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盆腔炎_第1页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盆腔炎_第2页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盆腔炎_第3页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盆腔炎_第4页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盆腔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中医定义: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炎症。是妇科常见病。分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西医定义:盆腔炎性疾病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范围:子宫内膜炎、子宫体炎、附件炎、盆腔脓肿、盆腔腹膜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危害:疼痛不适,不孕症,异位妊娠,自然防御机能受到破坏,病原体侵袭,盆腔炎,不孕症,异位妊娠,痛经,转归,女性生殖器的自然防御机能,两侧小阴唇的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尿道口。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阴道内正常的酸性环境,达到自净作用。宫颈内口紧闭及宫颈分泌粘液栓,可防病原体入侵。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是消除宫内感染的有利条件。输卵管纤毛运动及其蠕动,有利阻止病原体侵入。,病原体及致病特点,内原性病原体(寄居阴道内菌群) 需氧菌 厌氧菌外源性病原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 支原体 衣原体 淋球菌 绿脓杆菌 结核杆菌,盆腔炎传播途径,沿生殖器粘膜上行蔓延(图1)经淋巴系统蔓延(图2)经血液循环传播(图3)直接蔓延,图1,图2,图3,盆腔炎,高危因素年龄性活动下生殖道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盆腔炎性疾病再次急性发作,女性盆腔矢状断面观,盆腔炎,诊断,治疗,病案分析,一女性患者,因“下腹疼痛7天发热1天”就诊。患者自月经干净后出现下腹隐痛,渐加重,伴白带增多色黄,伴发热1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提问:可能的诊断是?,病案分析,可能的诊断是?,如何鉴别,首先应知道各种疾病的异同点,1、盆腔炎性疾病?,2、卵巢囊肿蒂扭转?,3、急性阑尾炎?,4、异位妊娠?,5、卵巢黄体破裂?,与急性阑尾炎相鉴别,鉴别诊断,与异位妊娠相鉴别,鉴别诊断,与卵巢囊肿蒂扭转相鉴别,鉴别诊断,与黄体囊肿破裂相鉴别,鉴别诊断,进一步的工作是,追问病史体格检查相关检查,病案分析,追问病史 体格检查 相关检查,既往史:无特殊症状的部位及性质:先是下腹隐痛,渐加重,疼痛呈持续性。白带增多色黄稠。伴随症状(阳性及阴性症状):伴发热,无呕吐及腹泻。问月经情况:本次月经正常来潮,量色质与前同。,病案分析,追问病史 体格检查 相关检查,查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均(+),移动性浊音(-)。麦氏点压痛(+-)。妇检:阴道内见黄色分泌物,宫颈光滑,子宫大小正常,压痛(+),双侧附件压痛(+)。,病案分析,追问病史 体格检查 相关检查,血常规:WBC 11.5x109/L,HGB 120g/L宫颈分泌物检查:衣原体(+)妇科B超检查:子宫大小正常,边缘欠平滑,双附件区反射杂乱,盆腔内少量积液。,病案分析,总结本病史特点,1、月经正常,经后出现下腹生疼痛。2、主诉:下腹疼痛伴带下量多7天,发热1天。3、症状:下腹疼痛,带下量多黄,发热,无呕吐及腹泻,无咳嗽咽痛。4、查体:腹肌紧张,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麦氏点压痛(+-)。5、妇检:子宫及双侧附件压痛。6、血常规:血象增高。7、衣原体(+)。8、妇B超:附件区反射杂乱。,病案分析,鉴别诊断思路,根据1可排除异位妊娠根据2初步考虑盆腔炎性疾病根据3初步排除急性阑尾炎根据4考虑有腹膜刺激征根据5可考虑盆腔炎存在根据6、7支持盆腔炎性疾病,排除出血性疾病及囊肿扭转,病案分析,1、月经正常,经后发病。2、主诉:下腹疼痛伴带下量多7天,发热1天。3、症状:下腹疼痛,带下量多黄,发热,无呕吐及腹泻,无咳嗽咽痛。4、查体: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5、妇检:子宫及双侧附件压痛6、血常规:血象增高,血色素正常。7、妇B超:附件区反射杂乱。,确诊思路,根据1可排除异位妊娠根据2初步考虑盆腔炎性疾病根据3初步排除急性阑尾炎根据4考虑有腹膜刺激征根据5可考虑盆腔炎存在根据6、7支持盆腔炎性疾病,排除出血性疾病及囊肿扭转,原来可能诊断:1、盆腔炎性疾病?2、异位妊娠?3、卵巢囊肿蒂扭转?4、黄体破裂?5、急性阑尾炎?,病案分析,最后确诊:盆腔炎性疾病 中医诊断: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标准,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盆腔炎性疾病临床表现,恶寒发热,甚则寒战高热。下腹部疼痛、拒按,阴道分泌物增多、质稠、脓样、有秽臭。其他: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等。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直肠刺激症状:里急后重、腹泻。,诊断标准,盆腔炎性疾病体征,体检:急性病容、体温高、心率快。腹胀、下腹部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妇检:阴道: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穹窿部明显触痛。子宫颈:充血,抬举痛明显。子宫体:稍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双侧附件:增粗或增厚,或触及包块,压痛明显。,诊断标准,盆腔炎性疾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球比例增多。子宫颈分泌物培养:可找到致病菌。血培养:严重时血培养发现致病菌。后穹窿穿刺:可抽出黄色渗出液或脓液。抽出液培养可发现致病菌。,诊断标准,盆腔炎性疾病治疗原则,病情较急重,为尽快控制病情,故选用中西医结合治法多途径用药法则,治疗原则,西医疗法,支持疗法 卧床休息 半坐卧体位 清淡饮食 适当补液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西医治疗,抗生素治疗原则:先根据经验选用抗生素。抗生素采用联合用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的抗菌素。 