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唐诗分析.ppt_第1页
第二讲-唐诗分析.ppt_第2页
第二讲-唐诗分析.ppt_第3页
第二讲-唐诗分析.ppt_第4页
第二讲-唐诗分析.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盛唐气象,1、封建时期最强盛时代汉唐盛世。唐朝(618907)分为初、盛、中、晚唐“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慷慨豪迈、奋发进取成为一种时代精神2、灿烂辉煌的文化:绘画、书法、音乐和舞蹈等都取得辉煌成就。唐诗:名家众多、佳作海汇、流派竞繁、众体皆备,意境雄浑豪迈、意气风发,洋溢着浪漫基调、青春的激情,是唐代文化的精华3、安史之乱(天宝十四载755年),唐诗:清人编纂的全唐诗、全唐诗逸、全唐诗外编共收录了近五万二千首诗歌,有姓名的作者达二千三百多人。数量之众,作者面之广,风格流派之多,体裁样式之全,影响之大堪称空前。从内容题材看,唐诗几乎深入到了唐人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田园风光、征战牧猎、渔樵耕织、琴棋书画等等各种素材无不入题,各种感怀均得抒发。,从诗歌的风格流派看,仅就盛唐而言“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爽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也。”(高棅唐诗品汇总序)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边塞战争诗派、元白诗派、韩孟诗派、温李诗派等多种流派。从诗歌体裁看,绝句、律诗、乐府歌行、古体诗等都得到很好的发展。李白、杜甫双峰并侍,一为“诗仙”,一为“诗圣”唐代诗歌经过众多诗人的改造、探索,讲究声律和谐、平仄协调、词义对仗,显得音律优美、圆融流转,韵味隽永,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山水田园题材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大量出现,与隐逸之风盛行有直接关系。古代文人把归隐山林,不求功名看成是傲世独立的表现,以入于山林纵情山水显示人品高洁,进而把返归自然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寻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美天地。古人或谋取功名未果,或功成身退都选择隐居山林、田园。唐代形成了以孟浩然、王维等一批诗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孟浩然(689-740),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禀性孤傲高洁,虽抱有济世用世之志,希望能为国效力,却又不愿折腰曲从。,“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辛大,即辛谔,作者同乡友人,隐居襄阳西山。后被征辟至洛阳。,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清代沈德潜:“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此诗品也。”(唐诗别裁集卷一)“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唐诗杂论),王维(701-761),字摩诘。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多才多艺,精通音乐、绘画、书法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1烟火迟2,蒸藜炊黍3饷东菑4。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5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61、积雨:久雨。空林:疏林。2、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3、藜(l):一种可食的野菜。这里指蔬菜。黍(sh):谷物名,古时为主食。4、饷:送饭食到田头。饷东菑(z):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指初耕的田地。5、槿(jn):植物名。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露葵:一种绿色蔬菜。,6、“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字子居,反对儒墨)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诗人用此说明自己心无杂念、与世无争,谁还会无端猜疑呢。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全诗一共八句,前四句写静观所见的景色,后四句写诗人隐居生活和隐居所得,将辋川的山中风光与自己的隐居生活相结合,形象鲜明、韵味清远,表现了诗人与世无争、超脱淡泊的人生态度。,边塞战争题材唐初,突厥、匈奴等少数民族军事集团对边境地区的不断骚扰,成为我国西北部安全的最大威胁。许多爱国志士为国分忧踊跃从军,加入保疆卫国的战斗行列。一群具有北方阳刚气质的豪侠型诗人,他们热衷功名,渴望能够建功立业,报效朝廷,他们志向远大,希望能够从军立功边塞,获得封侯。一些诗人随军深入塞北,创作了不少边塞战争题材诗歌。,据统计,初唐有四、五十位诗人创作了近百首边塞诗歌。到了盛唐,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极为流行,蔚为壮观,形成流派。边塞诗人擅长用七言歌行和七绝体裁,表达请缨杀敌、报国立功的豪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描写边塞艰苦的生活和奇异的风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抒发缭绕不尽的乡思边愁,揭露军中矛盾,反映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等等。他们的诗歌洋溢着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形成了慷慨壮丽的风格。,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描绘了唐军出发的威武英姿和直捣敌巢的气势。“铁骑”不仅显示了唐军兵力强大、锐不可当,还隐含了必胜的自信和所向披靡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渲染战士们不畏苦寒、血洒疆场的战斗场面,烘托了战士高昂斗志和激越的报国热情。诗歌借旧题抒心志,风骨雄健、慷慨激昂,对仗工整、明快简练。抒发了作者投笔从戎、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高适(700年765年),字达夫、仲武,天宝十二载(752)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终散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旧唐书本传:“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高适的边塞诗洋溢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充满慷慨奋发的时代精神,抒发了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深刻,现实性强,成就最高的是代表作燕歌行,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时任营州都督、河北节度副大使张守珪。当时他带领的军队为契丹所败,却隐匿败绩,谎报军功。高适作诗讽刺此事。,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第一段八句写边境告急、战士奉命出征。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第二段八句写战争的具体经过。,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注:刁斗,古代军中值夜巡更时敲击的铜器,白天用来煮饭)。第三段八句写战败被围,战士和家人重逢无期的悲凉。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第四段写战士以身殉国的悲壮和诗人感慨。,全诗二十八句,写出了一次战役的全过程,多用对比手法,只摆事实,不加议论,而褒贬鲜明。,别董大二首(其一)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董大:当时著名音乐家董庭兰;曛:日色昏黄。,岑参(cnshn)(约715年770年),官至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