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升本指定用书石油大学教材课件第8章_第1页
山东专升本指定用书石油大学教材课件第8章_第2页
山东专升本指定用书石油大学教材课件第8章_第3页
山东专升本指定用书石油大学教材课件第8章_第4页
山东专升本指定用书石油大学教材课件第8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章 Internet基础,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2,主要内容,8.1 Internet的基础知识8.2 接入Internet8.3 WWW与IE浏览器8.4 电子邮件服务8.5 其他Internet服务,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3,8.1 Internet的基础知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真正感觉到世界已经是触手可及。通过计算机我们能够找到任何想知道或者是可以想象到的信息;能够和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们进行通信联络,建立视频会议;能够登录到资源丰富的计算机上,搜索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或者是访问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博物馆;我们可以看VCD、听音乐、阅读各种多媒体杂志;可以在家里购买各种所需要的商品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进入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来实现的。,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4,Internet不是一个单一的网络,它是一个巨大的、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它是借助于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全球信息传递的一种快捷、有效、方便的工具。没有单独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结构来负责运营Internet。Internet可以连接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和网络PC、Macintosh、UNIX、系统工作站、大中型计算机以及各种局域网和广域网,如政府网、企业局域网、校园网,以及服务商中国电信(ChinaNet)、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等。,Internet的基础知识,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5,不管他们处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具有何种规模,只要遵循共同的通信协议TCP/IP,就可以连接到Internet中。每次当你连接到Internet上,你的计算机就成为Internet上的一个分支了。 可以认为,Internet 是由网络路由器(Router)和通信线路连接的,基于通信协议TCP/IP构成的当今信息社会的基础结构。,Internet的基础知识,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6,8.1.1 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1. Internet的起源 Internet是在美国较早的军用计算机网ARPAnet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发展变化而形成的,其起源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Internet的雏形形成阶段: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当时建立这个网络只是为了将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连接起来,人们普遍认为这就是Internet的雏形。,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7,(2)Internet的发展阶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1985开始建立NSFNet。NSF规划建立了15个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研网,用于支持科研和教育的全国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NFSNet,并以此作为基础,实现同其 他网络的连接。NSFNet成为Internet上主要用于科研和教育的主干部分,代替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 1989年MILNet(由ARPANet分离出来)实现和NSFNet连接后,就开始采用Internet这个名称。此后,其他部门的计算机网相继并入Internet,ARPANet宣告解散。,Internet的起源,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8,(3) Internet的商业化阶段:90年代初,商业机构开始进入Internet,使Internet开始了商业化的新进程,也成为Internet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1995年,NSFNET停止运作,Internet已彻底商业化了。 这种把不同网络连接在一起的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形成由网络实体相互连接而构成的超级计算机网络,人们把这种网络形态称为Internet(互联网络)。,Internet的起源,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9,2Internet的发展 从1996年起世界各国陆续启动下一代高速互联网络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现在使用的互联网相比,下一代互联网具有以下不同: (1)规模更大:下一代互联网将逐渐放弃IPv4,启用IPv6地址协议。IPv6地址空间由IPv4的32位扩大到128位,2的128次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址空间,未来的移动电话,电视、冰箱等信息家电都可以拥有自己的IP地址,一切都可以通过网络来控制,把人类带进真正的数字化时代。