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效应器PPT演示课件_第1页
语言效应器PPT演示课件_第2页
语言效应器PPT演示课件_第3页
语言效应器PPT演示课件_第4页
语言效应器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的效应器,1,效应器,2,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一定的应答反应,叫做反射。参与一个反射活动的全部结构组成该反射的反射弧。不同反射的反射弧繁简不一,但都具有5个基本环节,即感受器、感觉神经元、中枢、运动神经元、效应器。,3,效应器是反射弧的一部分,它是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这种从中枢神经向周围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终止于骨骼肌或内脏的平滑肌或腺体,支配肌肉或腺体的活动。按神经末梢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和内脏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分布到骨骼肌纤维并和肌纤维紧密相贴组成运动终板。内脏运动神经末梢分布在内脏的平滑肌和腺上皮细胞等处。神经纤维较细,无髓鞘,末梢分支呈丛状;末端膨大成小结或扣环,包绕肌纤维或穿行于腺细胞之间。神经末梢向肌纤维传递冲动,是由于神经纤维轴突终端膨大部分释放化学介质(乙酰胆硷),经过裂隙,作用于肌膜,使肌膜产生膜电位来完成的。,4,语言的主要效应器语言的主要效应器有口腔、鼻、喉。,5,6,人类发音的原动力是呼吸的气流;因此,人类发音器官的第一部分就是呼吸器官。呼吸的气流是发音的原动力,但不是发音体本身,声带才是使气流乐音化的器官,是人类发音器官的第二部分。人的发音器官跟乐器一样,除了颤动体还得有共鸣器,人说话的时候,主要共鸣器是口腔。口腔、鼻腔、咽腔和喉头是人类发音的共鸣器,同时是节制声音、形成各种音素的重要器官,这是发音器官的第三部分。,7,人准备发出声音时,总要先吸一口气然后暂时停止呼吸。这时,松弛的声带被喉部的肌肉上下拉紧,相互靠拢,声门裂变得又细又长,只留下一道窄小的缝隙。因为屏气的时候,气流都积在气管里,气管内的压力一时之间大大增加,等到你放掉这口气时,被久压的气流会迅速地冲向声带并试图从这条细缝中穿过,这就像给气球放气一样。空气使得声带发生振动,而且这种振动还会使喉腔里的空气也一起动起来,因而发出了嗓音。,8,呼吸器官是一连串的管道,从鼻腔、口腔开始,经过咽头,通到喉头,再向下由气管、支气管到达肺脏。肺是呼吸气流的总仓库,是发声的最重要的动力器官。,9,10,肋骨和横隔膜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肋骨之间有“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肋间外肌收缩把肋骨提起使胸腔增大,帮助吸气;肋间内肌收缩是肋骨下降而使胸腔缩小,帮助呼气。横隔膜的膈肌也是呼吸的主要肌肉,它收缩时,横隔膜拉下去,胸腔扩大,协助吸气;它一松弛,横隔肌又缩上去,胸腔缩小,协助呼气。,11,12,喉,喉与声带,喉的位置,喉的软骨,喉的连结,喉肌,喉腔,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环杓关节,环甲关节,声韧带,喉口,前庭裂、声门裂,喉腔分部,13,喉是呼吸的管道,又是发音和言语的重要器官。喉位于颈前部正中,成人约平第4-6颈椎,喉的两侧有颈部的血管、神经和甲状腺侧叶,后壁也是喉咽腔的前壁。它活动性较大,可随吞咽或发音上下移动。喉的结构比较复杂,由软骨作支架,以关节、韧带和肌肉连结,内面衬以粘膜。喉腔上通咽腔喉部,下续气管。,14,甲状软骨位于颈前正中,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构成喉的前外侧壁。它由两片四边形的软骨板前缘成角结合而成,结合部称前角。角上端前突,成年男子特别明显,称喉结,可在体表看到或摸到。两软骨板后缘向上、下各伸出一对突起,分别称上角和下角。上角藉韧带与舌骨大角相连;下角与环状软骨构成关节。,15,16,环状软骨在喉的最下部,平对第六颈椎,上接甲状软骨,下连气管。它形似带印章的戒指,前部窄细称环状软骨弓,后部高宽称环状软骨板。板的上缘有一对与杓状软骨相关节的小关节面;板与弓交界处有与甲状软骨下角相关节的关节面。,17,会厌软骨呈上宽下窄的树叶状,窄细的下端藉韧带连接于甲状软骨前角的后面。会厌软骨覆以粘膜形成会厌,在吞咽时有封闭喉口的作用。,18,杓状软骨左右各一,略呈三棱锥体形,尖向上,底在下,与环状软骨板上缘构成关节。底部有两突起供声带与肌肉附着,分别称为声带突和肌突。,19,喉的连结,喉软骨借韧带、膜和关节连结起来,并向上连于舌骨,向下连结于气管。