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导游词4篇_第1页
山东曲阜导游词4篇_第2页
山东曲阜导游词4篇_第3页
山东曲阜导游词4篇_第4页
山东曲阜导游词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6山东曲阜导游词4篇山东曲阜导游词4篇篇一曲阜孔府导游词曲阜位于山东中部。公元前11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也是儒家学派始祖、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孔子的故乡,他曾在此著书讲学。“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举世闻名。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初建于公元前478年,当年规模很小,仅就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后,随着历代帝王对孔子的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扩大。孔府是个庞大的院落,其实并非孔子之家,而是其子孙后人的居所。孔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6林是孔子和他的家族的墓地,占地200公顷。孔府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现在,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中路以内宅为界,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后为内宅,设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最后是孔府的花园,是历代衍圣公及其家属游赏之所。篇二曲阜尼山导游词山位于曲阜城东南30公里处,本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尼山对于了解孔子也很重要,而且这里可游览的地方也不少,有人说应当与“三孔“并列,改“三孔“为“四孔“,这说法不无道理。考究尼山所以名声不如“三孔“之大,多半因为这里离城近50里,交通又不甚方便。尼山为孔子出生地,东临沂河,山上有孔子庙、尼山神庙、尼山书院,三级建筑组成一个群体,看起来很有气势。孔子庙内东南角有一座高高的观川亭,传说是孔子临川慨叹的地点,那一叹,声闻千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山东麓有孔子出生的山洞夫子洞。为纪念孔子,北魏时建庙奉祀,历代重修,现存尼山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6书院占地25亩,周围数百亩古柏,景色幽美。古有文德林、坤灵洞、中和壑等八景,现又添尼山水库,碧波荡漾,与日俱增增秀色。篇三石门山导游词石门山原名龙门山,位于曲阜城东北方向公里的曲泗宁三县交界处,因两山对峙,形如石门,故名。石门山由八个山头组成,突兀的褐色岩石,古建筑的凌空飞檐点缀其中,宛若一幅充满神韵的画卷。早在唐天宝四年,李白和杜甫曾在石门峰台设宴话别被此山二十四景所吸引的清代著名戏剧家孔尚任,叠石结,先后两次在此隐居22年,并酝酿了不朽之作桃花扇。现已被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现有孔子系易处、李杜宴别处、秋水亭、孔尚任隐居处等遗迹。元代山上曾建道凤,明初改为玉泉寺,现有千佛殿、藏经阁等建筑,塑有三世佛、十八罗汉等神像。石门山,有冰雪涧、藤花幄等二十四景,尤以石门月霁著称。山峰峻秀,洞壑深幽,林木葱茏,风光秀丽,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篇四尼山孔庙和书院导游词尼山孔庙和书院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约28公里处的尼山东麓。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为避圣讳,故名尼山。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6其山并不高大,海拔约340米,风景秀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出生于此,所以尼山名扬海内外。相传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征在登尼山祈祷而生孔子,后世以建庙奉祀。此庙初名为叔梁纥庙。唐括地志载“叔梁纥庙亦名尼丘山祠,在兖州泗水县五十里尼丘山东址”。五代后周显德间,兖州太守赵侯于尼山再建庙奉祀,宋仁宗庆历三年,孔子四十六代孙、袭封文宣公孔宗愿“作新宫庙、有殿、有寝、有讲堂、有学舍、有祭田”,已成为主祀孔子的庙宇。金明昌五年,以维修孔庙羡钱四千余贯,兴工大修形制与今庙基本相同。元至顺三年孔子五十四代孙、衍圣公孔思晦上疏奏请重修,元至元四年三月以廉坊佥事杨讷等捐资兴工重建。元至正十四年又增塑孔子及四配像。明洪武十年重修。明永乐十五年,五十九代孙、衍圣公孔彦缙等“鼎新重建,正殿三间,高广如制。明弘治七年、万历十七年、清康熙十三年、雍正二年、乾隆二十年多次维修,部分建筑进行重建等。清道光二十六年,孔子七十四代孙、衍圣公孔繁灏上疏奏请重修尼山孔庙,经皇帝同意,拨银三万一千五百余两重修。尼山孔庙占地约公顷,有殿、堂、祠、亭等大小建筑27座,81间,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整座建筑群横分三路,五进院落,殿堂共计80余间。前为石构棂星门,门前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6石桥旁建碑亭,立有重修尼山孔子庙记碑。门前东侧临崖处,相传孔子在此观五川汇流,有后人建木构“观川亭”。论语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即是此地。观川亭东侧崖下有“坤灵洞”,因孔子在此降生,故称“夫子洞”。大成殿5间,单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虽系清代重建,仍保留元代木结构风格。东西两庑各5间,寝殿5间,东路有讲堂、照壁,土地祠。西路有启圣殿,祀孔子父叔梁纥。后为寝殿,祀孔母颜氏。毓圣侯祠位于中路北部,奉祀尼山神。尼山书院在庙东北百余米处,周围恒墙,书院大门南向,院内有正房5间,五禀四柱前后廊式木架,灰瓦硬山顶,东西厢房各5间,是当年讲学授业和纪念孔子的处所。尼山孔庙之后便是书院。尼山书院始建于宋庆历三年,原址在庙的西侧。金明昌五年移于今处,后经多次重修,今存为明代建筑。明朝孔子六十孙孔承庆曾有诗曰“盘石垂萝何处家,山深茅屋隔烟霞。幽人读罢无余事,纱帽笼头自煮茶”。似此幽雅清静的仙境,真是读书讲学难得的好地方。书院主持人称为洞主、山长、堂长、院长、教授等职名,各个朝代不同。尼山书院设学长管理,为正八品,书院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为一地方的教育中心,为著名学者研讨学问的胜地。在尼山孔庙后设书院,因孔子是历代尊崇的文化圣人,以示在此设书院最有意义。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