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六单元 单元归纳提升 新人教版( 2014高考)_第1页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六单元 单元归纳提升 新人教版( 2014高考)_第2页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六单元 单元归纳提升 新人教版( 2014高考)_第3页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六单元 单元归纳提升 新人教版( 2014高考)_第4页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六单元 单元归纳提升 新人教版( 2014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届太原模拟)关于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带“风”字的成语概括其历史特征,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得最恰当()A风雨如晦B风云变幻C风雨交加 D风花雪月【解析】由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的破裂到“冷战”对峙,再到美苏争霸以及“冷战”的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等重大事件的发生,说明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的变化极大,但又未发生新的世界大战,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2(2012大连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中国国际地位提升B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苏联、东欧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原因。通过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可以判断,A、B、C三项都是这一时期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原因,而苏联、东欧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1第一阶段(1)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原因是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2)中苏关系由友好到恶化。建国初期,新中国推行“一边倒”的方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后来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造成中苏关系恶化。原因是双方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和苏联企图控制中国。,2第二阶段(1)美国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原因是这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2)中苏关系严重恶化。出于对外扩张的目的,苏联加紧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如珍宝岛事件)。3第三阶段(1)美国同中国的关系时好时坏,特别是美国在售台武器等问题上双方矛盾突出。其原因是美国仍没有放弃霸权政策。,(2)苏联同中国改善关系。其原因是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从80年代中期起,苏联开始放弃同美国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由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3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能够印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美国的干涉是影响台湾与大陆关系的重要国际因素,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新时期中美双边贸易额呈不断上升趋势A BC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主张学习日、德的君主立宪制政体,错误,排除。均正确,答案为A。【答案】A,一、选择题1(2011广东高考)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解析】从美国“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可以看出,该措施是“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项经济政策,因此,正确的答案为A项。C项是“冷战”的军事措施,B、D两项不是“冷战”的措施。【答案】A,2(2011江苏高考)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呈现出“表面缓和,本质加剧”的特点,美苏都想扮演和平使者的角色,两国元首互访频繁,“阳台对话”作秀的成分大于实际目的。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执政时期;苏联解体后,美苏“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但多极化世界尚未形成。故A、C、D三项表述错误。【答案】B,3(2010江苏高考)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解析】注意1945年这一时间信息。材料旨在说明,随着二战的结束,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即将展开,这是指美苏的“冷战”。“冷战”是由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导致的,这就是“世界不得不重建”的原因。【答案】D,4(2010广东高考)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解析】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属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本身并无阶级属性,但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却被赋予了意识形态色彩,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即说明了这一点,故D项正确。美苏“冷战”主要是在军事领域,故A项说法错误;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B项说法错误;苏联经济畸形发展,重工业发展快,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缓慢,故C项说法错误。【答案】D,5(2010海南高考)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解析】“绝非值得大书特书”,是指美国外交史中的失败案例,在四个选项中,越南战争是以美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的,是美国外交史上最不光彩的一笔之一。【答案】C,6(2011山东高考)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解析】七十七国联合宣言的发表,表明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说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故选A项;七十七国集团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故B项错误;七十七国集团的出现,不能表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故C项错误;1964年正处于“冷战”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A,7(2012课标全国卷)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数据的变化。通过对比数据可以看出,日本与亚洲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而世界其他地区变化不大甚至比例变小。这反映了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故选C项。【答案】C,8(2012江苏高考)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解析】本题考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相关知识。一个国家的实力决定一个国家捍卫国家利益所采取的方式,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A、D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题干没有直接关联,答案选B项。【答案】B,9(2011江苏高考)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ABCD,【解析】本题考查国际恐怖主义。意在考查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本拉登被击毙只是铲除基地组织的领导人而已,不可能铲除恐怖主义的土壤;恐怖主义是导致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局势动荡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全球化的主要障碍。因此应排除含的选项。而从题干信息均能体现,故正确答案是A。【答案】A,10(2011天津高考)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美国从越南撤军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中日邦交正常化A BC D【解析】本题考查重大国际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美国从越南撤军是在1973年,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是在1961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选C。【答案】C,二、非选择题11(2009北京高考)(节选)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摘自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概括上述材料的核心思想。简述欧洲一体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战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欧洲一体化所带来的影响。解题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审题,如回答第一小问时要注意答案已在材料中,但要加以概括回答。二是要注意与地理学科区别,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回答欧洲一体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答案】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冷战后成为“一超多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12(2011浙江高考)(节选)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