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苹果的成功资料_第1页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苹果的成功资料_第2页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苹果的成功资料_第3页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苹果的成功资料_第4页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苹果的成功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苹果的成功【摘要】2010年5月26日下午2点30分,苹果公司成为技术领域的最大公司,并且仅次于埃克森美孚公司,成为全美第二大公司。在过去的数月间,苹果公司的市值一直咬紧微软公司。苹果公司成功的秘密在哪里?这是每个人都想弄明白的问题。然而,上至乔布斯,下至苹果公司的普通一兵,都没有向外界提供一个明确的答案。有的或许是讳莫如深,无可奉告,而更多的人则是认为:苹果的成功天经地义【1】。本文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待苹果的成功。【关键词】 苹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07年1月,美国苹果公司(Apple Inc.)正式公布了其第一款手机iPhone的设计和一些简单的规格,这自然让众多的苹果粉丝们兴奋不已,但直到2007年6月份苹果才正式开始了iPhone的发售,而在发布后三个月内销售即超过100万台。2008年7月,苹果又推出了3G版本的iPhone,掀起了更狂热的iPhone热潮。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于2008年11月发布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概况报告,在2008年第3季度,iPhone 3G发货量高达690万部,加上前5季的iPhone的610万部,iPhone全球出货/销售已经超过1000万部,市场占有率达到17.3%,一举超越了黑莓(RIM)和摩托罗拉(Motorola),跃居销售冠军,仅次于诺基亚(38.9%的市场占有率)。该季度iPhone的46亿美元销售额,使得苹果迈入行业前列,仅次于手机巨头诺基亚(127亿美元)和三星(59亿美元)。这一累累战果,让苹果领先了索尼爱立信(42亿美元)、LG(34亿美元)、摩托罗拉(32亿美元)和RIM(21亿美元)。而根据NPD集团的权威统计,苹果的iPhone 3G在今年三季度已经超越了摩托罗拉的常青树产品RAZR,成为美国市场上最热卖的手机。而摩托罗拉的RAZR V3系列及其衍生型号在此之前已经霸占冠军位置整整3年。iPhone手机的崛起无疑是智能手机市场的一个神话,不仅给智能手机市场重新洗牌,也大大推动了智能手机市场强劲扩张,200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总计3990万部,比上一年全年的总出货量增加28%,iPhone功不可没。仅仅凭借两款手机(iPhone和iPhone 3G),苹果短短15个月就打败了拥有多款系列手机的黑莓和摩托罗拉【2】。过去数年间,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恰似航天火箭的发射过程一系列快速紧密有序的爆炸而后直冲苍穹。苹果公司本身,它的领导者及它的产品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上的通用语。戴尔公司想成为商业领域的苹果公司,Zipcar亦想在汽车共享领域成为苹果公司,戏剧演员比尔马赫甚至说,如果苹果公司总裁做总统,政府将能提供更好的服务。那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上,我们该如何看待苹果?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 (一)不落俗套在 1980年代领导苹果工作团队设计产品时,在“笔记本看起来应该像什么”这个问题上,斯蒂芬乔布斯经常亲自指导工程师们。“有一次他在百货商店看到一个异常精美的厨具”,安迪赫兹菲尔德说,“然后他就要求设计师把笔记本设计成他看到的那个模样”“还有一次他要设计师把产品设计成保时捷的模样”。安迪 赫兹菲尔德是苹果创始工程师之一,并著有硅谷里的革命:苹果公司成长的伟大历史一书。计算机看起来更应该像跑车和厨具,而苹果公司的追随者恰是高端人群那些已买或者是将买保时捷的人。很明显,仅通过跟随硅谷的市场动向,通过技术专家或是其它俗套的设计,你很难吸引他们。而苹果的魔力,恰恰在于自己钻研,从而不落俗套地吸引其目标客户【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5】。乔布斯在产品定位上明确地指出,要把产品设计成人民群众所真正需要的,而不是设计成我们所想要的,这样才能吸引目标客户。(二)服务客户不管你的产品有多好,它总有出问题的时候。近年来,在笔记本和手机领域,苹果的竞争对手们大多采取回避客户而非服务客户的策略。它们关掉了自身的客户服务部门,并将这项业务外包给由低薪员工组成的电话服务中心。它们甚至要客户自己去网上寻找常见问题的解答。而二十年前,苹果公司制订零售策略时,就明确了一个压倒一切的优先目标,即创立一种让客户完全联想不到计算机工业的零售商店。他们致力于在商店中营造一种类似四季酒店大堂的友好氛围。G eniusB ar 便是代表。G eniusBar里的工作人员会为你诊断每一款苹果公司的产品,而不管你从哪里买的。除非过了保质期,公司对上述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苹果公司为何如此慷慨呢?曾在G enius Bar工作过的德尔说:“有时候客户进来时是为寻求帮助,但在离开时却购买了新产品。”