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组_理性预期学派.ppt_第1页
第五组_理性预期学派.ppt_第2页
第五组_理性预期学派.ppt_第3页
第五组_理性预期学派.ppt_第4页
第五组_理性预期学派.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性预期学派,第五小组:曹戈、傅立权、黄孜、段昊2013年6月18日,目录,理性预期学派概述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理论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含义对理性预期学派的简要评价,一、理性预期学派概述,(一)前言理性和理性预期理性在经济学中,即为效用最大化理性预期人们的预期符合实际上将会发生的事实,(二)理性预期学派的形成,1、产生背景2、理论渊源3、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理性预期学派又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新兴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1、产生背景(1)现实背景滞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主要西方国家陷入滞涨,经济增长率的大幅度下降、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增加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主要西方国家没有一个能够找到政府愿意实行并能消除通胀和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2)理论背景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综合的失败凯恩斯主义危机:既无法解释这种现象,更提不出一种有效的使经济走出困境的药方;新古典综合派:频繁交替地使用紧缩和膨胀政策治理经济,使新古典综合派面临其无法根治的“滞涨”现象,政策效率不断下降,2、理论渊源(1)自由市场理论萨伊市场定律马歇尔均衡价格理论(2)“适应性预期”理论卡甘各个主体根据他们以前的预期的误差程度来修正每一时期的预期,在自由竞争经济体制中,市场机制是唯一有效的经济工具,(3)“理性预期”理论穆斯:1961年理性预期与价格波动理论三个假设:信息是稀缺的预期形成方式主要依赖于描述经济的有关体系的结构公众的预期对经济运行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三个相互联系的主要内容:关于经济结构的假定私人经济活动当事者有效地收集和应用信息对信息的有效性和有用性的特殊说明,4、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罗伯特卢卡斯(RobertLucas,1937)经济学天才,理性预期的重量级代表生平主要理论贡献主要著作,1937年出生于华盛顿亚马基市1955年,卢卡斯从西雅图的罗斯福公立学校高中毕业1964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经济学)19701974年任卡内基梅隆大学经济学教授1974年后任芝加哥大学教授至今1978年后担任政治经济学杂志编辑至今,主要理论贡献:“理性预期”理论的发展“卢卡斯批判”1995年由于对理性预期理论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著述:预期与货币中性(1972)关于产出与通货膨胀交替的一些国际例证(1973)一个经济周期均衡模型(1975)凯恩斯以后的宏观经济学,菲利普斯曲线之后: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的持续(1978年,与萨金特合著)经济计量政策评价(1975),罗伯特巴罗(RobertBarro,1944)经济增长理论的耀眼之星,当今世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生平主要理论贡献主要著作,1944年生于美国纽约1965年获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学士学位197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众多学校包括布朗大学(19681972年)、芝加哥大学(19731975年,19821984年),罗彻斯特大学任教(19751982年)。自1986年起,巴罗任教于哈佛大学,目前是该校瓦格纳经济学讲座教授,同时又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主要理论贡献:“李嘉图等价假说”向理性预期学派学者的转变使经济增长理论复苏:对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问题作过大量的经验研究,推动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并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实商业周期理论。,主要著述:理性预期和货币政策的作用(1976)货币、就业和通货膨胀(1976,与格罗斯曼合著)货币、预期和经济周期(1981)收入和就业的一般均衡模型(1971)美国的非预期货币增长和失业(1977),托马斯萨金特(ThomasSargent,1943)文科生里的经济学家生平主要贡献主要著作,1943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1964年获伯克利加州大学文学学位196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7年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至今1971年至1987年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1991年至1998年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2003年任教于纽约大学至今,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萨金特在宏观经济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与卢卡斯、巴罗和华莱士一起开创合理预期学派,研究利率的期限结构、古典失业、经济大萧条等重大问题。