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人类学原着选读.ppt_第1页
民族学人类学原着选读.ppt_第2页
民族学人类学原着选读.ppt_第3页
民族学人类学原着选读.ppt_第4页
民族学人类学原着选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学人类学原著选读,梅军二00八年春,第一讲摩尔根及其著述简介摩尔根其人摩尔根著述概况,一、生平:路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HenryMorgan,18181881)“莫尔甘”,“摩尔根”与“莫尔甘”“戈迪乌斯绳结”文学社;“大易洛魁社”;艾利帕克;塞纳卡部落;鹰氏族(Hawkclan);“他牙道乌库”(Tayadawahkugh),摩尔根这个人,二、摩尔根年谱,摩尔根年谱,摩尔根年谱,摩尔根年谱,三、摩尔根的人类进化史态度/思想1、摩尔根相信,那时社会科学家已有充分的证据断言,人类一切部落,在野蛮社会以前都曾经有过蒙昧社会,因而,人类史可以依据其文明进程的阶段性,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人类史的起源相同,经验相同,进步相同。2、依据着这一“科学的断言”摩尔根又相信,作为一为人类学家,他的使命是要回答几个问题:人是怎样度过已往这些一个又一个的时代的,而达到野蛮社会的高级状态的?野蛮人又是怎样经过类似的渐进而最后达到文明社会的?为什么别的部落和民族在进步的竞争中变成落伍者有些进入了文明社会,有些停留在野蛮社会,而另有一些则停留在蒙昧社会?,3、为了给这些问题找到答案,摩尔根说古代社会所要探讨的主要方面,是“四类事实”:(1)制度、发明与发现的历史;(2)政治形态,包括氏族、胞族和部落的演化;(3)家族制度中血婚制到中间过渡形态到专偶制的过渡;(4)财产的占有方面,占有欲望从无到有的演变过程。,四、摩尔根的进化思想与基督教摩尔根的社会哲学具有一种特殊的双重性。它是在自然史(包括天体演化史)启发下开拓出来的一种人类史视野,同时又是一部不同于自然史的文化进化学说。摩尔根在使社会的研究脱离上帝的支配的同时,采取的不单是一种自然史的做法,而夹杂了不少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观,因此,他的思想与进化论之间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在基督教思想的影响,摩尔根反对生物进化论的另一观点,既,人与动物同源、相互演化的观点,主张有独立的起源。他认为进步并非是达尔文所说的“物竞天择”促成的,而是一个神圣的“规划”显现自身的力量的过程。在进化论和美国基督教北方长老会的双重影响下,摩尔根坚信人的心智一致性,从自然史的视野来探索人类治理自身的历史规律,试图从这个规律的把握中发现一种新哲学。他的所有人类学论述,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的。,摩尔根的主要著作如下:1.易洛魁联盟(LeagueoftheHodede-no-sau-nee,ortheIroquois,1851)2.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SystemsofConsanguinityandAffinityoftheHumanFamily,1871)3.古代社会(AncientSociety,1877)4.美洲土著的房屋与家庭生活(HousesandHouse-lifeoftheAmericanAborigines,1881),摩尔根著述概况,易洛魁联盟是一部接近现代民族志的描述性作品,它的理论解释体系奠基于某种进步精神之上。与梅因的古代法一样,易洛魁联盟一书追寻的是一种古史的研究,而这部书的立论,深受英国哲学家格罗特对希腊的研究的影响。格罗特在他的论著中已指出,希腊文明是从以家庭为基础的政体向城邦演化的结果。在城邦出现以前,希腊存在着分离的家庭,这些到后来结合成群,变为胞族(gens)、联族(phratry)和部落(tribe)。其中,胞族很重要,它既是亲属组织,也是政治单位,具有某些古老民主制度的影子,也不乏宗教精神。在希腊人的政治演化过程中,以亲属制度为基础的民主群体,演变为独裁和暴君制度,到雅典时代又建立了一种高级的民主制度。摩尔根的易洛魁联盟依据的历史演化线索,正是格罗特的这种政治体制演化史的精神。,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长达600多页,其中200页为血亲和姻亲制度的列表。摩尔根用这些表格来代表“关系体系”,或“亲属称谓体系”。表格分三部分,分别代表三种体系中的亲属称谓。正文实为对表格的评论,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欧洲与西亚民族的亲属制度,第二部分描述美洲引第安人的亲属制度,第三部分描述印度以东的亚洲和大洋州的亲属制度。摩尔根认为,人类语言体系很多,但关系体系则只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的”(descriptive),一种是“分类性的”(classificatory)。欧洲与西亚民族采纳的是“描述性的”亲属制度,而引第安人、亚洲人、马来人,则采纳“分类性的”亲属制度。,1871年,摩尔根带着他的新书访问伦敦,会见了梅因、麦克伦南、卢伯克、达尔文、赫胥黎等,受到了英国新人类学圈子的欢迎。但麦克伦南开始对他展开批评,说他错误地以为原始人不认识母亲,而事实上,母子纽带的认识,一开始就存在与人类当中。,第二讲古代社会一书之轮廓一、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二、氏族制度的发展三、家庭与婚姻的发展四、财产的发展过程,摩尔根极端反对种族歧视,他热爱印第安人民,尊重他们的才能和成就。