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缴出资期限未届满股东对公司不能清偿债务的补充赔偿责任_第1页
认缴出资期限未届满股东对公司不能清偿债务的补充赔偿责任_第2页
认缴出资期限未届满股东对公司不能清偿债务的补充赔偿责任_第3页
认缴出资期限未届满股东对公司不能清偿债务的补充赔偿责任_第4页
认缴出资期限未届满股东对公司不能清偿债务的补充赔偿责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资期限未到的股东向公司支付无法偿还债务的补偿赔偿责任还提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13条第2款的适用张绪平内容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13条第2款规定:“公司债权人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对未出资利息范围内无法偿还公司债务的部分负有补偿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的股东分期支付出资, 认可出资,即使出资期限未到,但在出资义务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的情况下,对公司无法偿还的债务承担赔偿责任,另外,公司债务无法偿还是在执行阶段确定的事实,未先履行手续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进行补偿关键词司法司法解释3未履行出资义务或未全面履行的公司债务由无法清算的股东补偿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以下简称公司法司法解释(3) )第13条第2款规定:“公司债权人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对未出资利息范围内无法偿还公司债务的部分负责赔偿的, 人民法院未履行或全面履行必须支持的出资义务的股东已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同样请求的,人民法院不支持。 未履行或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对公司债务无法偿还的部分负有补偿赔偿责任,看起来有明确的司法解释,随着公司法注册资本认购制度的修订和股东认购出资的任性设定,在司法实践中对此司法解释的适用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一是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股东认定一、案件的引用a公司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3000万元,股东为甲某和乙某,均为自然人股东。 甲某实缴注册资本2850万元,乙某实缴款150万元。 甲某时年24岁,乙某时年61岁。 2015年a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7000万元,甲某追加出资4000万元,预约期为2065年。2016年,b公司因与a公司的买卖合同借款引起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 b公司命令法院支付a公司的债务,但股东甲某对未出资的利息范围内无法偿还a公司债务的部分负责赔偿。债务的事实a、b两公司没有异议,不过,关于股东甲应该担当的补充赔偿责任,有事实和审判争论。一审法院的判决支持。 公司法司法解释(3)根据第13条第2款,股东甲某追加预约的4000万元注册资本的预约出资期限为2065年,事实上尚未缴纳,因此尚未全部履行出资义务,对公司债务无法偿还的部分应负有补偿赔偿责任。 【1】 (2016 )吕0102民初2572号民事判决二审法院驳回了股东甲的诉讼请求。 同公司法司法解释(3)根据第13条第2款,股东甲方在某增资时追加预约的4000万元注册资本的预约出资期限为2065年,由于该预约期限尚未到期,股东未履行或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情况不存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以下简称公司法司法解释(2) )根据第22条第1款的规定,出资人承认出资的,是因为法院以接受破产申请为前提,公司未进入破产或解散程序,未偿还借款,甲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2】 (2016 )吕01民终5731号民事判决争议:股东对出资期限未到的公司无法偿还的债务负赔偿责任吗? 也就是说,它是否被认定为未履行或全面不履行出资义务?二、争论1、论点1、持肯定态度,论证如下:(一)责任法定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股东补充赔偿责任,是公司对未履行或全面不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新设立的法定责任,根据其设立背景,股东未履行或全面不履行出资义务不以出资期限为要件。公司法司法解释(3)于2010年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自2011年2月16日起施行。 此前,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2006年12月26日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20条中规定,与此完全相同的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在2007年12月6日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17条中规定。 “公司章程规定股东分期出资支付,出资期限届满前公司或公司债权人向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公司破产或进入清算程序的,股东未到期的出资义务视为到期。 即债权人对出资期限尚未到期的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该债权人主张的权利是何种责任尚不明确。 对此,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08年4月21日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公司要求补充出资,或者公司债权人在缺陷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负连带偿还责任,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与此相对,山东高院和江西高院的领导意见不支持的主张应该是公司债权人未到期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结果当时没有补充责任的规定。 关于连带责任,当时的司法实践也有明显争议。 根据以上司法现实,随后在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三条第二款明确设置赔偿责任,将其适用条件“出资期限届满前”统一为“未履行或完全不履行出资义务”,即使出资期限未届满,股东也同样未履行或完全不履行出资义务。(二)公司对所有财产对外负责;公司法第三条第一项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具有法人财产权。 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负责。 公司法第26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公司注册机构注册的所有股东支付的出资额”。 公司财产包括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是整个股东支付的出资额,这是公司对外负责的基础。 