,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10,(2)速度更快: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传输速率比现在提高1000倍以上,这与目前的“宽带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下一代互联网强调的是端到端的绝对速度。2004年12月7日,CERNet2(第二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在北京与天津就实现了真正流量达每秒400亿比特的传输速率,传输一本辞海的内容只用一眨眼的工夫。 (3)更安全:目前的因特网因为种种原因,在体系设计上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存在大量安全隐患,下一代互联网将在建设之初就从体系设计上充分考虑安全问题,使网络安全的可控制性、可管理性大大增强。,Internet的发展,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11,8.1.2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71993年,我国一些科研部门通过Internet建立电子邮件系统,并在小范围内为国内少数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12,第二阶段为19941995年,这一阶段是教育科研网发展阶段。北京中关村地区及清华、北大组成的NCFC网于1994年4月开通了与国际Internet的64kbps专线连接,同时还设立了中国最高域名(CN)服务器。这时,中国才算真正加入了国际Internet行列。此后又建成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China Educational Research Network)。 第三阶段是1995年以后,该阶段开始了商业应用。,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13,我国现有四大主干网络的基本情况。 1)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ChinaNet是由原邮电部组织建设和管理的。原邮电部与美国Sprint Link公司在1994年签署Internet互连协议,开始在北京、上海两个电信局进行Internet网络互连工程。目前,ChinaNet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有两条专线,作为国际出口。 ChinaNet由骨干网和接入网组成。骨干网是ChinaNet的主要信息通路,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包括8个地区网络中心和31个省市网络分中心;接入网是由各省内建设的网络节点形成的网络。,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14,2)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是1994年由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批准立项,原国家教委主持建设和管理的全国性教育和科研计算机互联网络。该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全国性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把全国大部分高校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它是全国最大的公益性互联网络。,中国四大主干网络-2,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15,CERNet已建成由全国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在内的三级层次结构网络。CERNet分四级管理,分别是全国网络中心、地区网络中心和地区主节点、省教育科研网、校园网。CERNet全国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负责全国主干网的运行管理。地区网络中心和地区主节点分别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这10所高校,负责地区网的运行管理和规划建设。,中国教育科研网,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16,CERNet还是中国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试验网络,它以现有的网络设施和技术力量为依托,建立了全国规模的IPv6试验网。CERNet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与国际下一代高速网Internet 2的互联,目前国内仅有CERNet的用户可以顺利地直接访问Internet 2。CERNet的建设,加快了我国的信息基础建设,缩小了与先进国家在信息领域的差距,也为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中国教育科研网,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17,3)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 中国科技信息网(简称China STNet)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全国各省、市的科技信息机构,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信息服务网络,旨在促进全社会广泛的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中国科技信息网络的建成对于加快中国国内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服务方式为国内外科技界和高技术产业界的广大用户提供服务。,中国四大主干网络-3,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18,中国科技信息网是利用公用数据通信网为基础的信息增值服务网,在地理上覆盖全国各省市,逻辑上连接各部、委和各省、市科技信息机构,是国家科技信息系统骨干网,同时也是国际Internet的接入网。中国科技信息网从服务功能上是Intranet和Internet的结合。