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系统设计之多频合路干扰分析篇_第1页
POI系统设计之多频合路干扰分析篇_第2页
POI系统设计之多频合路干扰分析篇_第3页
POI系统设计之多频合路干扰分析篇_第4页
POI系统设计之多频合路干扰分析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OI系统技术资料POI系统设计之多频合路干扰分析篇基配事业部 产品研发部本文目录 目录一、POI系统在室分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及功能介绍;3二、多频合路干扰分析42.1、杂散干扰(介绍及其计算);52.2、阻塞干扰(介绍及其计算);72.3、互调干扰(介绍及其计算);9三、天线系统和空间隔离(介绍及其计算);11四、POI设计中杂散干扰的考量;124.1室分各系统设计参数列表144.2国内通信制式的常见干扰举例;154.3POI系统的分合缆设计特点;17五、POI系统干扰设计之工程案例举例;19附表1:基站系统发射机隔离度列表;23附表2:有源设备(直放站)杂散辐射规范要求列表;27附表3:阻塞指标列表;30附表4:共站址天线隔离度计算软件;31附表5:互调计算工具以主流互调测试仪表介绍;31一、 POI系统在室分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及功能介绍;多系统接入平台(POI:Point Of Interface)背景:室内分布系统合路建设随着近年来通信、电子技术以及相关工业的发展变得可行并且成熟。l 在天线方面,宽频天线的应用使得一副天线就可以满足多个系统不同频段的信号覆盖。l 在机房使用方面,同时,由于微电子技术的长足发展、通信设备小型化,基站所占的机房面积也大大减小,一个大机房就可以满足多家运营商几套设备的布放。l 在射频和微波技术方面,目前采用的基于高Q多腔滤波器技术的POI合路平台,能满足目前多系统合路建设的需要。POI作为多种通信系统和多个区域的分布系统之间的界面,是在多系统信号分合路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功能及作用:在室内覆盖系统中,POI的应用将避免错综复杂的走线,避免天花板上安装多个全向天线,避免了电梯井道内布放多个板状天线、多根同轴电缆;在地铁隧道覆盖系统中,采用POI之后,多系统信号可以共用一根泄漏电缆进行传输、覆盖,显著的减小了运营商的投资、降低了施工难度。各路收发信机信号都通过独立的端口接入POI,混合后输出到相应分布系统的端口;同时将来自不同区域分布系统端口的信号混合后,再按需要分别送到信号源的上行端口。POI是各通信系统汇集点,同时也是矛盾的焦点,好的POI设备不仅要求能够合路多系统信号而且要能够解决多系统合路带来的诸多问题,并且能够有简单的接口界面,有效的监控和可升级性,为解决室内空间资源的问题起到积极作用。二、 多频合路干扰分析数字电视、数字集群、GSM、CDMA 、DCS1800、PHS、WLAN、3G和LTE共用一个分布系统,相互之间会产生干扰。各系统的有源设备在发射有用信号的同时,在它的工作频带外还会产生杂散、谐波、互调等无用信号,这些信号落到其他系统的工作频带内,就会对其他系统形成干扰。在对共用室内分布式系统时所带来的频谱间干扰,需根据各系统之间的频率关系以及发射/接收特性来具体研究。可以说干扰的主要影响是对系统上行接收通道的影响,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接收机灵敏度降低和接收机过载。为了将这些影响所带来的性能损失降到最小,而不修改(或少修改)现有的发送和接收单元,必须对整个系统的杂散、互调及阻塞干扰进行仔细地考虑。系统间的干扰主要分为以下三类:杂散干扰就是一个系统的发射频段外的杂散发射落入到了另一个系统的工作频段中而可能造成的干扰,杂散干扰对系统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降低了系统的接收灵敏度。互调干扰集中在各系统的下行输出,在进行合路时的互调产物上,主要表现为三阶互调干扰。如果互调产物落在其中某一个系统的上行接收频段内,从而对该系统基站的接收灵敏度造成一定的影响。阻塞干扰就是其它系统的下行信号功率较强,虽在系统的频带外,但降低了接收机灵敏度。当较强功率加于接收机时可能导致接收机过载,使它的增益下降或者被抑制。原因是放大器有一个线性动态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放大器的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线性增加,这两个功率之比就是功率增益G,其输出功率低于所预计的值。通常把增益下降到比线性增益低1dB时的输出功率值定义为输出功率的1dB压缩点。