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警官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零口供”对刑事侦查的影响和对策目 录摘要.1引言.2一、“零口供”的概述.2(一)“零口供”的概念.2(二)“零口供”与沉默权的关系.3(三)我国对“零口供”的现行法律规定.3二、“零口供”对刑事侦查的影响.4(一)削弱了深挖犯罪的能力.4(二)收集和获取证据的难度加大.4(三)认定犯罪的证据要求更高.5三、刑事侦查中关于“零口供”的对策.5(一)更新侦查观念、淡化口供意识.6(二)调整讯问策略、引进科技设备.6(三)构建证据体系、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7(四)完善我国“零口供”规则.7结语.8参考文献.8致谢.9“零口供”对刑事侦查的影响与对策专业 法学 学生 吴钢 指导老师 钟华摘 要: 近年来,在法制教育的普及下,公民学会了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懂得了自己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和有什么样的义务,同时侦查机关的制度也趋于法治化。但在一定程度上,给侦查部门增加了破案的难度,原因在于目前“零口供”大量存在于刑事侦查中,在旧的破案模式下,口供是定案的证据之一,没有犯罪想有人的口供,很难定案。 “零口供”案件的增多,必然会给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带来影响。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侦查机关必须更新侦查观念,转变侦查模式,调整侦查讯问的策略,增强科学取证的能力,提高侦查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担负起新时期保护人民、打击犯罪的神圣职责。关键词:刑事侦查 “零口供” 影响 对策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the popularity of legal education, citizens learn to use the law to safeguard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know how to enjoy what rights and what kind of obligations, the investigation organ system tends to be the rule of law. But to a certain extent, to the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 to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detection, because of a large number of Confession in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in the old mode of detection, the statement is finalized evidence, there is no crime to think was the testimony , it is difficult to be finalized. Increase in the case of the Confession is bound to impact on the investigative activities of the investigating authorities. The face of challeng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investigation authorities must update the investigation concept, change detection mode, adjust the strategy of investigation and interrogation, enhanced the ability of science and forensics investigators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protect the people in the new period in order to take up the fight against crime, the sacred responsibilities.Keyword: Criminal Investigation Confession impact measures引言“零口供”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概念,在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人民检察院推出的主诉检察官零口供规则有一定的涉及。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有如实回答的义务,也未规定公民拥有沉默权,但犯罪嫌疑人未必主动供述,一言不发也属正常现象,并与公关机关产生对抗。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的规定,即便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述,侦查人员也不得采取刑讯逼供和以引诱、威胁以及其他非法方法获取口供,是“零口供”案件出现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刑事发案数据居高不下,侦查机关的技术装备、警力配置、办案经费严重不足,以讯问获取口供破案依然是侦查机关提高破案率的重要途径。在实际工作中,公安机关仍在依赖口供破案的旧方法,显然不能应付大量涌现的“零口供”案件。因此,“零口供”案件的日益增多,必将影响侦查机关的侦查工作。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只有不断转换侦查观念,引用科技设备,增强科学取证能力,才能更好的应对“零口供”案件。处理好“零口供”案件,并适用“零口供”规则,有益于人权的保障,也是我国法律制度的又一进步。一、“零口供”的概述近年来,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制的日益完备,公民法律意识显著增强,形成了很强的维权意识。然而,在这样的格局下,“零口供”不断增多,便是侦查工作的一个难题。(一)“零口供”的概念严格说来,“零口供”是一个没有法律根据的法律概念,但在我国的立法中有一定的体现,所谓的“零口供”,不是没有口供,而是没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供述其实施或参与实施犯罪行为的口供,其基本精神体现于将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视之为零, 即使有口供也不能使用。