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纸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始,一、外国人来中国处理报纸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经济上占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是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 此时官宅报、民间报室的京报,没有新的发展,流向程序化,长期主要处于抄写或折中留言目录的政府公报文件的状况。 内容形式僵化。 第一节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开端,第二、第一届中文近代新闻在东南亚华人居住地区发生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严禁布教,英国传教士不能在中国公开活动,期待着东南亚华人居住地区开展工作,发挥渗透和转移的作用。 第一节从中国近代新闻业开始,最先抵达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英国伦敦说教会的马来松。 1807年到达广州。 1813年,伦敦派传教士米歇尔(1785-1822 )到中国协助马来松工作。 1815年,美怜将中国雕刻工人梁发等带到英国殖民地马六甲,建造礼拜堂,开设学院,设立印刷,出版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一些宗教书籍和英语期刊。 第一节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开始,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 米怜是总编辑,签署了博爱者。 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现代化新闻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本报是一本中文月刊,旨在“阐明基督的都义是基本任务”,是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 它把宣传“神理”放在首位,大部分篇幅刊登了用于发表教理和介绍圣经的文章的宣传伦理道德的介绍各国情况的天文地理知识的文章,发表了诗和寓言类的作品和“揭示”。 第二期刊登月食这一预告性新闻,是中国近代新闻的第一条新闻。 它用一点文字写成,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中宣传模式。 职业生涯多样。 第一节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开始,麦都思于1823年在巴达威创立了中文月刊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传教士纪德于1827年在马六甲创作了月刊天下新闻号。 两者都继承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报告模式。 第一节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开端,三、近代新闻是澳门出版的澳门首家中国最古老的近代新闻。 16世纪,葡萄牙人殖民于澳门。 1822年,葡萄牙人巴博萨少校创立了葡萄牙语周报蜜蜂华报,由一些天主教教士编辑。 这是中国国内出版的第一份外语报纸。 这家报纸提倡立宪,谴责贵族保守派。 最终成为了政治派系斗争的牺牲品。 第一节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开始,四、近代新闻在广州出版的1827年,美商伍建立了中国国内首家英语新闻广州纪录报,不久转归英国鸦片商马地臣所有。 另外,010-3010、010-3010、010-3010等英语报纸相继被创办。 这些是商业报纸,以刊登商情为主,详细叙述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历史、文化习俗等。 注重新闻和言论,印刷出版业务模仿西方国内报纸,比较先进。 嘲笑中国贫困落后,公开提倡和煽动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 第一节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开端,在中国国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新闻,于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 (最初采用北京新闻资料的新闻) 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 创始人,主编:郭士立。 该杂志虽然是宗教报纸,但宗教色彩淡薄,介绍伦理道德和天文地理的文章也不多见。 重点介绍西方文化、艺术、哲学、科学技术,强调“宣传”“西方文明”,反复鼓励中国人改变对西方的旧观念,主张中国应该学习各国的优点。 每年都会刊登新闻,国际新闻很多,也有当地新闻。 (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科学文化知识三部分组成)。 