他敢于与当时资产阶级历史学界和社会学界的“权威”作斗争,反驳他们的谬误观点。古代社会之“摩尔根传略”(1977),一、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在这部分摩尔根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他把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发明作为划分社会阶段的标志,一共划了7个阶段,即:1、低级蒙昧社会;2、中级蒙昧社会(鱼类食物和用火知识的获得);3、高级蒙昧社会(弓箭的发明);4、低级野蛮社会(制陶术的发明);5、中级野蛮社会(东半球始于动物饲养,西半球始于用灌溉法种植玉蜀黍等植物以及使用土坯和石头来从事建筑);6、高级野蛮社会(冶铁术的发明和铁器的使用);7、文明社会(标音字母的发明和文字的使用)。,二、氏族制度的发展摩尔根认为,氏族组织给我们显示了人类的一种时代最古、流行最广的制度。无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澳洲,其古代社会几乎一律采取这种政治方式。氏族制度是社会赖以组织和维系的手段。它开始于蒙昧阶段,经过野蛮阶段的三个时期,一直保留到政治社会建立时为止,它是古代社会的基础。氏族制度的演变主要限于两个方面:第一,按照原始的规定,世系是由女性下传的,如易洛魁人那样;最后转变为由男人下传,如希腊氏族和罗马氏族那样。第二,在原始阶段,氏族成员死后,其遗产由本氏族成员继承,后来改为由死者的同宗亲属继承,最后转变为由其子女继承。这些改变看去似乎无关紧要,实际上却表现了社会状况的重大改变,同时也表现了长足的进步。,摩尔根关于氏族制度的讨论,得到了恩格斯的高度赞扬,恩格斯说:“在1847年,社会的史前状况,全部成文史以前的社会组织,几乎还完全没有人知道最后,摩尔根发现了氏族的真正本质及其对部落的关系,这一卓绝发现,把这种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内部组织的典型形式揭示了出来。”“摩尔根的伟大功绩,就在于他在主要特点上发现和恢复了我们成文历史的这种史前的基础,并且在北美印第安人的血族团体中找到了一把解开古代希腊、罗马和德意志历史上那些极为重要而至今尚未解决的哑谜的钥匙。”,三、家庭与婚姻的发展摩尔根早在人类家族的血亲与姻亲制度一书中,就通过亲属称谓的探讨,叙述了家庭与婚姻的形式。在古代社会中,他更加丰富和明确了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指出了家庭和婚姻在人类历史中依次的发展阶段:(1)血缘家庭,是从乱婚状态发展而来的第一种家庭形式,禁止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婚姻,允许直系与旁系兄弟姊妹之间的婚姻;(2)普那路亚家庭,几个姐妹共几个丈夫,或几个兄弟共几个妻子的集团婚姻;(3)对偶家庭,与相对固定的配偶同居,可随时离异;(4)父权制即一夫多妻制家庭;(5)“一夫一妻”制家庭。,摩尔根提出了财产的三种继承法:第一种是在本氏族成员中分配财产;第二种是在同宗亲属中分配财产;第三种是由子女独享继承权。摩尔根认为这三种继承法分别与人类社会的三个阶段,即野蛮时代的低、中、高三阶段相适应。他分析了财产由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的过程,说明只是在母系制转变为父系制,才开始出现了私有财产,父亲们才开始把自己的财产传给自己的子女。他最后指出,只要进步仍将是未来的规律,像它对于过去那样,那么单纯追求财富就不是人类的最终的命运了。社会的瓦解,即将成为以财富为唯一的最终目的的那个历程的终结,因为这一历程包含着自我消灭的因素。政治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和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知识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形式上的复活。,四、财产的发展过程,摩尔根在临去世的那年(1881年)发表他的最后一本著作:美洲土著居民的住房和居住生活。这本书介绍了美洲印第安人的房屋建筑怎样从简陋的窝棚、掩蔽所,经群居院落,逐步发展到单门独户的住宅。该书实际上是古代社会的补编。,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赞赏,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副标题为“就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于1884年出版。恩格斯认为,古代社会是今日划时代的少数著作之一”,并说:“摩尔根在美国,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发现了四十年前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以此为指导,在把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加以对比的时候,在主要点上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果。”恩格斯甚至还说,摩尔根“还对现代社会提出了直接的共产主义要求”“用了只有卡尔马克思才能用的字眼来谈论这一社会的未来的改造”。,对摩尔根古代社会观点的质疑,1.他把用火与捕鱼当作蒙昧低级与中级阶段的标志是不正确的,实际上人类一开始就知道用火,而捕鱼成为经济部门是新石器时代的事,2.