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主观题题型归类.ppt_第1页
诗歌鉴赏主观题题型归类.ppt_第2页
诗歌鉴赏主观题题型归类.ppt_第3页
诗歌鉴赏主观题题型归类.ppt_第4页
诗歌鉴赏主观题题型归类.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主观题题型归类,一、鉴赏诗歌的主旨、情感,07春考,16、诗的尾联是诗人跳出梦境后的感慨,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4分)答案:诗人宁愿终身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2分)而不愿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2分),08春考,17、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4分)答案:对官场喧嚣(城市生活的喧嚣)排场的厌倦;(2分)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2分),黄浦二模,田家雨望洪昇惆怅立荒蹊,山寒云渐低。草风疏飒飒,竹雨冷凄凄。鸡鹜争余粒,鸬鹚睨浅溪。催科当岁歉,忍更迫穷黎。,答案:对官吏“催科”的憎恨(2分);对百姓“岁歉”的同情(2分),1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归纳答题要领:(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图景画面。(2)概括画面的氛围特点。例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等。(3)根据情境氛围的特点,把握诗人的情感。例如:愉悦、欢快、豪迈、激动、悲愤、哀伤、赞美之情,惜别依恋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二、鉴赏诗歌意象,04春考,19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4分)答案:(1)具体的时令,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2)象征二人飘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3)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极盛而衰的社会现实,表达家国之痛。(写出两点即可),12宝山一模,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tio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16.赏析颔联对落花的动态描写。(3分),答:动态描写: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参差”句描写落花漫天纷飞,飘到园外曲径,突出落花飘色之密(多、广),“迢递”句(以拟人、移情)描写落花随风飘向夕阳,表现落花飘飞之远。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同情与感伤。(3分),连绵不绝貌遥远貌,12年浦东二模,秦楼月向子諲yn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16、本词与柳永雨霖铃都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二者表达的情感不同,试作简要分析。,答:柳词借“晓风残月”抒发的是相恋之人的离别之苦,本词借“晓风残月”表达了因国破家亡而生的故国之思。,雨霖铃柳永(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1年浦东二模,霜天晓角梅范成大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霜天晓角梅萧泰来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16两首词都写了“梅”,试从手法和主旨的角度对“梅”的作用作简要评析。(4分),答:第一首借景抒情,用“梅”的形象衬托(1分)作者的孤愁心情(1分)第二首托物言志借“梅”的形象比喻(1分)自己的清高性情(1分),归纳,描述,指出特点作者感情意象的理解是诗歌阅读的基础,理解重要的意象就可以解开全诗的感情绳结。有的是用来借景抒情,有的是用来托物言志,注意区分。,三、鉴赏诗歌意境(同情景关系),04秋考,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5分)答案:景情关系:这两句借景抒情景:昔日英雄鏖战的赤壁如今只剩下荒凉的石壁和盘旋的水鸟、衰草寒烟,一片荒凉,情:作者,感叹历史的沧桑变迁,并抒发了他对政治失意、生活坎坷、命运多舛的感慨。,07秋考,答案景情关系:这句景中寓情,景: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的景象,(1分)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又富有生机的意境,(1分)情: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2分),10春季,15、这首诗融情于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景:诗人描写自然美景和江村风情,情:抒发了安宁悠闲和舒畅愉悦之情。,2012春季,16、就诗中画线的句子,从情景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答案:景情关系:这两句景中寓情,景:诗句描写了一幅静美的春景:对着山路的门无人打扰,读书堂坐落在柳荫深处。情:这样的景色寄寓了作者闲适淡泊的情怀。,2012秋季,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答:景情关系: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情: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08徐汇一模考,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7、就作品中的画线句,联系上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答案:景情关系:这两句景中寓情,景:这两句写景,比喻奇妙,作者把水比作人的眼波横流,把山比作人的愁眉紧攒,山水仿佛也为朋友的离去而动容,化无情为有情情感:作者借此暗示了自己离别友人的不舍。,12年浦东一模,答:景情关系:这句诗景中融情、吊古伤今,景:写了湖水不断卷来新沙,天长日久,改换了故洲的模样情感:抒发了沧海桑田(时移世易、新旧更替、朝代兴衰)的深沉感慨。,凤凰台次李太白韵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结绮临春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16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颈联中“潮卷新沙换故洲”一句。,12年普陀二模,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注颠倒:心神恍惚,17从情与景的关系入手,对这首词作简要的赏析。(4分),答:景情关系:这首词情随景生,借景抒情,景:上阕描写黄莺初啼、微雨细润、嫩草萌生等早春美好的景物,情:流露出作者对“一年春好处”的喜爱之情,景:下阕联想人生的兴衰,想象暮春的残花败落之象,与早春美景形成鲜明的对照,情:由此告诫人们要珍惜短暂的美好时光,享受人生的美好。,归纳:(1)情景关系(2)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图景画面。(3)概括画面的氛围特点。(雄浑壮阔、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等。)(4)根据情境氛围的特点,把握诗人的情感。