2011年因对宏观经济中因果的实证研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著作:宏观经济理论(1979)理性预期与经济计量实践(1981,与卢卡斯合作)理性预期与恶性通货膨胀动态学(1973,与华莱士合作)理性预期与通货膨胀(1986),二、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理论,(一)基本假设(二)基本理论,(一)基本假设,1、自然率假说2、理性预期假说3、货币中性和货币非中性假说,(1)自然率假说之前,在自然率假说之前,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人们只接受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关于失业和通货膨胀交替关系的曲线洛克的自然利率,(2)自然率假说的出现,自然率家假说最初以自然失业率假说的形式出现在弗里德曼的著作中。,1、自然率假说,(3)理性预期学派关于自然率假说的观点,卢卡斯等人发展了弗里德曼的“自然失业率”假说,将自然率概念引申到其他经济变量中,提出了“自然就业水平”、“自然产量水平”、“自然货币增长率”等概念。自然率假说是作为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失业与通货膨胀负相关的互替关系,即所谓菲利浦斯曲线的批判的武器提出来的。它认为,在经济总量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一种固定的关系,而在这些经济总量同实际通货膨胀率和其关于通货膨胀率的预期间的差别,则存在一种固定的关系。,(1)关于预期,预期是指决策者对于那些与其决策相关的不确定的经济变量所做的预测西方经济理论看重预期行为由来已久。马歇尔用“等待”代替西尼尔的“节欲”一词凯恩斯把预期归结为人们的心理因素弗里德曼重视预期,但未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体系,(2)预期的发展,蛛网模型外推法预期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2、理性预期假说,(3)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理性预期是指各经济主体在充分掌握可能获得的有用信息(过去的和现在的)的情况下,按理性原则处理他们所形成的预期,理性预期在长期中是准确的,理性预期是信息有效利用的预期,理性预期是与相应的机理及理论和模型一致的预期,(1)货币中性假说,由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分别于1972、1975、1976年提出阐述各种信息、货币和财政政策同经济周期之间的本质关系从自然率出发,货币是中性的,经济的总产量和就业的实际水平和自然水平同包括相应地对商业周期发展做出反应的货币和财政活动无关。系统的货币活动仅仅影响名义变量,例如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换言之,货币和财政行为的变化越大,既定的、未预测的或未预料的货币和财政活动,对总产量和就业量的影响越小。,3、货币中性和货币非中性假说,(2)货币非中性假说,巴罗提出货币非中性假说与货币中性假说相反,有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不容易被察觉到的,(3)二者联系,货币中性与货币非中性并不矛盾前者以“完全信息假定”为依据,后者建立在“不完全信息假定”基础上;前者研究的是规则的、可预测的经济政策对经济总量的名义影响,后者考察的是不规则、不可预测的经济政策对经济总量的实际影响,(二)基本理论,1、AS-AD模型2、经济周期理论,1、AS-AD模型,(1)理性预期与社会总需求(2)理性预期与社会总供给(3)“AS-AD曲线”分析,(1)理性预期与社会总需求,社会总需求:在既定价格、收入和其他变量条件下,消费者、厂商和政府的支出总量理性预期学派关于社会总需求在收入、储蓄、消费、投资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分析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关于社会总需求的分析是一致的。但有两点重要的区别:理性预期学派更重视社会总需求的微观基础的分析;理性预期学派重视理性预期在需求决定中的分析。,(2)理性预期与社会总供给,社会总供给:在既定价格、生产能力和成本下,厂商生产和销售的总产出量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只重视对于社会总需求的分析,而忽视了对社会总供给的分析,或者把社会总供给看成是仅仅由社会总需求决定的东西;理性预期学派把对社会总供给本身的分析纳入宏观经济分析,考察社会总供给决定的因素。,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在受到外生变量如总需求变动的影响时,内生变量如工资、成本、价格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总供给、总供给曲线也会发生变动。可以根据时间长短来区分总供给曲线的不同变动情况和形状。,Q,P,AS,O,P,O,Q,AS,PO,短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3)“AS-AD曲线”分析,AS和AD一般均衡情况AD变动后的AS与AD均衡AS变动后的AS与AD均衡AS垂直后,AD变化后AD与AS的均衡,AS和AD一般均衡情况,OQ代表实际产出,OP为实际价格,E为均衡点,均衡点绝对实际产出OQ0和价格水平OP0。它与凯恩斯主义的不同在于引进了价格水平变量,以及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不同,AD变动后的AS与AD均衡,如图所示,总需求或者总需求曲线的提高一方面增加了产量,另一方面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AS变动后的AS与AD均衡,AS曲线上移一方面降低了实际产出,另一方面提高了价格水平。实际产出的下降意味着经济停滞,价格水平的提高意味着通货膨胀,即滞涨。也就是说,滞涨的产生与总供给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有关,也与生产条件的变化有关,AS垂直后AD变化后AD与AS的均衡,AS完全变成垂直后,即它不具有弹性后,实际产出已经达到了潜在的产出水平这样AS就不会再变,只有AD可变。此时,增加总需求,提高总需求曲线AD的位置,只会引起价格的同比例上升,而对实际产出没有影响,这就是滞涨发生的原因,2、经济周期理论,(1)以卢卡斯为代表:货币经济周期理论(2)以巴罗为代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1)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经济波动的初始根源:卢卡斯认为,货币对产量和其他经济变量有重要影响,货币因素是波动的初始根源这一理论将货币冲击分为预期到的和未预期到的,认为是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冲击引起了经济波动,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是由于市场分割而造成的信息障碍,即经济当事人是有限理性的。