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北魏孝文帝改革(柴保嘉).pptx_第1页
专题3 北魏孝文帝改革(柴保嘉).pptx_第2页
专题3 北魏孝文帝改革(柴保嘉).pptx_第3页
专题3 北魏孝文帝改革(柴保嘉).pptx_第4页
专题3 北魏孝文帝改革(柴保嘉).ppt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浠水县洗马高级中学柴保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整体感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改革,通过改革鲜卑族逐渐实现了由游牧生产方式向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和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一、历史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政治上:国家大分裂,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动荡经济上:中原因长期战乱,发展缓慢;江南得到迅速开发,赶超北方民族关系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文化上:思想活跃,佛道盛行,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北魏统一了北方(政治前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北周,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东汉,隋朝,北魏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东魏,北齐,南朝,北朝,西魏,最新考古已证实,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嘎仙洞内的石刻祝文刻写的是鲜卑族拓跋部的祭祖文字,证明该地区是拓跋部的发源地。,早期鲜卑族拓跋部的游牧生活,北魏统一北方,东晋时,鲜卑族拓跋部首领建立代国,但不久被前秦吞并。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386年,拓拔部的首领拓拔珪乘机复国,改国号魏,后来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历史上称为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北魏建立者魏道武帝拓跋珪像,北魏骑马武士陶俑,1、从北魏骑马武士陶俑图片中你得到哪些信息?这和北魏的崛起有什么关系?,2、马背上得天下,能不能马背上治天下呢?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其统治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谢灵运,鲜卑贵族经济盘剥,3、改革的必要性,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政治黑暗,租调徭役繁重;官吏的贪污搜刮;沉重徭役兵役;民族歧视,压迫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悬殊;拓拔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社会矛盾的激化影响北魏政权的稳定,需要统治者作出抉择。,认识:拓拔统治者一时不能适应汉族地区的先进文化;严重的政治危机反映了改革的必要性,只有改革才能缓和社会矛盾。,4、改革的可能性,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拓跋珪、拓跋焘学习汉文化,推动政权封建化进程。冯太后掌握实权并积极推动汉文化。孝文帝收到良好汉文化教育并深刻认识到民族差距。,5、改革的目的,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冯太后与孝文帝,冯太后影响孝文帝北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她对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冯太后对孝文帝管教很严,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要汇报一次孝文帝的表现,不汇报则加以责罚。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二、改革的内容,均田制(土地制度)租调制(赋税制度),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1、均田制,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北魏何以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支配?能够实行均田制的前提、目的是什么?均田制是不是重新平均分配土地?有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政府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推行均田制后,官吏和地主的利益有没有受损?均田制的实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背景:北魏实行计口授田,“劝科农桑”,是均田制雏形。由于战争和人口迁移,北魏统治者掌握大量无主土地(前提)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内容:农民:政府分配土地给农民,农民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露田:无主荒地:死后归还,不得买卖桑田:已耕种土地:可继承和买卖官吏和地主:官吏可分到公田,地主原有土地不变。,1、均田制,均田制的实行及内容,露田男:40亩女:20亩,桑田男:20亩,禁,国家所有,农民所有,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作用:遏制土地兼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均田制为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局限性: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北魏孝文帝为什么非常重视对官吏的治理?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整顿吏治?效果如何?颁行俸禄制度能否达到防止官吏贪污的目的?你有什么好建议吗?对于今天如何防止腐败的问题,有人提出了“高薪养廉”的主张。你认为这一主张怎么样?,2、整顿吏治,整顿吏治原因:吏治腐败,影响经济收入,激化阶级矛盾北魏百官以收取租调为谋生手段;贪污成风,影响政府经济收入,也激化阶级矛盾。内容:俸禄制、任期考核制官吏任期不再固定六年,改由官吏政绩的好坏决定;对贪污帛一匹及枉法者处死。实行俸禄制,按官吏品第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影响:吏治改善,缓和阶级、民族矛盾农民负担减轻,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了北魏政权,北魏贵族墓志,颁行俸禄制度不一定就能达到防止官吏贪污的目的。还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配合,使制度、执行与监督三者相互结合才可能有效地防止官吏的贪污受贿。,3、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最终达到目的?迁都的作用是什么?,迁都原因: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迁都原因,研学成果,史学新观点,摆脱母权阴影说,孝文帝的父亲献文帝14岁继位,冯太后临朝称制,孝文帝继位时仅5岁,冯太后再次执掌朝政,冯太后聪明贤达,富有才干,孝文帝对其非常尊敬崇拜,在冯太后死后,孝文帝在平城为其营造了一座规模巨大的陵墓,并在太后陵东侧为自己修建了一座规模相对小的陵墓,表示要永远高山仰止般的陪伴太后、忠于太后。他真的愿意葬入陪陵吗?真的愿意,不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要笼罩在母权的阴影中吗?特别是平城是鲜卑贵族的老窝,长期以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母权政治势力,这对孝文帝掌握权力构成极大威胁。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硅、还有第三代皇帝拓跋焘都是在这种内乱中被杀的。孝文帝为摆脱母权的阴影,把皇权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它选择了“走为上”,于是便有了太和十八年的迁都。