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导学案(带答案)超实用_第1页
《菩萨蛮》导学案(带答案)超实用_第2页
《菩萨蛮》导学案(带答案)超实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庭筠菩萨蛮导学案教学目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思想感情一、唐五代词概述:1、花间词派:以唐温庭筠、前蜀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温词秾艳华美,如簪花仕女,如富丽堂皇牡丹,“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疏淡清秀,如淡妆美人,如清新明丽芙蓉,“显而疏”,易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2、二主一相: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操,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李璟和李煜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唐五代文人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唐五代文人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冯延巳词善于以阔大境界、层进手法写柔情,从而营造出一种浩浩莽莽的意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二、作者介绍: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他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三、结合注解,理解词意: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四、赏析课文:1、概括上下片内容分析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的形象下片写了梳妆打扮的过程。这首词塑造了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贵妇的形象。2、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3、感情探究:假借写女子,实际写作者自己仕宦之途的不得意,表现自己不被重用的感慨和悲哀。【迁移训练】眼儿媚(南宋)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愁绪万端。B上片描绘春日美景,可惜小径花落叶败,为下片的“春愁”预设伏笔。C下片着重表现女主人公的春愁,这种春愁是通过黄莺的啼叫唤起的。D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用鸟语花香来反衬惆怅,意蕴深邃。参考答案 B不是花落叶败,而是花香袭人。(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4分)(2) 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3 这首词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4分)(4) 结尾三句的描写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锁字是笼罩(包围、环绕、围绕)的意思,(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阴云四布、雾压朱楼的情景,(1分)表现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1分)(意思对即可)(2)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通过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1分)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 (春)愁 (烦恼、惆怅等)。(2分)(如果表现手法答用鸟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也对)(意思对即可)(3)这首词描写一位身处明媚的春天,却无聊惆怅,愁绪难遣的闺中女子形象。(4分)(4) 用排比手法增强语势,渲染春意的浓郁;以乐景写哀情,浓郁的春意反衬女主人公内心无法排遣的伤感和闲愁;景物色彩鲜明,远近结合,层次分明。(共4分,答到任意2点即可)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释】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生:语助词,无义。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5分)答案: 本词刻画了孤独失意、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忧愁苦闷)、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词人虽然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原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高耸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分析3分;共三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以上给3分)阮郎归梅词苏轼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常闭门。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注释】儿家:我家。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寂寞而孤独的闺中女子(或者说是独守空房的思妇)。春风吹拂,梅花盛开,可这位女子感受不到春意,闭门不出,可见其孤独寂寞;她肌肤雪白,面容娇美,然而却无心打扮,脸上脂粉涂抹不均,可见其心情不好;她折梅花想寄给远行的人以表思念之情,可暮色苍茫,云雾弥漫,无法可寄,更让她怅惘伤感。(概括形象2分,具体分析2分)或: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孤独寂寞的思妇形象。(2分)她整日闭门不出,也没有心绪打扮自己;看到梅花盛开,想折寄远行之人,却因日暮而不能。(2分)(解答这类题:先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