【4】每个人尽管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但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离开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群众的作用【6】。苹果在对待客户时做到了真正的服务,重视没一个客户的需要并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如此一来,客户得到了重视,便认可了苹果的服务和产品。二、认识与实践【7】(一)逾越常规技术专家普遍认为,源代码开放是大势所趋,且体现共享原则。在这一背景下,苹果被视为略显封闭。但在苹果的哲学里,封闭与自由并不冲突。“我们正竭尽所能的让用户体验到预想效果,”乔布斯在给莱恩塔特的电子邮件中写道。此前,莱恩在博客中抨击苹果禁止在iPhone和iPad上使用Flash技术。“你可以不赞同我们,但我们的动机是纯洁的。”乔布斯写道,“禁止该技术是因为苹果商店提供了太多自由,你能买到盗取个人隐私的程序,也能买到摧毁电池的程序,还能买色情影片。”【4】尽管如此,程序员们一直抱怨苹果商店过于封闭,他们认为苹果商店在设计应用程序上一直持独裁态度。即问题不在于它是封闭的,而在于它在规则制定方面是独断专行的,隐蔽的,频繁变动的。如果苹果公司能放宽透明度,就能避免上述大部分争议。但根本上,苹果不在乎争议。虽然批判仍在持续,但是苹果商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连其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它极其便捷且妙趣横生。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8】。尽管苹果的认识不被人所认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自称正确。但当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通过实践去检验,苹果在实践中达到了原来预想的结果,其认识也就被证实了,就是真理性的认识。苹果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一直走的很正确。(二)推陈出新苹果完全无视IT领域所强调的兼容性的概念,这对诸如微软这样的竞争者来说是福亦是祸。在苹果公司的历史上,它数次采用新的操作系统和新的芯片构造,这些决定总是使它原来的生产组装基地立刻变得过时。苹果总是不停地否定过去设计中的不合理及不足之处,不断地推陈出新,使其产品总能以独特的风格傲立于时代前沿。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像苹果那样频繁地对所在领域的基础环节进行反思和重构。仅仅在过去的短短几年间,苹果公司就对其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大幅度革新,这也是笔记本生产设计领域有史以来所进行的最迅捷最大规模的革新,除苹果外,没有任何其它公司做到这些。如果有天苹果推出了一款没有桌面的电脑,请不要感到惊讶。我们丝毫不应怀疑苹果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9】。苹果做到了坚持和发展的统一,在自己的真理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并解放了思想,不局限于现有的真理和认识。(四)重新发明“革命性”是乔布斯最喜欢的词之一。他极力夸赞苹果的每个发明创造都是独一无二的和有创造性的。苹果的产品到底具不具有革命性,取决于我们对革命性这个词的定义。苹果公司擅于搜集汇总技术领域的最新创意,并通过转化将其变为己有。苹果擅长发现别的同类产品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其推出的产品上将上述问题和不足予以解决,或者是对货架上的其它同类产品在苹果的模式下进行改良革新。iPad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早在2001年比尔盖茨就推出了一款具备几乎相同功能的建立在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上的产品,但是当时在交互界面,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微软公司就没有继续坚持下去。乔布斯发现在苹果公司现有的技术基础上,上述的问题都不成其为问题,于是iPad横空出世。在刚推出的两个月里,iPad就卖出了200万台。【4】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时间,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10】。苹果在产品的生产设计上从不放弃每一个成品,而是不断地通过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来发展完善它们。三、物质世界和实践【11】(一)拒绝复杂“拒绝”可能是乔布斯在苹果公司所扮演的首要角色。“他简直是个过滤器,”苹果电脑工程师赫兹菲尔德说。每一天都会有设计者向乔布斯展示关于新产品和在现有产品上加入新特征的创意,而他的回答几乎都是拒绝。“我为那些我们没有去做的产品感到骄傲,正如同我为那些我们做出来的产品感到骄傲一样。”乔布斯在 2004年接受采访时说。乔布斯拒绝的原因,不仅出于对复杂设计的一贯反感,还有成本考虑,并制造期待效应。对一些复杂的设计说不可以使成本降得更低,减少一些产品的特征还能制造一种期待。“故意忽略一项人们想拥有的产品特征,会激发人们对它的渴望。”苹果公司的前工程师雷德说,“当你在新版本中将这个功能加入时,用户得偿所愿,则更加高兴。”苹果公司一遍又一遍地运用着这个策略,最新的例子是iPhone O S4,它添加了多任务操作功能。事实上,该功能用户们从2007年起就开始要求。再来看看iPad,真的没法添加摄像装置吗?