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国际法中的居民,1。国籍的获得和丧失。2.外国人待遇原则。3.引渡的基本规则。(1)国籍和国籍法(1)国籍是确定属人管辖权的基础。(2)国籍是一个人本国向他提供外交保护的基础。(3)国籍是一个国家给予其居民不同待遇的先决条件。(4)决定一个人是否具有某一特定国家的国籍是该国国内管辖的事项。诺特博姆案简报诺特博姆是德国人。1905年,他离开德国,开始在危地马拉定居。危地马拉是他职业生涯的中心。1939年10月,他在列支敦士登探望哥哥时申请入籍。根据列支敦士登的国籍法,外国人必须在列支敦士登居住至少3年才能入籍,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放弃这一限制。诺特博姆在付费后被免除限制,从而获得列支敦士登国籍。根据德国国籍法,他同时失去了德国国籍。当时,德国已经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2月,危地马拉驻苏黎世总领事以诺特博姆的列支敦士登护照签发签证,允许他返回危地马拉。他一回到危地马拉,就向危地马拉政府申请将其在登记册上的国籍从德国改为列支敦士登,这得到了危地马拉政府的批准。此后,他一直活跃在危地马拉。1941年12月,危地马拉向被列为敌国的德国宣战。1943年11月,诺特博姆被危险的警察以敌国国民为由逮捕,然后移交给美国。1944年12月,危地马拉当局撤销了将他登记为列支敦士登公民的行政决定,随后没收了他在危地马拉的财产。1946年,诺特博姆被释放。他向危地马拉驻美国领事申请重返危机,但遭到拒绝。然后他定居在列支敦士登。1946年2月,他再次请求政府撤销1944年取消他的国籍登记为所列国籍的行政决定,该决定也被政府拒绝。1951年12月7日,列支敦士登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1953年11月,国际法院就初步反对意见作出裁决,裁定它对该案拥有管辖权,并驳回危地马拉的初步反对意见。1955年4月,国际法院就实质问题作出裁决,驳回列支敦士登的请求,支持危地马拉的请求。法院审查了诺特博姆在列支敦士登入籍前后的行为,发现他与列支敦士登没有实际关系,但与危地马拉有着长期而密切的关系,他与危地马拉的关系并未因其入籍而被削弱。Nottebohm在清单中既没有居住权,也没有长期居住权,也没有在清单中定居的意图,也没有任何经济利益,或已经开展或将开展的活动。入籍后,生活也没有改变。他申请入籍并不是因为他实际上属于名单上的人,而是因为他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得到一个中立国的保护。列支敦士登允许他入籍并不是基于他与名单的实际关系。因此,诺特博姆的列支敦士登国籍不是实际国籍,不符合国际法规定的实际国籍标准。危地马拉没有义务承认列支敦士登授予他的国籍,也不能根据这一国籍对危地马拉行使Nottebohm的外交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法院根据国家实践、仲裁和司法先例以及法学家的意见,给出了国籍的经典定义,即:国籍是一种法律纽带,其基础是一种从属的社会事实,是存在、利益和情感的真正联系,伴随着相互的权利和义务。可以说,它从法律上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根据法律直接获得国籍或由于政府当局的行为而获得国籍的个人事实上与拥有该国国籍的全体人口的联系比与任何其他国家的居民的联系更密切。如果它构成个人与其国籍国之间关系的一个法律术语,那么授予国家这一定义准确地表达了国籍的概念及其在国际法中的意义。此外,国籍也必须是外交保护意义上的保护国的有效国籍。如果不是实际国籍,其他国家有权拒绝保护国的请求。此外,法院还重申了常设国际法院在1923年突尼斯-摩洛哥国籍令案中表达的观点:国籍问题原则上属于每个国家的国内管辖权,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法律或行为决定谁是其国民。获得国籍(1)通过出生获得国籍1。血统。也就是说,一个人将出生时父母的国籍作为他的国籍,无论他出生在哪里。2.出生地主义。也就是说,一个人将他出生的国家的国籍作为他的原始国籍,而不管他父母的国籍如何。3.混合主义。血统和出生地的结合用来确定一个人的原始国籍。(2)通过加入获得国籍1。自愿入籍申请,也称为入籍,由申请人提出,并由被申请国根据被申请国的规定批准。2.根据法律规定入籍。(1)婚姻。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了外国人和国民结婚后获得国籍的制度。(2)通过收养获得国籍。并非所有国家都允许外国收养的儿童获得其养父母的国籍。丧失和恢复国籍(1)丧失国籍也称为离国,这意味着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丧失了他拥有的国家的国籍。丧失国籍可分为自愿和非自愿两种。1.自愿丧失国籍。合格人员放弃国籍也必须遵循法律程序。大致有以下情况:(1)通过向主管当局声明或登记放弃国籍。(二)当事人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丧失国籍。(3)因加入外国国籍而自动丧失国籍,或因在外国连续居住若干年而丧失国籍。非自愿丧失国籍。这种非因当事人意愿而丧失原国籍的行为可分为两种类型:(1)法律事实的发生,从而自动丧失原国籍。