相应的,此时的输入功率定义为输入功率的1dB压缩点。为了防止接收机过载,从干扰基站接收到的总的载波功率电平需要低于它的1dB压缩点。2.1、杂散干扰(介绍及其计算);杂散干扰是在信号处理过程中由于器件的非线性而产生的寄生在原始频带附近的信号形成的干扰。由于在产生杂散干扰信号的信号处理过程中滤波器的带外频率衰减作用,杂散信号偏离原始频带越远,其信号强度越弱。两系统频率相隔越近其杂散干扰越严重。杂散干扰对系统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降低了系统的接收灵敏度。发射信号的带外辐射一般划分为邻频泄漏和带外杂散辐射。公认的区分原则 是,从信道宽度边缘起算,两倍信道宽度以内的频率范围,带外辐射的主要能量 来源是由于信号调制器的带外能量泄漏和宽带噪音,而在两倍信道宽度以外的频率范围,带外辐射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宽带噪音、谐波交调及杂散辐射,一般统称为杂散辐射。杂散干扰是指由于干扰源发射滤波特性不能满足技术要求,使得干扰源的带外信号以噪声的形式出现在相邻频段内,从而抬高了被干扰射频站的噪声基底,使被干扰射频站的上行链路变差,接收机灵敏度降低。接收机灵敏度是指正确解调信号所需要的最小接收电平。如果干扰基站的发 射频带和被干扰基站的接收频带相邻,两个基站之间没有足够的隔离或干扰,基 站的截止性能不好(没有足够的带外衰减),那么落入被干扰基站接收带宽内的 辐射信号就可能很强,导致接收机噪声门限增加。干扰基站的发射放大器输出的 信号首先被发射滤波器滤波,然后经过两个基站间的距离,最后被干扰基站的接收单元接收。通常认为干扰基站落入受害系统的干扰在低于受害系统内部的热噪声6.9dB以下(此时受害系统的灵敏度恶化不到0.8dB),此时干扰可以忽略。这样对应杂散所需要的隔离度为:MCLPspu10Log ( W Interfering / W Affected )PnNf6.9其中: MCL为隔离度要求 Pspu为干扰基站的杂散辐射电平,单位为dBm W Interfering为干扰电平的测量带宽,单位为kHz W Affected 为被干扰系统的信道带宽,单位为kHz Pspu10Log ( W Interfering / W Affected )为干扰基站在被干扰系统信道带宽内的杂散辐射电平 Pn为被干扰系统的接收带内热噪声,单位为dBm Nf为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基站的接收机噪声系数一般不会超过5dB举例:1、 CDMA800作为干扰系统的杂散隔离度计算干扰系统CDMA800被干扰系统数字集群GSM900DCS1800PHSCDMA2000WCDMAWLANTD-SCDMATD-SCDMA工作频段(MHz)806-821/851-866885-915/930-9601705-1755/1805-18501900-19201920-1980/2110-21701920-1980/2110-21702400-2483.51880-19002010-2025/2300-2400噪声电平(测量频段内)(dBm)-67-67-67-67-67-67-67-67-67测量带宽(KHz)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被干扰系统带宽(KHz)25200200300123038402200012801280噪声电平(被干扰系统频段内)(dBm)-73-64-64-62.2-56.1-51.2-43.6-56-56热噪声功率(dBm)-130-121-121-119-113-108-101-113-113干扰保护(dB)6.96.96.96.96.96.96.96.96.9基站噪声系数(dB)5551555555杂散隔离度要求(dB)58.958.958.948.758.858.759.358.958.92.2、阻塞干扰(介绍及其计算);阻塞干扰与接收机的通带外抑制能力有关,当一个较大干扰信号进入接收机前端的低噪放大器时,由于低噪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是根据放大微弱信号所需要的整机增益来设定的,强干扰信号电平在超出放大器的输入动态范围后,可能将放大器推入到非线性区,导致放大器对有用的微弱信号的放大倍数降低,甚至完全抑制,当加于接收机的干扰功率很强,超出了接收机的线性范围,导致接收机因饱和而无法工作,从而严重影响接收机对微弱信号的放大能力,使得被干扰系统 的接收机因饱和而无法工作,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为了防止接收机过载,接收 信号的功率需要低于它的 1dB 压缩点阻塞干扰涉及到干扰信号的载波发射功率、接收机滤波器特性等,主要取决于接收机的性能。