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与应急响应——突发事件应对法与总体应急预案_第1页
汶川地震与应急响应——突发事件应对法与总体应急预案_第2页
汶川地震与应急响应——突发事件应对法与总体应急预案_第3页
汶川地震与应急响应——突发事件应对法与总体应急预案_第4页
汶川地震与应急响应——突发事件应对法与总体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在汶川地震中的体现,体系管理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物业管理法规系列培训,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结构,第一章总 则 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三章监测与预警 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五章事后恢复与重建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 则,4,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的结构,总则组织体系 运行机制 3.1预测与预警 3.2应急处置 3.3恢复与重建 3.4信息发布 应急保障 监督管理 附则,5,组织体系应急组织,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法规条款,6,组织体系启动预案,5月12日晚至13日上午,国务院多个部门分头成立应急机构。工业与信息化部宣布启动通信应急方案,要求各电信运营企业、相关通信管理局立即启动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公安部宣布启动国家一级响应预案,部署全国抗震救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铁道部宣布启动国家一级响应预案,要求尽快恢复通车。交通运输部启动国家公路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一级预案。环境保护部连夜启动核与辐射及水污染防治应急预案。财政部宣布启动财政应急保障预案, 。商务部也成立了以部长陈德铭为组长的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保证灾区市场供应。,7,教学物业部应急预案(摘选),8,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对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检查、监控,法规条款,9,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法规条款,10,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法规条款,11,建立健全物资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法规条款,12,住宅物业部应急预案(摘选),13,第三章监测与预警,建立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法规条款,14,“地震级别” 与“预警级别”,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法规条款,15,住宅物业部应急预案(摘选),16,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组织、调度救援人员,法规条款,17,组织营救和救治受灾人员,18,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19,运送应急救援物资,20,动力保障部应急预案(摘选),21,热力保障部应急预案(摘选),22,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法规条款,23,工程部应急预案(摘选),24,绿化保洁部应急预案(摘选),25,第五章事后恢复与重建,地震前的汶川,26,唐山新面貌,27,绿化保洁部应急预案(摘选),谢谢大家,29,30,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八条规定: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返回,31,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二十条规定:应当对本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第二十二条规定: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第二十四条规定:有关单位应当定期检测、维护其报警装置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正常使用。,返回,32,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十九条规定:城乡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返回,33,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二十九条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返回,34,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三十二条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返回,35,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三十七条国务院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第四十二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返回,36,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五十六条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