喉的关节有环杓关节和环甲关节,韧带重要的有声韧带。,20,环杓关节由杓状软骨底和环状软骨板上缘的关节面构成。杓状软骨在此关节上可绕垂直轴作旋转运动,也能稍向两侧移动,从而使声门开大或缩小。环甲关节由甲状软骨下角和环状软骨两侧的关节面构成。于此甲状软骨在冠状轴上可作前倾和复位运动,从而使声带紧张和松弛。,21,22,在甲状软骨前角后面、环状软骨上缘和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连以弹性纤维膜,被称为弹性圆锥。此膜向上呈哨口状,两侧的上缘游离,紧张于甲状软骨前角于杓状软骨声带之间,称声韧带,覆以粘膜构成声带。,23,喉肌,喉肌是附着于喉软骨上的一些小横纹肌,位于喉软骨的内、外面。按照其起止、位置和形状分别名为环甲肌、环杓后肌、杓横肌、杓斜肌、甲杓肌等。它们的作用各不相同,但主要功能是紧张或松弛声韧带、扩大或缩小声门裂或喉口,以此来调控音量强弱、声调高低和通气量的大小。喉肌由迷走神经的分支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支配。,24,25,喉腔,喉腔是以喉软骨、韧带和喉肌作为基础,内面衬以粘膜围成的哨状腔隙。它上经喉口通咽腔喉部,下与气管内腔相续,它们的粘膜也彼此延续。,26,喉口:喉的入口,朝向后下方,由会厌上缘、杓状会厌襞、杓状软骨尖和杓间切迹围成。,27,前庭裂和声门裂喉腔中部的侧襞上,有上、下两对呈矢状位的粘膜皱襞突入腔内。上方的一对称前庭襞(室襞),左右前庭襞间的裂隙称前庭裂。下方的一对称声襞(声带),活体颜色较苍白且较前庭襞更为突向喉腔。两侧声襞和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亦称声门),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声襞及声门裂与发音关系密切。,28,29,喉腔的分部喉腔可藉前庭裂和声门裂分为3部。1.喉前庭为前庭裂以上的喉腔。2.喉中间腔为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的喉腔,是喉腔最短小的部分。此部向两侧延伸入室襞与声襞之间的梭形隐窝称喉室。3.声门下腔为声门裂以下的喉腔。此区粘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易水肿。,30,31,口腔、咽腔、鼻腔,三者在人类发音时起到共鸣作用共鸣一种物体受另一种物体振波的影响而随之发生振动叫作共鸣。,32,口腔是骨性口腔附以软组织形成的消化管的起始部分,由口唇、颊、腭、舌等围成。它向前经由上、下唇围成的口裂通体外;向后经咽峡通咽,33,口腔籍上、下牙弓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口腔前庭在前外侧部,为上、下唇,颊与上、下牙弓之间的狭窄裂缝。固有口腔在后内侧部,由上、下牙弓、腭、舌及口底软组织围成,后至咽峡。,34,口腔,35,口腔周围的骨及骨性口腔,上颌骨腭骨下颌骨舌骨骨性口腔,36,37,上颌骨,一体四突一体:上颌体四突:额突、牙槽突腭突、颧突,38,上颌体,内部空腔称上颌窦。上颌体呈4面。上面:构成眶下壁大部外侧面:构成鼻两侧面部的基础内侧面:构成鼻腔外侧壁一部分后面:构成颞下窝的前壁,39,腭骨,左右成对,镶附在上颌骨后方与蝶骨翼突之间,呈“L”形骨板,可成为垂直板和水平板2部。垂直板附于上颌体和蝶骨翼突,并构成鼻腔外侧壁的后份。水平板前接上颌骨腭突,构成骨腭的后份。,40,下颌骨,一体两支一体:下颌体两支:下颌支,41,舌骨,一体两角一体:舌骨体两角:大角和小角,42,骨性口腔,骨性口腔位于鼻腔的下方,仅有上壁及前外侧壁。上壁为骨腭,由上颌骨腭突及腭骨水平板构成。前外侧壁为上、下颌骨的牙槽部及牙。下壁缺如,在整体上由软组织封闭。,43,口唇和颊,口唇和颊均以肌肉为基础,外覆皮肤、皮下组织,内衬粘膜而成。口唇分上下唇,上、下唇之间为口裂,口裂两端上、下唇结合处称口角。上唇外面有一纵行浅沟称人中。上、下唇内面正中线处与牙龈基部之间各有一粘膜皱襞,分别称为上唇系带和下唇系带。唇的口裂游离缘,皮肤与粘膜移行处,含丰富的血管,色泽红润,称唇红缘。颊在口唇后外侧,外面以弧形鼻唇沟与上、下唇分界;颊粘膜上有腮腺管的开口。,44,腭,腭可分为硬腭和软腭两部分。硬腭位于腭的前2/3,介于口腔和鼻腔之间,主要由骨腭覆以粘膜而成。软腭位于腭的后1/3,由横纹肌包以粘膜构成。前份呈水平位,接于硬腭后面;后份向下倾斜,称为腭帆。腭帆后缘游离,中央有一乳头状突起,称腭垂或悬雍垂。腭舌弓、腭咽弓、咽峡,45,软腭内的肌肉有位于腭舌弓内的腭舌肌,位于腭咽弓内的腭咽肌,腭垂内的腭垂肌(悬雍垂肌)以及腭帆提肌与腭帆张肌等。它们受迷走神经分支或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腭帆张肌)所支配,收缩可运动软腭,调节通气,参与发声机制。,46,牙,牙嵌于上下颌骨牙槽内,排列成上下牙弓。