他把制陶当作蒙昧与野蛮阶段之间的标志,而把没有制陶术的波里尼西亚人列入蒙昧阶段,实际上波里尼西亚人有很高的园艺技术,早已到达野蛮阶段。3.他把炼铁术的发明作为野蛮与文明的分界线,实际上铁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分界的标志,而野蛮与文明的分界标志应是青铜。4.关于“血缘家庭”和“普那路亚”家庭,不少学者认为这是误解了夏威夷人的情况,实际上夏威夷人早在18世纪时氏族制度已崩溃,从而接近了阶级制度和国家的大门。,另外,摩尔根也像其他进化论学者一样,把人类发展阶段的一致性归因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认为“人类的主要制度是由几个原始的思想胚芽发展成的”,它们的发展“早已被人类心智的天然逻辑所注定”。在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时候,经济方面的论证也不够充分。但是,尽管有这些缺点,并不影响摩尔根探讨社会发展规律主要点的正确性,也不能否认他是当时有重大影响的民族学家。,第三讲古代社会对人类社会的原始组织探讨1、婚级组织2、氏族组织3、部落组织4、部落联盟组织,摩尔根在序言前的两段话:“近代科学要求我们对人类和人类的成就进行细心透辟的研究,以证明我们人类之生存于地球上并不是从最高级开始,而是从最低级开始逐渐向高级上升的;以证明人类的能力经历过一段发展过程;以证明文明的全部要素,诸如生活技术、艺术、科学、语言、宗教和哲学等,都有是从人类心灵与外界大自然两者之间所进行的缓慢而艰苦的斗争中产生出来的。威廉德怀特惠特尼:东方学和语言学研究第341页”,“这些社会反映了我们数千代以前的祖先的精神面貌。我们在肉体上和心灵上已经度过了与此相同的一些发展阶段,而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今天这个样子,正是由于曾经有过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劳动和他们的奋斗。我们的文明奇迹乃是千千万万的人们无声无息孜孜努力的结果,就象英格兰的白垩山崖是由无数带石灰质壳的有孔虫合力造成的一样。J凯因斯博士,见人类学第1卷,第2期,第233页。”,从这两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摩尔根想告诉我们什么?或要求我们了解什么?实质就是要我们今天生活在文明时代的人类要了解自己,要认识自己,不要被其它歪理邪说所蒙蔽,要认识到“诸如生活技术、艺术、科学、语言、宗教和哲学等”,都全部是人类社会“与外界大自然两者之间所进行的缓慢而艰苦的斗争中产生出来的”,今天的文明“是数千千万万无名的人们无声无息孜孜努力的结果”,并不是谁恩赐的。只要能认识到这些问题,我们人类才能健康地发展,用人类的智慧和能力改造自然界、发展着人类。,“当我们按时间和发展的顺序向上溯而按人类的进步向下看的时候,人类的发明是越早越简单,越早越同人类的基本欲望直接相关;人类的组织也越早越接近于原始状态,那就是由血亲组成的一个氏族并推举一个氏族酋长,而且近亲关系中的若干氏族则组成一个部落,部落由一个酋长会议领导。(第32页)”这里提出了“人类的发明是越早越简单,越早越同人类的基本欲望直接相关”。,1、婚级组织:“在早于氏族的组织,即以性为基础的组织,存在氏族的根苗。(第873页)”“以性为基础的婚级组织,和以亲属为基础理论的未成熟的氏族组织,目前正流行于那些说卡米拉罗依语的澳洲土著之中。(第48页)”“男女两性的婚级组织是他们的社会的基本单位,当氏族组织臻于成熟之时,婚级组织当然就从属于氏族了。(第48页)”,“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恩格斯这就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原因所在,也是原始人类产生自愿的、民主的婚级组织的最原始、最简单、最基本的条件。,2、氏族组织:“氏族就是一个由共同祖先传下来的血亲所组成的团体,这个团体有氏族的专名以资区别,它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第62页)”“氏族均表现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社会组织,这种组织从远古以来即已流行,其起源之古乃至我们追溯到杳茫的年代也无从探究。这也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组织单位,它是古代社会的基础。(第62页)”“氏族既以团结亲属为其原则,所以它对于每一个成员所尽的保护之责,是现有的任何其它力量都办不到的。(第68页)”,上面讲的就是氏族组织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它是古代社会的基础”,那么,这种组织是什么性质呢?“他们的政府基本上是民主的,因为氏族、胞族和部落都是按民主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第66页)”,氏族法:“氏族的特色即体现在它授与其它成员的权利和特权以及它给其它成员规定的义务上面,这些权力、特权和义务如下述,这也就构成了氏族法。(第69页)”“(一)选举氏族首领和酋帅的权利他们是每一个氏族从本氏族成员中选举出来的。(第70页)”“首领的职位以氏族为基础,这是很自然的,因为氏族既是一个有组织的血亲团体,理当需要一个代表他们的领袖。(同上)”“氏族成员掌握选举他们首领和酋帅的权利:在公署周围设有警卫以防篡夺权位;其余的氏族对选举有否决之权;凡此均可以体现出氏族制度所产生的民主原则。(第71页)”,“(二)罢免首领和酋长的权利在职者名义上都是终身制职,实际上却必须行为良好才能保持其权力,因为人们有罢免他的权利。”