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要求,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与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与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土地兼并,农民少地;重重受剥,赋税沉重;战争频繁,灾害不断;农民反抗,起义不断,面临着辽和西夏的威胁,辽、西夏和北宋之间争战不已,要求改革朝政的新势力同守旧势力的斗争,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与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空前强化皇帝专权,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积弱,积贫,冗官,集中军权;更戌法;换防;争战、苟安,冗兵、冗费,小结:北宋集中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扩编军队,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集中军权、实行更戌法及军队经常换防,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随着冗官、冗兵、冗费的增加,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财政危机加剧。另外,农民起义不断,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统治阶级内部的朋党之争也促成了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与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3)庆历新政即范仲淹改革,改革动机,缓和矛盾,巩固统治,小结:庆历新政失败了,社会矛盾并未缓和,财政危机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一场更大规模、更为深刻的改革运动已在酝酿之中。,中心内容,具体措施,夭折原因,整顿腐败的官僚制度,即整顿吏治,1)改革文官升迁办法;2)严格“恩荫”制;3)改革贡举制;4)慎选地方官吏;5)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对朋党的防范,改革过于激进;改革思想动员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与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4)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宋神宗为何要起用王安石,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改革呼声高涨,王安石究竟有哪些变法设想打动了宋神宗,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标志是什么,三个层面:国家贫困的症结;农民贫困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小结: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包括,社会矛盾仍然尖锐;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同时又有变法的愿望。,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大大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政府收复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思考:从这些“富国之法”所起的作用看,对哪个利益方最有利?其次是谁?对此,你有什么想法?,积贫局面的改变,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加强了对农村的封建统治;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的军事费用,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约了大量养马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增强了军队战斗力,西部边境的巩固和开发,思考:从这些“强兵之法”所起的作用看,对哪个利益方最有利?起到的总的作用是什么?,武器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积弱局面的改变,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把科举制的立足点放在选拨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天平上,从而扩大了考选名额,使一大批新进之士取代反对改革的旧官,提资升迁的成规被打破,许多低级官员和下层士大夫得到了发挥才干的机会,有利于改革人才和专门人才的培养,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一)变法的命运,保守派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挠和破坏,原因:变法触及到了一些大地主、大官僚、大贵族的利益,王安石提出“三不变”的思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守,宋神宗对变法态度的变化,支持变法态度动摇继续变法陆续废止,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见教材P55【学思之窗】,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二)变法的作用(总),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主流评价,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三)变法的失败原因,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主流分析,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缺乏严格贯彻新法的官员;执行出现偏差,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措施脱离实际;性格固执、粗暴;不能广泛听取他人意见;急于求成;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的一面等等。,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1)相同点: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2)不同点: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3)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寒耕热耘,霈体涂足,戴星而息。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教材P47【资料回放】。,下列材料反映了什么信息,据此回答北宋中期出现的主要社会矛盾?,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支持他。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的罪名堵塞言路。朋党之争实质是当时要求改革朝政的新势力同守旧势力的斗争。,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1)宰相:沿唐制,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尚书、门下列于外朝,中书设于禁中,称政事堂。实际执政的宰相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号。后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2)枢密使(院):宋建立后,其专掌军事政令,调动禁军,与宰相文武并立。