人的一生先后有两套牙:乳牙和恒牙。牙的4种形态: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正常人:32颗牙:上下颌由中线向两侧为2颗切牙、1颗尖牙、2颗前磨牙、3颗前磨牙(第三恒磨牙又称智齿)。牙的构造:牙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47,48,49,50,舌,舌是口腔底表面覆以粘膜的肌性器官。舌的形态:舌分上下两面。舌背:舌的上面舌体:舌的前2/3舌根:舌的后1/3舌尖:舌体的前端舌系带:舌下面正中线上连至口腔底的粘膜皱襞舌下阜:舌系带下端两侧的小隆起,51,52,舌的构造:舌粘膜和舌肌舌粘膜:淡红色,被覆舌上下面。舌乳头:上面及侧缘的粘膜突起味蕾:舌乳头及软腭会厌粘膜内的味觉感器舌苔:舌粘膜表面上皮角化,与食物、粘液、细菌的混合舌扁桃体:舌根部粘膜及其深面的淋巴组织构成的小结节,53,舌肌为横纹肌,包括舌内肌和舌外肌。舌内肌起止都在舌内,分为舌纵肌、舌横肌和舌垂直肌,收缩时可改变舌的形态。舌外肌起于舌外止于舌内,主要有:(1)颏舌肌起于下颌骨体内面的颏棘,向后呈辐射状入舌,止于舌体中线两侧。该肌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伸舌),单侧收缩使舌尖伸向对侧。(2)舌骨舌肌起自舌骨,向前上方斜行进入舌的侧部,收缩时可将舌牵向后下方。(3)茎突舌肌起于茎突,向前下行于舌骨舌肌外侧入舌,收缩时可将舌牵向后上方。(书上87页)舌内肌和舌外肌均受舌下神经支配。,54,55,口腔中的唇、舌、软腭、小舌是发音器官中活动的部分,也是发音器官中最主要的部分,有人管它们叫发音器官中的主动器官。,56,咽,57,咽的位置,咽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呈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性管。它位于脊柱颈部的前方,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平面移行于食管。,58,咽腔的分部和形态,59,60,鼻咽,鼻咽又称咽腔鼻部,介于颅底和软腭之间,向前经鼻后孔通鼻腔,其上壁和后壁呈拱顶状,粘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称咽扁桃体。两侧壁上,下鼻甲后端之后有咽鼓管咽口,口的前、上、后方被半环形粘膜隆起咽鼓管圆枕所围拢。圆枕后方咽壁的纵形深窝,称咽隐窝,为鼻咽癌的好发部位。,61,口咽,口咽又称咽腔口部,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向前经咽峡通于口腔。口咽侧壁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有一扁桃体窝,容纳腭扁桃体。,62,喉咽,喉咽又称咽腔喉部,介于会厌上缘与第6颈椎下缘平面之间、喉的后方,向下移行于食管,向前下经喉口通喉腔。在喉口两侧,喉咽腔下陷成深窝状,称梨状隐窝,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63,咽壁的构造,64,咽的功能,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相交的一段管腔。它是消化管从口腔到食管的必经之路,咀嚼过的食物由口腔经咽下咽。它也是呼吸道联系鼻腔和喉腔的要道,在呼吸和言语活动中,通气必经此处。,65,鼻,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并且有辅助发音的功能。,66,67,骨性鼻腔,骨性鼻腔位于面颅中央,两眶之间;被骨性鼻中隔分为左、右两个腔;向前经单一的梨状孔通外界;后方开口于一对鼻后孔。,68,围成骨性鼻腔的壁,上壁:中部呈水平位,成自筛骨筛板,分隔颅前窝。前份由鼻骨嵌接额骨鼻部,前倾;后份由蝶骨体前下面形成,后倾。下壁:骨腭,分隔口腔,前内侧有切牙孔内侧壁:骨性鼻中隔,由梨骨和筛骨垂直板构成外侧壁:3个鼻甲与鼻道,69,70,71,72,鼻软骨,鼻中隔软骨左右鼻外侧软骨左右鼻翼大软骨左右鼻翼小软骨,73,74,外鼻,外鼻隆凸于面中央,呈三棱锥形,由鼻骨和鼻软骨做支架,表面覆以皮肤和少量的皮下组织构成。鼻根鼻尖鼻翼鼻孔,75,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向前下经鼻孔通外界,向后经鼻后孔通咽腔鼻部。,76,鼻前庭:鼻腔前下部鼻翼所包围的较扩大的部分,上方有一弧形隆起,为鼻阈,是鼻前庭与固有鼻腔的分界。,77,固有鼻腔:鼻腔主要部分,是骨性鼻腔覆以粘膜构成的。固有鼻腔的粘膜:分嗅区和呼吸区两部分。嗅区位于上鼻甲内侧面及其相对的鼻中隔粘膜,内含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