(2)主管当局剥夺国籍作为惩罚。(2)恢复国籍,即在失去原国籍后再次获得国籍。主要有两种程序:1。办理登记或申报手续。2.当事人应当通过归化的一般程序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取得原国籍。(1)积极的国籍冲突,也称为双重或多重国籍,是指一个人同时拥有两个或多个国家的国籍。1.国籍的积极冲突是由国家间国籍立法原则的差异造成的。2.在双重国籍的情况下,一个人必须同时效忠于两个国家并受其管辖。3.积极的国籍冲突导致国家之间的管辖权冲突,并使双重或多重国籍国民处于法律劣势。4.虽然通过国际公约解决积极的国籍冲突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在实践中却难以奏效。5.国籍国之间缔结双边条约来解决它们之间的双重国籍问题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6.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国内立法来防止国籍冲突。(2)对国籍的消极抵制,也称为无国籍状态,意味着一个人没有任何国家的国籍。1.国籍的消极冲突也是由于不同国家的国籍立法有不同的规定。2.当无国籍人受到居住国的不公平待遇或迫害时,任何国家都不能向他提供外交保护。3.目前,采用杂交原则授予原国籍的国内立法具有防止国籍冲突的效果。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1)采用杂交的原则授予中国原始国籍。(2)不承认双重国籍,消除无国籍状态。(3)决定(2)主权国家对其领土内的居民,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行使领土主权。(3)国家对外国人的最高领土权力往往受到国际法义务的限制。(4)外国人法律地位的法律渊源至少包括三个方面:1 .国内法律法规;2.条约中的规范;3.一般国际法规范。外交保护(1)外交保护是指一国通过外交或法律手段保护其海外国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2)在国际法中,一个国家有权在某些条件下保护其海外国民,但它没有这种义务。(3)外国人的本国提供外交保护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1.受保护的外国人必须拥有保护国的国籍,因为外交保护权来自个人管辖权。2.当地补救办法在东道国已经“用尽”。案例:诺思鲍姆案例三。外国人出入境(1)外国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入境条件。1.母国和东道国之间存在互惠关系,允许其他国家的国民入境。2.外国人入境的目的必须合法。3.必须遵守法律程序,即持有护照和办理签证。(2)国家出于自身安全和其他利益,可以拒绝某些类别的外国人入境。(3)国家可以拒绝外国人入境,但不能合法拒绝外国人出境。(4)国家可以将某些外国人驱逐出境:1 .危害居住国的安全和秩序;2.侮辱居住国;3.伤害或者侮辱其他国家的;4.在国内或国外实施应受惩罚的行为;5.对居住国的经济损害;6.违反禁令呆在乡下。(1)国民待遇国民待遇是指国家给予外国人(包括外国法人)的待遇与给予国民的待遇基本相同。(二)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捐赠国给予受益国公民或法人的待遇不低于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待遇。(3)普惠制是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一个主要制度。它适用于南北关系,即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并享受优惠关税减免,而发达国家的产品进入发展中国家并不享受相应的优惠待遇。这是一种非互惠待遇。关于外国人法律地位的立法1。宪法原则上规定了外国人在中国的法律地位。2.有两种主要类型的法律和行政法规:(1)关于外国人实质性权利和义务的立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等。(2)规定外国人在民事诉讼中权利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第5条规定的互惠原则。3.中国还与有关国家缔结了一系列双边条约和国际公约,规定了双方国民在对方领土上的待遇。(2)外国人出入境管理系统1。外国人入境。(一)外国人入境,应当向中国外交代表机构、领事机构或者外交部授权的其他驻外机构申请签证。(二)下列外国人不准入境:被中国政府驱逐出境,未达到不准入境期限的;(2)据信恐怖主义、暴力或颠覆活动可能在入境后进行;(3)据信走私、贩毒和卖淫可能在入境后进行;(四)患有精神病、麻风病、艾滋病、性病、开放性肺结核等传染病的;(五)不能保证其在中国期间的费用;(六)入境后可能危及我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其他活动。外国人的住所。3.外国人的旅行。4.外国人出境。下列三种人不得出境: (一)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司法机关认定的犯罪嫌疑人;(2)我国法院已通知未决民事案件;(三)其他违反中国法律的行为第3节引渡和庇护1。