“一个酋长的行为如不称职,人们就会对他丧失信任,这就足可以有理由把他罢免了。首领和酋帅倘被氏族的会议按正当手续罢免,以后就不再视为酋长而成为一个普通人了。”“氏族成员由于具有罢免,并不时地行使这种权力,才能维持主权来控制他们的首领和酋帅。这一点也反映了氏族的民主制度。(第72页)”,“(三)在本氏族内互不通婚的义务氏族组织显然有一个主要的目的就那是,要把那位假定的始祖的一半子孙分离出来,并且禁止他们相互通婚,因为他们是血亲。(第72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婚姻法第八条不是也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这就是原始人类为现代社会留下的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经验的体现。,“(四)相互继承已故成员的遗产的权利在蒙昧社会,财产包括个人私有物品:在低级野蛮社会,则在个人私有物品之外再加上对群居宅院和园圃的占有权。(第73页)”“上述的这些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加强了氏族的自决权。(第74页)”可见在氏族共有财产的基础上,是存在着个人财产。这就体现了氏族组织中存在个人占有财产的权利。当然这种财产实质就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之分,即大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个人占有生活资料。,“(五)互相支援、保卫和代偿损害的义务在氏族社会中,个人安全依靠他的氏族来保护,在氏族成员中亲属的团结是互相支持的一个有力的因素。侵犯了个人就是侵犯了氏族;对个人的支持就是氏族全体亲属列阵来做他的后盾。(第74页)”“氏族成员在他们处于忧患困难之时彼此相互帮助。(同上)”“氏族成员有协助新婚夫妇建造房屋的义务。(第75页)”“为一个被杀害的亲属报仇是一项公认的义务。(同上)”这些义务就是氏族组织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则,体现了氏族“相辅相存”的原则。,“(六)为氏族成员命名的权利(第76页)”“(七)收养外人为本氏族成员的权利一个人口日益减少的氏族可以通过收养的办法来补充成员。(第78页)”在现代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人口的相互移民,可以讲就是这种传统的延续。因为从中都可以学到很多有益于本国家、本民族的东西,也是人类进化和民族昌盛的主要原因。,“(八)氏族的宗教(第78页)”“那就是:他们的宗教崇拜是一种对神恩的感谢,并向大神及众小神祈祷,希望不断赐福于他们。(第79页)”这反映了人类在蒙昧时代的愚昧,不能认识人类自身和了解自然界的原因。但也不能太绝对,我们现代社会的“文明人”不也是还在延续这种作法吗?,“(九)一处公共墓地(第80页)”它起着团结氏族的作用,也反映了人类的本性,即人不能忘祖忘宗,要承先启后,讲亲情孝顺。“(十)一个氏族会议它是处理政治事务的机构,又是统驭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和最高权力机构。(第81页)”,以上的氏族法就明白地告诉了我们氏族组织特点是“民主的”、“平等的”、“集中的”、“相辅相存的”、“个人占有财产”等原则,正如:“在易洛魁人中,每个氏族所有的成员在人身方面都是自由的,都有互相保卫的义务;在个人权利方面平等,首领和酋帅都不能要求任何优越权;他们是靠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同胞。自由、平等和博爱,虽然从来没有明确规定,却是氏族的根本原则。(第82页)”这就是氏族组织存在的根本原因,也是现代社会任何国家和组织发展的根本原则。,3、部落组织:“在氏族社会里,如果没有部落作为基础,就不可能存在联盟;如果没有氏族,也就不可能有部落,胞族则可有可无。(第102页)”“(二)对各氏族选取出来的首领和酋帅的授职之权在易洛魁人中,凡被选为首长者必须得到酋长会议授职以后才能正式担任此职。因为各部落会议由氏族的酋长们组成的,它有维护共同利益之权,所以,把授职权的功能委托给部落会议显然是合理的。(第111页)”,“(二)对这些首领和酋帅有罢免之权罢免首领和酋帅之权,主要属于该首领和酋帅所属之我族。但部落会议也有这种权力,并且可以不经本氏族同意,甚至可以违反本氏族的意见。在蒙昧社会、低级野蛮社会以及中级野蛮社会,酋长都是终身职,或者说在其行为不出轨的期间内一起充任。在这种社会状态下的人类还不知道要对被选举的职位规定年限。因此,为了维持自治原则,罢免权尤其是不可少的了。罢免权是氏族以及部落的统治权的永恒保障;虽然他们对于统治权的理解很浅,但这种权力却很实在。(第112页)”,4、部落联盟组织:“产生联盟的条件和组成联盟的原则非常简单。联盟是既存的因素应时而自然产生出来的。一个部落一旦分化成几个部落之后,这几个部落各自独占一块领土而其领土互相邻接,于是它们便以同宗氏族为基础,以方言接近为基础,重新结合成更高一级的组织,这就是联盟。氏族所体现的亲属感情、各氏族的同宗关系,以及他们的方言仍能互相理解,这三者为联盟提供了重要的因素。(第121页)”,“易洛魁人的联盟基本上是民主制的;一则因为它是由许多氏族组成的,而每一个氏族都是按其共同的民主原则组织起来的,这不是民主制的最高典范,而是民主制的原始典范;再则因为各部落仍保持自治之权。(第143页)”可见不论是在婚级组织、氏族组织、部落组织、部落联盟组织,都可以看到当今社会国家的影子,从中都可以找到当今国家应该做或正在做的事情。因为人类社会的原始组织就是今天国家的雏型,今天的国家就是人类原始组织发展的必然结果。