这种信息障碍也是造成货币非中性的源泉。,货币经济周期模型的总结,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早期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显示了三方面的特色:一、在基本理论中强调理性预期的概念;二、在政策分析中试图证明政策无效论的主张;三、在分析手段上大量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2008年经济危机的解释,产生背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宏观经济的运行的现实促使研究在两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推动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转变。其一:供给因素的重要性:两次石油危机其二:真实冲击可能远比货币冲击重要(纳尔逊、普洛瑟等),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的模型,1982年,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合作发表了置备资本的时间和总量波动论文中,他们认为,长期生活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如科技增长)也可能引起短期周期的经济波动,从而将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宏观经济波动分析相结合,开创性地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具有完全微观基础的动态随机宏观经济分析模型。在他们的模型中,供给的冲击是产生商业周期波动的根源,而劳动供给的跨时替代效应则是经济波动的主要传导机制,基普模型的假设(一),理性人假设理性预期假设:经济当事人不会在整个时期内形成有系统性误差的预期,这样的预期是无偏的。市场有效性假设:每一时刻所观察到的结果都被认为是“市场出清的”,而且是经济当事人按照他们所察觉的价格做出的最优供求反应的结果,经济被认为处于一种持续均衡状态,基普模型的假设(二),就业变动反映了工作时间的自愿变化,不存在非自愿事业,工作和闲暇在时间上具有高替代性,称为跨期替代。货币中性:货币政策是无意义的,对真实变量无影响。经济波动和趋势分析不做短期和长期的区分。,基普模型(一),假定时间是离散和无限延长的,每一期的产出由消费投资决定,即偏好:假定经济是由众多有无限生命的家庭组成,在选择数量和价格给定的前提下,每个家庭在时刻试图最大化其消费和闲暇的效用水平,即,基普模型(二),技术:家庭面临的生产函数随机变量代表时刻的技术状况,且资本积累:在新古典框架下,产品要么用于消费,要么用于投资,资本积累方程:,为资本折旧率,基普模型(三),预算约束:是资本的回投率;是工资率,则厂商的最大化效用:,模型的刺激机制和传导机制,强调建立线性随机模型的传统,对刺激机制和传播机制进行区分:1.刺激机制是最初的冲击;2.传播机制是使那些冲击效应随时间向后传递并使得对稳态的偏离持续化的因素。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效应是经济波动的核心传导机制。一个扰动完整的传导过程,基普模型总结,第一,经济周期根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一些真实因素,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理论属于典型的外生论。第二,导致经济周期产生的冲击主要是供给面的冲击。第三,经济周期波动并非是对经济长期趋势的偏离,而是趋势本身的改变,因此,经济周期并非是由市场机制不完善所导致的。,真实冲击:2008年经济危机原因,金融衍生品供给过剩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废除从互联网泡沫到房地产泡沫9.11事件:直接导致巨额经济损失,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经济减速,三、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含义与政策主张,政策含义:(一)宏观政策无效论(二)紧缩政策与就业理论(三)向往自由经济(四)信誉重于规则的经济政策说,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政策分析就是围绕政策无效说展开的,(一)宏观政策无效论,政策含义,1、政府刺激需求的通胀政策在短期内不会影响产量等实际变量,只会影响价格。导致政策不会有实际效果。2、理性经济当事人会在政策出台前,能准确预期政策。(比如说:货币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在解释政府政策为什么会失败时,理性预期学派喜欢用林肯的一句名言:你或许能永远的欺骗一些人或能一时地欺骗所有的人,但你却不能永远地欺骗所有的人,(二)紧缩政策与就业理论,凯恩斯主义与货币理论所要说明的是可以实行紧缩政策或消除通胀,就必须放弃一部分常量和就业,这是紧缩政策的成本,但是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实行紧缩政策不一定有就业和产量损失的成本。利用图来说明:,(三)向往自由经济,理性预期的政策含义是主张彻底的自由放任经济,这种主张虽然并不完全符合实际经济状况,也受到各种理论和实证的批判。但是理性预期学派却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四)信誉重于规则的经济政策说,在政策操作具有“时间不一致性”的情况下,建立人们对规则的信任比具体规则本身更重要。,四、对理性预期学派的简要评价,(一)理性预期学派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影响1、理性预期学派与微观经济学2、理性预期学派与宏观经济学,1、理性预期学派与微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对于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性预期的假说2、理性预期学派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化对原有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观点的变革否定有效需求理论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