反应或实现某个化学反应,可以不惜巨资。而化工生产,不仅要实现某个反应,还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四课改区实验题均以生产、科技和生活中的热点物质的实验研究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化工生产工艺流程、探究实验方案的理解、设计、改进和评价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实验题在考查常见仪器、基本操作、实验原理、现象描叙等基本技能的同时,还着重考查数据分析能力、经济与环保意识。例如,山东31题以海水的综合利用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氯碱工业、海水提溴、海水提镁工艺的了解,并结合经济效益和绿色思想对这些工艺进行评价。广东21题结合NH4Cl制备考查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对图表的观察与分析,22题结合表格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海南17题通过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4)注重各模块中的新增内容,体现高考试题的生长点化学平衡常数的书写和计算、沉淀溶解平衡计算、用盖斯定律判断反应热大小、1-3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简单配合物的结构判断以及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微粒结构等各模块中的新增内容,在四课改区高考化学试题中频频亮相。新增内容主要有:分子内氢键、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杂化轨道、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键能、第一电离能、电负性、晶格能、金属键和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等电子原理、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盖斯定律、新能源、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化学电源、有机化合物的顺反异构、手性分子和对映异构、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物理方法、格氏试剂、分液、萃取等。与老教材比,新教材知识呈现方式虽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知识总量变化不大;很多知识点有较大幅度的拓展,但考查要求明显降低。新增内容只要求掌握基础的、结论性的知识,不能挖深。二、上海和江苏07年高考化学试题特点2007年是江苏3+2模式的谢幕之年,为了平稳过渡到2008年新高考模式,2007年江苏高考化学卷,必然会体现新课程理念和新高考题型。上海卷向来时代气息浓、命题角度新、能力要求高,是江苏卷模仿的对象。因此,探究07年上海和江苏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对2008年江苏新高考化学复习必然会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1、07年上海和江苏高考化学试卷比较07年上海卷07年江苏卷使用教材一期或二期课改教材(沪教版)老教材(人教版)考试形式单科单科试题题量3125总分150150题型17个单选题,5个多选题,3个无机推断题,2个实验题,2个有机推断题,2个计算题。8个单选题,8个多选题,2个无机推断及框图题,2个实验题,1个综合应用题2个有机推断及合成题,2个计算题。特点没有无机框图题;2个实验题均结合化工生产;第23题和26题是分叉题,分A、B两题,分别适合使用二期、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实验占32%。有无机框图题;再次出现综合应用题;2个实验题均有表格分析;综合应用题结合化工生产;1个计算题有表格分析,实验占23%。2、07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特点07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总的来讲,仍是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大体延续了近几年上海化学高考试题的风格,但在一些方面也有变化,具体可用两句话概括:一为“保持稳定,波澜不惊”。 07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大体保持了前两年上海高考的特点与风格,不管是题型还是题量,都与前几年相差无几;二为“立足教材,基础为重”,今年的试卷在贴近教材、重视基础方面比以往几年更突出一点,给人一种“回归课本、突出基础”的强烈感觉,如非常重视基本概念的重现和应用,特别是实验的设计、操作和讨论等,如选择题7、9、11、17对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的考察、选择题18、22和实验大题26、27对实验知识综合运用的考察。而计算题31的难度略有下降。07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的难度总的来讲比前年难一点。3、07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特点(1)选择题继承传统,侧重主干五年来(03、04、05、06和07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I卷统计与分析列表如下:题号涉及到的知识点题号涉及到的知识点1水资源与性质;核组成常识;碳氢化合物;环境保护;光合作用。10铁的基本性质;强弱电解质;NA;离子共存;基本实验。2物质鉴别实验;化学用语;环境保护;氢化物知识;化学用语。11离子共存;NA;有机构性分析;基本实验;电解与电镀。3除杂实验;环境保护;氧化还原;氧还性比较; 氧化还原。12离子推断;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关系;有机构性分析;有机构性分析。4热化学方程式;浓硫酸常识;热化学方程式;分离实验判断;化学键理论。13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周期表(律);离子浓度关系;化学平衡。5N化合物与水;元素常识;药品保存等;离子方程式;基本实验。14NA;复杂氧化还原;新型电池;新型电池;周期表(律)。6c、w换算;非金属强弱;除杂实验;NA;离子共存。15同分异构;单体分析;实验方案评价;晶体结构;离子浓度关系。7复杂氧化还原;基本实验操作;氧化还原顺序;铝+酸碱计算;反应热。16电解基础知识;新型电池;离子共存;速率平衡图像;氧化还原计算。8c、w、分析;铝+酸碱计算;中和pH计算;热化学方程式;NA。17强弱电解质;复杂氧化还原(05、06和07年只有16道选择题)。98电子结构;分离提纯实验;离子方程式;周期表(律);离子方程式。