,生存和繁衍的需要是人类为什么要组织起来原因:1、生存需要人们为了生存就必须劳动,要劳动就会自然或必然地联合起来;人类的存在就自然或必然地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两者的结合起来就是人类原始组织的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所以,人类的原始组织是生存的需要。,2、繁衍的需要人类的发展是经过无数代人的繁衍而生生不息,才发展成为今天的人类。而人类的繁衍是必须由男女双方的结合为基础的,这种结合的过程,就是人类原始婚级组织的发展条件。正如恩格斯讲:“另一方面是人类的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人类为了自身的生产必须是男女双方的结合,所以,人类社会的男女的结合是繁衍的需要,也是原始社会形成婚级组织的基础。,人类就是为了这两个目的:生存和繁衍;人类才自发地联合或结合起来,即组织起来,从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完成了人类的自身发展,逐渐地发展成为今天的人类。而这种人类自身的发展过程是在自愿的、民主的原则上完成的。,摩尔根说“通过这些事实来看,近代文明中的某些赘疣,如摩门教之类,不过是古老的蒙昧文化留在人们脑海中尚未被消除的残余而已。我们的大脑与往古的蒙昧人、野蛮人的头颅中从事活动的大脑是同样的,这是靠代代相传下来的;这副大脑传到今天,已经被它在中间时期为之忙碌不已的思想、愿望和感情填塞得满满的了。就是这同一大脑,随着世世代代经验的培养,它变得比以前更老练了,也更大了。野蛮社会的精神处处露头,就是因为这副大脑频繁地重现它的古代野性。这些都可以解释为一种精神的反祖现象。(第58页)”,从摩尔根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我们现代的大脑与往古的蒙昧人、野蛮人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我们今天的文明与智慧是世世代代人类经验积累的原因,单从组织的发展来看就是很好的说明,比如:我们现在在任何组织中都提倡自愿、平等、民主、集中等条件,这些要求就是体现了原始人类自然或必然产生的原始组织的本意;而现代文明社会的组织中存在的违反这本意的不利于人类组织发展的因素,不就是反祖吗?其实,现代社会的任何组织产生时,不都有是在讲自愿的、民主的条件吗?而这些条件不就是返祖吗?,第四讲古代社会对财产的讨论,1、财产的由来“(十四)、财产的产生和财产的直系继承法的建立虽然财产在最终导致希伯来型和拉丁型的父权制度家族的运动中没有起什么作用,但是财产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增加,对于向专偶制方向的发展却一直施加了越来越多的影响。无论怎样高度估量财产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都不为过甚。它是使雅利安人和闪族人摆脱野蛮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力量。人类头脑中的财产观念的发展,开始十分微弱,最终却成为其最主要的欲望。政府与法律的建立主要就是为了创造、保护和使用财产。它导致了人类奴隶制的产生,使奴隶成为有利于生产财产的工具在经过了几千年之后,又是它发现了自由人是更有利于生产财富的机器,从而导致了奴隶制的废除。(第511页)”,“但是,蒙昧人的财产是微不足道。他们对于财产的价值、财产的欲望、财产的继承等方面的观念很淡薄。粗糙的武器、纺织品、器具、衣服、燧石、石制工具、骨制工具,以及个人的装饰品,代表蒙昧生活状况中财产的主要项目。财产的占有欲尚未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因为几乎不存在财产。这种欲望直到相隔遥远的文明社会才发展为生气勃勃的贪欲,这种力量如今在人类头脑中成了一种极有支配作用的力量。土地在当时尚不成为财产而为部落共有,公共住宅由占居者共有。纯属个人的物品随着发明的缓慢进程而增加,而强烈的占有欲这股新生力量也就从这里不断得到发展。(第535页)”,“对财产的最早观念是与获得生存资料紧密相连的,生存资料是基本的需要。(第593页)”也就是说人类的财产观念是与“获得生存资料紧密相连的”,而生存资料的获得是人类为了生存迫使人类进行共同劳动的结果。人类从共同劳动中获得生存资料,在满足生存需要后的积累的生存资料就变成了财产。“因此,财产的发展当与发明和发现的进步并驾齐驱。(第633页)”这就是人类财产产生的原因,即财产的产生是与人类的“发明与发现的进步并驾齐驱”“紧密相连”。,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财产的产生是与人类“获得生存资料紧密相连”,人类的“财产的发展当与发明和发现的进步并驾齐驱”,所以,财产的多少与人类先进与落后、文明与蒙昧也是同步的,久而久之,财产就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进而成为人类社会划分阶级的唯一界线。,2、财产是划分阶级的唯一界线“随着财富的增多,无疑地在社会上也增多了特权阶级分子;从瑟秀斯时期到梭伦和克莱斯时期,雅典社会之所以充满着那些动乱不安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即在此。(第249页)”“财富的增多”是产生“特权阶级分子”和社会“动乱不安”的原因。,“瑟秀斯把民众分为三个阶级,不论其氏族关系如何,这三个阶级分别称为士族;农民;工匠。凡是民政和宗教方面的主要官职都由第一阶级的人担任。这一次阶级划分不仅是承认财产和贵族分子在管理社会方面的地位,而且是第一次直接反对氏族掌握管理权的运动。