第一节从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开始,业务上,(1)设新闻栏,发表了国际和中国广州、澳门的新闻。记录中国丛报。 (二)刊登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价格表;(三)在言论上设立专栏,回答现实生活问题。 (4)1833年,刊登在同志第5号上的广州周报介绍近代报纸的发生、现状和出版自由观念,是中文报纸的第一篇新闻学专业文章。 (5)内容接近生活,题材多样化,原稿最后的“编辑推语”是中国近代新闻首次出现的内容,第一节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开始,五是鸦片战争前外国人在中国进行新闻活动的特点: 1、外国人新闻冲击中国大门的契机2, 负责编辑这些报纸的主力是传教士3,这些报纸大多得到商人和外交官的支持4,这个时期外国人在中国的报纸活动主旨不是报业,而是政治上的强烈宣传和情报工作。 第二节近代新闻业在香港兴起,一、英文商业新闻在香港首家近代英文新闻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主编为英军翻译马儒翰(马礼逊的长子),1841年在澳门出版,不久迁往香港,得到香港军队的支持。 这份报纸最初不商业,但第二年被编入香港的商业报纸。 第二节近代新闻业于香港兴起的1841年至1860年,英语新闻在香港出版的共17种类型中,多为商业新闻:(一) 京报年1841年3月17日在澳门创刊,同年24日日出第二期迁往香港。 创始人是英商奥斯瓦尔德。 1843年产权出售和卡尔,到1850年,台湾仁特取得了这份报纸的产权,成为报纸发行者的主编。 报纸的论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客观报道亚洲号事件,支持太平天国运动。 (二) 新闻纸略论 :前身于香港公报、1849年迁往澳门,1843年迁往香港,改名为怡和洋行,1849年改为英商史屈泉所有。 产权多次变化,1863年废刊。 第二节现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三) 中国之友,汉译为香港纪录报,广州纪录报。 1845年2月在香港创刊,1974年停刊,是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语报纸,创始人和主笔是英国出版社的肖德锐。 容闷、黄宽、黄胜等三名学生支持留美。 (四)创业于德臣报 :1857年,由美商苞达和英商莫罗创立。 翌年完全归莫罗所有。 为外国人在中国的第一份日报。 第二节近代报业在香港兴起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新出版的报纸中,1863年创立的英语德臣西报,是中国国内最早的晚报。 创立于1877年的中国邮报,是天主教在中国出版的首家报纸。 创立于1881年的0103010,与0103010、0103010并称为香港英语的三大报纸。 第二节近代新闻业在香港兴起的第二、中文商业新闻相继出版鸦片战争后,香港首次出现了中文商业新闻。 由于香港资本主义经济相对发达,这些报纸的商业化程度很高,其工作模式、经验对后来的内地汉语商业报纸有很大影响。 香港最早的中文报纸出现于1853年,是英华书院和马来松教育会共同出版的孖剌报月刊。 刊登收费广告还是第一次,刊登新闻画的中文报纸。 第二节近代新闻业在香港兴起,1857年11月,英语晚邮报和香港航运报出版的中文副刊香港天主教纪录报是香港首家中文商业新闻,由广东人黄胜、伍廷芳等编辑。 1861年7月,士蔑西报发行中文德臣报,刊载行情、船期和新闻,随后停刊。 1871年3月,翻开中文版孖剌报,每周六出版,不获利益,扩大见闻。 刊登新闻、评论等。 1872年4月停刊,改为遐迩贯珍。 周三号,日刊,1941年废刊了。 第三节近代新闻业在上海崛起,一、背景: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西方列强租界和通商口岸。 人口激增,商贸繁荣,成为中外贸易的枢纽和全国商业中心。 外国人在租界出版了大量的报纸,以上海为中国近代新闻业的中心。 外国人在上海做的最多的是直接为他们的经济活动服务的外国语商业报纸,其中主要有英文报纸。第三节近代新闻业在上海的崛起,第二、上海外国语新闻的发展孖剌报是英国人奎安门等于1850年8月创立的、上海最早出版的英语新闻。 的双曲馀弦值。 1856年出版的附件香港船头货价纸。 1862年,名字改为德臣报。 第三节近代新闻业在上海的崛起,香港新闻,前身是自中外新闻七日报 1856年出版的张香港华字日报,1864年独立出版,1941年太平洋战争发生时停刊,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外语新闻,其存在本身就是“侵略史”。 1872年,路透社在中国设立了远东支部,成为中国第一家现代通讯社。 北华捷报路透社和英国人去过,首先被允许采用该公司的通信原稿。 第三节近代新闻业在上海崛起,第三,每日航运新闻,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等中文宗教新闻于1857年1月创刊,成为上海首家中文近代新闻,由伦敦教会在上海设立的墨海书馆主办,传教士伟烈亚力总编,内容包括宗教、科学知识、商业行情和新闻报道。 国王指挥的报纸活动开始了。 第三节近代报业在上海崛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1894年,传教士相继出版的教会汉语报纸有10多家。 