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通论复习重点_第1页
考古学通论复习重点_第2页
考古学通论复习重点_第3页
考古学通论复习重点_第4页
考古学通论复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般考古学理论综述要点第1章概述考古学1.学科属性:人文学科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献史一起支撑着历史科学。2.定义和研究对象:用实物研究古代人类历史的科学。它只研究古代人类的文物,包括遗物和遗物。请注意,现代文化遗迹不属于考古研究的范围。3.考古学对历史研究的意义用证据和经典补充历史二、考古文化1.定义:同时分布在共同区域的文物,具有一组独特的文物和遗迹。不同时代和地区的文物的单一文化因素不能称为考古文化。2.类型划分:由于地理分布的不同,同一“考古文化”的文化特征也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需要通过“文化类型”来区分,即属于同一文化的不同“类型”。(1)在发现之初,人们不知道同一文化不同时期的文物序列,常常用不同的文化类型来区分它们。如仰韶文化中的半坡型和庙底沟型(2)在发现的早期,很难确定某一文物是否属于独立的文化,有时它也被称为某种“文化类型”。一旦这种文物被考古学家更频繁地发现和认可,最初被称为“类型”的文物将被重新命名为“某种文化”。3.命名原则:(1)最常用的是首次发现典型遗址的地名(乡名、村名)(2)遗址的名称,如山洞文化(3)某一遗址某一时期的典型文物,如庙底沟二期文化。(4)有特色的文物,如彩陶文化,容易混淆,不再使用。(5)民族名称,如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4.编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生产活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第三,考古学的分支三个分支: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两个理论支柱: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确定了相对年龄,这是由无法确定绝对年龄所限制的。1.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根据研究范围,它可以分为两个分支: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前者研究文字出现前的历史时期,主要研究石器时代的文物。后者在有文字记录后研究人类历史,主要是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文物。2.田野考古20世纪初,欧美科学家开始关注田野调查、发掘和发掘技术,田野考古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自己独特而完整的方法,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器材以及自然科学的方法,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3.考古地层学(1)基本原则住在一个地方的人通常会在原始的自然堆积层或沉积层上堆积一层成熟的土壤。这种成熟的土壤经常混合着人类无意或有意抛弃的人工制品。这种含有文物的成熟土层在考古学上被称为“文化层”。后来人们将生活在这个文化层上,并在原来的“文化层”上积累另一个“文化层”。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人居住,就会有一层自然堆积,如水流冲击的淤泥、风吹的沙子和腐烂的植被腐殖土。这种自然堆积层在考古学上被称为“间歇层”。如果没有受到干扰,上层的年代肯定比下层晚,因此文化层的积累构成了这个遗址的年代历史。区分层时应注意“干扰层”和“断层”。在揭示文化层的过程中,应定期控制一个正确而清晰的剖面,以清晰地看到各层之间的界限以及扰动所造成的损害及其范围。以便研究各层之间的关系。(2)勘探方法和沟槽开挖方法探索性方法是最常用的。这早一、中二、晚三5.其他特殊类别的考古学研究对象:艺术考古学、宗教考古学、古代钱币学、古文字学和碑铭学等。研究方法和手段:航空考古、水下考古等四.文化时代的确定1.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1)相对年代:文物的年代顺序主要取决于地层和类型(2)绝对时代:从现在开始形成文物的时代(特定时代),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年鉴研究和自然科学。2.自然科学年代测定中的碳十四和树木年轮(1)碳14定年法碳同位素14C存在于各种生物中,是由宇宙射线辐射产生的。碳-14衰变称为非放射性氮-14,半衰期为573040年。生物死亡的年龄可以通过测量样本中碳14减少的程度来推断。年龄越早,偏差越大。为了接近真实年龄,必须用年轮来修正。创始人:利比,芝加哥大学碳革命1949中国:邱士华,蔡,实验室14完成缺陷:测量范围不超过5万年,精度低,采样和工作强度高。(2)树木年轮年表目前,最精确的年代测定方法(从10,000年开始)可以用来校正碳14和反映气候变化的年代。原则:同一气候区同一棵树的不同个体在同一时期具有相同的年轮宽度谱。V.碑文黄金:青铜器、吉祥黄金;石头:石雕和纪念碑1.时间分期萌芽:春秋战国至隋唐形成:从唐代到明代,“考古学”最早出现在北宋元佑七年(1092年),由陆大林提出繁荣:清朝至民国初年2.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春秋战国:考古图,荀子 孔子去太庙学习徐琪和韩非子论语韩:司马迁十过,徐申史记自序魏晋南北朝:李道元说文解字唐:出土石鼓研究宋:欧阳修水注经,集古录(丢失),赵明诚金石录Master 金石录袁:朱德润宣和博古图明:陶古玉图清朝:人多,书多,研究领域多,标准高。