1杨旺年:零口供的科学解评,西安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版05期.“零口供”规则,即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人民检察院推出的主诉检察官零口供规则。此规则的产生,引起了全国各界,特别是法律界的密切关注,辽宁抚顺城区检察院的做法被视为“惊世骇俗”之举,被评价为“中国司法制度的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者针对沉默权与现行中国法律的冲突。2何家弘:“零口供”与沉默权,人民检察,2002 年1月1日.事实上,“零口供”的“零”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零,也不等于要否定口供的证据效力。“零口供”规则有其立法价值。首先,“零口供”规则的实体真实价值是在尊重人权的同时探寻案件的真实性,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零口供”规则,转变侦查思维,杜绝和改善错杀无辜、逼供取证的现象。其次,程序正当,在侦查讯问程序中,适用“零口供”规则,犯罪嫌疑人对部分内容有权不供述,从而可以维护自己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在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地位平等,避免非法证据的出现。适用“零口供”规则在人权方面得以保障,使程序较为公平、公开化,更于服众。(二)“零口供”与沉默权的关系沉默权即犯罪嫌疑人在遭受司法检察机关羁押侦查并即将进入审判程序的过程中,有权保持沉默,又称反对自我归罪特权,是犯罪嫌疑人的一项诉讼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零口供”是沉默权的结果,沉默权是“零口供”的得以实现的保障。然而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两者也有一定的区别。首先,就取证而言,沉默权强调在不得采取暴力、威胁等违法手段下强迫犯罪嫌疑人获取供述;而“零口供”表现于没有犯罪嫌疑人人的供证,即使有也将其否定。其次,沉默权对于给予犯罪嫌疑人警告之后的有罪供证予以承认,从而加强了有罪供证的证据效力。而“零口供”规则全盘否定有罪供证在案件的侦察、起诉和审判阶段的证据效力,是一种绝对否定。最后,“零口供”仅存于侦查和审查起诉、批捕阶段;而沉默权则贯穿于刑事侦查的全过程。(三)我国对“零口供”的现行法律规定就“零口供”而言,在侦查实践中,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93条之规定,犯罪嫌疑人有“如实回答”的义务。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如实回答”和“零口供”规则是存在冲突的。1陈兴良:如何对待口供/template/article.jsp?ID=4029&CID=16682-9717.我国刑诉法第46条之规定,定罪处罚必须重视证据,不能轻信口供。即使有口供,没有其他证据的相互印证,没有一致性,也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存在罪行。相反,如果没有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其他证据充分确实的,并能形成证明其有犯罪事实的证据链条,那么就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2杨心洁:论零口供条件下的定罪和处罚,法制社会2008.因此,我国法律对“零口供”的规定及各项法规之间的关系,既存在一定的优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刑事证据的证明责任、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做了相应的规定和完善。证明责任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规定了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关键在于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严禁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印证了重证据、不轻信的侦查观念,这是立法界又一进步,目的是为了避免通过违法方式收集证据和保护人权。同样,规定发现侦查人员通过违法方式获得的证据,应当及时予以调查核实。必要的时可建议侦查机关更换办案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无疑是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为“零口供”提供了暖床。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都会认罪伏法,只有极少、较为复杂的案件出现“零口供”的现象,故适用“零口供”规则的案件数量是极其有限的。1王金鑫:关于零口供规则的几个问题研究,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报.二、“零口供”对刑事侦查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在刑事侦查中,“零口供”案件不断增多。而我国基层侦查机关仍依赖于口供办案、破案的旧方法,在口供的指引下追查其他证据、以突破口供为主导方式仍为破案的惯常做法,在这样的侦查模式下,必然对侦查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一)削弱了深挖犯罪的能力首先,应明确目前侦查机关的破案方式,即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获取口供,并利用口供作为指引,获取其他证据。事实上,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往往会追查出多个与之相关的案件,故口供对深挖其他余罪有一定的作用。但面对这些案件,由于犯罪嫌疑人有很强的维权意识,在审讯过程中一言不发者往往是普遍现象,很难寻求证据定案、挖掘其他犯罪,从而显得十分复杂。显然,适用“零口供”规则将会给办案增添了更大的难度。前些年,在口供指引下,对侦查工作有辅助的作用,其重要性不可忽视。但至今在“零口供”的形势下,沿袭以往的侦查模式,侦查工作举步维艰,更何况深挖多个犯罪案件。“深挖犯罪、挤清余罪”,即在侦查工作中,侦查机关加强讯问,促使犯罪嫌疑人供述其行为以及其他案犯的事实。