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_第1页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_第2页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_第3页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_第4页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活动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是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和全球市场竞争的需要而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先进经营思想和方法。作业基准成本计算的基础可以根据不同的成本动因设定成本程式库,根据每个产品消耗的作业数量在成本程式库中分配作业成本,然后汇总每个产品的作业总成本,最后汇总为计算每个产品的总成本与单位成本。这样,活动成本计算将重点放在任务上,根据任务的资源消耗情况将消耗资源的成本分配给任务,根据活动成本驱动要素跟踪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从而得出最终产品成本。与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相比,现有成本计算使用单个分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忽略各种产品生产的复杂性和技术内容不同,并涉及不同的活动数量。相比之下,现有成本计算方法相关性较弱,而工序成本计算考虑制造费用的各种代表性成本动因来分配制造费用,从而在高科技环境中更客观、更合理地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基于活动的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主要在于:1.应用条件不同现有成本法适用于产品结构单一、间接费用较少、直接人工成本和实际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一般适用于制造费用所占比重较大的技术、各种产品、复杂的产品生产工艺、生产和运营活动的变化、及时生产系统和综合质量管理系统的顺利实施、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性不满意的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2.成本计算对象不同现有成本法中的成本对象主要特定于“产品”层次,经常是最终产品,活动成本法更关注产品形成过程和成本形成的前因后果,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资源、活动、最终产品等成本计算的对象。作业是成本形成的载体,也是成本计算的对象,企业每次完成一个任务,都会消耗一定数量的资源,同时,一定价值的产出转移到下一个任务,因此,产品将分阶段结转,直到最终交付给客户。资源、任务和最终产品之间通过成本动因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可以为不同层次结构的成本对象(如资源、活动、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销售渠道等)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并且提供的信息量会更丰富。与现有成本计算相比,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扩展了成本概念。现有成本法的成本概念仅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以整体成本为基础进行管理,将成本观点扩展到产品的市场需求阶段,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向后扩展到客户的使用、维修和报废阶段。产品成本的经济本质和内容不同。在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中,成本的经济实体被认为是生产管理过程中消耗的生产数据移动的价值和工人直接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示形式,主要是制造产品过程中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等的制造成本,按成本的经济用途区分成本要素,并将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成本支出作为期限费用进行处理。在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中,产品成本被视为对企业客户的逐步积累和转移具有价值,从而形成转移到外部客户的总价值,因此产品成本是总成本。制造工序的所有成本应包括在产品成本中,因为在合理有效的情况下,它们对最终交付项是有用的支出。活动成本法是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无论它是否与产出直接相关。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也使用期间成本的概念,但此时期间成本将合计所有无效的不合理支出,而不是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支出。因此,在传统成本法中,成本信息可以反映经营结果如何,但也不能反映经营失败的原因,还可以做出变化,在以后的竞争中逆转。在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中,成本核算可以深入到活动层,进行活动分析,从而为降低成本提供了可靠依据,可以探索企业优化工作组合的方法,并采用越来越合理的产品生产程序,减少资源总消耗。理论基础不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根据消耗的生产时间或生产线消耗各制造费用。因此,制造费用可以按一定的标准平均分摊在各种产品的成本中。这种方法不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费和成本的比例问题,只是近似的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驱动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产品成本和价值不是孤立产生的,产品成本的形成与各种资源的消费密切相关,因此间接成本的分配重点在于成本、费用的来源,将间接费用分配和产生这些费用的原因与产品消费工作相关联,工作消耗资源并产生成本。作业式成本计算突破成本会计中的产品界限,将成本会计进行到资源、作业层次。这是从资源消耗开始,由各种资源构成,因为基准按活动中心收集成本,并将每个活动中心的成本按各种活动驱动要素分配给各种产品。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通过选择各种成本驱动要素来分配间接费用,成本计算通过详细指定按产品自下而上分配比重增加的固定间接费用的流程,显着提高成本的可归化属性,按人员分配间接费用,将计算产品成本的比重降至最低,从而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度。5.帐户设置不同作业基准成本计算与现有成本计算相比,科目设定的想法不同。根据传统成本法,企业生产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运营费设置为“间接费用”、“直接人工”、“原材料”等,期间费用根据经济用途设置为“销售费”、“管理费”和“财务费用”帐户。在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中,从最低层次结构、最特定、最详细的资源帐户开始,向上至“成品”帐户,并在每个帐户下建立辅助帐户。6.