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中国银行业的股权融资,授课教师:盛三化所在单位: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Phdd:G1517,一.我国商业银行股权融资的优点和缺点分析,(一)我国商业银行股权融资的优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股权融资,有着一般公司股权融资的优点,还有一般公司股权融资所没有的优点,如提高资本充足率;引进境外有经验的国际性金融机构等。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融资期限长,股权融资筹措的资金在理论上具有永久性(只要融资主体存在,不倒闭),无到期日,不需归还。因此股权融资是银行筹措长期发展资金的最佳途径。这点对于需要永久性提高自有资本比率,扩展自身规模,实现规模经济的中国商业银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2.无须偿还本金,银行采用股权融资无须还本,投资人欲收回本金,须借助于流通市场卖出股票(股份),因此不仅可以避免债权人逼债的风险,长远谋划资金的最佳运营方式和途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使得在银行经营不景气的时候得到投资者的援助。,3.无固定利息支付,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股票绝大多数是普通股,而普通股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利的支付与否和支付多少视公司的经营情况而定。没有盈利就无需支付股利,有盈利也不一定要把利润全部分给股东,银行可以留存收益进行再投资或者作为公积金。这样就避免了债权融资所产生的固定成本支出,增加了利润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在有好的投资项目时可以不分红,把利润资金用来投资;在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时把利润分给投资者。,4.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在8以上,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原因,2005年以前不良资产率较高,资本充足率往往不足,股权融资可以永久性的提高银行自有资本和资本充足率,而债权融资则不能做到这点。,5.可以改善财务状况,减小资产负债比率,通过股权融资,既可以获得无须偿还的长期资金,提高偿债能力、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还能通过增加资本总额,减少资产负债率,从而改善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6.改善中资银行的股权结构,通过股权融资,可以改变一股独大的不良局面。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很多商业银行是国有股权过大,占据绝对控股地位,这不利于民主决策和有效监督。通过股权融资,可以引进大量的其他投资者,稀释国有股权,改善中资银行的股权结构。可以说,股权融资是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必不可少的方式和途径。,7.有利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通过向境外投资者定向私募发行股票,可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吸收外资银行或金融机构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于建行、中行、工行等大型商业银行来说,需要引进一些国际金融业务熟练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以便适应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开拓和发展国际金融业务,向世界级银行挺进。对于国内经营不善的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由于整合的需要,更是对那些有丰富的国际银行业内并购、整合经验的银行或金融机构“求贤若渴”。,8.有利于扩大融资渠道,2002年4月,招商银行A股IPO中签率1.248。2006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A股IPO网上申购中签率3.277。可见投资者对银行股的投资非常积极。如果是定向发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话,境内外的一些机构也是非常踊跃境外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想通过这个途径绕开我国的金融管制;而境内的机构投资者则是可以获得千载难寻的参股银行的机会,由于我国银行业的垄断性很强,投资商业银行的风险很小,获利前景却很好,2004年成为建设银行的几家境内战略投资者现在投资收益颇丰(投资收益率超过200),带来了一个良好的示范效应。,(二)我国商业银行股权融资的缺点,1.不利于保护商业机密实施IPO融资,需要定期公布财务报表以及重大消息,使得竞争对手能清楚获得自己的财务、经营等方面的资料,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债权融资的商业银行则没有公布财务报表和重大经营决策等事项的义务,2.融资成本较高,而且有发行失败的风险,实施IPO融资的融资成本包括筹资成本(发行成本)与每年派送的股息、红利。IPO融资成本率用公式可表示为:其中,KC为融资成本率,D1为第一年支付的股利,P0为发行价格,fc为筹资费用率,g为股利增长率。,2.融资成本较高,而且有发行失败的风险,下面以招商银行为例计算其IPO融资成本:招商银行2002年4月IPO,发行价P07.3,2003年每股股利D10.12元,股利增长率g估计为9,筹资费用率fc1.93,所以招商银行融资成本率KC0.09+0.12/7.3(10.0193)0.106810.68这明显远远高于招商银行发行债券(2005年招商银行发行的债券票面年利率2.56)或者举债的融资成本。如果在股市行情不好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发行失败,不能筹集到预期的资金。,3.股权被稀释,中资大股东有失去控股地位的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外资投资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权最高比率限制会逐步放开,现在外资比例最高可达25。当中资大股东的股份不断降低,而外资股权不断增长,便有可能“反客为主”,成为中资银行的最大股东。例如深发展银行,最大股东就是NewbridgeAsiaAIV,L.P.,持有股份占深发展银行总股本的16.68。,3.股权被稀释,中资大股东有失去控股地位的风险,交通银行(汇丰银行,19.9)渤海银行(渣打银行,19.9)北京银行(荷兰国际集团,19.9)杭州商业银行(澳洲联邦银行,19.9)这些银行引进的单个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率都非常接近我国政府所规定的上限(20),表明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控股的渴望。这是不少中资商业银行今后股权融资所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在银行业的外资进入管制日益放松的情况下。,4.在短期内对原有股东不利,股权融资取代债权融资,由于上市银行的总股份数量会增加,会使每股净收益下降,从而降低银行原有股东的权益收益率(每股净收益/每股股东权益)。这在短期内对原有股东是不利的。,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股权融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股权融资的必要性1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股权融资是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一)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股权融资的必要性,2.很多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实率偏低,需要股权融资来解决。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率必须在8以上,而2005年以前我国不少城市商业银行自有资本不足,尤其是一些经营不善的城市商业银行,而进行债权融资只能短期缓解自有资本不足的问题,如果举债后经营不善反而会进一步降低自有资本,因为借债需要还本付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股东注资外,就只能是股权融资。