但在犯罪嫌疑人不供述,无口供的情况下,缺乏口供的引导,“深挖犯罪、挤清余罪”显然是无法实现的,特别是针对一些累犯、惯犯,在盘查、传唤的规定期间内不供述,最后侦查机关最后只能放人,深挖犯罪便成了空谈。因此,“零口供”案件的不断增多,使得侦查机关在某一层面上侦破积案或隐案的能力受到削弱,将会使一部分犯罪分子逃脱法网,部分案件处于隐案或悬案状态,必将给社会留下不安全的隐患。(二)收集和获取证据的难度加大侦查机关破案的主要依据是证据,寻求证据的来源必须联系案件的直接参与者,接近犯罪嫌疑人对查明案情、发现和提取证据有非常重要。现实中获取其他证据都必须依赖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在过去利用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可以引导侦查人员发现和提取,便于收集其他证据,破案较容易。但在适用“零口供”规则的条件下,没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将无法引导侦查人员发现和提取相关证据,加大了收集证据的难度。反之,必然迫使侦查机关想方设法收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并形成严密的证据锁链,才能使犯罪分子服法。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较为完整的证据锁链是十分难的。众多案件中,必有因证据不足而放人的事实,进而放弃追诉。而如今“零口供”规则的适用,使获取证据和破案的难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无疑是在纵容了犯罪分子,久而久之,必将导致许多案件无法侦破,从而,悬案、疑案不断增加,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三)认定犯罪的证据要求更高一方面,我国现行的证据制度在不断进步和完善,只有证据之间的表现为一致性,完全吻合的条件下,才能定罪处罚。口供自然重要,并处于证据的中心环节,收集其他证据需要其指引,侦查人员依赖口供等建立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证据体系的起点和核心。目前侦查模式“由供到证”为主导,案件一旦缺乏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破案将比较困难。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法院之间形成的移送、批捕等程序,都必须依赖于口供,只有证据之间相互印证,才能进入下一程序。没有口供,即便其他证据如何充分,检察机关和法院也未必认可。因此,口供好像已成为证据之王。这也是侦查人员不惜以刑讯逼供等违法方式获取口供的原因所在。一旦“零口供”规则的适用,犯罪嫌疑人有理由不供述,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犯罪嫌疑人,必将加大侦查机关证实犯罪的难度。另一方面,从没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出发,寻找其他证据,以形成证据锁链。在“零口供”案件中,侦查机关必须寻找更多的其他证据,切实利用好每一证据的作用,建立严密的证据锁链,这是侦查机关必须去做的,因为只有这条可以选择。但由于设备不先进,警力不足、缺乏科学的取证能力和侦查意识未更新,将很难侦破“零口供”案件,让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另外,“零口供”规则的适用还有可能导致一些无辜的人被他人陷害的情况出现。因为重证据,不轻信口供或“零口供”规则办案,必将会有一些心怀叵测之人为蓄意陷害他人,然后伪造一些证据来误导侦查机关。这样的事例现实虽然不多,但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目睹,为防微杜渐,同样应予以重视,完善以对策略,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是关键。三、刑事侦查中关于“零口供”的对策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显然公民具有了一定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增强,加之侦查讯问制度日趋法治化,“零口供”现象已趋于正常化。面临“零口供”案件的日益增多,侦查机关必须转变侦查观念,淘汰旧的侦查模式,大力引进科技设备,普及科学取证的能力,并调整侦查讯问的策略,不断挖掘应对策略,才能担负起新时期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神圣职责,才能更好、更效率地应对更多的“零口供”案件。(一)更新侦查观念,淡化口供意识第一,需要更新侦查观念。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6条明确规定,重证据,不能轻信口供是侦查人员遵循的原则。但是在侦查活动中,工作人员对口供仍有所依赖。过分追求口供作为证据,很容易导致刑讯逼供并造成冤假错案,为进一步遏制这类现象的出现,侦查人员必须更新侦查观念,充分意识到孰重孰轻,不能过分依赖口供,认清口供的地位。并非没有口供就不能定案,与案件相关的其他证据,存在一定的的关联性,并能使证据之间得到相互印,构成完整、一致的证据链条,这样“零口供”形势下的案件也可定案。第二,主动引导侦查。一要提前介入,引导侦查人员收集、提取与犯罪事实有关的一切证据;二要侦查人员通过参与公诉部门案件讨论和旁听庭审的方式,明确取证的重点。同时,外围取证要重点收集,如物证、证人证言等,从而,真正实现从“由供到证”到“由证到供”的转变;三要定期召开与公安机关的侦捕诉联席会议,并及时沟通。例如,近年来,媒体连续曝光多起冤案,其中特别是佘祥林冤案实为典型,再过分依赖于口供的前提下,强取口供以定案,致佘因“杀妻”被无辜关押11年,最终以“死妻复活”的荒诞形式洗刷冤情。这不仅重创了司法公信权威,也使侦查工作蒙羞,同时,刑事司法工作人员的压力不断增大。据某法官介绍:部分法院审判已从查明案件事实转变为证明案件事实,这种办案观体现了现代司法活动中“以证据为本”的原则。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2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法律规定的七种证据之一,尽管口供的价值应当重视,又是一种直接证据,但它不能取代其他证据在诉讼中的作用,若过分注重口供,必疏于其他证据的收集。因此,“口供主义”向“证据主义”的转变才是破案的王道。(二)调整讯问策略,引进科技设备在刑事侦查活动中,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获取口供,是一门高超的学问。口供作为获取其他证据的指引,在目前的侦查模式下,如果缺乏口供的引导,很难获取其他证据如物证需要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才可以取得赃物或杀人的凶器。因此,获取口供据以定案仍然是现行的策略,虽然不能过分依赖于口供,但很明显如果有犯罪嫌疑人的自愿供述,那么破案的进展将大幅度提高。