其目的显然是为了把各氏族的酋长及其氏族中的富人联合起来,自成一个阶级,而垄断社会权力所寄托的主要官职。把其余的人分为两大阶级,也破坏了氏族的关系。(第259页)”,“当梭伦任执政官的时候(公元前594年),梭伦制订了一部法律,其中有一部分是新法,不过是针对主要的财政困难而修订的;除此之外,他又重新提出瑟秀斯把社会按阶级组织的计划,不再使用以前称谓,而是按照人们的财产多少定名。梭伦按照人民的财产数量将他们分成四个阶级,他走得比瑟秀斯更远。梭伦现在已经把以财产作为一种政治体制的基础这个观念灌注在新的以财产划分阶级的方案中了。然而,这样仍然未能达到政治社会的观念,政治社会必须奠基于地域和财产两者之上,它必须通过人们的地域关系来和个人打交道。梭伦规定:只有第一阶级才能充任高级官职,第二阶级服骑兵役,第三阶级服步兵役,第四阶级服轻装兵役。最后一个阶级的人数最多。他们没有担任官职的资格,亦不纳税;第264页)”,“塞尔维乌斯土利乌斯的时代(约公元前576533年)是紧接在梭伦时代(公元前596年)以后,在克莱斯瑟尼斯时代(公元前509年)以前。废除氏族制度而创立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其主要变革有三:第一,以根据个人财产多少而定的阶级来代替氏族;第二、以百人团大会作为新的民众大会来代替库里亚大会,并将后者的实权转交给前者;第三、设置四个市区,其性质有如美国的市区,每个市区各有划定的边界,各有名称标志为一个领域,其中的居民需要登记他们的名籍和财产。(第329页)”,“我国古代商、周奴隶社会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特别是在西周奴隶总管周公旦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称为礼制,也叫周礼。其中主要的是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西周的等级制度把人们大约区分为天子、诸候、大夫、士、庶人、仆隶第六个等级。庶人、仆隶是被压迫阶级。这种等级制度就是奴隶阶级层层统治劳动人民的制度,它具体规定了奴隶主阶级内部各个等级之间的不同的待遇,也规定了奴隶被奴役的地位。各种礼仪,实际是代表奴隶主各个等级享受的特权。什么样的等级,用什么样的礼。(社会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3页)”,这样连起来一看,我们就明白了,不论是任何民族或国家在社会进化的道路上基本上是同源的,而这种按照财产划分阶级的界线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在这些社会里建立了以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民主国家和政府。特别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财产划分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起到了基础的作用,因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同样也是延续了梭伦的“按照人们财产的多少”和塞尔维乌斯土利乌斯的“以根据个人财产多少”来划分阶级的。马克思的资本论,不就是“财产论”吗?,3、财产划分阶级的得与失“雅典人就这样创立了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第二个伟大的政治方式。他们以地域结合的体系代替了由人身结合的迭进体系。作为一种政治方式,它奠基于必须永久固定的地域,奠基于多少有些地域化的财产,它通过地域关系来和它的公民打交道,这些公民现在已经定居在乡区中了。一个人要成为国家的公民,首先必须成为一个乡区的公民,人们都在其所属的乡区中投票、纳税,并且从这里被征去服兵役,同样,人们都从所属的乡部这个更大的地区单位被选进元老院,被选出指挥一支陆军或海军。个人同氏族或胞族的关系不再支配他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尽的责任了。这两种制度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如它们显然有着根本性的差异一样。人民现在已经完全在地域范围内联合成为政治团体了。(第270、271页)”,“在新政府下,人民大会掌握实权,决定雅典的命运。给国家带来安定与秩序的新因素是享有完全自治权和地方自治政府。以类似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百个乡区将决定雅典共和国的总体活动。(第273页)”在这种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下,它的成果是什么呢?“雅典在新政治体制下勃然兴起,声威并著。由于民主制度的鼓舞,天才洋溢,智慧跃进,雅典人已上升到了人类历史上诸民族中最卓越的地位。(第274页)”,“在塞尔维乌斯建制下最后设立的政府就此定型,一直到共和国之末;执政官代替了早先的统帅。它的基础并不在于雅典政府那种含有特定意义的地域,也不是今天所谓的地域;其组织的基本单元为区,区以上为兵或郡,县以上为国,每一层都有组织机构,并赋以政府职能,作为一个整体中的组成部分。中央政府压倒了地方政府而使后者趋于萎缩状态。它之奠基于地域;它把控制政府的权力交给了最富裕的阶级,这就表明财产已成为压倒一切的因素。然而,它也有一种地域基础,因为它为公民注籍以及为了财政和军事目的而承认地域划分,并予以利用,它在这些方面都通过地域关系来和公民们打交道。罗马人到这时候已经完全脱离了氏族社会,进而处于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第二个伟大的政治方式之下了。