制造费用边界的差异在传统成本法中,间接费用是制造成本,仅包括与产品生产直接和间接相关的成本作为经济内容,表示用于管理和配置整个工厂的生产、产品销售和生产资金分配的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在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中,产品成本是总成本,所有成本是对最终企业价值有用的支出(如果合理有效),应包括在生产成本中。强调这是生产直接和间接关系,还是费用支出的合理和有效。在这种情况下,期间费用归结为所有不合理的无效支出。7.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方式的差异传统成本法下的管理生产系统是从前到后的生产系统。也就是说,生产从原材料进行到第一生产工序,第一工序完成后将半成品移至第二生产工序等分阶段进行,直到最终完成产品形成为止,传统的成本质量管理一般集中在半成品和完成产品的质量检验上,出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消除。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的生产管理系统通常是及时的生产系统,与传统的生产不同,是从后面拉向前面的一种反向推生产系统,企业的生产程序相互衔接得很紧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收益,减少了企业库存带来的成本。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的质量管理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各个生产阶段的工人保持好自己的生产关,实现自我质量监督,发现废品,立即在本生产过程中改正。8.分配基础不同成本动因是活动成本法下成本的分配基础,与传统成本法相关,分配基础不仅存在数量上的变化,而且存在质的变化。作业基准成本计算采用多重分配基准,不限于现有成本计算中使用的数量分配基准,将财务变数与非财务变数群组在一起,特别强调非财务变数(例如调整准备次数、运输距离、品质检查时间等)的使用。企业传统的成本会计在跟踪生产部门的成本到单个产品时,传统的成本以直接工时或机器工时作为分配基准。可以说是“基于数量的分配方法”,因为工作时间、机器时间、原材料消耗等分配标准与产品数量相关。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使用多个成本驱动要素,从而大大增加成本的可归化属性,生成的产品成本更准确地反映了产品消耗的资源的实际情况。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扩展了分配标准的范围,突出了分配的因果关系,提供的成本信息相对准确。会计程序不同企业传统的成本会计使用两阶段程序分配间接费用。首先将合并的二次生产费用的一部分分配给各生产部门,然后将聚合生产部门的总费用分配给各产品。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还包括两层间接费用分配,但首先根据资源驱动要素将成本分配给任务,将活动分配给集成本的成本库,然后根据各种活动驱动要素将活动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10.产品价格不同在传统成本法中,高费率产品成本被高估,利润水平被低估;相反,低产量产品的成本被低估,利润被高估。ABC方法允许管理当局适当降低产量高、复杂性低的产品的价格,以增加市场份额。对于特殊、价格弹性低的产品,可以提高价格水平。如果客户接受,企业可以获得高收益;如果客户不接受,企业可以减少这种产品的生产,将过多的生产率分配给其他高收益的产品。具体来说,一个月一家企业同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属于成熟、批量生产的产品,本月产量为12000辆,乙产品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设计的产品,共生产1000辆。这两种产品的成本数据如下:a级产品的成本信息项目甲产品乙产品注释生产工作时间240006000直接材料/(元/台)5080直接人工/(元/h)1010间接费用/按工作时间分配制造费用是根据工作时数,根据现有的成本计算方式来指定。成本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项目甲产品乙产品注释生产/台湾120001000直接材料成本/元素80000直接人工成本/要素60000间接费用分配率/%515000/(24000 6000)间接费用/元30000总成本/因素单位成本/(元/台)80170据分析,该企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间接费用除了通常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工费等基本费用外,还有设备调整费、质量检验费、材料处理费等很多。前面相关费用的发生与生产时间密切相关,后面这些费用的发生主要与发生的件数有关。分析、统计相关帐簿记录后,间接费用的构成如下表所示。项目金额圆操作计数注释默认间接费用70000按工作时间分配设备调整成本40000100次甲是20号,乙是80号质量检查成本250002500次甲是1000次,乙是1500次材料处理成本150001000次甲是300次,乙是700次总计根据上述数据,系统将使用活动成本法重新计算默认间接费用成本,使用设备调整次数计算设备调整成本,使用质量检验次数计算质量检验成本,使用物料处理次数计算物料处理成本。间接费用重新分配的结果显示在表中间接费用重新分配表项目金额/元甲/圆我/韩元单位分配率/%甲部/韩元b分配/元默认间接费用700002400060002.335600014000设备调整成本400002080400800032000质量检查成本2500010001500101000015000材料处理成本1500030070015450010500总计7850071500a、b重新计算产品成本要素项目甲产品乙产品注释生产/台湾120001000直接材料成本/台湾80000直接人工成本/台湾60000间接费用/台湾7850071500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分配总成本/台湾单位成本/(元/台)76.54211.5上述计算结果显示,在现有成本计算方法中,a产品的单价为80元/台湾,而a产品的单价为76.54元/台湾,单位成本为3.46元,损耗率为4.33%。相反,b产品在现有成本法中单价为170元/台,运营费计算中单价为211.5元/台,单位单价为41.5元,涨幅为24.42%。从现有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看出,甲产品的成本被高估了,乙产品的成本被严重低估了。a产品是大规模的产品,设备调整、质量检验和物料处理成本相对较少,相应的间接费用也不多,但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在单个生产工作时间分配间接费用,a产品产量大,因此生产所需时间更多,分配的间接费用也更多,因此其成本被高估了。根据客户要求需要及时调整的定制产品b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设备调整、质量检查和物料处理,因此需要更多的间接费用,但产量少,生产时间相对较少。在现有成本法中,使用生产时间间接费用分配给b产品的间接费用低于实际消耗的间接费用,因此该成本被严重低估。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按照传统成本法,小批量产品的成本容易被低估。使用活动成本计算方法时,间接费用按成本驱动要素分配,从而大大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准确度,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诗是抒情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包括:诗人。胸怀壮志,以诗发言。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气质也歌唱。只有一种用语言表达的艺术是诗。中国古代的乐乐叫诗,乐乐叫歌,现代一般统称诗。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达社会生活和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