,(一)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股权融资的必要性,3.绝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股本结构不尽合理。这需要进一步改善股权结构,引进一些真正关心其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的中外战略投资者成为其股东,进一步充实资本金,增强发展后劲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完善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目前,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等一批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成功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并实施了IPO,其资产规模、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了城市商业银行中的佼佼者。也掀起了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序幕。,(一)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股权融资的必要性,4.这是逐渐开放中国银行业,吸引外资的有效手段。到2005年底,在所有的境内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案例数量中,城市商业银行占50以上的比例。而到了2008年,在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完成股份制改造之后,城市商业银行更是成了国际金融机构进军中国银行业“最佳”的选择。,小结,其实,在股份制改革前,中国所有商业银行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革,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权融资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股权融资这种直接融资方式可以提高资本充实率,增强银行的资本实力和增强抵抗金融危险的能力;股权融资还有利于社会监督与透明化,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有利于公司的管制与经营的改造。,2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股权融资的可行性,2005年开始,中国加快了金融市场改革步伐,进行了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与国有银行业股份制改造。这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境内外股权融资(尤其是IPO融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股权融资的可行性,(1)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为股票市场健康发展扫清了障碍,也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融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2005年6月17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中国股市开始走出低谷,进入牛市行情上证指数从1000附近上升到2007年的6100点以上。同时中国股票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从总市值4万亿元左右(2004年8月)扩张到了2007年的逾30万亿元的规模,超过2006年中国的GDP。,2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股权融资的可行性,在股市规模太小的情况下,作为“大象”级别的“四大行”在2006年以前是不敢在国内IPO的或者担心盘子太大,IPO时吸收太多资金而导致股市崩盘;或者担心投资者申购不积极,不能完成预期融资目标。股市的繁荣给中国“四大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境内IPO融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才有了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一批城市银行2年内在A股市场成功IPO。并进而引发了大量资金进入尚未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的热潮哪怕在2007年以后股市已经走熊时期投资于城市商业银行的热情仍然不减。这是我国当前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股权融资和股份制改造最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2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股权融资的可行性,(2)央行依靠货币政策间接调控金融活动,政府干预减少,有助于把城市商业银行从充当货币政策的“陷阱”中解脱出来,为城市商业银行股权融资扫清了部分障碍。股份制企业应该以股东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如果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依然只是央行和各级政府的政策工具,股权融资后股东的合法利益将得不到保障,这将严重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融资银行的融资需求也不强。近几年来,中央银行依靠货币政策调控金融活动的水平在不断提高,政府不再直接干预金融活动。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开拓再贷款和公开市场业务,初步实现了对金融活动的间接调控,从而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投资者投资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顾虑。,2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股权融资的可行性,(3)国家政策明确支持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进行股权融资。前几年,政府决策层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给以了肯定,有关部门也表示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和进行股权融资不存在政策上的障碍,并积极支持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和进行股权融资。同时,对其他商业银行的股权融资也大大放宽了管制,允许甚至鼓励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因此,在政府力量的推动和投资利益的拉动双重牵引力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股权融资的全面开花是可以明确预见的。,三、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比较分析,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认为,公平、公正地选择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改变单一的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是转变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行为的“催化剂”。作为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外资的股份,不完全是为了资本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带来一个很好的合作效益和合力效益,这个合力的效益就是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更好地提升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商业银行就开始了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实践,但一直没有多大发展,直到2004年才进入一个高潮。