引渡是指一国应外国的请求,将在其境内的被外国通缉或判刑的人移送外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引渡的法律依据1。国家没有引渡罪犯的习惯法义务。2.引渡以条约为基础。国家司法机关的引渡决定也必须基于国内法,否则在国内法中可能构成非法行为。大多数国家都有关于引渡的国内法。这种国内立法的起源因国家而异。4.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虽然没有引渡义务,但各国可以根据礼让和互惠原则引渡罪犯。(2)引渡主体1。引渡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包括被请求国和请求国。2.被请求国通常是罪犯所在的国家。3.请求国通常是声称对罪犯拥有管辖权的国家,包括罪犯的国籍国、犯罪发生地国和受害国。(3)引渡对象引渡对象是指被引渡的罪犯。1.罪犯的国籍问题主要是一个国家是否引渡本国国民。大陆法系国家通常拒绝引渡本国国民,除非他们受到条约的限制。33,354不引渡国民的原则英美法系的一些国家一般遵循惩罚属地的法律传统,允许引渡其国民。2.关于犯罪的性质,主要问题是引渡什么样的犯罪。通常只有普通刑事罪犯被引渡,政治犯不被引渡。(1)政治犯(旨在推翻现政权的罪行);(2)军事罪犯;(3)宗教罪犯。4.下列罪犯不应被视为政治犯:(1)战争罪犯(注意与军事罪犯的区别);(2)劫机者;犯有灭绝种族罪和相关行为的罪犯;(4)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官的罪行,(4)双重犯罪原则和具体指控原则1。双重犯罪原则是指被请求引渡者的行为,请求国和被请求国都必须将该行为视为犯罪并可以起诉;否则,不能批准引渡。2.具体指控原则也被称为同一原则,这意味着请求国必须根据其在请求引渡时所持的指控审判或惩罚被引渡人,而不能审判或惩罚不同于引渡指控的其他罪行。(5)引渡程序1。被请求国应根据请求国的请求临时逮捕罪犯;2.请求国正式请求引渡并提供相关文件;3.被请求国司法部门应当审查请求文件的情况并作出决定,报请行政机关批准。4.被请求国应在商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将罪犯交给请求国代表。(6)中国的引渡制度1。引渡的依据。(1)与请求国的引渡条约;(2)与请求国的互惠关系。2.双重犯罪和双重惩罚原则的适用。3.不引渡国民原则的适用。4.不引渡政治犯原则的适用。5.在被请求国适用程序优先原则。6.人道主义原则的应用。7.限制原则的应用。8.引渡机构。9.主权原则的适用。庇护意味着国家允许因政治原因被本国通缉或起诉并请求政治庇护的外国人入境、居留和保护,并拒绝本国政府的引渡请求。(1)庇护的法律基础1。全球庇护公约尚未缔结。2.国际法院只能根据领土主权或领土管辖权来裁决庇护案件。3.目前,庇护的基础主要是各国的国内法,主要是宪法和引渡法。4.庇护权是一项国家权利,而不是个人权利。(2)庇护对象庇护对象仅限于被起诉或被通缉的人2.外交庇护存在于南美国家。难民(1)难民的概念(1)难民是指由于政治迫害、战争或自然灾害而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或惯常居住国到其他国家避难的人,包括政治难民、战争难民和经济难民。(2) 民事诉讼法规定,难民包括两类:1 .根据在国际联盟主持下缔结的相关协定、公约和议定书或联合国国际难民组织宪章被视为难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消防员调度面试题及答案
- 生药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北京市顺义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21人笔试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1
- 汽车销售居间代理全面承包协议
- 智能家居社区代运营及居民服务合同
- 担保公司与企业债券发行担保服务合同
- 特定行业最高额个人担保贷款合同模板
- 厨师长职位竞聘及权益保护与管理合同
- 2022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 小儿湿疹的病因及护理
- 2024年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
- 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培训计划
- 冲刺2025年高考政治大题突破-大题预测0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80周年 (解析版)
- 《日本武士文化介绍:大学日语文化课程教案》
- 麻醉科病例汇报
- 供暖工程资料管理制度
- 八年级英语下学期期末考试(深圳专用)(解析版)
- 基于多方法融合构建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试题解析与答案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课件
- 开源社区治理机制优化-全面剖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