其Intranet功能为国家科委系统内部提供了办公自动化的平台以及国家科委、地方省市科委和其他部委科技司局之间的信息传输渠道;其Internet功能则为主要服务于专业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包括国家、地方省市和各部委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中国科技信息网自1994年与Internet接通之后取得了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在全国20余个省市建立网络节点。,中国科学技术网,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19,4)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络(金桥网:ChinaGBN) 金桥网是建立在金桥工程上的业务网,支持金关、金税、金卡等“金”字头工程的应用。它覆盖全国,实行国际联网,为用户提供专用信道、网络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基干网。金桥网由吉通公司牵头建设并接入Internet。,中国四大主干网络-4,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20,8.1.3 Internet的组成,Internet是通过分层结构组成的,从上到下分为物理网、协议、应用软件和信息4层。,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21,1. 物理网,物理网是实现因特网通信的基础,它的作用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交通网络,像一个巨大的蜘蛛网覆盖着全球,而且在仍然不断延伸和加密。,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22,在Internet上传输的信息至少遵循三个协议:网际协议、传输协议和应用程序协议。网际协议负责将信息发送到指定的接收机;传输协议(TCP)负责管理被传送信息的完整性;应用程序协议几乎和应用程序一样多,如STMP、Telnet、FTP和HTTP等,每一个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协议,它负责将网络传输的信息转换成用户能够识别的信息。,Internet的组成,2. 协议,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23,3. 应用软件 实际应用中,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应用软件与Internet打交道。每一个应用程序的使用代表着要获取Internet提供的某种网络服务。例如,通过WWW浏览器可以访问Internet上的Web服务器,享受图文并茂的网页信息。4. 信息 没有信息,网络就没有任何价值。信息在网络世界中就像货物在交通网络中一样,建设物理网(修建公路)、制定协议(交通规则)和使用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交通工具)的目的是传输信息(运送货物)。,Internet的组成,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24,8.1.4 Internet中的地址管理,1. IP地址 1)IP地址的概念 Internet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在这个庞大的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的基本要求就是在网上的每台计算机、路由器等都要有一个唯一可标识的地址,就像日常生活中朋友间通信必须写明通信地址一样。在Internet上为每个计算机指定的唯一的32位地址称为IP地址,也称为网际地址。,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25,IP地址具有固定、规范的格式,它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分成4段,其中每8位构成一段,这样每段所能表示的十进制数的范围最大不超过255,段与段之间用“.”隔开。为了便于识别和表达,IP地址以十进制形式表示,每8位为一组用一个十进制数表示。例如: 11001010.01110111.00000010.11000111是一个IP地址,它对应的十进制数的IP地址为99。,IP地址,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26,IP地址常用A、B、C三类,它们均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规定每一组都不能用全0和全1,通常全0表示网络本身的IP地址,全1表示网络广播的IP地址。为了区分类别A、B、C,三类的最高位分别为0、10、110,如图8-1所示。,图8-1 IP 地址编码示意图,IP地址分类,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27,A类IP地址 : 用8位来标识网络号,24位标识主机号,最前面一位为“0”,这样A类IP地址所能表示的网络数范围为0127,即1.x.y.z126.x.y.z格式的IP地址都属于A类IP地址。A类IP地址通常用于大型网络。,IP地址分类-A,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28,B类IP地址 用16位来标识网络号,16位标识主机号,最前面两位为“10”。网络号和主机号的数量大致相当,分别用两个8位来表示,第一个8位表示的数的范围为128191。B类IP地址适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每个网络所能容纳的计算机数为6万多台。例如各地区的网络管理中心。,IP地址分类-B,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29,C类IP地址 用24位来标识网络号,8位标识主机号,最前面三位为“110”。网络号的数量要远大于主机号,如一个C类IP地址共可连上254台主机。C类IP地址的第一个8位表示数的范围数为192223。C类IP地址一般适用于校园网等小型网络。,IP地址分类-C,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30,综上所述:从第一段的十进制数字即可分出IP地址的类别,见表8-1。表8-1 A、B、C类IP地址,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31,子网掩码是用来判断任意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的根据。