当 GSM、CDMA、WCDMA、PHS 以及 WLAN 信号或其频率组合成分落在这几个系统中某基站接收机接收信道带宽之外,却仍能进入该基站接收机,当干扰大于标准中所规定的干扰电平,就会引起接收机灵敏度的下降,恶化接收机的性能,这时就引起了阻塞干扰。从链路上来解释,当一个较大干扰信号进入接收机前端的低噪放时,由于低噪放的放大倍数是根据放大微弱信号所需要的整机增益来设定的,强干扰信号电平在超出放大器的输入动态范围后可能会将放大器推入到非线性区,导致放大器对有用的微弱信号的放大倍数降低,甚至完全抑制,从而严重影响接收机对弱信号的放大能力,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在多系统设计时只要保证到达接收机输入端的强干扰信功率不超过系统指标要求的阻塞电平,系统就可以正常的工作。假设接收机的阻塞电平指标为Pb,干扰发射机的输出功率为Po,只要:Pb接收的干扰电平PoMCL这时,强干扰信号不会阻塞接收机,这种情况下需要的系统间隔离度为:MCLPoPb通常也把增益下降到比线性增益低1dB时的输出功率值定义为输出功率的1dB压缩点。为了防止接收机过载,从干扰基站接收到的总载波功率电平需要低于它的1dB压缩点。因此,在接收机过载方面,也可以如下计算:Eoverload=Ctotal_interfering-LRX_Filter-CAFF_RXCtotal_interfering:干扰基站天线连接处的载频总功率(dBm);LRX_Filter:被干扰基站的接收滤波器在干扰基站发射带宽内的衰减(dB);CAFF_RX:被干扰基站天线连接处接收到的载频总功率(dBm);Eoverload:隔离度要求(dB)。发射机端的阻塞指标:“输出互调”将一路比该设备输出信号低30dB的邻道或次邻道信号耦合进其发射端,同时在发射端测试三阶、五阶产物及带外杂散情况。输出互调主要跟功放的输出端特性有关,在功放输出端接有环行器或隔离器的情况下,输出互调指标很容易实现。这个指标主要考察基站或直放站多个载波合路时的互调和杂散是否会干扰自身其他系统。阻塞隔离度计算干扰系统数字电视数字集群CDMAGSM900DCS1800PHSWCDMATD-SCDMAWLAN干扰电平强度(dBm)444443404033433330被干扰系统阻塞电平要求(dBm)隔离度要求(dB)阻塞电平要求(dBm)隔离度要求(dB)阻塞电平要求(dBm)隔离度要求(dB)阻塞电平要求(dBm)隔离度要求(dB)阻塞电平要求(dBm)隔离度要求(dB)阻塞电平要求(dBm)隔离度要求(dB)阻塞电平要求(dBm)隔离度要求(dB)阻塞电平要求(dBm)隔离度要求(dB)阻塞电平要求(dBm)隔离度要求(dB)CDMA80037737737337337-437637-437-7GSM900836836835832825835825822DCS1800044044043040033043033030PHS301430143013301030103013303300WCDMA-1559-1559-155816241624-4073-1548-1545TD-SCDMA-1559-1559-155816241624-4073-1558-1545WLAN737737736733733726736726由上述对通道隔离度计算方法以及相关标准中涉及的阻塞干扰电平的要求可知,消除阻塞干扰对多频合路器的通道隔离度要求并不高。如果合路器的隔离度不够,可以在干扰系统发射机后或者在被干扰系统接收机前加一个滤波器可以消除阻塞干扰。通常隔离度能满足杂散干扰的要求,就一定能满足阻塞干扰的要求。2.3、 互调干扰(介绍及其计算);互调抑制比是指两个功率相等、适当类型的调制信号进入合路器输入端,由合路器的非线性引起的互调信号电平,其中一个信号电平与互调产生的信号电平之比。多系统合路较突出的互调产物主要为二阶互调产物(FIM2)和三阶互调产物(FIM3),其中二阶和三阶互调产物的计算公式为:FIM2=f1f2或f2f1;FIM3=2f1f2,2f2f1,f1+f2-f3,f1+f3-f2或f2+f3-f1;互调隔离度指标计算计算公式:MCL = MAX(P1,P2,P3) +互调PnNf6.9MCL为隔离度要求;Pn 为被干扰系统的接收带内热噪声,单位为dBm;Nf为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基站的接收机噪声系数一般不会超过5dB;P1为干扰系统1的信号电平(dBm);P2为干扰系统2的信号电平(dBm);P3为干扰系统3的信号电平(dBm);这里计算的互调要求的隔离度是按最大的干扰信号进行计算的,实际上的互调信号电平都不大于这个值。减少互调干扰可以采取:1) 合理的频率分配方案采用无互调的信道组;2) 合理调整干扰系统发射机的输出信号功率;增加干扰系统发射机和被干扰系统接收机之间的隔离度采用收发分开的天馈系统,通过信号的空中链路衰减增加隔离度。POI的互调干扰互调干扰产生于器件的非线性度,在合路系统里我们主要关注无源器件的互调干扰,即合路器产生的互调干扰。