,(一)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概况,1.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增加银行自有资本,提高抗风险能力和提升整体实力;其次是为了提升社会形象(引进的境内战略投资者基本上是当地或者全国知名企业),改善股权结构;再次是为了获得境内战略投资者的客户群;最后也是为了将来IPO打下良好基础(对于未上市的广大城市商业银行而言)。,(一)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概况,2.境内投资者投资商业银行的意图。第一,与商业银行建立战略关系,取得商业银行的长期支持,并从商业银行那里获得客户资源。第二,获得高额投资收益。不少机构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商业银行,除了获得红利收入之外,更多的是有将来IPO的预期,只要所投资的银行IPO成功,战略投资者一般都能获得高额收益。2006年长江电力20亿现金参股建设银行,占股1.03,每股成本才1元,如果能以2007年市场价抛出,获利超过300。第三,有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其他商业银行等)是为了构建金融控股集团而参股商业银行。中国人寿与平安保险就是典型代表。,(一)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概况,3.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的现状2006年,中国才基本上解决国内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商业银行的法律障碍,所以中国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股权融资首选境外战略投资者,境内战略投资者甚少,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成熟的、合格的战略投资者还不多;国内实力雄厚的能够成为战略投资者的公司大多还是大型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公司,对改变股权结构、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于事无补,表1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一览表引资银行时间国内战略投资者引资金额(亿元)持股比例中国银行2006.6中国人寿32.280.41平安保险140.18中国再保险公司2.80.04中国财保公司2.80.04烟台市商业银行2006.12华电集团公司2.7325建设银行2004.12国家电网公司200.89上海宝钢集团200.89长江电力200.89兴业银行2006.8中国人寿3.921.75招商银行2002.4粮油进出口公司华侨城集团31.366.66云南电力集团深高速等10家,表1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一览表,引资银行时间国内战略投资者引资金额(亿元)持股比例工商银行2006.1中国人寿59.30.58平安保险110.12太平洋人寿200.2中国再保险公司、泰康人寿、太平人寿华泰财险等220.21中信银行2007.4广州控股1.5工商银行0.81共1.35其他战略投资者27.68注:其中有的是投资H股,投资额按照1:1换算成人民币,(一)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概况,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国内战略投资者集中于2006年,包括一家未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烟台市商业银行)和6家上市商业银行引进了国内战略投资者。除兴业银行只引进了一家国内战略投资者外,其余的6家银行均引进了为数众多的国内战略投资者,且这些国内战略投资者绝大部分是社保基金(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中国再保险公司等)和大型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公司(国家电网公司、长江电力公司、宝钢集团等)。这7家商业银行通过引进国内战略投资者共融资300亿元以上,平均而言所占上市银行的股权比重很小,绝大部分不超过1。,(二)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概况,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商业银行就开始了引进境外外战略投资者的实践,但一直没有多大发展,直到2004年才进入一个高潮。2004年底,单个外资机构入股中资银行的比例上限从原来的15提高到20,所有机构持股最高比例为25。银监会可能在不久之后会进一步放宽外资投资股份制银行的比例限制。而早期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深圳发展银行已经被其战略投资者新桥资本(NewbridgeAsiaAIV,L.P.)取得了实际控制权,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也成为外资进军中国银行业越来越多的市场选择。,1.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其次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约束机制(对国内企业来说,的确有些事情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一个外来者,境外战略投资者就更容易看清楚。境外战略投资者能够促使其加强管理,加快改进不足之处);第三是希望境外战略投资者在产品和技术方面提供帮助;第四是为IPO的成功增加一个重要的砝码1。1陆岷峰,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观点评析及对策建议,海南金融,2006年07期,2.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入股商业银行的战略意图。,资本是随利益而流动,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的银行业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概括起来,其战略意图有这样几点:谋求对中国银行业的控制;抢占中国金融市场份额;在对中国银行业输出管理经验与实施技能援助的同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拓展自身的业务领域和盈利空间。,参股中资银行,通过不断地增资或者收购股份,或者通过人员安排或者技术业务方面的控制,来取得对中资银行的控股权或者实际控制权,从而以占该中资银行总资产5%左右(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为8%,则一般取得5%的资本金投资即可控股)的投资就可以控制和动用该银行100%的资产,资金杠杆效应可达20倍左右,怎能不令外资银行心动,况且中国银行业是垄断行业,外资银行控股之后通过改善管理和产品创新加上原有的金融服务优势,一定会获得巨额的超额利润1。1刘崇献,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福是祸,,3.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现状。,中国商业银行最早于1996年开始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光大银行引进亚洲发展银行),截至2005年6月末,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后获得的股权约为65亿美元。而2005年下半年,建行、中行和工行几家国有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投资总额约为100亿美元,超过自1996年至2005年上半年以来10年时间中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的1.5倍,加速趋势显著。截至2005年12月,已有24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19家中国商业银行,外资投资金额已超过190亿美元,按当时汇率换算超过人民币1500亿元。目前,随着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商业银行成功IPO,外资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比重反而下降了不少。