,直接目的:,更充分地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改革鲜卑落后的文化习俗,摆脱旧势力的阻碍。,根本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如何迁都:“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此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孝文帝,借南征之名,行迁都之实,探究:迁都洛阳,对进一步改革有什么影响?迁都使改革进一步摆脱了旧贵族的束缚,为进一步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迁都影响:南朝将领刘庆之出使洛阳,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感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推动了洛阳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定都洛阳为孝文帝推行革除旧俗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推动了北方民族融合。,4.革除旧俗,仿汉制:仿效汉族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修官制礼仪。穿汉服:禁止士民穿胡服,一律改穿汉服。说汉话:30岁以下官吏,一律说汉话。用汉姓:把拓拔氏改姓元,抹去皇室鲜卑族标志;鲜卑族复姓改为音近的单音汉姓。通汉婚:提倡皇族贵族与汉族主要士族通婚,通过联姻的方式,巩固与汉族地主联系。重汉臣:汉族官员由原来1/4上升到1/3,后来出现胡汉官员各半局面。改籍贯:规定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在河南,鲜卑人逐渐成为中原地区的个体农民,孝文帝不仅发布改革的命令,而且也很注意检查实施的情况。499年,孝文帝从前方回来,他坐在车中,留意街上行人的服饰,见有不少妇女仍穿着鲜卑服,就责备尚书没有尽到职责。任城王拓拔澄辩解说,现在穿胡服的人已经不多了。孝文帝不满地说:“你是不是想让全城的人都穿鲜卑服,才满意啊!”,孝文帝废太子孝文帝要彻底革除旧俗,在当时引起了一部分鲜卑人的强烈反感,其中包括太子元恂。元恂不过是个14岁的孩子,却成了反对革除旧俗的先锋。他身体肥胖,嫌河南太热,一直想回北方。八月中,他带着心腹企图逃往平城。被卫兵拦截。孝文帝得知此事大惊,对太子痛加训责,还与兄弟咸阳王元禧轮流动手,把元恂打了一百多棒,后命人把他禁闭起来。这一顿打得着实是重,元恂躺了一个多月才能起床。后来,孝文帝把元恂废为庶人。次年三月,御史中尉李彪秘密上表,说他仍在谋划作乱。孝文帝令人带毒酒逼他自杀,其时年仅15岁。,意义,加强了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的联系,巩固了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促进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推动了鲜卑政权向的封建化,为结束南北分裂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特点,孝文帝亲自主持,以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为目的,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从魏晋墓葬的壁画中可以反映出当时鲜卑族的生产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牧马(魏晋墓壁砖画),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改革影响,生产方式农耕化,一)农业生产的发展1、发展原因:政府的重视: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吏治的改善和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派遣工匠指导修建水利工程;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推广:犁和牛耕已广泛使用,新的耕作技术的推广(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民族大融合和各族人民辛勤劳动。2、主要成就:经济发展;政府收入增加(“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一、北方经济的恢复,1原因:孝文帝迁都洛阳,重新修建洛阳城和宫殿。2表现(1)是全国的政治中心。(2)是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规模很大,“宫厥壮丽,列树成行”。市场繁荣,城东的小市和城西的大市是主要的商业区。(3)专设四通市方便外商,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二)洛阳再现繁盛景象,北魏迁都洛阳后,对洛阳加以扩建,东西20里,南北15里,“十万九千户”,约60万人口,是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城市。该城以里坊制度布局管理,其格局为隋唐长安城所仿效。,鲜卑人乐俑,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制度维护自身统治。,鲜卑人乐俑,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社会制度封建化,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服饰上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生活方式汉族化,二、北方民族大融合,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并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意识,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经济角度: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农业化);习俗角度: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汉化);整体社会发展角度: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民族融合,1.特点:这一时期是中国境内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代。2.原因:孝文帝革除旧俗的改革。鲜卑,匈奴,羯,氐,羌迁居中原,通婚杂居。3.表现:汉语被“正音”确定下来,中原先进文化为各族共同接受。南迁各族把他们的优秀文明带到中原,并与中原文化融合。3.实质:民族融合是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和社会进步的过程。4.影响: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背景,社会矛盾尖锐,鲜卑族落后,内容,影响,侧重点,通过制度建设缓和社会矛盾,全面推进汉化政策,课堂小结,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深度分析,(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封建化)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4)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启示,(1)改革的必要性:与时俱进,适时改革;(2)改革的具体要求:同时要讲究策略。(3)改革的曲折性: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改革者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争取胜利的信心。(4)先进必然战胜落后: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毁灭本民族的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建立制度、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措施,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方式农耕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活方式汉族化;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