最为简单的理解就是将两台计算机各自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AND运算后,如果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则说明这两台计算机是处于同一个子网络上的,可以进行直接通信。 一般来说,一个单位IP地址获取的最小单位是C类(256个),有的单位拥有IP地址却没有那么多的主机入网,造成IP地址的浪费;有的单位不够用,形成IP地址紧缺。这样,我们有时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个网络划分成更小的子网。,2)子网掩码,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32,一般来说,一个单位IP地址获取的最小单位是C类(256个),有的单位拥有IP地址却没有那么多的主机入网,造成IP地址的浪费;有的单位不够用,形成IP地址紧缺。这样,我们有时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个网络划分成更小的子网。,子网掩码,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33,正常情况下的子网掩码的地址为:网络位全为“1”,主机位全为“0”。因此有: A类地址网络的子网掩码地址为:。 B类地址网络的子网掩码地址为:。 C类地址网络的子网掩码地址为: 可以利用主机位的一位或几位将子网进一步划分,缩小主机的地址空间而获得一个范围较小的、实际的网络地址(子网地址),这样更便于网络管理。,子网掩码,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34,3)IPv6 现有的互联网是在IPv4协议的基础上运行的,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它的提出最初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影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估计在2005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分配的地址,整个地球每平方米面积上可分配1000多个地址。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IPv4中解决不好的其他问题。,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35,(1)规模更大:IPv6的地址空间、网络的规模更大,接入网络的终端种类和数量更多,网络应用更广泛;(2)速度更快:100Mbps以上的端到端高性能通信;(3)更安全可信:对象识别、身份认证和访问授权,数据加密和完整性,可信任的网络;(4)更及时:组播服务,服务质量(QOS),大规模实时交互应用;(5)更方便:基于移动和无线通信的丰富应用;(6)更可管理:有序的管理、有效的运营、及时的维护;(7)更有效:有盈利模型,获得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IPv6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36,2. Internet域名系统,为了方便用户,Internet在IP地址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面向用户的字符型主机命名机制,这就是域名系统,它是一种更高级的地址形式。,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37,1)域名系统与主机命名,在Internet中,IP地址是一个具有32比特长的数字,用十进制表示时,也有12位整数,对于一般用户来说,要记住这类抽象数字的IP地址是十分困难的。为了向一般用户提供一种直观明了的主机识别符(在Internet中,计算机称为“主机”,而计算机的全名称为“主机名”),TCP/IP协议专门设计了一种字符型的主机命名机制,也就是说给每一台主机一个有规律的名字(由字符串组成)。,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38,2)Internet域名系统的规定 Internet制定了一组正式的通用标准代码,作为第一级域名。,表8-2 常用组织域名对照表,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39,组织模式是按组织管理的层次结构划分所产生的组织型域名,由三个字母组成,而地理模式则是按国别地理区域划分所产生的地理型域名,这类域名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名称,并且规定由两个字母组成,见表8-3。,Internet域名系统的规定,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40,表8-3 常用国家或地区域名对照表,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41,3)中国互联网络的域名规定 根据已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络的域名体系最高级为cn。二级域名共40个,分为6个“类别域名”(AC、COM、EDU、GOV、NET和ORG)和34个“行政区域名”(如BJ、SH、TJ等)。二级域名中除了EDU的管理和运行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负责之外,其余全部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负责,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42,8.1.5 Internet的专业术语,要了解Internet,首先需要了解一些专业术语,只要掌握以下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会让人刮目相看。 (1)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它是Internet网络通信的基础,泛指所有与Internet有关的网络协议。 (2)FTP:文件传输协议,在Internet中对远程主机的文件上载(从本机传到远端)或下载(从远端传到本机)。 (3)E-mail:电子邮件,Internet中主要用来互通信息的工具,也是目前最流行最便宜的邮件服务。,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43,(4)WWW:万维网(World Wide Web),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一种交互信息查询服务,它是以超文本作为基本构造的信息检索系统。 (5)Telnet:远程登录,用户以终端方式直接进入自己熟悉的远程主机,如同在主机前操作一样,只是受到权限和速度的限制。 (6)BBS:电子公告板,网上随时取得最新的软件及信息的地方,也是“网虫”们流连忘返的地方。 (7)ISP:服务提供商,主要为用户提供拨号上网、WWW浏览、FTP、收发E-mail、BBS、Telnet等各种服务。 (8)Modem:调制解调器,主要是用于数据交换,其单位为bps(波特率)。 (9)PPP协议:点对点协议,Modem与ISP连接通信时所支持的协议。,Internet的专业术语,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44,(10)DNS:域名服务器,用户间Internet任意站点的必由之路,也相当于指路牌。在配置Internet软件时,必须将ISP提供给自己的DNS的IP地址写正确。 (11)POP:邮局协议,收取E-mail的服务器,相当于信箱号码。 (12)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发送E-mail的服务器,相当于邮箱。 (13)博客:Blog或Weblog,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傻瓜化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它是数字生活新时尚,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无线等,尽情展示自我、分享感受、参与交流。,Internet的专业术语,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45,8.2 接入Internet,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Internet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网络,网络应用日益普及。 目前Internet的接入技术比较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46,8.2.1 PSTN方式,PSTN(Published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用电话交换网)技术是利用PSTN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实现用户接入的方式。这种接入方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接入方式,目前最高的速率为56kbps,已经达到香农定理确定的信道容量极限,这种速率远远不能够满足宽带多媒体信息的传输需求。,图8-2 PSTN连接方式,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47,但由于电话网非常普及,用户终端设备Modem很便宜,如果家里有电脑,只要到一个提供拔号入网服务的ISP(Internet服务提供者)办理入网手续,申请一个入网账号,把电话线接入Modem就可以直接上网。因此,PSTN拨号接入方式比较经济,至今仍是网络接入的主要手段。,PSTN方式,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48,8.2.2 ADSL方式,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是一种能够通过普通电话线提供宽带数据业务的技术,也是目前极具发展前景的一种接入技术。ADSL素有“网络快车”之美誉,因其下行速率高、频带宽、性能优、安装方便、不需交纳电话费等特点而深受广大用户喜爱。,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49,ADSL接入技术示意如图8-3所示。ADSL方案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改造信号传输线路,完全可以利用普通铜质电话线作为传输介质,配上专用的Modem即可实现数据高速传输。ADSL支持上行速率640Kbps1Mbps,下行速率18Mbps,其有效的传输距离在35公里范围以内。在ADSL接入方案中,每个用户都有单独的一条线路与ADSL局端相连,它的结构可以看作是星形结构,数据传输带宽是由每一个用户独享的。,ADSL方式,图8-3 ADSL连接方式,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50,8.2.3 LAN方式,如果用户是通过局域网(LAN)连接Internet,则不需要调制解调器和电话线路,而是需要一个网卡和网络连接线,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经路由器接入Internet,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将局域网作为一个子网接入Internet。最近各电信公司以及部分ISP都在推出宽带LAN接入方式上网,用户PC的上网速率可达2Mbps(至少确保512Kbps)。,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51,8.2.4 无线方式,由于铺设光纤的费用很高,对于需要宽带接入的用户,一些城市提供无线接入。用户通过高频天线和ISP连接,距离在10km左右,带宽为211Mbps,费用低廉,性能价格比很高,但是受地形和距离的限制,适合城市里距离ISP不远的用户。 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蜂窝技术、数字无绳技术、点对点微波技术、卫星技术、蓝牙技术等。,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52,8.3 WWW与IE浏览器,8.3.1 WWW的产生与发展 WWW也叫3W、W3、Web,是英文词组World Wide Web的简称。中文译为万维网、全球信息网或全球资讯网。 1984年,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为了使分散在欧洲各国的物理学家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合作进行科研,使分散在各地物理实验室的信息能提供给物理学家共享,委托蒂姆贝纳斯开发一个网络应用软件。,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53,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蒂姆利用早已出现的超文本技术成功地开发出了一个软件,这就是浏览器的雏形。1989年,在此基础上,CERN又成功地进行了实验,允许用户从远程利用浏览器软件进入服务器查询信息。尽管当时服务器中的信息只是CERN的电话号码簿,但这标志着万维网的起源。,WWW的产生与发展,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54,1991年,CERN向世界公布了WWW技术。