中书省与枢密院号称“二府”(政府、枢府)。枢密院的大事都奏报皇帝批旨。宰相与枢密使分别朝奏,彼此不相知。皇帝由此分别控制了政权和军权。3)三司使: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地位仅次于宰相,称“计相”。三司使统领三部:盐铁掌管工商收入及兵器制造等;度支掌管财政收支和粮食漕运等;户部掌管户口、赋税和榷酒等。4)另设御史台(最高监察机构)、审刑院(大辟罪案的复核机构)、学士院(为皇帝起草诏书,侍从皇帝“备顾问”)等。,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从而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中央,1)集中军事权: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2)集中行政权: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3)集中财政权:设转运使,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4)集中司法权: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同时,设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地方权力集中于朝廷后,又进一步集中于皇帝,从而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地方,依据材料概括神宗即位时北宋的财政状况。这一财政状况反映了什么问题?,冗兵:宋太祖时,全国有禁军20万,真宗时增到44万,仁宗对西夏用兵,禁军激增到80万,后来水浒传中称林冲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是这样来的。加上服杂役的厢军,总人数已达140万。当年北宋总人口只有2200万,国家的近十分之一人口是军队,宋朝养兵的费用,竟达到全部赋税收入的十分之七八。,冗官:其一,官僚机构重叠,官职混乱,一官三人共之。其二,科举取士越来越多。1000年,共一千八百多人。其三,“恩荫”法。皇族宗室和官僚的子孙、亲属、姻亲甚至门客都可由恩荫授官,数量极大。正官之外,等候官缺的人员,多到“不知其数”,“大约三员守一缺,略计万余人”。真宗时十数倍于初,仁宗时又两倍于真宗。而且中级以上的官员,待遇极其优厚。,冗费:军队和官员数量激增,也使费用大量增加,同时,在对西夏和辽的战争中,宋代统治者也常常付出大量金银和布匹,以金钱财富买得一时平安,所有这些都造成了冗费的局面。,教材P53【学思之窗】。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宋神宗即位后不久,河北发大水,司马光向宋神宗建议:改变赏赐群臣的旧例,节省财物以救灾荒。几天后,宋神宗召集司马光、王安石等人讨论赏赐问题,结果引发了一场争论。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王安石: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司马光:善理财者,不过搜括民财而已。王安石:那不是善理财者。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司马光:天地所生财物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宋神宗:朕意与司马光相同,然而姑且以不允许作答吧。摘编自叶坦大变法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对此宋神宗持何态度?这反映了什么问题?,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王安石材料二:“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非为利。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人民手,虽良民不免非理费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违限。如此,则州县不胜烦矣。”苏辙(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王安石之所以推行青苗法的主要理由。材料二中苏辙反对青苗法的理由主要有哪些?(3分)(2)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今天学术界仍然有争议。你是如何评价青苗法的?,【解析】青苗法在王安石变法之时就引起很大的争议,今天学术界对此仍有争议,这恰恰是本题命题的意图所在。第(1)题的理由需要充分地从材料中概括,当然概括有一定的难度;第(2)题你的评价必须有辩证的思维。(1)王安石:认为可以解决农民借贷困难的问题,避免高利贷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有利于平抑物价;不误农时,有利于农业生产。(3分)苏辙:认为在放贷过程中,容易产生官吏借机盘剥百姓的现象;钱一旦放贷出去,难以收回;官府追索,增加行政执法困难。(3分)(2)评价:青苗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利贷的盘剥,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但有些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成为借贷者沉重的负担。(4分),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甩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摘自王安石论五事札子材料说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哪项措施?这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如何?依据材料说明王安石提出这项措施的目的。,参考答案:措施:免役法(或募役法)。内容: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目的:减少贫富不均;保证农民生产时间。,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苏辙认为,役使人民时不可不用乡间民户,犹如任命官吏时不可不任用士人。乡户有田产来谋生,所以无逃亡的忧虑;这些人纯朴愚钝而很少诈伪,所以无欺骗轻侮的祸患。现在舍弃这些人不用,恐怕掌管财务的人中,必定有盗用的奸吏;掌管捕拿盗贼的人中,必定有逃窜隐遁的弊病。有官品的人家免服徭役,这是由来已久的事。在古代凡属国子俊秀即将要被国家作用为官的人,本人都免服徭役;政府中的办事及勤杂人员,既然在官府中任职做事,也都免除家人的徭役。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苏辙反对免役法的理由是什么?,参考答案:招募的人员没有当地普通农户可靠;在政府任职的人家不应分担徭役。,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役钱之多寡以人户之资产为依据,而资产审定的标准,立法者并未规定,令各地从所便为法,于推行之余,猾官奸吏便不免乘机勒索,以致民间骚扰不堪。2二分宽剩钱乃为水旱灾歉人户物力不及时之备者,而施行未久,宽剩钱灾年照出,又别收头子钱五文,所收的钱亦不尽以用于雇役,慢慢成为政府之特别收入。3征收之际,官吏舞文弄法,鱼肉乡民,时常打破法定的限额。4人户输钱免役是立法的本意,但是实施不久,常有役钱已输而又增派他种名色的力役的事情发生,以致募人多不肯就。范振兴王安石政略,转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在此,范振兴列出了募役法的哪四个弊端?,参考答案:役钱的征收标准混乱;不按规定征收宽剩钱;任意征收额度;纳钱后仍要服役。,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072年,一个名叫魏继宗的平民上书说,京师百货所居,市无常价,富户奸商便趁机进行控制,牟取暴利。因此建议设置“常平市易司”来管理市场,物价低时提价收购,物价高时减价出售,则“商旅以通,国用以足”。于是,朝廷拨款一百万贯,由官府收购滞销货物,商贩以财产抵押向官府赊购货物以贩卖,还账时还须每年纳息钱二分。这就是市易法。王安石称,物品无法出售时,可以出售给有关部门,可以用来换其他商品。也可以作为抵押品向政府借贷,半年期利息为10%。