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历史中考考前辅导讲座_第1页
2016年河南历史中考考前辅导讲座_第2页
2016年河南历史中考考前辅导讲座_第3页
2016年河南历史中考考前辅导讲座_第4页
2016年河南历史中考考前辅导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河南历史中考,备考方案,身边的历史光明中学,焦作市光明中学,其前身是焦作矿务局中学,建立于1959年。焦作矿务局始建于1949年。原来焦作矿务局的中马村的矿井,就是我国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项目的其中之一。原来焦作矿务局中央医院的病房大楼,也是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帮助建设的。焦作矿务局最早来源于满清后期英国在焦作建立的中福公司。,1896年,甲午战争之后,意大利人罗莎打着调查“中日战争后的情形”的旗号来到中国,发现太行山南麓山西晋城到河南焦作一线,蕴藏着大量优质的无烟煤(焦作的无烟煤,为英国女王所选用,称为“香砟”)。罗莎返回欧洲后,在伦敦注册了一家公司,命名为英国福公司,简称福公司,开始策划掠夺焦作的煤炭资源。,后来,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河南矿务章程,开始掠夺焦作煤炭资源。,随着焦作煤矿的发展,逐步有了道清铁路,道清中学,焦作路矿学堂(河南理工大学),有了中山东街(新华街)。,一、考查内容,考查内容,在考查内容上,以近现代史为主,古代史较少;以中国史为主,世界史次之。分值设置上,近现代史占45分左右,古代史占5分左右。中国史部分占30分左右,世界史部分占20分左右。,考查内容:以课标为主,考查古代史(侧重科技文化和文明交流发展)、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考查的次序依次是中国古代史(1道)、中国近代史(6道左右)中国现代史(4道左右)世界古代史(1道)、世界近代史(4道左右)世界现代史(4道左右),非选择题第21题综合考查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文化史内容、第22题综合考查中国近代史专题知识、第23题综合考查中国现代史专题知识、第24题综合考查世界近代史专题知识、第25题综合考查世界现代史专题知识。,特别提示,1、今年试题难度会有所下降2、重点关注2011、2013、2014年的试题3、选择题部分,第1题,第12题左右可能是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内容,二、命题原则,(1)命题不拘泥于教材;(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3)古今贯通、中外关联;(4)突出历史发展基本脉络;,试卷命题原则,脱离教材高于教材依托教材拓展教材。,(5)关注热点问题;(6)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试题的立意,(1)命题不拘泥于教材;,例、马克思(18181883)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安于现状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总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里所述“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指()A、美国B、英国C、日本D、俄国,(1)命题不拘泥于教材;,例、1923年,胡适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对新青年这个新时代理解正确的是()A、确立君主立宪政体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高举民主、科学两面的旗D、“尊孔复古”的时代主流,(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例、“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我们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这次会议”()A、讨论确立了新的国家的架构B、制定了宪法C、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责,(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例、下列图中文物,代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1)按照古代文明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可以将上述图片分成哪两类?(写出分类标准,图片写出代号即可)(4分),(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1)图1、2、3一类,大河文明;图4一类,海洋文明,(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2)上述文物距今时间最早的是()。(写出图片代号即可)(1分),(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2)图2(公元前约3100年,距今5000年),(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3)图三佛像是印度北部犍陀罗艺术的代表作,约作于公元23世纪。佛像兼具印度和希腊艺术的混合风格,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分),(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3)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3)古今贯通、中外关联,(3)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四、1901年至1919年的中国和世界,世界,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3、国际无产阶级运动:1917年十月革命,中国,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教育领域,社会生活领域,(3)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例、材料一1870年,德国宰相俾斯麦接待了中日两国使者。他看到的景象是:“日本来到欧洲的人,讨论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作根本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来的,只问某厂的炮船造的如何、价值如何。”因此预言:中日竞争,日本胜、中国败.”中国文化的出路(1)材料一中的现象反映出中国19世纪60年代开始变革的本质是什么?俾斯麦的预言在哪一历史事件中得以印证?,(3)古今贯通、中外关联,(1)学习西方物质技术。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二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但中国败给日本的根源是什么?中国在哪一历史事件中才对此进行改革的尝试?,(3)古今贯通、中外关联,(2)只学习物质技术,并不学习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戊戌变法。,(3)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材料三1891年,日本全境铁路超过3300公里。大清帝国只有360余公里,主要阻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是认为修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惊动山神、龙王的不祥之物,会惹恼神灵,招来巨大灾祸。二是使道路和水运工人失业。跌荡一百年(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阻碍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2分),(3)古今贯通、中外关联,(3)思想愚昧落后。封建经济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突出历史发展基本脉络,历史具有“联系性”、“线索性”的特点,因此考查对历史发展走向(历史线索、因果关系)的认识的试题年年出现。,(2013.4)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B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例题下列发生在19世纪6070年代的历史事件中,没有体现时代发展主流的是()1、俄国农奴制改革2、美国内战3、巴黎公社4、洋务运动A.1,2B.2,3C.2,4D.3,4,(5)关注热点问题,如何把握重点、热点?,1、常规重点:中国古代史上的科技文化成就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新中国各项建设成就新中国改革开放、外交世界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的思想和精神成果重要的国际关系和中外关系政治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1.