其中最有名的是字林西报。 1868年北华捷报年创刊,林乐知担任主编,1874年9月5日改版,改名为每日航运新闻。 该报宗教内容较少,主要刊登中外新闻、西学知识和商业信息。 增设论说。 读者对象包括官员、士老师、商人等。 1883年8月,主编林乐知忙于他的工作而停刊。 1889年2月,从广学会复刊,在月刊杂志上,林乐知担任编辑。 第三节近代新闻业在上海崛起,四、字林西报等中文商业新闻的重要发展1861年11月,六合丛谈创建了上海首家中文新闻万国公报,首任主编是传教士伍德。 版面设计创新,白报双面印刷,各期纵栏,四面印刷。 主要刊登行情、船期和广告。 商情传达迅速,首先刊登通讯稿。 选择六合丛谈和各地的新闻报道。 不重视言论。 第三节近代新闻业在上海崛起,1872年,4月30日,英商美查等4人合资在上海创刊万国公报。 赵逸如,主笔蒋透明湘。 四张一张。 用毛粗纸单面印刷。 头两天号,第五期起改日刊。 1909年席裕福接收全产业,1912年史量接收,1949年5月27日停刊。 经历了清朝同治、光绪、宣统三个王朝,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内容丰富,保存了上述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资料,因此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百科全书。 第三节近代新闻业在上海崛起,中国教会新报的主要特点是把利益作为新闻的首要目的。 1、在经营管理方面,(1)尽量降低成本;(2)设立代理店,送报,沿街卖报,买报的人首先取报,月底付款,其馀报纸可以返还;(3)招收广告,对中国人实施优惠价格,向外国人支付广告招收人回扣第三节近代新闻业在上海的崛起,2、编辑业务,从办公人员到新闻样式尽量中国化。 重视言论,每天片面言论,政治倾向保守。 为了重视新闻,吸引读者,刊登了大量猎奇有趣的社会新闻。 重视刊登文艺作品,使其成为定型内容。 第三节近代新闻业在上海崛起,万国公报 1882年创刊于上海,由字林洋行创办的休闲新闻是中国首家副刊申报中外合资创办的具有影响力的新闻。 1893年2月17日创刊,着名报纸人蔡尔康成为首位。 中外商人集团公司成立,宗旨为“经济独立、无偏无党”。 内容准确,迅速报道经济新闻和商业行情的主要特点。19世纪90年代上海新闻形成了北华捷报、上海新报、京报三个立场,第四节是华报网的形成和外报的历史作用,广州英语: 申报、申报中文: 申报(1865年创刊的传教士在中国举办的第一周报)、 字林沪报天津外国人是中国北方报纸宣传中心,英文: 新闻报,申报中文: 新闻报 (李提摩太主任笔),该报纸成为南方字林沪报和中国外国人主办的最具影响力的政论报纸。 福州英语: 中国丛报 (中国之友 )、中外新闻七日录、广州新报。 中文: 中国时报,京津泰晤士报 (中国第一类儿童刊物),第四节是华信网的形成和对外信息的历史作用,厦门英语: 时报中文: 万国公报 (以福建话方言写)宁波中文: 福州信使报,福州府差报 (曾发表过等新闻专业汉口英语: 福州捷报中文: 福州每日回声报,中国读者,第四节华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北京中文月刊小孩月报,传教士丁韭良总编以介绍水利、医学、数学理化等实用科学和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至少介绍西方科技新闻和寓言等郑观应的厦门公报和航运报道部分文章在本刊上连载。 澳门葡萄牙语厦门新报,葡萄牙语,中文各有版面中外新报,与孙中山有密切关系,曾刊登过孙中山甬报。 一版文章是中山手写的,第五、六版刊登了孙中山的汉口时报、赞扬患者感谢和孙中山医道的广告,因此该报纸的实际主持人和编辑都被认为是孙中山。 在这个阶段的报纸中,英语报纸大部分是商业报纸,中文报纸是作为传教士的期刊很多。 第四节华报网的形成和外报的历史作用,第二、外报在华的历史作用(第一)外报在中国的活动是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a .为列强的武力侵略和政治破裂提供信息b .列强为中国的经济掠夺提供信息和宣传服务c .列强为中国的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表基础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混凝土施工中水泥质量控制方案
- 水管管件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输电线路传输能力评估方案
- 建筑施工现场的健康安全检查与监督方案
- 鸡舍清洁与消毒技术
- 水的基本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二零二五顶账城市核心区住宅买卖合同协议
- 二零二五年软件系统集成与维护合同详细实施条款
- 2025版电力系统电料研发、生产与销售合同
- 2025年提取公积金租房合同范本
- 2025高职单招考试题(附答案)
- 储能系统运维安全手册
- GB/T 45997-2025科技成果五元价值评估指南
- 转让网约车合同协议书范本
- 医院 捐赠协议书
- 小学食堂供餐管理方案(3篇)
- 养老院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 藏文教学课件
- 血透室手卫生管理课件
- 风电场安全规程考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