【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12】。苹果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了,并不是把每一项新的元素加进去,这就产生了一个并不是最完美的产品,那么,也就同时决定了购买者所产生的对更完美的产品的追求,而正正是这种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的意识活动,不断地指导着苹果的改造现有不足的实践。所以,苹果的每一次新产品的发布,总会有欢与悲。这也是其他生产者所不能做到的。四、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13】(一)忽略意见乔布斯总是在各种场合频繁引用亨利福特的名言:“如果我问客户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总是说要一匹更快的马!”乔布斯用这句话,来说明苹果公司所信奉的哲学,即人们预想不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客户会告诉你一大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但是当你按照他们的意图制造出来时,这又不是他们想要的。将那些尚不存在的东西形象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乔布斯也不是将客户的反馈视为无物。他将其看做是鼓舞,而非方向;是方式,而非结果。所以苹果总是能推出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又超越客户想象的新产品。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即矛盾,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同时,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14】。苹果在创新设计方面运用了矛盾的原理,既有考虑客户的反馈,又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能够在矛盾中找准自己的方向,不断促成自身产品的良好发展并取得了更多客户的认同。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5】(一)处处营销如同G enius Bar已被证明是天才创意一样,如今风行全球的苹果宣传口号“换种方式思考”也被证明不是空话,因为苹果粉丝们的思考方式确实与众不同。粉丝对苹果的忠诚度堪比基督徒对耶稣的忠诚度。苹果的品牌是如此的强大和有吸引力,以至于对有些人而言,苹果已经成了一种信仰。【4】苹果公司通过一系列精细入微的方式,来培养粉丝对苹果品牌的宗教般的狂热。包括渲染产品的神秘等。而最重要的方式,是强化苹果产品的象征意义,最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则植根于产品本身。苹果公司用颜色、声音、形状等元素的组合,构建了清晰的品牌形象。苹果通过这些策略使其品牌形象深植人心。这一点在苹果发布新产品时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一系列统一协调的步骤,苹果调动大众的胃口,吸引更多人关注。在公众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苹果再适时对外公布其早就准备好的信息或新产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6】。苹果产品的推出形成了社会存在,同时,该产品的成功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如各种宣传口号,而对有些人而言,甚至形成了一种信仰。苹果善于利用人们所自觉形成的社会意识,从而推动社会存在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并同时更新着人们的社会意识,共同促进。总而言之:苹果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科技以及科技应用的惯常思维。苹果品牌本身已经突破了商品类别的准则并改变了对科技的认识。它不仅是一种为科技而生得科技,而且成为了以人、感知、情绪和意愿为导向的科技。苹果涵盖了生活的全部,它的成功源于它能够严格地秉持其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革新性愿景,并开发相关产品,进行品牌传播而强化这种愿景。【17】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苹果的诞生本来就是一种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苹果的出现,必将通过科技市场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变革旧的科技市场制度和规则,不断完善整个科技产业链。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其不仅会对生产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从而改变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而且会对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18】。苹果的出现,正产生着那个掉在牛顿面前的苹果的作用。参考文献:【1】 苹果的秘密,封面文章,竞争力,2010-08,页50【2】 苹果iPhone手机的崛起,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