无源器件产生互调的原因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接触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接触非线性是指各部件相互接触而产生的非线性电流或电压现象,射频电流流经不同金属器件的接触点,特别是压力接触电(如两金属器件靠螺丝固定)而产生。如部件之间因较小的接触压力而松动、较差的金属表面处理、氧化和腐蚀产生的不可靠连接、不同金属材料的接触等。材料非线性是指使用了具有非线性特性的材料,如铁磁材料和碳纤维。国内常见的互调干扰有:三、 天线系统和空间隔离(介绍及其计算);无源分布系统间天线隔离度我们采用双斜率传播模型分析基站天线间的传播损耗,根据经验公式:MCL水平=22+20lg(d/)-(GtxGrx)MCL垂直=28+40lg(d/)-(GtxGrx)其中: d为天线的距离(m);为波长;Gtx为发射天线在接收天线主辧方向的增益;Grx是接收天线在发射天线主辧方向的增益;这里给出了800MHz及1900MHz的天线空间隔离度测试值,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作为参考。800MHz频段组合梯形隔离度表:水平距离(m)组合梯形隔离度/dB全向天线定向天线(65)垂直1m垂直3m垂直5m垂直1m垂直3m垂直5m526.2637.9348.9950.0459.5666.011030.4536.1042.7253.3457.9061.785043.3744.1845.3165.5566.1466.6810049.3349.6650.1571.4271.6471.8320055.3455.4655.6777.3877.4577.5150063.3063.3363.4085.3285.3385.33100069.3369.3469.3691.3491.3491.331900MHz频段天线同带隔离度表:距离(英寸)垂直距离水平距离0度下倾0度下倾10度下倾06463.527.2671.771.530.21271.973.835.91874.174.539.12473.975.639.23076.475.638.83676.872.840.3四、 POI设计中杂散干扰的考量;无线通信系统最大的问题是空间易干扰,由于无线传输的特性导致了无线间 干扰的必然性,对于不同制式的通信系统来说,无线干扰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前文中也进行了介绍,POI是各通信系统汇集点,同时也是矛盾的焦点。那我们如何对POI系统的杂散抑制指标进行设计和考量呢?我们每学习一项新事物前,只要确认了目标,放在我们面前的就只有两个词“WHAT?”、“HOW?”WHAT:POI系统的杂散干扰是什么?咳,章节2中介绍的就是。杂散的三种形式:作为外部干扰源的发射机产生的带内杂散、带外阻塞杂散、作为系统内部干扰的互调杂散。我们通过上面的了解,知道了这些杂散的起因、对信号质量的影响和计算方法:无线干扰的成因从基本原理来讲,工作于不同频段的 A 系统和 B 系统间的干扰是由于发射机和接收机的非完美性造成的。而不同系统间的主要干扰主要来自于杂散干扰、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通过采用干扰确定计算分析法对三种主要干扰的隔离度进行计算分析,选择其中最大的隔离度指标进行设计考量,同时对于互调干扰设定有效的互调抑制度指标。其中,干扰分析均需要计算路径损耗,而路径损耗又依赖于无线电传输的衰落分析。HOW:如何考量和设计POI系统的杂散抑制指标?如何实现需要达到的抑制指标?前文中说到:在对共用室内分布式系统时所带来的频谱间干扰,需根据各系统之间的频率关系以及发射/接收特性来具体研究。可以说干扰的主要影响是对系统上行接收通道的影响,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接收机灵敏度降低和接收机过载。其实我们只需要针对POI系统的合路制式,来计算出各种段式间的隔离、阻塞和互调要求。再通过对室分传输链路的损耗进行加减计算,就能够定义出POI系统的杂散抑制指标了。干扰确定计算分析法由于其方法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而在网络无线设计中被经常的使用。干扰确定计算分析方法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干扰分析场景,对被干扰的接收机的四个不同的频率范围计算并求解下面的干扰评估方程:Ptx ( fi ) MCL( fi ) Iext ( fi )其中:fi 是考虑的频率;Ptx ( fi ) 是产生干扰的发射机在频率 fi 上的发射功率;MCL( fi ) 是在频率 fi 上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最小耦合损耗;I ext ( fi ) 是在频率 fi 上可接收的最大干扰电平。