WWW的出现立即在世界上引起轰动,人们开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开发。 1993年,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NCSA)的Mark Anderson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出了MOSAIC浏览器。MOSAIC已经基本上类似于现在的浏览器软件,比起最初的字符界面的浏览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MOSAIC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大大推动了万维网的发展,使万维网迅速风靡全世界。随后,WWW的发展非常迅速。1993年,全世界还只有不到100个WWW服务器,而截止到1998年3月的统计,已有200多万台WWW服务器在发布各种各样的消息,而且这个数目仍然在快速增长。,WWW的产生与发展,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55,8.3.2 WWW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基本概念 (1)WWW服务器:万维网信息服务是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进行的,这是因特网上很多网络服务所采用的工作模式。在进行Web网页浏览时,作为客户机的本地机首先与远程的一台WWW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向该服务器发出申请,请求发送过来一个网页文件。WWW服务器负责存放和管理大量的网页文件信息,并负责监听和查看是否有从客户端过来的连接。一旦建立连接,客户机发出一个请求,服务器就发回一个应答,然后断开连接,程序运行在服务器,管理着提供浏览的文档。,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56,(2)浏览器(Browser):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的WWW客户程序,是用来解释Web页面并完成相应转换和显示的程序。常用的浏览器为Internet Explorer(简写为IE)和Netscape Communicator。 (3)网址:在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时,我们必须先指定要浏览的WWW服务器的地址即网址。指定地址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地址栏中手工输入。 (4)主页:指输入一个WWW地址后在浏览器中出现的第一页。与书的序言和目录类似,在主页中通常提供该服务器所提供内容的简要描述和索引。,WWW基本概念,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57,(5)超链接:包含在每一个页面中能够连到万维网上其他页面的连接信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浏览相互连接的页面。超链接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点击超链接就可以从一页跳转到另一页。超链接是万维网最具特色的功能之一。在一个网页中识别超链接的方法就是,当鼠标移到超链接上时,鼠标光标会变成小手状。 (6)页面:与书本类似,万维网也是由很多页面组成的,通常每点击一次超链接所调来的内容就是一页,通常称为“网页”。 (7)导航:浏览器还提供“导航”的功能。“导航”在浏览Internet时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在万维网中,即使一台服务器也可能会有成千上万个网页,更何况某个网页不仅可以链接到本服务器上的另一个网页,也可以链接到其他服务器的网页,从而可以把整个Internet上所有的网页都链接起来,成为极为复杂的网状结构。,WWW基本概念,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58,(8)超文本:超文本(Hyper Text)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超文本普遍以电子文档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连接到其他位置或者文档的链接,允许从当前阅读位置直接切换到超文本链接所指向的位置。超文本的格式有很多,目前最常使用的是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及富文本格式(Rich Text Format,RTF)。我们日常浏览的网页上的链接都属于超文本。 (9)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是WWW用来组织信息并建立信息页之间链接的工具。从作用的效果看,可以把HTML看作是一种用于制作排版格式的描述语言。HTML文本是由HTML组成的描述性文件,HTML命令可以是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表格、链接等。,WWW基本概念,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59,(10)超媒体:什么是超媒体(Hypermedia),这个问题得先从媒体及多媒体谈起。所谓媒体就是表现、存储信息的形式。一般常用的媒体有五种:文本、静态图像、音频、动态图像和程序。多媒体的定义有许多,对计算机用户来说,多媒体就意味着不同类型的媒体(文、图、声、像、程序等)统一在一个计算机环境里。超媒体就是用超文本技术管理多媒体信息,即:超媒体=超文本多媒体。 (11)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在Internet上查找信息时,采用的一种准确定位机制称为统一资源定位器。通过统一资源定位器,可以访问Internet上任何一台主机或者主机上的文件夹和文件。 URL是一个简单的格式化字符串,它包含有被访问资源的类型、服务器的地址以及文件的位置等,又称为“网址”。,WWW基本概念,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60,统一资源定位器由四部分组成,它的一般格式是: 方式:/主机名/路径/文件名 方式:指数据的传输方式,通常称为传输协议,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主机名:指计算机的地址,可以是IP地址,也可以是域名地址。如2为IP地址,则为域名地址,其中www代表计算机名为万维网,gb代表“金桥”这个组织实体,com表示这是一个商业机构,cn代表中国。 路径:指信息资源在Web服务器上的目录。