目前关键在于讯问策略,在讯问中,应巧妙运用各种讯问方法,要求侦查人员利用心理战术,适时将自己置于犯罪嫌疑人的角度,充分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攻破其弱点,促使其自愿供述;侦查人员注意在犯罪嫌疑人处于低沉状态时,应适用迂回曲折的战术和使用模糊性语言,麻痹犯罪嫌疑人,让其供述与案件相关事实和证据;注意察言观色及讯问细节,适时利用矛盾的事实和证据的不一致的情形,挖苦犯罪嫌疑人,以便于获取口供。尤其对于“零口供”案件而言,攻破心理防线,利用事实和证据的矛盾反证等策略予以破案实属有效。在科技化社会中,刑事侦查技术需要不断提高,应当赋予一定的科学性。侦查活动需要引进高端先进的设备,在讯问时,发挥起应有的作用。同时,侦查人员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些科技设备的作用和学习怎么使用,增强科学取证的意识,并合理将其运用于侦查案件中,不断提高侦查工作的科技含量。比如在发现犯罪嫌疑人可能在说谎,可利用测谎技术和心理学等方法,从心理层进行攻击,并仔细观察和记录,犯罪嫌疑人一旦紧张便会露出破绽,并及时挖苦形成僵局,必将有利于获取案件证据。侦查机关应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最高端科技设备。同时,侦查部门应构建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和声纹、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管理犯罪人员DNA数据库等项目,便于侦破案件。1毛立新:“零口供”对刑事侦查的影响与对策.人民公安报,2003年.(三)构建证据体系,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每个证据有其独立性,每类证据都是没有主次之分,合理利用好每一个证据并形成证据体系,才可以定案。在司法实践中,不可忽视每一个证据的作用,让每一个证据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切记不可单独去证明案件的事实。在案件事实中,往往有物证、书证、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证据,利用这些证据构建证据体系,形成较为完整的证据锁链,才能让犯罪嫌疑人哑口无言,才可以定罪处罚。实践中做到分析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述的原因,攻破心理防线。如被告人拒不认罪,检察机关人员再让其交代犯罪事实,必将使形势僵持,促使犯罪嫌疑人转变态度,主动供述。再者需要“主动补充侦查,夯实外围证据”,需要认真审查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辩解,并结合案件其他证据综合分析。要仔细搜集和查证外围的相关间接证据,由表及里、一环扣一环地揭露犯罪,从而认定被告人有罪。例如,2005年9月11日,在莒南县范家柳峪村发生抢劫案,犯罪嫌疑人丰丙仑被抓获。但从侦查到起诉,犯罪嫌疑人自始至终拒不认罪,司法机关对此案非常慎重。由于没有被告人的有罪供述,法院特别慎重,合议庭法官仔细地研究案情。最后法院审理认为,我国刑诉法中有规定,无被告人供述,但是与案件相关的如物证、鉴定结论等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为证据确凿,予以定罪处罚。本案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能够证明是被告人丰丙仑实施了抢劫杀人的行为,但间接证据环环相扣,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体系,即物证、证人证言之间、证人证言与现场勘查、提取笔录、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等证据之间没有矛盾,每个间接证据均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并与案件事实协调一致,完全吻合。利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能得出犯罪嫌疑人丰丙仑就是作案人的唯一结论。犯罪嫌疑人丰丙仑以暴力手段劫取他人财物,抢劫数额巨大并致人死亡,行为相当严重,已构成抢劫罪,临沂市人民检察院指控罪名成立。(四)完善我国“零口供”规则首先,应鼓励如实供述。我国适用“零口供”规则不仅是基于遏制非法取证,而且也是刑事侦查工作中基本规律的产物。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追查证据予以定案,口供仍然起了一定的作用,有了口供侦查工作不会太难,但也不能盲目追逐与去寻求口供,也就是“零口供”实行的精髓。故可将法律规定的“如实供述”改为“鼓励如实供述”。这样一方面可以弱化 “零口供”与“如实供述”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鼓励“如实供述”也为破案提供指引。在法律的不断完善过程中,将科技手段列入法律予以规定,引进科学的侦查手段,并以法律的保障做为后盾。在刑事侦查中利用法律化的科学措施获取证据,制服的犯罪嫌疑人,真正的解决“零口供”规则的局限。结语综上所述,在我国法律不断完备和大力宣和普及的形势下,使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在刑事侦查过程中,“零口供”现象日益严重。侦查机关在以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地(水)面效应飞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6届云南省曲靖一中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时尚芭莎项目发展计划
- 2026届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人物速写说课课件
- 供应室包装知识课件
- 供应室专科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HAUNI-KLD-2烘丝机设备结构
- GB/T 41605-2022滚动轴承球用氮化硅材料室温压痕断裂阻力试验方法压痕法
- 天津高考语文卷各题型思路要点提示
- ktv转让标准合同范本(3篇)
- 普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 正确认识胰岛素
- 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支持课件
- DL∕T 617-2019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23版)
- 班级管理(第3版)教学课件汇总全套电子教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