(例如:愉悦、欢快、豪迈、激动、悲愤、哀伤、赞美之情,惜别依恋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四、鉴赏表达方式之描写,11年宝山一模,绝句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15全诗调动多种感觉来描写时令特点,请作分析。(4分),答:角度: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分析:先从视觉角度写“游子春衫”、“桃花飞尽”,再从味觉角度写“野梅酸”,预示春去夏来,天气转暖;接着从听觉与触觉的角度,以蛙声停歇与东风之寒写出气候忽然转冷。(4分)整首诗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觉,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这首诗纯然写春夏之交人们对乍暖还寒气候的体验,未必有什么寓意寄托。(艺术效果+总结),11年八校联考,【中吕】普天乐滕宾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15(3分)从写景的角度为画线句写一段鉴赏文字。,答:角度1分:远近结合;动静相宜;质地、数量、颜色;赏析2分角度:画线句前句写静,后句写动,动静结合具体:嫩柳的枝条又柔又细,莎草如茵铺满大地,几枝红杏争闹着探出围墙(翻译)。描绘出春回大地、生机盎然的景象(秀淡之中见绚丽,沉静之中见热烈)(概述特点)。情感: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归去来兮)的倾慕之情。,12年杨浦二模,酒泉子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16、本词运用白描手法,请就此进行赏析。,答:景:本词在描写西湖景色时,写到渔舟,岛屿,笛声,芦花和白鸟等景物,但又没展开描写,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又营造了一个闲适、清雅的意境。情感:与词中表达的作者出尘的思想极为吻合。白描特点:选景高洁,用笔洗练,无修饰的特点,归纳:审题仔细,题干中角度、方面、对象、方法等指向要清楚。明确角度,并加以展开(结合文本)意境特点情指出作用效果注意:细节描写可以是任何描写的细微之处,在答题时要指出是哪方面描写的细节描写,09年秋考,16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4分),答:细节:“新脱冬衣”以动作细节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以感觉细节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情: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2010秋考,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答案: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2011秋考,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答案:动作1分:“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状态1分: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情绪1分: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情感1分: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2013春考,15作者是怎样表现归隐之乐的?(4分)评分要点:(1)艺术手法1分,如选材角度、语言表达等;(2)对艺术手法的具体分析2分;(3)语言1分。答案:作者通过对归隐生活中几个代表性片段的描写,如观赏美景、与邻人交往、劳作休息等,表现出归隐生活自由闲适的乐趣。,五、鉴赏表达方式之抒情,10年徐汇二模,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山中与元九书白居易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16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两诗画线句。,答:元诗末句融情于景,将对好友被贬的悲愤和病中凄苦的心情融于凄清景象的描写中,言有尽而情无限(2分);白诗末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出与好友被贬相隔不能相见的凄楚与无奈,感染力强(2分)。,12年卢湾一模,甲、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乙、潘妃曲商挺目断妆楼夕阳外,鬼病恹恹害。恨不该。止不过泪满旱莲腮。骂你个不良才,莫不少下你相思债。16上面两首作品的划线句在抒情方式上各具特色,试加以比较分析。(4分),答:角度+分析(情感)醉花阴运用间接抒情方式,用比拟手法,含蓄写出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潘妃曲则运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现出主人公泼辣率直的性格。,归纳:明确指出直接还是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的感情,感染力强;借景抒情,景境情,六、鉴赏表现手法,06春考,15.画线句的描写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3分)答案:(1)动静映衬,鲜明对比(2)寓情于景,韵味无穷(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2010春考,16、清人称道这首诗主客“照应相配”,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说的理解。答案: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主句中“树”与前面的“柳”照应,“红”(或“半江红树”)与前面的“日斜”照应,“卖鲈鱼”与“钓人居”照应。这些都说明此诗主客照应相配,自然契合。,10年秋考,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化用陶渊明的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明确不羡隐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1)化用,要指出化用诗句的本来意义(2)区分与原句是一致还是相异的感情一致则化用诗句,含蓄巧妙表达自己的什么情不一致则化用诗句,不表示什么,而表示什么情。(3)化用与用典有区别,但是考虑方向相似。,11年徐汇一模,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15请从“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角度赏析本诗画线句。(4分),指出虚、实内容;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意境的扩大,点出意境抒发了更浓烈的情思,答:实:划线句描绘了一幅江村月下送别图:月色、村落、白沙、翠竹、渡口,营造了如梦幻般恬静的意境(2分)虚:此景此境不由让人联想:“南邻”热诚好客,主客相谈甚欢,客人竟日淹留,人之情之神韵见于言外”(2分)这句诗通过描绘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12年长宁二模,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夏夜追凉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16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对此做简要赏析。(4分),答:角度:两首诗都运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写法,分析:苏诗用流莺的叫声,突出了夏日的清幽,杨诗用小虫的叫声,衬出夏夜的安静。