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动机是“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事实则是“商贾为之不行,通都会邑,至有寂寞之叹,非独商贾之患也,而上下均受其弊”。连最初倡议施行市易法的魏继宗也认为,“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对于市易法的实施,为什么“人不胜其怨”?,参考答案:政府垄断了市场,影响了商业的正常运行。,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以吾论之,荆公诸法之不可行者,莫此若也。”其不可行的理由有二,一是市易法与青苗法的性质相似,皆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市易则商业银行之性质也,虽然,银行之为物其性质宜于民办,而不宜官办。二是由国家笼天下之货专卖之,此近世社会主义派所主张条理之一种。其不可行就在于本欲以裁抑兼并者,而其结果,势必至以国家而自为兼并者也。若国家为惟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则民之憔悴,更安得苏也。故当时诸法中惟此最为厉民。梁启超王荆公传,转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并分析他得出这一认识的最主要理由。,参考答案:观点:认为市易法是不可行的,甚至是害民的。理由:因为国家对商业实行了垄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能尽孝道,做事正直),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品性贤良,行为端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蔡尚思中国科举史话材料二东汉沿袭西汉,在选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范文澜中国通史请回答下列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汉代到唐代中国古代选官方法、标准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进步意义何在?(8分),选官方法:由以官举士(察举推选)到以考试选官。选官标准:由品行才学兼顾以品行为主到德才兼备以才学作为主。或:由以官举士(察举推选)、品行才学兼顾以品行作为主要标准到以考试选官、德才兼备以才学作为主要标准。(4分)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不仅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官方式上的客观、公正、公平。(2分)(只答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酌情给12分)。,材料三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四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也,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措施?(8分),(2)弊端: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造成了读书人闭门学作诗赋,脱离社会现实,使科举选官的士人从政后不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措施: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有关研究表明,近千年来,国内学界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变化很大:南宋到晚清,基本全盘否定。受梁启超的影响,肯定式的评价在20世纪前半叶成为主流。20世纪50年代以来,王安石代表哪一阶级的利益成为讨论的中心话题。改革开放以后,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变法派与反变法派之争属于政策性分歧。,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相关问题:“免役钱”令百姓一体出钱,以代替“衙前”等向民间征发的义务差役,可是乡民无钱,这等于是在农村推行金融经济,而此时金融在城市里也不能展开。“市易法”使执行者成为零售商,“卖梳朴即梳朴贵,卖脂麻则脂麻贵”。“青苗钱”等于农村贷款,但是无银行主持,缺乏法庭处理贷款的权利义务。有些县官就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说明:有人研究指出,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重要原因之一是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核心是将财政税收大规模商业化,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其经济思想具有超前性。)问题:为什么变法会遇到那么多的阻力?对此有何认识?,参考答案:措施脱离实际,执行出现偏差。认识:过于超前的措施并不是好措施;好的措施如果执行不当,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相关问题:王安石得不到朝中重臣的支持,只好找那些急于上进的新人。这些人不仅缺乏经验,而且把变法作为进身之阶,参与变法动机就不纯。王安石的重要支持者与助手,都属于人品不正者。用一些人品不好、胸怀私心的人进行变法,再好的设想也没用。大宋王朝从上至下都烂透了,靠这样的官员去实施新法,新法只能成为他们的又一条生财之道。梁小民王安石变法动机与效果(说明:变法最终失败了,重要的一条是在执行过程中的扭曲。政府把青苗法利率规定为百分之二十,官员擅自提到百分之三十;政府要抑制私商,官员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政府要用交钱代替差役,官员就拼命敛钱。政策在执行中违背了初衷,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问题:在梁小民看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用人不当;缺乏严格贯彻新法的官员;政治腐败等。,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相关问题: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防腐木户外装饰材料环保检测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评估咨询代理合同范本
- 2025版特种矿粉供应与采购合作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安全防护栏杆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装配式建筑班组构件生产及施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农家院休闲旅游租赁服务合同
- 2025版新能源设备租赁合同远期支付及退租协议
- 2025版电子产品分期购买与智能生活解决方案合同
- 2025版智慧城市道路施工合同操作指南
- 二零二五年度债权债务清收与追偿服务合同
- 2025年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 2025年中考历史(河南卷)真题评析
- GB 5768.9-202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9部分:交通事故管理区
- 2025年环保气象安全技能考试-固体废物监测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单选合辑)
- 高一上学期数学学法指导课件2024.9.14
- GB/T 45845.1-2025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整合运营框架第1部分:全生命周期业务协同管理指南
- 2025年 鹤壁市县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呼吸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学习解读《矿产资源法》(2025)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