曹昭古刻丛抄 文物鉴定顾格物要论等中华民国:马恒金石文字记 中国金石学作品第二章旧石器时代一、人类进化的几个阶段1400-1000万年前的奇美拉南方古猿500万年直立人(Homo直立人)2,3,000,000-200,000年早期智人200,000-50,000年晚期智人50,000-12,000年二、北京人及其文化1.北京人是直立人2.身体特征:臀部骨骼各部分的发育不平衡,四肢骨骼与现代人的差异很小,头骨具有更原始的属性(具体不再展开,战略放弃)脑容量小,颅骨低,前额低而平,眉嵴厚,骨骼发达,脸短,口鼻前伸,鼻子扁平,门牙呈铲状,下肢骨骼与现代人基本相同。3.发现意义:石器、火的使用和身体构造确立了直立人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中国北方小石器的文化传统:北京人-许佳尧文化-致宇文化和夏川文化第三,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的代表简:什么是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的一般称谓在系统和形态上优于直立人,但仍保留了一些原始属性,如发达的眉嵴、倾斜的前额、突出的枕部、扁平的鼻子、前颌突、较大的脑体积,超过1300毫升,远比直立人复杂,但仍保留了原始结构,如较小的前脑部分、发达的后脑部分、简单的脑沟回等。尼安德特人的进化过程在学术界有争议,主要包括两种观点:一种是从晚期直立人到早期智人的过渡类型,另一种是远亲。现代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不是直接进化的结果。四、穴居人晚期智人代表1.现代智人:指在解剖结构上现代的人,也称“新人类”,其身体特征越来越具si身体特征:高高的眉脊和短短的头骨(与现代人没有太大区别)生产活动:采集、渔猎、打磨、钻孔技术(骨角、装饰、18000年)第三章新石器时代一、仰韶文化的聚落形态和社会形态1.聚落形态:母系氏族阶段半坡型江寨(陕西临潼)仰韶文化早期(1)总体规划:环濠聚落、居住区、制陶葬区、五大建筑和三座公共墓葬(2)中央广场:中央位置,所有大门朝向中央广场(3)居住形式:结对婚姻、剩余群体婚姻;“了解你的母亲,而不是你的父亲。”(4)墓葬制度:同性埋葬、一次埋葬、多次二次埋葬、男女分开埋葬和男性返回埋葬(5)财产的公有制2.社会形态:庙底沟型超越宗法:晚期仰韶文化公共墓地的数量已经减少。房子分为房间、前室和后室。农业已经进步和发展。生产工具已经进步。男性崇拜和埋葬(埋葬制度)已经改变。同性埋葬、多人二次埋葬和同坑共葬已经消失。二、仰韶文化中的瓮棺葬陶器如瓮和罐被用作埋葬工具,主要用于儿童和青少年,也用于成人的二次埋葬。三。陶器1.仰韶彩陶(1)旧官台文化(观众:甘肃秦安湾、陕西华县旧官台)形状简单,颜色不纯,温度低,制备方法简单。(2)半坡型(Xi安半坡、临潼江寨)泥红色陶器上的生活砂红陶器的烹饪氧化态,开窑典型:小口尖底瓶、彩陶盆、红顶碗、骨灰盒特点:红陶黑颜色,直接绘画,写实风格,室内色彩图案:人脸图案、鱼图案、人脸鱼图案、直三角形图案(3)庙底沟类型(河南省陕西县庙底沟)彩陶的数量增加了,绘画技巧也提高了。特点:白色连衣裙,彩绘外墙,弧形腹部图案:弧形、三角形、圆点(4)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客家村二期文化出现了以灰陶为主的封闭式窑,增加了窑面积,烧大型器具和松松垮垮的炊具。2.马家窑文化(甘肃,黄河上游)年龄序列:狮岭峡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受仰韶文化的影响,中国史前彩陶达到了最高水平。3.大方口龙山文化制陶成就(1)大方口和龙山之间有代表性和独特的文化:蛋壳陶和白陶(2)制陶成就中国史前制陶最高水平件一般采用左右对称、圆形规则的车轮系统。窑烧法一般采用密闭窑烧和渗碳工艺。器皿的形状丰富多彩,许多器皿都有礼器的颜色。第四章夏季商业周一、夏、商、周三代的考古特征1.历史与考证2.社会大变革时期3、城市等大型建筑的兴起4.辉煌的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对夏文化的意义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非常一致。1.时间夏朝:公元前2070-1600年二里头文化:公元前2010-1625年2.地区夏朝:活动中心在豫西和晋南二里头文化:河南中部、山西南部、河南偃师二里头、山西夏县东西峰文献夏日废墟,杜愚羊城,邵康迪丘(濮阳,河南)考古东西峰型(夏县)3.文化外观/内涵(1)青铜器文献考古二里头青铜铸造遗址(2)具有差异化居住的大型建筑东夏风墙和二里头的宫殿(3)墓葬的分类贵族墓(青铜礼器)、平民墓(陶器埋葬)、非正式埋葬(奴隶、战俘)3.商周时期的青铜艺术1.商人总体风格是宏伟的,装饰和简单的铭文(黄金)基本组合是古和爵,酒器发达,酒文化流行。2.周总体风格和装饰图案不像商代那样简单,铭文也很发达,这表明了墓主的悠久历史。基本组合是鼎和簋,酒器几乎绝迹,饮食文化2.列丁制又称丁制。列鼎是指在墓中发现的一组形状相同、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的鼎。3.西周中期成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盛行,春秋中期破坏,战国占统治地位。五、商代城市偃师和殷墟1.偃师商城(商初)(1)小城镇:南北长1100米,东西宽740米,墙宽6-7米,浅基槽,面积80多万平方米(2)大城市:城墙宽度不等,有五个门宫城:许多宫殿(2号、3号和4号基地是军用的)2.殷墟(商朝中后期的都城)(1)核心区:东部为郭家湾,细节为新北庄,南部为苗圃,东北部为三家庄(2)总面积30平方公里,东西长6000米,南北长4000米,总面积24平方公里,包括宫殿区、祠堂区和手工艺作坊区。在外围发现的建筑被认为是平民坟墓。(3)宫殿区:位于洹河南岸小屯村东北,是殷都城的中心。数十栋房屋从北到南依次排列,分为甲方、乙方、丙方三组,一般认为甲方为住宅楼,乙方为宫殿式建筑,丙方为祭坛式建筑。施工工期不晚于武定的前期。壕沟和河流构成了防御系统。王岭区:在洹河北岸的侯家庄和武官村之间手工作坊区:靠近宫殿区和祠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