倡导三农问题,强化立国之路;2.倡导社会改革,关注社会转型;3.倡导科技创新,主动融入全球化;4.倡导思想解放,彰显社会进步;5.倡导生态文明,立足持续发展;6.倡导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7.倡导关注民生,实现社会和谐;8.倡导和平与发展,尊重多元文明;9.倡导民主政治,建立有效政府;10.倡导建立公平高效的市场经济体制。,2、十大长效热点,3、热点(时政热点、周年事件),试题考查的事件多是属于大事整10或整5周年。如2015.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5周年;7.抗美援朝开始65周年,9.国企改革开始30周年;12.美国独立战争开始240周年;美国内战北方胜利150周年;2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375周年,25.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等。,(6)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试题的立意,例林肯在竞选中主张解放黑奴。但是在1861年初,他却将主张解放黑奴的一位将军撤职。1962年,他又颁布解放黑奴宣言。林肯的这种策略变化表明,他在此期间的最高宗旨是()A、拯救联邦政府,维护国家统一B、放弃废奴主张,向奴隶主妥协C、保护白人利益,坚持种族歧视D、团结黑人奴隶,战胜南方叛军,三、复习策略,1、强化基础知识,会寻找历史元素。因为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基本上是以材料形式呈现的,所以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读懂材料。在材料中要会寻找历史元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评价),找到历史元素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例题“1935年1月的一次会议上,一向发言很少准备提纲的毛泽东这次却破例了。他不仅说明军事失利问题的原因在于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而且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以下说法与这次会议相关的是()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2、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因为任何历史事件决不是孤立的,偶然的,都一定会有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理解懂得了这些内在联系,许多题目就会变得很简单。,比如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和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共的成立(中共一大)二战胜利、抗战胜利和中共七大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和万隆会议一战、二战和欧洲的联合苏联解体和一超多强、多极化国共内战和台海关系、两会,例题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探究关于文物的故事,会给我们许多启迪。材料一: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1)材料一反映了火烧圆明园的暴行。请写出制造这次暴行的侵略者。(2分)这些侵略者入侵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战争失败后,为维护清朝统治,统治者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是指什么事件?(2分)请指出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过程的地位。(2分),3、要知道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是有内在联系的,因此是可以总结出发展线索的。比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国近代史是侵略史、抗争史、探索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以总结为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裂。,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共一大1924年国民党一大1927年四一二政变是国共第一次合作1927年四一二政变1937年抗战爆发是分裂1937年抗战爆发1945年抗战胜利是第二次合作1946年内战爆发1949解放战争胜利是再次分裂,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巩固(工业革命、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美国南北战争)、扩大(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发展(二次工业革命、一战)的历史。是殖民地建立(三角贸易、殖民地印度)和殖民地人民抗争的历史(印度民族大起义、玻利瓦尔领导的拉美独立运动),还是无产阶级斗争(宪章运动、巴黎公社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世界现代史是社会主义建立(十月革命)和发展(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二战中的苏联、战后苏联及东欧的改革),以及走向低潮(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历史。又是经济危机出现后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罗斯福新政、法西斯上台发动二战)以及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美苏争霸,欧洲联合的历史。还是亚非拉国家战后民族解放(印度独立、拉美、非洲独立)的历史。还是二战后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例题二战后,欧洲从欧共体发展到了今天的欧盟,在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下列不是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A.发展本国经济B.制止新的战争发生C.摆脱美国的控制D.为了往来方便,4、要培养阅读分析、总结概括、材料理解、思辨能力能力例题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是()A美国侵略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B朝鲜请求中国政府出兵C台湾趁朝鲜战争的机会反攻大陆D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地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最佳式的选择题,要分析问题的实质),例题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思辨能力,民族生存和摆脱危机),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与哪一运动有关?,5、培养知识迁移能力2014年23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举一例说明。2013年21题。(2)这两幅图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中的哪种方式?从中国古代史中再举一个符合这种交流方式的例子。一般来说,是在某一个问题的第二问中出现。,6、对学习方法的考察,如了解历史的途径、分类的方法、用史实论证的方法2013年21题,(3)请举一例河南境内与图三文化渊源相同的历史遗存。,13年21题。阅读图片,回答问题,(1)结合图片指出,龙门石窟主要受到了什么宗教的影响?这一宗教发源于什么地方?(2)两幅图片反映了人来文明交流的什么方式?再从中国古代史中举出一个符合这种交流的例子。(3)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龙门石窟属于以上的哪一类?,2014年21题。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观察上述四副图片,请把它们分成两类,并指出这两类图片内容分别承载了什么文化?(3分)(2)请根据你分类的情况,任选其中一类,说明其建筑之间有什么传承关系?(1分)(3)请再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