,统一资源定位器,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61,(12)门户网站: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门户网站最初提供搜索发动机和网络接入服务,后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门户网站不得不快速地拓展各种新的业务类型,希望通过门类众多的业务来吸引和留住互联网用户,以至于目前门户网站的业务包罗万象,成为网络世界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门户网站主要提供新闻、搜索发动机、网络接入、聊天室、电子公告牌、免费邮箱、影音资讯、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免费网页空间等等。在我国,典型的门户网站有新浪、网易和搜狐等。,WWW基本概念,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62,2. WWW的工作原理 WWW是由遍布在Internet上的无数台被称为WWW服务器的计算机组成的。一台服务器除了提供自身的独特信息服务外,还“指引”存放在其他服务器上的信息,那些被指引的服务器又指引着更多的服务器。各服务器之间通过“链接”操作来完成相互访问,通常这些链接在网页中是带有下划线或具有不同的色彩和亮度的词、词组或者图形等其他标记;当鼠标移到带有链接的部分时,鼠标的光标通常变成一只小手的形状。此时,单击鼠标左键,计算机会根据链接站点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反应,如跳转到Internet上的另一个站点,或WWW上的一个新的网页。链接将各个WWW站点像链子一样串起来,用户可根据需要顺藤摸瓜地寻找到所需信息。,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63,8.3.3 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IE 6.0是一个组合软件,在安装Windows XP的同时被装入用户的计算机中,它主要包括以下组件: Internet Explorer:IE 6.0的核心,主要用于浏览网页。 Outlook Express:用于收发电子邮件和阅读新闻组。 Microsoft NetMeeting:为用户提供一种通过Internet交谈、召开会议的工作方式。 Microsoft Chat:Internet聊天程序。 FrontPage Express:网页制作程序。,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64,图8-4 IE 6.0的工作窗口 IE 6.0启动后,弹出的工作窗口与Windows中的其他应用程序类似,IE 6.0的工作窗口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网页窗口和状态栏等项目组成。,IE6、0窗口,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65,通过WWW浏览器来浏览信息时,都是使用URL来确定拟访问的站点在Internet上的具体位置以及使用方式的。在IE 6.0中,如果用户想访问某个站点,在地址栏中输入该站点地址(URL),然后按回车键,就能浏览该站点的信息了。用户在地址栏中输入的URL会被IE浏览器自动记录下来,以后再次访问该站点上的信息时,就可以直接在地址栏的下拉列表中选择了。 在打开网页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IE浏览器的状态栏看到页面信息的传输进程。当网页内容传输完毕后,状态栏上将出现“完毕”两字。此时,网页的全部信息将显示在浏览器窗口中。,IE6、0窗口组成-1,1. 在地址栏中输入URL,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66,当我们进入某一网站的主页面以后,便可以利用主页上提供的各个超链接进行跳转。如图8-5所示,当我们将鼠标移动到有下划线的蓝色或红色文字上时,鼠标的形状由箭头变为手形,表示在这些文字的地方嵌有链接到另一页面的信息链,在另一页面上则含有相关的详细信息,同时,在IE浏览器的状态栏中将显示所链接页面的URL。用鼠标单击该文字,稍后相应的页面就被传输和显示在IE浏览器中,这样的文字被称为一个“超链接”。,2. 利用“超链接”进行跳转,图8-5 网页中的超链接,IE6、0窗口组成-2,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67,在WWW世界中,超链接是最重要的一环,正是各种超链接的存在,才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Internet的信息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为人们发布和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在网页中,超链接具有各种各样的外观形状,可以是各种颜色的文字,也可以是图形或图像,通常我们根据鼠标移到上面时的形状和IE状态栏中的显示信息就能方便地进行判断。利用超链接,我们就不必像阅读普通文本那样从头一次读到尾,而可以通过超链接进入任意我们感兴趣的页面。,超链接,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68,IE浏览器工具栏中的按钮是浏览网页时最常用的工具,它包含了浏览网页的过程中的常用操作,使得查看网页更加方便。 (1)后退:在浏览过程中,如果想回到当前页面的上一页面,可单击工具栏中的“后退”按钮。按一下后退按钮,后退一个页面,如果一直按下去,将会回到初始页面。此时“后退”按钮将会变成灰色,处于无效状态。 (2)前进:在单击“后退”按钮的过程中,如果想回到其前一个页面,可单击“前进”按钮。每按一次“前进”按钮,向下翻一个页面。如果浏览器是最新打开的页面,则“前进”按钮为无效状态。,3使用工具栏中的工具按钮,IE6、0窗口组成-3,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69,(3)停止:浏览器从服务器上向本地计算机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单击“停止”按钮可以终止信息的传输。在网络线路繁忙时,网页中的信息,尤其是图片、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内容,很长时间无法完整地显示出来,此时可按“停止”按钮结束信息的传输过程,以便浏览那些已经传输完毕的网页信息。(4)刷新:在网页信息显示不完整或不正确的情况下,可以单击“刷新”按钮,重新将当前的网页从服务器上传输到本地计算机中。,工具栏中的工具按钮,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70,8.3.4 在浏览过程中保存信息,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需要下载并保存下来,以备以后使用。