一般要考虑的四个频率范围为:(1)接收机工作频道,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应的是发射机的带外杂散辐射;(2)接收机的工作频道第一邻频信道,对应的是 发射机的有用信号发射或带外辐射;(3)接收机接收频段内,重点考虑发射机的 带外辐射,邻频道泄漏或杂散辐射;(4)接收机接收频段外,重点考虑发射机的 发射载频,因为在发射机的发射载频上其发射功率最大。基站间的最小耦合损耗包括收发端馈线损耗,收发天线之间耦合损耗,可表示为:MCL = LTx Cable (dB) + LRx Cable (dB) + LAntennaCoupling (dB)其中 LAntennaCoupling 为天线耦合损耗,LRx _ Cable 和 LTx _ Cable 分别为接收机和发射机 与天线之间的连接馈线损耗。但最小耦合损耗无法满足评估方程时,则引入系统的最小隔离度。12344.1 室分各系统设计参数列表1、GSM 系统设计参数 根据通信行业要求,设计技术指标为:1)根据国家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室内天线的发射功率为小于 15dBm/每载 波以下;2)目标覆盖区域内 95以上的位置,信号场强-75dBm;3)室内基站泄漏至室外 5 米处的信号强度不高于-90dBm;4)在基站接收端位置收到的上行噪声电平小于-120dBm/200KHz。5)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 95%位置,99%的时间移 动台可接入网络;2、CDMA 系统设计参数 根据通信行业要求,设计要求指标为:1)室内天线的发射功率15dBm;2)目标覆盖区域内 95以上的位置,前向接收功率-82dBm;3)室内基站泄漏至室外 10 米处的信号强度不高于-90dBm;4)在基站接收端位置收到的上行噪声电平小于-113dBm/1.25MHz。5)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 95%位置,99%的时间移 动台可接入网络;无线信道的呼损率取定为 2;6)无线覆盖边缘场强:室内:-85dBm,室外 10 米处-90dBm;3、WCDMA 系统设计参数 根据通信行业要求,设计要求指标为:1)目标覆盖区域内 95以上位置,导频信号强度-85dBm;2)室内基站泄漏至室外 10 米处的信号强度不高于-85dBm;3)在基站接收端位置收到的上行噪声电平小于-108dBm/3.84MHz;4、PHS 系统设计参数 根据通信行业要求,设计要求指标如下:1)目标覆盖区域内 95以上的位置,接收信号电平36dbuv(-71dBm);2)室内基站下行信号泄漏至室外 10 米处的场强不高于 36dbuv(-71dBm)或比最强基站信号低 10db;3)在基站接收端位置收到的上行噪声电平小于120dBm/300KHz。5、WLAN 系统设计参数1)天线口的发射功率:设计要求天线口的发射功率等于 10mw(10dBm)。(指 从 AP 的输出口减去功分器、馈线及接头的损耗功率后到达天线输出口的实际输出功率,验收时天线口的输出电平在 515dBm 范围之间为合格)2)无线覆盖边缘场强:-75dBm4.2 国内通信制式的常见干扰举例;CDMA800对GSM900的干扰;根据干扰的性质,CDMA对GSM系统的干扰可定义为杂散干扰、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三种。我们常见的(1) 杂散干扰 CDMA发射信号直接或通过交调等方式间接作为带内噪声作用于GSM接收机上,造成GSM接收机灵敏度下降。发射滤波器的滚降特性(任何滤波器都不可能是理想的阶跃方式),导致CDMA系统总存在一定的带外辐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发射杂散。在890 MHz附近的发射杂散正好落入GSM系统的接收频带内,这对GSM系统来说势必引入了另一种干扰,当这种干扰信号的电平超过GSM系统的接收灵敏度时,会导致其接收灵敏度、信噪比以及QoS等下降。 常见的就有CDMA无线直放站对GSM上行信号的杂散干扰。分析:当C网的发射频段落于 G 网的接收频段时,由于 C 网的带外杂散辐射落入 了 G 网的接收信道内,从而产生了杂散干扰。并且 C 网的发射功率通过室内覆盖系统的各个相关器件,经过一定的设备增益、损耗,通过上下行分缆的天线间 空间隔离后计算其到对端的杂散功率,其杂散干扰路径见图所示。