他们抛弃了氏族制和野蛮社会,上升至一个新的文明领域。从此以后,创造财产、保护财产,便成为政府的主要目的,再加上统治远处的部落和民族而从事的征服活动。(第335页)”,上面谈到的就是“地域和财产为基础”或“按照财产划分阶级”的社会制度的进化过程,国家形成的依据和国家的职能及给社会带来的繁荣,正如书中写道:“近代的参议院就是从古代的酋长会议发展而来;近代的众议院就是从古代的人民大会发展而来;这两者合组成近代的立法机构。又如近代的最高行政首脑,无论是封建国王或立宪国王,无论是皇帝或总统,都是从古代的军事统帅发展而来,这是自然的、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又如,罗马的大小法官和近代的法官都是从古代的市政长官经过曲折的演变发展而来的。平等的权利、个人的自由、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也都是从氏族制继承下来的。(第338页)”,按照“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第二个伟大政治方式”,其实就是“按照财产划分阶级”的体现,从而使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社会,这本身就是人类进步的反映,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同样也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必然结果。但是由于人类受到自身认识的局限,受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局限,财产一产生就未能将财产与人类的关系摆正确,而在这个问题上一起存在着迷惘,那么它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呢?摩尔根在书中写道:,“西塞罗固然是爱国而高尚的罗马人,但他却对这种将人民划分为若干阶级、并将支配政府的势力交给少数公民的办法表示赞同和嘉许。他说,塞尔维乌斯土利乌斯从人民大众中挑选出一大批人置为骑士,然后将其余的人分为五个阶级,并将年老与少壮者加以区别,他建立这种制度便使表决权不掌握在群众手里而掌握在富人手中;他决心要在我们的政府中建立这样一个原则,即不使最大多数人具有最大的势力,因为任何政府都应遵守一个原则。他赞成权利的不平等,他赞成取缔自治权,根据从那时到现在两千多年的经验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所赞成的两个原则造成并发展了无数的愚昧腐败的行为。终至使政府和人民同归于尽。(第322页)”,“当人们大量增加财产以后,当社会上开始感受到财产的影响和力量以后,奴隶制便出现了。奴隶制破坏了上述的种种原则,它认为变成奴隶的人是非我族类的外人,是被俘虏的敌人,它就是靠这种自私而虚伪的理由支撑下去的。力求建立特权阶级的贵族政治原则,也随着财产逐渐产生出来。在相对说来为时较短的文明社会中,财产因素大大地控制了社会,给人类带来了独裁制、帝制、君主制、特权阶级,最后带来了代议制的民主政治。它还使文明民族的发展历程基本上成了一种创造财产的历程。(第338页)”这段话讲了在“财产大量增加以后”,并且控制了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独裁、帝制、君主制、特权阶级,最后带来了代议制的民主政治”,这是财产带来的吗?,“在野蛮阶段的晚期。一种新的因素,即贵族的因素,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当时已为个人大量拥有的财产的增加,正在为个人的影响奠定基础。同时,奴隶制则是通过永远降低一部分人的地位的方式,使个人境况的悬殊达到了以前各文化阶段不曾存在过的地步,这种情况,以及财产和官职,使贵族的感情逐渐发展起来,这种感情给现代社会以积极的影响,并抵消了由氏族创造和培育起来的民主原则。它很快就引入了不平等的特权,引入了本民族内不同个人的不同身份,从而破坏了社会的平衡,终至成为不团结与斗争的根源。(第555页)”,摩尔根在讲了财产划分阶级的得与失后讲到:“人类逐渐学到了一个简单的教训,那就是:为公众的利益和公众的繁荣计,全体人民比历史上已出现过的,或将来可能出现的任何特权阶级的人都要高明,不论那些特权阶级的人是怎样挑选出来的和受过什么样的培养。支配最先进的社会的各种政府也都还处在过渡阶段中;正如格兰特总统在他最后一次就任演说中所指出的,这些政府必然会合乎逻辑地转向民主制度,这句话不无道理;这种自治形式或体现和表达了一个自由的、有教养的民族平均智慧水平和道理水平。(第338页)”“但是,一旦人类的智慧提高到涉及财产抽象权利(包括财产与国家的关系、个人权利与财产的关系等)这个重大问题时,相信现存的秩序将会发生改变。未来变化的性质也许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曾经一度以原始社会形态普遍流行而在许多文明国家受到压抑的民主政治,似有可能注定会再度成为普遍的、占绝对优势的制度。(第339页)”,第五讲对古代社会中有些名称的理解,从古代社会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社会也经常使用的各种名称,如:社会、政治、欲望、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1、社会摩尔根:“先出现的第一种方式以人身、以纯人身关系为基础,我们可以名之为社会。