如果股东不负责其预约出资期限未到,公司对外负责的财产基础应当是整个股东实际支付的出资额,而不是预约出资额。2、论点2 :持否定态度,论证如下:(一)代位权诉讼;公司法第28条规定:“股东必须按时全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各项出资额。 股东根据前项规定不缴纳出资的,除必须向公司全额缴纳外,还必须向按期全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以此为基础,股东出资是约定义务,受公司章程的制约。 债权人未履行出资义务或未全面履行的股东要求对公司债务无法偿还的部分承担补偿赔偿责任,实际上提出代位权诉讼。 另一方面,根据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几个问题的解释(1)第11条的规定,债权人提出代位权诉讼必须满足“债务人的债权期限过期”的条件。 股东出资期限未到,即债务人债权未到,债权人无法对公司无法偿还的债务要求赔偿责任。(二)破产清算前;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法庭庭长杨临萍于2015年12月24日至关于当前商事审判工作中的若干具体问题日谈到“一、关于司法修改后的诉讼案件的审理问题”,其中第三是“要特别注意债权人提前履行出资义务并要求股东偿还债务”。 对此,有意见认为债务人公司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股东的出资资金还没有到期。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出资义务可以通过加速到期的方式解决债务偿还问题,因此在此时出资义务必须允许加速到期,债权人可以直接主张股东偿还债务。 另一种意见认为,公司无法清算单一债权人的到期债权的情况下,由于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的破产条件也很多,在此时必须保障债权人整体的利益。 个别债权追究诉讼不符合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精神。 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进入破产程序后,必须按照企业破产法第35条加快股东出资义务的期限,最终真正意义上保护债权人整体的利益。 以上两种意见中,现在倾向于根据后者的意见处理。 他说对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根据2006年12月26日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20条、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根据2007年12月6日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17条、最高院人民法根据2008年5月19日公司法司法解释(2)第22条第1项,在股东出资早期办理公司破产或清算的手续三、分析1、责任法定补充赔偿责任不同于连带责任,也不同于个人责任。 不管能否作为独立的责任形态存在。 在当时的司法背景下,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三条第二款将未履行出资义务或未全面履行股东对公司债务无法偿还部分承担的赔偿责任法定化,具有统一指导意见的作用,在实践中也具有合理性。合理性决定了补偿责任的特征不是即时的现实性,而是可能性,即审判责任不代表现实的责任。 即使法院判断股东承担赔偿责任,该股东是否实际承担责任也必须以公司债务无法偿还为前提。 因此,法院审判不仅侵犯股东的实体权利,相反,该制度设计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减少当事人诉讼,忽视原则后,可能使法院陷入困境。结果,出资期限到期后可以向股东提起诉讼。 一方面,多次审理相同案件,违反原则可能无视原则,另一方面,法律规定可能没有实践意义。 如果本论文的案例,甲某的4000万人预约出资期限届满时到了77岁,意外的情况下,债权人要求77岁的甲某承担赔偿责任,司法的实践性和实施可能性充满挑战,并且发生事故甲某在77岁之前因事故死亡的,补充赔偿责任的法律设定是毫无意义的。2、公司对所有财产对外负责不是公司实际出资而是股东出资的对外负担责任是公司在所有财产中对外负担的义务,也有股东出资的方式和关于期限的内部约定不得与对外债权人对抗的合理性。三、代位权诉讼股东对公司的出资义务不是简单的债务,而是在公司法调整后,在代位权诉讼中下一个债务人有时效抗辩权。 另一方面,对于没有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没有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根据合同法司法解释(3)第20条第2项的规定,“公司债权人的债权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期限,根据本规定第13条第2项、第14条第2项的规定,没有履行出资义务或者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者对失去出资的股东负有赔偿责任,被告股东以出资义务或者出资义务超过诉讼时效期限为理由进行抗辩,人民法院不支持”,股东对出资没有时效抗辩权。 在此基础上,关于代位权诉讼的观点也不成立。4、破产清算前首先,破产清算程序先行,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未全面履行的股东负有补偿赔偿责任的,其他债权人不可能提出同样的请求。 因为一次提交就完成了公司的破产清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正如之前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法庭庭长杨临萍所说,真正保护了债权人全体的利益。 但这是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三条第二款后半段的“未履行或全面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已承担上述责任。 其他债权人提出同样的请求,人民法院不支持。” 因为破产清算后不能提出同样的请求。并且,这个破产清算前的设定,司法机关以普遍救济的观点侵犯了当事人的自由意志。 对公司来说,现在不能偿还债务,不是之后也不能偿还债务,破产清算对于违反我意愿的债权人来说,主张债权人公司破产,对所有债权人的利益施加保护义务是什么?因此,这一观点也不成立。四、法律适用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公司债权人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对未出资利息范围内无法偿还公司债务的部分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不履行必须支持的出资义务, 或者没有全面履行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同样请求的,人民法院不支持。1、股东“未履行或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不以出资期限届满为条件,也就是说股东“出资期限未届满”不能免除公司无法偿还债务部分的赔偿责任。首先,股东补充赔偿责任作为特设法定责任,没有权利排除“未履行或者没有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认定标准在出资期限过期的情况。 并且,根据该条款的文义解释,股东无论出资期限是否到期,除非支付出资,否则必须构成没有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没有全面履行的事实。其次,从法律的可行性角度来看,对未到期股东无法偿还公司的债务部分承担补偿赔偿责任,不仅不侵犯股东的实体权利,相反,可以有效地节约司法资源,减少当事人的索赔,然后法院将债权人的其他诉讼中股东要求赔偿责任的案件2、本条款的适用不以“公司无法偿还债务”为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