将网页内容保存成文件保存网页中的图片从网页下载文件,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71,使用浏览器“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即可将某个正在浏览的网页保存成文件,存储在计算机中。在保存网页文件时,我们可以在对话框中选择文件的各种保存类型: (1)“Web页,全部(*.htm;*.html)”:将网页保存成HTML文件,在以后阅读该文件时,网页的内容布局及文字格式等所有项目保持不变。 (2)“Web页,仅HTML(*.htm;*.html)”:将网页保存成HTML文件,但不保存图像、声音等其他文件。 (3)“Web电子邮件档案(*.mht)”:这种类型的文件同样保留了当前网页中的全部内容,并将这些信息保存在一个MIME编码的文件中,该选项必须在安装了Outlook Express 6.0后才能使用。 (4)“文本文件(*.txt)”:如果对保存下来的网页布局和格式不作要求,可以用纯文本格式保存网页,这样只保存网页上的文字信息,其他格式和图片等多媒体信息不被保留。,1. 将网页内容保存成文件,在浏览过程中保存信息-1,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72,2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利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信息时,可以随时将看到的图片信息保存在本地计算机中。大多数Internet上的图片都可以用各种压缩方式(如GIF格式或JPEG格式)进行存储,不会占用太多的存储空间。保存网页中图片的具体方法是:在网页图片上右击鼠标,并选择其中的“图片另存为”命令即可。,在浏览过程中保存信息-2,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73,在浏览网页时,如果发现一些有用的资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下载: (1)找到拟下载资料所在的网页,用鼠标右击下载资料所在的超链接,然后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目标另存为”命令,弹出的窗口如图8-6所示。,图8-6 “另存为”对话框,在浏览过程中保存信息-3,3从网页下载文件,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74,(2)在图8-6中,选择拟保存的文件夹和文件名,并单击“保存”按钮,数据将下载到用户的本地计算机中,下载完毕后如图8-7所示。在该窗口中,我们可以看到文件下载的一些信息:下载所用时间、下载数据大小、下载文件所在的文件夹、传输速度等。,图8-7 文件下载窗口,从网页下载文件,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75,很多单位为了方便用户下载它们所需要的数据和软件,在自己的网页上制作了专门用于文件下载的超链接。如图8-8所示,用户只需要简单地单击其中的下载超链接,即可实现指定软件的下载,操作过程与上面的方法类似。,图8-8 专门用于下载的超链接,从网页下载文件,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76,8.4 电子邮件服务,电子邮件(E-mail)是Internet提供的一项最基本的服务,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计算机通信手段,它进一步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随着Internet的发展,电子邮件将成为21世纪主要的通信手段。本节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以及Outlook Express的使用。,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77,8.4.1 电子邮件的功能和特点,1电子邮件的功能 目前电子邮件系统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1)邮件的制作与编辑; (2)邮件的发送(可以发送给一个用户或同时发送给多个用户); (3)邮件通知(随时提示用户有邮件); (4)邮件阅读与检索(可按发件人、收件人或时间标题检索已收到的邮件,并可反复阅读来信); (5)邮件回复与转发; (6)邮件处理(对收到的邮件可以转存、分类归档或删除)。,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78,E-mail与传统的通信方式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它所体现的信息传输方式与传统的信件有较大的区别: (1)传送速度快:电子邮件通常在数秒钟内即可送达全球任意位置的收件人邮箱中,其速度比电话更为高效快捷。如果接收者在收到电子邮件后立即做出回复,往往发送者仍在计算机旁工作的时候就可以收到回复的电子邮件,接收双方交换一系列简短的电子邮件就像一次次简短的会话。 (2)信息多样化:电子邮件发送的邮件内容除普通文字内容外,还可以是软件、数据,甚至是录音、动画、电视或各类多媒体信息。,2电子邮件的特点,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79,(3)收发方便:与电话通信或邮政信件发送不同,E-mail采取的是异步工作方式,它在高速传输的同时允许收件人自由决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接收和回复,发送电子邮件时不会因“占线”或接收方不在而耽误时间,收件人无须守候在线路另一端,可以在用户方便的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收取E-mail,从而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成本低廉:E-mail最大的优点还在于其低廉的通信价格,用户花费极少的费用即可将重要的信息发送到远在地球另一端的用户手中。,电子邮件的特点,2018/2/4,计算机文化基础,80,(5)更为广泛的交流对象:同一个邮件可以通过网络极快地发送给网上指定的一个或多个成员,甚至召开网上会议进行讨论,这些成员可以分布在世界各地,但发送速度则与地域无关。与任何一种其他的Internet服务相比,使用电子邮件可以与更多的人进行通信。(6)安全:E-mail软件是高效可靠的,如果目的地的计算机正好关机或暂时从Internet断开,E-mail软件会每隔一段时间自动重发;如果电子邮件在一段时间之内无法递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