根据下面的计算公式, C 网对 G 网的杂散干扰隔离度的计算详见下表:杂散隔离度涉及的计算内容参考数值(A)CDMA 对 GSM 带外杂散 Pspu-33dBm/200kHz(B)POI 损耗6dB(C)合路器损耗1dB(D)连接电缆及接头损耗 L2dB(E)天线增益 G+2dBi(F)0.5 米自由空间传输衰降24.5dBm(G)天线增益 G+2dBi(H)连接电缆及接头损耗 L2dB(I)合路器损耗1dB(J)POI 损耗6dB(K)G 网 I rx_max-123 dBm(L)GSM 对 CDMA 需要的杂散干扰隔离度L=A-B-C-D+E-F+G-H-I-J+K=54.5dBm(2)互调干扰 其实不难看出,CDMA两路870-880MHz的信号所产生的三阶互调信号会落在880-890MHz通带上。因此我们可将此POI的互调杂散指标(例:-120dBc43dBm*2)带入上表中计算,结果如下:杂散隔离度涉及的计算内容参考数值(A)CDMA 对 GSM 互调杂散 Pspu-77dBm/200kHz(B)POI 损耗6dB(C)合路器损耗1dB(D)连接电缆及接头损耗 L2dB(E)天线增益 G+2dBi(F)0.5 米自由空间传输衰降24.5dBm(G)天线增益 G+2dBi(H)连接电缆及接头损耗 L2dB(I)合路器损耗1dB(J)POI 损耗6dB(K)G 网 I rx_max-123 dBm(L)GSM 对 CDMA 需要的杂散干扰隔离度L=A-B-C-D+E-F+G-H-I-J+K=14.5dBm此隔离度指标远小于杂散指标,故取杂散干扰隔离度为设计参考。(3)阻塞干扰 任何接收机都有一定的接收动态范围,在接收功率超过接收动态允许的最大功率电平时,会导致接收机饱和阻塞。阻塞会导致接收机无法正常工作,长时间的阻塞还可能造成接收机的永久性性能下降。 对于这两个系统,阻塞干扰与 GSM 接收机的带外抑制能力有关,它涉及到CDMA 的载波发射功率,GSM 接收机滤波器等,如果阻塞干扰过大,GSM 系统 的接收机将因饱和而无法工作。如果 GSM 系统接收机的带外抑制能力很强,同时如果 CDMA 系统的带外抑制很好,则可以很好抑制阻塞干扰。CDMA 信号阻塞干扰传播路如图 3-10 所示,链路中的衰减值假定为一致。由于 CDMA 基站内置输出滤波器的存在,GSM 基站所受的阻塞干扰主要由CDMA 基站发出的 1.25MHz 通带内信号功率落在 GSM 基站接收滤波器 200kHz通带外,导致 GSM 接收机饱和而无法正常工作。 则 CDMA 对 GSM 阻塞干扰隔离度计算如下:MCLb PT Pb2LPOI 2L馈线+ 2G天线L0.543(13)2622212*225.516.5dBm此链路阻塞干扰隔离度小于杂散干扰隔离度,故取杂散干扰隔离度为设计参考。4.3 POI系统的分合缆设计特点;上下行独立式POI系统上下行独立式POI适合于大范围室内覆盖系统使用,其特点是功能完善,性能指标高,是真正的基站设备与天馈系统的接口设备。适用于各种城市地下铁路、飞机场航站楼、大型会展中心、大型商务商业中心等城市大型建筑室内覆盖项目。建议在方案设计时首先考虑此类POI设备。上下行合一式POI系统上下行合一型POI由于其无法避免高功率下多种系统间的相互干扰,所以只能支持有限的几种系统组合的合路。其特点是结构相对简单,体积下,安装灵活、适用于普通中、小规模建筑的室内覆盖等项目。对于现有室内单一信号室内覆盖系统可作为系统升级时多系统合路的首选设备。上下行合一式POI在设计系统前,首先需要根据现场提供的信源计算是否存在上下行互调干扰,如果计算存在上下行干扰,则不建议采用上下行合一式POI。两种POI系统的比较功能描述上下行独立式POI系统上下行合一式POI系统隔离度指标较高较低抗多系统干扰能力较高较低支持接入的系统数量较多较少组网方式较为灵活不灵活功率分配容易控制不容易控制上下行链路平衡容易控制不容易控制天馈线系统需求上下行各需一套上下行共用一套施工难度较高相对较低建设成本较高相对较低综上所述,上下行独立式POI系统性能指标要优于上下行合一式POI系统,但建设成本及施工难度相对较高,工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POI类型。在上下行合一式POI不能满足系统的功能指标需求时,必须采用上下行独立式POI。五、 POI系统干扰设计之工程案例举例; 通过对多频段合路器设定合适的隔离度,可以保证良好的系统间通信性能, 有效规避信号间干扰,这是干扰规避的关键。但是同时,在设计中还需考虑相应的规避措施,以增强干扰隔离。一般使用的原则有如下方式:1)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保证足够的空间隔离。2)合理地利用室内空间阻挡或者使用隔离板。3)干扰基站发端增加带通滤波器,这会增加额外的损耗和故障点,同时增加了成本。4)降低干扰基站的发射功率,这会降低覆盖。5)在被干扰基站的接收端增加带通滤波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站接收信号的大小,且会引入额外的噪声。下面我们介绍一个工程实际案例,用来介绍前期方案设计的重要性;、XX机场维护报告维护地点:某某机场主楼站点、西北站点、东北站点1、 故障现象:主楼、西北站点、东北站点在多系统合路改造后发现:WCDMA上行信号底噪异常,导致WCDMA数据业务速率不达标。