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发展历程_第1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联的发展历程一、俄国十月革命1. 背景(1)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2)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两个政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3)1917 年4 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国,受到广大工人和士兵的欢迎。2.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2)时间:1917年11月7日(3)领导人:列宁 (4)地点:彼得格勒 (5)结果:取得了胜利3.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意义: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实施时间:1921年 (2)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方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1) 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 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2)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制定。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背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评价: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的状况;第三,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启示:1.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三、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 赫鲁晓夫改革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 戈尔巴乔夫改革(1)时间: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2)先经济,没有取得成效;后政治,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3)后果:政治体制急剧变化,由一党制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