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思想品德结构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及规律;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阶段、环节和特点;能联系实际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进行分析和阐述。教学重点与难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根据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相统一的过程。,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有何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属于基础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其特殊的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实现一个个目标的动态持续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是探讨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基本理论,是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理论基础,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科学依据。,第一节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规律,一、思想品德及其结构1、思想品德的涵义: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按照一定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2、思想品德结构(1)含义:构成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2)构成要素:a、心理: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基础因素。任何人的思想政治品德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心理机制和心理形式基础之上的。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发端;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心理也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条件。,B、思想:包括政治观、世界观(在思想品德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人生观、道德观等,是思想品德的核心。思想是联结心理与行为的纽带,制约着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方向,支配着人的行为。思想是思想品德的社会内容,它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又为一定社会关系服务。思想因素决定着思想政治品德的性质和方向,决定着思想政治品德的阶级性和时代性。,C、行为: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和客观内容第一,行为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外在标志。第二,行为习惯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客观内容。第三,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任务。,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不是“一因论”(“内因论”或“外因论”,而是“两因论”:)a.内在思想矛盾转化过程;b.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人的思想品德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外部制约和内在转化的辩证统一过程。,1、内在思想矛盾转化过程,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是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人们内在的知、情、信、意、行等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和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知、情、信、意、行五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知是情、信、意的基础,是行为先导;情是知、信、意的催化剂,是行的推动力;信是知、情、意的综合,是行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关键;意是知、情、信的必然体现,是行的杠杆,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内在条件;行则是知、情、信、意的辩证运动的外在表现和一般结果,是进一步强化和巩固知、情、信念的基础。,知,即思想品德认识(先导)情,即思想品德情感(催化剂)信,即思想品德信念(关键)意,即思想品德意志(内在条件)行,即思想品德行为(外在表现和综合),2、外在因素影响制约过程,社会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它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两大部分。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以人们的社会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通过人的主体活动和人际交往等实践形式)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外部制约过程是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决定作用和人对社会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以社会实践为中介而构成的双向互动过程。,一个孩子如果被父母唾弃,这个家庭就是他的地狱;一个孩子如果被老师唾弃,这个学校就是他的地狱;一个孩子如果被父母和老师同时唾弃,这个世界就是他的地狱。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儿童教育专家多萝茜洛诺尔特在1954年发表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孩子从他们的生活中学习,鼓舞普天下的父母对孩子传达有关安全、自我价值、包容、诚实、尊重、耐心等亲情。这首诗是这样的: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的环境里,他学会指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对的环境里,他学会打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的环境里,他学会忧虑。如果孩子生活在怜悯的环境里,他学会同情,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的环境里,他学会害羞。如果孩子生活在耻辱的环境里,他学会罪恶。如果孩子生活在溺爱的环境里,他学会蛮横。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的环境里,他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的环境里,他学会欣赏、感激。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他人的环境里,他学会爱。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的环境里,他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承认的环境里,他学会有目标是好的。如果孩子生活在分享的环境里,他学会慷慨。,如果孩子生活在诚实和公平的环境里,他学会真实和公平。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环境里,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信任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爱的环境里,他学会他居住的地方是个美好的地方。如果孩子生活在平静的环境里,他将心灵平静地活着。,你的孩子生活在什么之中呢?,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1、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2、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1)主体内在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2)一定社会要求与原有的思想品德状态之间的矛盾斗争,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及基本环节,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定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着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活动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运行、发展的流程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活动过程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人或群体(主导)(1)个体领导者、宣传工作者、思想工作者、教师、家长等(2)群体正式群体:政党组织、工会、妇联、共青团、行业协会等非正式群体: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工厂、农村和街道)、各种业余文艺、体育团体等,2、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依托)3、教育介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用来影响受教育者的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以及教育活动的各种方式与手段(纽带),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1.制订思想政治教育方案(1)搜集信息,发现问题一是“广”,围绕特定目标或问题所获取的思想信息,相对的全;二是“准”,制订方案所需要的思想信息必须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三是“精”,有序的、有系统的、高质量的思想信息;四是“快”,及时有效的思想信息。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教育者首先必须要具备明确的信息观念,要加强调查研究,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研究,掌握思想信息处理的科学程序。,(2)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以及近期的思想品德状况;目标的针对性、明确性、可行性、以及分清目标的轻重缓急。,(3)拟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构思轮廓设计细部(4)优选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价值标准:在众多的备选方案中,最能对症下药地实现所定目标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总体最优标准最优损益平均值标准,2、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实施,实施环节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实施阶段中心工作是开展好各种教育活动,完成受教育者由思想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这种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马列理论学习活动、义务劳动、社会政治生活、公益活动、调查活动、参观访问、文体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3、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测量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其实际效果进行质的评判和量的估价的活动,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1、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2、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3、积极的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与规律,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一)基本矛盾: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为什么说它是基本矛盾呢?(1)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2)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3)它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其他具体矛盾,(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1.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第一,教育者由于自身经验、认识能力与思维方式,以及思想觉悟水平等因素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会要求,或者片面理解甚至曲解社会要求。第二,教育者内心并不认同教育要求,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例行公事式地开展教育活动。解决这一矛盾,一是要提高教育者的觉悟,使他们更好地认同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要求;二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不断更新观念,使他们能正确把握社会要求。,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第一,人格因素引发的矛盾第二,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引起的矛盾解决这一类矛盾,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教育者的人格修养,改善工作方法。,3.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第一,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之间的不一致第二,社会要求与个人经验之间的矛盾第三,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完成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不一致,4、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如果环境影响和教育影响一致或比较一致,教育影响就会受到强化,其有效性就会得到提高;反之,教育者所传授的社会客观要求的份量就会减轻,就会造成受教育者在选择社会行为规范时的矛盾和困惑,使之采取“随大流”的策略而置社会要求于不顾。解决这类矛盾,即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作出努力,又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5、受教育者的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这些要求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的方式方法与受教育者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经常存在的。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满足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内在需求。而方式方法的改进主要是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所决定的,不存在千古不变到处适用的方式方法。正确的恰当的方式方法总是与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系的,旧的方式方法过时了,就应该用新的取而代之。只有不断地以恰当的方式方法作用于教育对象,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人们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列宁指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毛泽东认为,事物的本质是事物的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这些联系是由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所构成的。规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张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所提出的教育要求要适当超越受教育者目前的思想品德基础,有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水平的可能,同时这一超越又不能高到受教育者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的高度。“张力”规律揭示了教育过程中教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的基本趋势。,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协调与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吉林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培优)
- 2023年福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3年红河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3年铜梁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3年秦皇岛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4年中山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3年荣昌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4年大兴安岭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4年南阳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4年乌兰察布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车钩减振降噪策略-洞察及研究
- 松江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上海新教材)
- 旅游景区综合建设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撰咨询)
- 东航java面试题及答案编程
- DB31/T 1120-2018城市地下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 规培医学生年度总结
- 《现代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课件
- 2025年烟花鞭炮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年共青团入团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 商业写字楼租赁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