(第6页)”马克思:“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特征的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的总和,而其中每一个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马克思:雇佣劳动和资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第1卷第363页)”,以上就是说明,社会是以人类为基础的,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离开了人类就没有了社会。所以,社会的存在就是由人类的存在决定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意义或功能马克思和恩格斯谈了三个因素:“所以,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因为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第二个事实,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的工具又引进新的需要。”“一开始就纳入历史发展过程的第三种关系就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第1卷第32、33页)”,2、政治摩尔根:“(二)政治的萌芽必须从蒙昧社会状态中的氏族组织中寻找;然后,顺着政治制度的各种演进形态,下推到政治社会的建立。(第6页)”“谈到政治观念的发展这个题目时,自然会想到以亲属为基础所组成的氏族就是古代社会中的一种古老的组织;但是,还有一种比氏族更早、更古老的组织,即以性为基础的婚级组织,却需要我们首先予以注意。并不是因为这种组织在人类经验中显得很奇特,而是由于更深刻的原因,那就是因为氏族的胚体看来即孕育在这种组织之中。(第47页)”,“原始思想的胚胎对人类的心灵和人类的命运产生过有力的影响,这些思想胚胎中,有的关系到政治,有的关系到家庭,有的关系到语言,有的关系到财产。(第69页)”恩格斯:“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任何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为任何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领域进行的”,列宁:“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分经济斗争(反对个别资本家或个别资本家集团,争取改善工人处境)和政治斗争(反对政府,争取扩大民权,即争取民主和争取扩大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一切经济斗争都必然要变成政治斗争,所以社会民主党应该把这两种斗争紧紧地结合成一种无产阶级统一的阶级斗争。这种斗争的首要目的应该是争取权利,争取政治自由。”从马克思主义者的这些说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政治”的实质就是“领导权力”,3、欲望“人类头脑中的财产观念的发展,开始时十分微弱,最终却成为其最主要的欲望。(第611页)”“蒙昧人的财产是微不足道的。他们对于财产的价值、财产的欲望、财产的继承等方面的观念很淡薄。财产的占有欲尚未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因为几乎不存在财产。这种欲望直到遥远的文明社会才发展成为生气勃勃的贪欲,这种力量如今在人类头脑中形成一种极有支配作用的力量。土地在当时尚不构成为财产而为部落共有,公共住宅则由占有者所有。纯属个人物品随着发明的缓慢进展而增加,而强烈的占有欲这股新生的力量也就从这里不断得到发展。(第535页)”,第六讲性关系的“乱”到“治”,在断言氏族制度曾普遍存在于整个人类的原始社会之后,摩尔根紧接着提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究竟氏族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自发产生的,因而在不相毗连的地区里它本身不断出现呢,还是它只有一个单独的来源,从这个来源中心通过人类不断的迁徙而传播于全球呢?(第372页),摩尔根倾向于认为,世界各地的文化曾同源于亚洲,不同的地区之所以都有氏族,是因为它们与亚洲这个祖先之地有源流关系,而各地的氏族之所以不尽相同,是因为各氏族从亚洲迁出的时间不同。,摩尔根提出的闻名于世的5种家族形态理论:1、血婚制家族(consanguinefamily)2、伙婚制家族(punaluanfamily)3、偶婚制家族(syndyasmianfamily)4、父权制家族(patriarchalfamaily)5、专偶制家族(monogamianfamily),“这三种亲属制是以婚姻形态为基础的;每一种亲属制度都力求尽事实所可能知道的情况来表达与之相应的婚姻形态下人与人之间的实际亲属关系。所以我们看到,这些亲属制度并不基于天然关系,而基于婚姻;并不基于虚想,而基于事实;每一种亲属制在其使用(存在)期间都是既合乎逻辑也合乎实况的制度。”(第391页),第一种婚姻形态中,血婚制对应着马来亚式亲属制度,摩尔根推测它可能在夏威夷存在过,也“在古代曾普遍流行于亚洲”(第384页),“事由嫡亲的和旁系的兄弟姊妹集体相互婚配而建立的”(第382页)。从摩尔根时代到今天,没有民族志的经验事实证明血婚形态的存在。于是,当年的摩尔根也只有通过推测才能查到血婚的蛛丝马迹。他进行推测的“依据”,就是马来亚式亲属制度。马来亚类别式亲属制度,被摩尔根视为原始血婚的明证。在摩尔根看来,血婚制的成分仍然可以在当时的夏威夷找到。这一点有许多传教士的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