同时在机场现场进行了扫频采样和隔离测试,并没有发现外来信号干扰。2、 故障勘测数据及技术分析:表1 实地勘测数据统计表:站点名称杂散频点(MHz)信号强度(dBm)其他工作段式下行频点(MHz)发射功率(dBm)西北站点1927.91925.41923.01941.0-78 - 87TETRA:85842CDMA:871.3、873.6、876.042UC GSM:95442UC DCS:184540主楼站点11944.7-71 -88TETRA:861.443UC GSM:957.442UC DCS: 1848.642主楼站点21942.8-76 -88TETRA:861.443UC GSM:95742UC DCS: 1847.242东北站点1941.6-我司技术人员结合勘测结果进行分析后,结论为:多制式信号经过合缆处理后,在通过共天馈系统时产生了三阶反射互调信号,正好落在WCDMA的上行频段1940-1960MHz段内形成杂散信号,从而恶化了WCDMA制式的上行底噪。三阶互调(Third Order Intermodulation 或 3rd Order IMD)是指当两个信号在一个线性系统中,由于非线性因素存在使一个信号的二次谐波与另一个信号的基波产生差拍(混频)后所产生的寄生信号。由于一个信号是二次谐波(二阶信号),另一个信号是基波信号(一阶信号),他们俩的合称为三阶信号。又因为是这两个信号的相互调制而产生差拍信号,所以这个新产生的信号称为三阶互调失真信号。产生这个信号的过程称为三阶互调失真。他所表明的确切含义是,一个线性系统所包含的非线性系数的大小。 而三频信号共同存在时,也会由三个信号的基波信号(一阶信号)共同产生多个三阶互调失真信号。此次问题正是由于多制式信号产生的三阶互调失真信号引起。 三阶互调公式:f1+f2-f3,2f1 - f2,2f2 - f1 。结合表1、图1后不难看出: 1920-1935频段的杂散信号是由CDMA、GSM、DCS三制式共同产生的;计算公式为:杂散点f = UC GSM TX + UC DCS TX CDMA TX ; 1940-1950频段的杂散信号是由TETRA、GSM、DCS三制式共同产生的;计算公式为:杂散点f = UC GSM TX + UC DCS TX TETRA TX;而产生问题的三阶互调的落点正是1940-1950频段,例:杂散点 1941MHz = 954 MHz + 1845 MHz 858 MHz。3、 故障定位前面已表述了故障的现象及技术原因分析,下面详述引起故障的硬件、设计问题。机房内信源的下行信号强度在+39dBm +43dBm之间,可据此推算出POI和共天馈系统的三阶互调设计指标应为-145dBc(43-102)43dBm*2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作。即此次系统的杂散问题所对应的指标要求应为:-145dBc43dBm*2。但此次白云机场POI改造项目招标文件中的三阶互调指标为-120dBc43dBm*2 。我司POI设备指标为-125dBc43dBm*2 ,满足并优于指标要求。而根据运维提供的技术文档表明,整个共天馈系统的互调指标要求只为-120dBc43dBm*2。 我司技术人员对该批POI进行了返厂测试。在模拟工程环境下,实测POI设备的三频互调抑制指标为-135dBc*2。上述说明:工程的故障问题是由于采用收发合缆共天馈方案时,技术设计上对三阶互调指标要求过低而导致的。表现形式为当多频信号进入共天馈系统后,由于器件和天馈的三阶互调指标过差,使得系统产生的三阶互调信号干扰了WCDMA上行信号。4、 现场临时解决方案:对于此次多制式系统合路引起的互调杂散问题,主要原因为工程替换规划设计上未对此指标进行设计和要求。在时间要求急、工程开通要求高的前提下,为解决工程应用问题,采用措施如下: 将UC DCS基站信号的频率进行调整,从而使互调杂散信号落点远离WCDMA上行工作频段,减少杂散信号对工作信号的影响。如上分析,根据现场网络规划,若将现有DCS频率调整在1838MHz以下,会将杂散信号移出1940-1960频段。 工程实际中也是采用上述措施,保证了WCDMA的正常工作。5、 长期解决方案: 多制式信号经过合缆处理后,在通过共天馈系统时产生了三阶反射互调信号,正好落在WCDMA的上行频段1940-1960MHz段内形成杂散信号,从而恶化了WCDMA制式的上行底噪。 1920-1935频段的杂散信号是由CDMA、GSM、DCS三制式共同产生的;计算公式为:杂散点f = UC GSM TX + UC DCS TX CDMA TX ; 1940-1950频段的杂散信号是由TETRA、GSM、DCS三制式共同产生的;计算公式为:杂散点f = UC GSM TX + UC DCS TX TETRA TX;因此我们对原有GSM和DCS系统进行上下行前级(POI前端)信号分离;进行分缆传输,解决多频互调串扰问题。