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最新初中语文教学精品课件:孙权劝学_第1页
2013年最新初中语文教学精品课件:孙权劝学_第2页
2013年最新初中语文教学精品课件:孙权劝学_第3页
2013年最新初中语文教学精品课件:孙权劝学_第4页
2013年最新初中语文教学精品课件:孙权劝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孙权劝学,庐丰民族中学曾传康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与水平。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培养善纳雅言的品质,明白学习的作用,重视学习,会学习。【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孤、博士、见、但、乃等文言实词、虚词。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孙权:字仲谋,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与刘备联合大破曹军,获赤壁之捷。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三国时吴国的名将)要浏览群书,广泛学习的事。,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山西夏县司马光墓园,诵读课文,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法,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吕蒙学习。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体现吕蒙的巨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接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成语: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文言知识积累,实词:(1)当涂-当权(2)辞-推辞(3)孤-帝王自称(4)卿-帝王对爱臣的称呼(5)见-了解(6)往事-历史(7)孰-疑问代词“谁”(8)及-到了(9)过-经过、到(10)更-变换、改变、重新(11)见事-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12)拜-拜见(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文言知识积累,虚词:(1)岂-反问副词“难道”(2)但-只,只是(3)乃、遂-于是,就(4)大-副词,非常(5)即-副词,就(6)何-疑问副词,怎么,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文言知识积累,古今异义: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文言知识积累,一词多义:乃:乃不知有汉(竟)蒙乃始就学(才)见:见渔人(看见)见往事耳(知道)特殊句式: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孰若孤?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文言知识积累,疏通文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当初,对说,说,现在,掌管,事情,用,事务,难道,想,做,句末语气词,只,应当,历史,罢了,说,与相比怎样,以(之)为,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开始,和,讨论,议事,非常,十分,惊奇,现在,就,为什么,无实义,迟,于是,拜见,表顺接,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学,课文写了哪三个情节?,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找一找,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卿言多务,孰若孤?,(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目的、方法),(委婉的批评),(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语言),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行动),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这么迟呢?,鲁肃赞学,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卿言多务,孰若孤?”(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孙权:1、“不可不学!”,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不悦、责备。,“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吃惊,赞叹,“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孙权),(鲁肃),(吕蒙),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2、“大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