18离子浓度关系;化学平衡分析(05、06和07年只有16道选择题)。07年I卷与历年江苏卷的命题风格一脉相承,绝大部分是考生较为熟悉的常规内容,几乎涉及高中化学的全部主干知识,所以具有较为扎实基本功的考生,理应I卷部分能得到较为理想的分数。当然,I卷试题中也有一些可能对考生产生威胁。如:题9 B选项,考生易仅将注意力集中在Fe3+与I-上忽略H+NO3-与I-的作用;题13化学平衡问题,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考生解决这类问题易耗时过多,影响答卷的整体进度;题14不仅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一般规律,还要充分了解少数典型特例;题16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顺序”意识,能将较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按合理的顺序梳理成不同的区间,再经定量分析方能求解,综合程度较高,是一道不易拿分的难题。另外,这一部分试题中,需要考生“动手或用心去算”的选项高达8处,它们分别是3C、7D、8A、8B、8C、8D、16C、16D,再加上II卷部分的计算内容,导致部分考生答卷时间偏紧。(2)非选择题情理之中、意料之外2007江苏高考化学试卷II卷统计与分析列表如下:题号题型主体知识整体难度17无机实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中和滴定基本操作及误差分析,结合多步反应计算的中和滴定计算。易18有机实验制取乙酸乙酯,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原理,为化学反应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实验数据分析与评价,实验方案分析与评价。中19无机推断常见10电子体易20无机推断N2、NH3、NH4Cl;Ca、Ca(OH)2、CaCl2;Ca3N2。中21无机化工硫酸工业的原理、尾气处理及相关实验方案设计。难22有机构性信息给予“羟醛缩合原理”,书写符合指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中23有机框图信息给予“烯烃的臭氧化”,烯烃的加成,卤代烃的消去,羰基的加氢还原,成醚反应。难24化学计算以Na、Al、Na2O+H2O为主题,立足于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的混合物组成计算。中25化学计算以钢铁成份分析为主题,综合多步反应计算、过量判断与计算、包含代数字母的需要根据过量情况按区间展开讨论的综合计算。难07年II卷依然侧重于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所有相关素材都是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面对这样一份考卷,考生本该能驾轻就熟、发挥较高水准。然而,从考生的出场情绪来看,效果未必尽如人意。原因分析如下:部分考生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对教材内容吃得不深、研究不透,备考视野准备不宽。这一点在18和21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题21中,硫酸工业是高中化学课程中仅有的几大无机化工之一。考生平时关注较多的是三大反应、三大设备之类的主体知识,而对尾气处理与环境保护问题关注不够。选用本题绝非“舍本逐末”,恰恰相反:当今社会更为关注如何有效地回收利用各种含硫燃料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SO2,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酸雨问题,这恐怕也是07江苏高考命题组的良苦用心之一吧。部分考生平时重做轻思、以记代思,对江苏高考试题研究不透,备考心理准备不足。近几年的江苏卷几乎每年都要出现1至2道“平中透奇”型试题,这类题一般以考生最为熟悉的常规知识鸣锣开道,但以一种考生从未见识过的“新奇物质或节点”冲击考生的心理底线,以测试考生的心理素质与抗干扰能力。07江苏化学卷“故技重演、得寸进尺”,并将这一杀手锏发挥到了全新的高度。这一点在20、21和23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第21题,第一问要求考生思考指定过程中的氧化还原问题,紧接着第二问要求考生以M=134为线索,寻求一种结晶水合物。相当多的考生对这个“134”极为迷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们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因为第一问研究的是氧化还原问题,他们就片面地认为:该过程中仅存在氧化还原过程,于是他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NH4)2SO4nH2O与NH4HSO4nH2O上面,可怎么捣鼓也整不出一个M=134的物质来。有趣的是,本题即使一时想不出来,命题者在后面还给了考生补救机会试题要求考生接着思考生产过程中使用对苯二酚或对苯二胺的目的,如果考生对“这两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因而常用做抗氧剂”这一知识点较为了解,应该能反过来想到溶液中一定存在易被氧化的重要物质,再联想到亚硫酸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也还能捡回M=134的NH4HSO3H2O。所以说知识点上有漏洞也是造成本题失分的原因之一。第23题,流程图起点物质A与中间体C实为同一物质,命题者设计这一节点可能主要是为本题第(2)、(3)两问的展开进行铺垫,相当多的考生对此感到大惑不解,虽经多次权衡也不敢断然下手。其实,本题只要考生能做到“依理考据”、逐次罗列,答案的确定并非遥不可及,笔者深感:考生“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固然是失分原因,而心理素质不佳、抗干扰能力不强在这里则是主要因素。除了考生成绩在意料之外,还有两点也在意料之外:一是考前关于“07江苏高考试卷中可能会出现与新课标对接的相关试题”的情况,并没有在07高考化学卷中发生“求稳”不仅是07高考命题的最佳选择,同时也为08高考命题“求新”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二是本次高考作为江苏过去五年自主命题的收宫之作,试题的难度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测的“不会为难考生,不会让选报化学的考生吃亏”的情况07高考命题不想放弃也不能放弃化学试题对思维速度、心理素质的考查以及对人才的选拔功能。建议: 不管新课改如何进行,可以肯定的是“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构建高三总复习的砖瓦,脱离基础知识奢谈发展能力无异于缘木求鱼、空中楼阁。根据高考命题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