详见下图:将GSM-TX和DCS-TX分开传输,避开多频干扰。(可根据工程信源的形式进行灵活设计,改造目的为上下行信号分离) 后期根据上述方案进行改造后,解决了该杂散引起的问题。附表1:基站系统发射机隔离度列表;1、 数字电视发信机杂散指标:频率范围最大值测试带宽9KHz12.75GHz-36dBm100 KHz2、 数字集群蜂窝发信机杂散指标:频率范围最大值测试带宽9KHz12.75GHz-36dBm100 KHz3、 GSM/DCS蜂窝发信机杂散指标:频率范围最大值测试带宽9KHz1GHz-36dBm200 KHz890915MHz-103dBm10 KHz1GHz12.75GHz-30dBm3 MHz4、 CDMA800蜂窝发信机杂散指标:频率范围最大值测试带宽30MHz1GHz-36dBm100 KHz1GHz12.75GHz-36dBm1 MHz806MHz821MHz-67dBm100 KHz885MHz915MHz-67dBm100 KHz930MHz960MHz-47dBm100 KHz1.7GHz1.92GHz-47dBm100 KHz3.4GHz3.53GHz-47dBm100 KHz发射工作频带两边各加上1MHz过渡带内的噪声电平-22dBm100 KHz5、 PHS蜂窝发信机杂散指标:频率范围最大值测试带宽9KHz1.9GHz-36dBm30 KHz1.9GHz 1.92GHz-15dBm30 KHz1.92GHz 12.75GHz-36dBm30 KHz根据RCR STD-28标准,PHS基站功放在带外偏移900KHz时,杂散必须低于-36dBm/30KHz,(典型值为-45dBm/30KHz即-90dBm/Hz)。6、 WCDMA蜂窝发信机杂散指标:频带最大值测量带宽9kHz 150kHz-36 dBm1 KHz150kHz 30MHz- 36 dBm10 KHz30MHz 1GHz-36 dBm100 KHz1GHz Fc1 - 60 MHz or 2100 MHz两者中的最大值-30 dBm1 MHzFc1 60 MHz or 2100 MHz两者中的最大值 Fc1 50 MHz or 2100 MHz两者中的最大值-25 dBm1 MHzFc1 50 MHz or 2100 MHz两者中的最大值 Fc2 + 50 MHz or 2180 MHz两者中的最小值-15 dBm1 MHzFc2 + 50 MHz or 2180 MHz两者中的最小值 Fc2 + 60 MHz or 2180 MHz两者中的最小值-25 dBm1 MHzFc2 + 60 MHz or 2180 MHz两者中的最小值 12.75 GHz-30 dBm1 MHz特殊频段的抑制保护 频段最大电平测量带宽备注1920 1980MHz-96 dBm100 KHzBS接收频段921 960 MHz-57 dBm100 KHz与GSM900共存时876-915 MHz-98 dBm100 KHzGSM900 BTS与UTRA Node B共址时1805 1880 MHz-47 dBm100 KHz与DSC1800共存时1710-1785 MHz-98 dBm100 KHzDSC1800 BTS与UTRA Node B 共址时1893.5 1919.6 MHz-41 dBm300 KHz与PHS共存时2100-2105 MHz-30 + 3.4 (f - 2100 MHz) dBm1 MHz与邻频带业务共存时2175-2180 MHz-30 + 3.4 (2180 MHz - f) dBm1 MHz与邻频带业务共存时1880-1920MHz、2010-2025MHz-52 dBm1 MHz与TD-SCDMA BS共存时1880-1920MHz、2010-2025MHz-86 dBm1 MHz与TD-SCDMA BS共址时2300-2400 MHz-52 dBm1 MHz与TD-SCDMA BS共存时2300-2400 MHz-86 dBm1 MHz与TD-SCDMA BS共址时7、 TD-SCDMA蜂窝发信机杂散指标:频带最大电平测量带宽注释9kHz 150kHz-36 dBm1 KHz带宽参照 ITU SM.329-8, s4.1150kHz 30MHz- 36 dBm10 KHz带宽参照 ITU SM.329-8, s4.130MHz 1GHz-36 dBm100 KHz带宽参照 ITU SM.329-8, s4.11GHzFc1-19.2MHz 或 Fl 10MHz选较高的频率-30 dBm1 MHz带宽参照 ITU SM.329-8, s4.1Fc1 19.2 MHz或Fl 10MHz选较高的频率Fc1 16 MHz或Fl 10MHz选较高的频率-25 dBm1 MHz参照 ITU-R SM.329-8, s4.1Fc1 16 MHz或Fl 10MHz选较高的频率Fc2 + 16 MHz或Fu +10MHz选较低的频率-15 dBm1 MHz参照 IT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