详情见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一览表。,从上表中还可以看出:外资入股境内商业银行案例密集发生在2004,2005年这两年间,尤其是2005年,13家外资入股中国商业银行。其中,境内商业银行主要涉及国有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有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同时投资于几个中国商业银行,如新加坡淡马锡公司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民生银行均有投资,投资总额超过30亿美元;而IFC比较钟情于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在上海银行、南京市商业银行、哈尔滨商业银行、西安市商业银行、兴业银行以及民生银行等6家银行均有投资。2007年5月25日,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表示,将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合格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可以预期,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将取得很大的突破。,3.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现状。,从表3可以看出:境外战略投资者来源地很分散,主要有美国、新加坡、英国、德国、香港等,且所占权重较小,中资还是占据绝对优势。这表明目前不需要对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有过多的担心,还可以适当的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表3中外资股权在中国商业银行中的比重,国家或地区中国美国新加坡英国德国香港特区股权比重87.4264.0603.3243.2630.6880.447国家或地区瑞士国际金融机构荷兰澳大利亚加拿股权比重0.3120.2530.1620.0620.003,(三)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的比较分析,(1)时间。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时间较早,始于1996年,而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则2002年才开始。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案例集中发生在2004与2005年,而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则主要发生在2006年。其原因主要在于:2005年以前中国A股市场过于狭小,而以“四大行”为代表的中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却势在必行,需要引进的或IPO募集的资金数目很庞大,再加上中国2006年底之前要履行对WTO的承诺,开放中国金融市场,所以学术界和政府高层的主流观点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然后条件具备的商业银行境外上市。,(2)资格。中国对境内和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资格要求有很大差别,对境外战略投资者有比较严格的标准:第一,战略投资者投资中资银行的比例不低于5,也不得超过20;第二,本着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精神,最短持股期必须在三年以上;第三,战略投资者要派出董事,参与董事会的管理工作和决策工作;第四,战略投资者要有丰富的银行业管理背景,能在技术和网络上给予中资银行大力支持;第五,入股中资同质银行不超过2家。,这个规定主要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防止中资银行被外资恶意收购,尤其是“四大行”与交通银行一定要保持中方的绝对控股地位,城市商业银行则可以逐渐的放宽管制。对境内的战略投资者则没有股权比例的限制(可以由战略投资者变为收购者),持股最低期限也往往只有1年,更加没有银行业管理背景要求。,(3)股权来源结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境外投资者大多数是大型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或保险公司,有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高盛公司等,占所有境外战略投资者数量的70.9。有政府背景的投资公司(或银行)也不少,有澳洲联邦银行、新加坡淡马锡公司、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公司等,占26.4,国际金融机构和私人投资公司占很小的比重,如国际金融公司(IFC)、亚洲发展银行、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等,见表4。,表4中国商业银行外资股权来源结构,而境内战略投资者则主要是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或公司,其次是保险公司,银行则仅有一家(工商银行)。不过为了顺应混业经营的趋势,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控股集团,中国银行业与保险业有相互持股的趋势,保险公司(主要是人寿和平安)将会加大对商业银行的参股力度1。1参见保险收购银行股权资料汇编,和讯保险,2006.11.14,(4)投资规模。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投资规模远远大于境内的战略投资者。24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共投资约190亿美元,平均每家投资7.92亿美元,中国平均一家商业银行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融资10亿美元。而中国商业银行从境内战略投资者融资共约300亿元,只相当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20;平均一家商业银行通过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融资50亿元,相当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80.4,这个两者相差不大,但境内战略投资者数量却比境外的战略投资者多不少,仅中信银行就有10家境内战略投资者。,投资规模的差异主要在于银监会带有偏见的导向,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006年6月就曾发表这样的言论:“当前,大多数境内的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银行经营管理经验、人才和技能,部分民营企业更是将银行作为融资工具”1,这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演变过程课件
- 贵州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 广东省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综合素质训练数学试卷(含答案)
- 3D课件知识点知到智慧树答案
- 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与指导知到智慧树答案
- 应急处理预案(集锦15篇)
- 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瞻分析
- “戏”说故宫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5禽畜产品采购采购合同
- 求实际距离课件
- KW分布式光伏电站技术方案
- 私募基金管理人-廉洁从业管理制度
- 2025年销售总监面试试题及答案
- 摄像基础知识入门
- 2025-2030全球PCBA纳米涂层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4年老年脆性骨折护理(最终版本)
- 《工程勘察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
- 体检中心沟通技巧课件
- 工作交接表模板
- 佛吉亚卓越体系知识手册
- 3.2 歌曲《牧童之歌》课件(9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