所以,用药之前宫颈分泌物的实验室的检查很重要!,治疗原则,抗生素经验联合用药,喹诺酮类+甲硝唑类青霉素类(或一代头孢类)+甲硝唑类三代头孢类+多西环素或阿奇霉素,病原体:需氧菌、厌氧菌 性病病原体,治疗原则,急性盆腔炎中医治法,热毒炽盛,治疗原则,急性盆腔炎中医治法,湿热瘀结,治疗原则,本病中医证型是?,中医辨证依据:腹痛支持湿热阻滞,气机不通白带色黄稠支持湿热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支持湿热证,故中医证型为: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病案分析,中医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中医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本病人选用的治疗方案,西医治疗(抗生素静脉点滴)左氧氟沙星针 0.3 ivd bidx7 40gtt/min, 甲硝唑针 0.5 ivd bid 40gtt/min(或替硝唑针 0.8 ivd qd 40gtt/min)中医治法:清热利湿 内服:中药仙方活命饮加减,病案分析,病人结局,患者经过治疗,7天后症状明显缓解。查体:腹软,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妇检:阴道分泌物正常,子宫轻压痛,双附件区无压痛。病情好转,稳定,患者要求出院准予出院。(嘱其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病案分析,慢性盆腔炎,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鉴别,病案分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鉴别诊断,慢性盆腔炎病理,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慢性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慢性盆腔炎症状,1、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可有低热,乏力,神经衰弱等症状2、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痛3、其它:盆腔瘀血-月经过多,白带增多卵巢功能损害-月经不调输卵管粘连阻塞-不孕,慢性盆腔炎体征,1、全身体检无异常。2、妇检:阴道:分泌物可增多。子宫:多呈后位,活动受限。双侧附件:一侧或两侧输卵管增粗;压痛;或摸到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或宫旁组织呈片状增厚,压痛;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有压痛。,慢性盆腔炎治疗,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多途径用药原则治疗时间长,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1)湿热瘀结:小腹或少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甚或有包块,伴低热起伏,带下量多、黄稠、有臭味、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则:清热利湿,化瘀止痛。四妙散合失笑散加味苍术10g 黄柏10g 薏苡仁20g 牛膝10g 五灵脂10g 蒲黄10g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金刚藤胶囊、花红片、妇康口服液等。,中医辨证论治,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2)气滞血瘀:小腹或少腹胀痛拒按甚或有包块。伴胸胁胀痛、脘腹胀满、色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治则: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15g 桃仁10g 枳壳10g 延胡索10g 五灵脂10g 丹皮15g 乌药10g 香附10g 甘草6g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血府逐瘀颗粒,中医辨证论治,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3)寒湿凝滞:小腹隐痛、绵绵不愈、痛处不移、得温痛减、喜温喜按、带下量多、色白而稀、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腻、脉沉紧。治则:散寒除湿,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小茴香9g 干姜10g 延胡索10g 没药10g 当归10g 川芎10g 官桂10g 赤芍15g 蒲黄10g 灵脂10g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等。,中医辨证论治,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4)气虚血瘀:下腹部疼痛或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治则:益气健脾,化瘀散结。方药:理冲汤加减生黄芪20g 党参20g 白术10g 山药15g 天花粉10g 知母10g 三棱10g 莪术10g 生鸡内金10g 白芍20g 元胡10g中成药:丹黄祛瘀片(胶囊)等。,中医辨证论治,本病治疗方案-外治法,1、中药贴敷疗法:热证: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方药: 大黄20g 泽兰20g 侧柏叶20g 薄荷20g黄柏20g操作方法与疗程:大黄与泽兰打粉后,加温开水拌匀,加蜂蜜少许,调成膏饼状,外敷患处。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病案分析,中药熨烫疗法:寒证:散寒除湿,化瘀止痛方药:小茴香250g。操作方法与疗程:将上述中药装入大小适宜的布袋内扎紧,将药袋放入清水中浸泡1min左右取出沥干,放入微波炉中高火加热3min后(此时烫包温度约为50-60)取出即可进行熨烫。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3个疗程。,中药保留灌肠:(1)热证方药:败酱草20g 十大功劳20g 三棱15g 莪术15g 皂角刺15g 两面针10g 枳壳10g 忍冬藤20g 紫花地丁20g 黄柏15g操作方法与疗程:浓煎100ml,中药保留灌肠,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2)寒证方药:当归10g 没药10g 小茴香9g 元胡10g 蒲黄10g 五灵脂10g 川芎10g 肉桂3g 干姜6g 乌药10g操作方法与疗程:浓煎100ml,中药保留灌肠,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耳穴压豆法:取双耳盆腔穴、内分泌穴、肝穴。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应用艾灸法,取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关元穴、气海穴、地机穴。,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急性盆腔炎盆腔脓肿,盆腔脓肿,膀胱,直肠,盆腔炎输卵管积液,输卵管伞端闭锁积液,输卵管伞端闭锁积液,输卵管卵巢炎炎性包块,妇科常用经验方,盆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