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4-15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ppt_第1页
【中国建筑史】4-15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ppt_第2页
【中国建筑史】4-15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ppt_第3页
【中国建筑史】4-15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ppt_第4页
【中国建筑史】4-15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南京梁萧秀墓石碑、石柱、石辟邪,(五)唐乾陵1。以山为陵,凿山为穴,以山为阙2。继承六朝的神道并加长3。上、下宫制因山为陵,供食不便,将献殿建于陵园南门内,称上宫,在山下设寝,以便供食,称下宫。,(六)宋陵1北宋陵制,巩县宋永昭陵,北宋永熙陵平面图(采自考古1964年第11期河南巩县宋陵调查),1)上宫:a正方形平面的神墙围绕,四面各辟b中央为方上陵台c献殿在南神门之内,陵台之前2)下宫:a按风水说规定在上宫西北,2南宋1)上宫:没有方上陵丘,代之以龟头殿,前为献殿(祭祀行礼处)2)下宫:仍然位于上宫西北,(七)明陵没有按照唐宋帝陵那样分设上宫和下宫,而是以墓冢和享殿为核心,将二者重新整合。1明孝陵(南京)1)曲折自然式神道2)宝城宝顶,宝城宝顶方城明楼,地面建筑,石桥,碑亭,梅花山,棂星门,下马坊,大金门,2明十三陵(北京)十三陵总体布局A陵区东西北三面山峦环抱,十三陵各据冈峦,面向中心长陵;B陵区入口起点石牌坊遥对天寿主峰;C使用共同神道,各陵不再单独设置石象生碑亭之类;D为使左右远山的体量在视觉上感到大致均衡,神道略向体量小的山峦而距大者稍远;E轴线长而富于变化,各单独陵墓的空间变化也很丰富,棂星门,石像生,碑亭华表,大红门石牌坊,石牌坊,明十三陵大红门,明十三陵碑亭,明十三陵碑亭四隅石华表之一,明十三陵神道,棂星门,3明长陵(永乐)1)陵体由方形改为圆形,称为“宝顶”。2)取消寝宫,扩大祭殿。3)陵园的围墙从方形改为长方形,在南北轴线上布置三个院落。更接近于宫殿建筑。,(八)清陵清东陵总平面孝陵(顺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丰)惠陵(同治),清西陵总平面泰陵(雍正)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崇陵(光绪),1总体布局1)选址与风水理论:,2)序列,D从三孔石桥开始是陵寝的主体部分,三孔石桥,龙凤门,C龙凤门到三孔石桥为第三段,石像生,B大红门到龙凤门之间为第二段,神功圣德碑亭大红门石牌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