,动静可用在描写角度(动静相衬、动静结合),也可用在描写方法(属于侧面描写衬托),也可用于表现手法(以声衬静或者化动为静等),回答要针对提问灵活处理。指出“动”具体对应的内容,反衬出“静”怎样的意境,根据分值判断是否写情。,13校联考,早雁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16本诗借物喻人,试简要赏忻其表达效果。(4分),答:“借物喻人”具体分析:本诗写大雁四散惊飞、形单影只,喻边民在战火中流离失所、孤苦无依的凄惨,使诗作内容更为形象而饱满。情感:在对鸿雁的劝慰中表达诗人对边民命运的深切同情,对野蛮战争的否定,思想情感的表达含蓄而深沉。,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答:梅洁白、有暗香,凌寒独自开更有梅花的神,诗人赋予了梅以傲然无畏的精神,显示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畏厄境的心境。,托物言己志,借物喻他人。点出诗中物的特点,比拟,有人的什么精神品格表达了诗人自己什么志向追求或者人物什么品格。,归纳答题要领:(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相关诗句解说这个手法的具体运用。(3)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七、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题,16.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3分)(1)词在曲中的含义(2)表达效果(3)评价(情感)“涌”字描写在元宵节的夜晚、在茫茫江面上浮现出辉煌璀璨的灯船的景象,“涌”字动感强烈,给人以宛若仙山琼阁之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乱”写出在元宵节的夜晚,香烟缭绕,随笙歌齐发,人声鼎沸,一起飘向云空,飞上华丽的高楼的景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飞”写出在元宵节的夜晚,香烟缭绕,笙歌齐发,人声鼎沸,一起飘向云空,飘上华丽的高楼的景象。“飞”字动感强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05春考,05秋考,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2分)答案:挂字意为悬挂,化动为静,描绘出遥望瀑布飞泻时的景象。,06秋考,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案:“倦”字厌倦之意,既概括了作者对历史的兴盛衰亡如同繁华一梦的厌倦之情(2分),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2分)。,08秋考,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答案:“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2013秋考,16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4分)答案:(4分)“过”有“飞过”“穿过”之意,“过”字看似平实自然,实则巧妙(1分),它将黄莺、啼叫声、落花组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如黄莺啼叫着飞过落花,黄莺的啼叫声穿过落花等(2分),作者是触景生情,由落花想到人生,由繁盛想到衰暮,引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1分)。,归纳炼字题型答题要领:(1)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2)展开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若采用了某种表现手法(修辞多),把它点出来,并点明表达效果。(4)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评价炼字题区分动词、形容词、虚词、数词等回答的一般思路炼字不能单独于句与整体,如动词要判断主体,人则要思考动作描写的心理,景物则要思考有无拟人等,语言风格,09春考,16简析作品的语言特色。(3分)要点:平易质朴(平实如话,质朴无华,平中见奇)(1分),找出作品中依据1分,评析1分,0804浦东二模,答:林诗语言辛辣,写春光绮丽,歌舞不休,游人如醉,引出“直把杭州作汴州”,直斥醉生梦死的统治者。(2分);范诗用语委婉,写秋光凄婉,不值得向北客夸耀,通过“冷云寒水更荒凉”等句,寓情于景,对偏安一隅的统治者含蓄冷嘲。(2分),甲秋日范成大碧芦青柳不宜霜,染作沧洲一带黄。莫把江山夸北客,冷云寒水更荒凉。,乙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6.比较这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写一段赏析文字(100字左右)。(4分),归纳语言风格(特色)题答题要领:(1)准确点明语言风格。例如:简洁洗炼、通俗易懂、平实质朴、形象生动、含蓄隽永、清新雅致、讽刺辛辣、诙谐幽默(2)用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语言风格。(3)点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八、鉴赏结构,12年奉贤一模,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赵秉文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16结合全词,分析“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一句的结构作用。(4分),答:承上启下:承上表达对苏东波遭遇的同情及愤慨。启下表达自己难以实现志向的悲愤之情。由景入情:从对当年苏轼夜游赤壁情景的描写,转入个人的情感抒发。(4分),11届13校第二次联考,山行即事王质(宋)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16、本诗构思精巧,请从结构角度作具体赏析(4分),答:(4分)逐联分析内容:首联写天气,以浮云“议阴晴”统摄全局(首联结构作用);颔联承“阴”,写山雨山风令人心旷神怡;颈联承“晴”,写雨过天晴喜鹊鸥鸟喜悦自在;尾联描绘乍雨还晴,明净秀丽,呼应诗题“山”。(尾联作用)诗题与全诗关系:而题为“山行”,全篇未见“行”字,但诗人以行踪带出“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全诗实则紧扣题目。,归纳:1、明确诗句所处的位置2、考虑诗句与题目,诗句与诗句之间的关系3、转句要注意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4、结句或以景结情,或直接抒情,注意结句与前面几句的关系(或反差),九、诗论评价题,05秋考,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同意。要点:李诗更为奇瑰丽,想象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11年青浦一模,答:(4分)赞扬的理由:写梅花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可从“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句中参详),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16阅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4分),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请你谈谈苏轼赞扬林逋梅花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11年黄浦一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