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比较研究_第1页
关于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比较研究_第2页
关于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比较研究_第3页
关于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比较研究_第4页
关于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比较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关于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比较研究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现象。从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看以下简称总指数,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呈“三级阶梯式”,且落差较大。北京、天津位于第一阶梯,两市总指数远远高于全国及环渤海地区平均水平,北京一直处于全国首位,天津一直位于全国第三位,2001年北京和天津总指数分别高于全国2379和L156个分值,高于环渤海地区平均水平1833和610个分值;辽宁省和山西省位于第二阶梯上,19952001年总指数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省在全国的排位分别在第58位和第1013位之间,同期相比,辽宁省总指数的分值是北京的35一77,是天津的69一92,山西省是北京的30一73,天津的69一92;山东、内蒙古和河北位于第三阶梯上,19952001年山东和内蒙古在全国的排位在1521之间,河北省在1925之间,山东和内蒙古在19951997年问总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9982001年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北省总指数除了1995年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年分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年间,河北的总指数与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与最高的北京的差2/5值分别是3771、5284、5327、6992、2845、2592和2612,落差最大。另外,7年间山西、山东、内蒙古和河北总指数都低于环渤海地区的平均值,只有辽宁省在19992001年略高于环渤海地区的平均值,其余年份低于本区域的平均值,北京和天津的总指数一直高于环渤海地区的平均值,可见,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极化现象明显,北京天津在环渤海地区的信息化总体水平的贡献较大。LOCALHOST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类似,信息化水平也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和不均衡性。这表明信息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必须注重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在看到环渤海地区信息化平均水平位于全国前列的同时,不能盲目乐观地忽视了环渤海地区内部信息化的差异,应该加强区域联系和整合,填平数字鸿沟。32信息化水平分类指数差异依据2000年数据见表3进行分析,从各省市来看,北京、天津信息化各分类指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各分类指数发展不均衡,北京在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特别突出,其他指数与其相比显的相对不足。天3/5津在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品服务方面明显高于其他指标;山西和辽宁两省各分类指数相对较高,辽宁省各分类指数比较均衡,山西省在信息化发展环境方面较弱,RD经费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仅为6,信息产业投资占全部基本建设及更新改造投资比重为2607;山东在资源开发利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两分类指数分值在环渤海地区最低,山东2000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93,这也是影响山东信息化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河北在资源开发利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人力资源和信息化发展环境方面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信息化人力资源和信息化发展环境指数分别是644、763,在环渤海地区也是最弱;“信息化发展环境发展与其他省份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王铮等人通过对全国各省市区信息化综合水平的对比研究发现,河北信息化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是人均信息产业和全国同期水平相比,相对落后,而山东主要是信息经济成分在本省经济成分中比重较小。内蒙古除了资源开发利用指数外其余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在信息网络建设指数仅为765,接近北京和天津的140和110,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为1091,约为北京的110,天津的14;从反映信息化技术应用指数的二级指标数据看,2000年内蒙古地区每百户拥有计算机数仅4/5为35台,是北京的110,天津的15。结论与建议研究表明,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19952001年信息化水平呈现平稳快速发展,但是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较仍然相对落后,信息化水平存在区域性和非均衡发展的特点,区域协调不够,发展速度不均衡,;区域内部存在一定的差异,极化现象明显,呈“三级阶梯式”,且落差较大。信息化水平最高的是北京和天津,位于第一阶梯,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高度的极化,其次是辽宁、山西,位于第二阶梯,相对较低的是内蒙古、山东和河北,位于第三阶梯。006年环渤海区域信息合作联席会正式成立,环渤海区域信息网同时正式开通,这为环渤海信息领域的全面合作提供了发展的契机。环渤海地区作为中国三大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由于合作意识不足,区域凝聚力不够,使得环渤海地区尚需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找到整个区域内的利益共同点,并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规范各地方政府的行为,减少省市区问差异,加强环渤海地区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区域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与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相匹配的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推进区域经济深度合作和共同繁荣。建议以下几点1政府加大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信息5/5化服务质量和水平,解决行业间、城市间和区域间的内部竞争,加强区域间信息整合,缩小内部差距。2充分发挥区域内各省市区优势和特色,发挥京津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互补合作,加强区域内部信息产业协调,促进信息资源在地区内合理流动,共创互联互动、互惠互利、互补共赢、协同发展的区域合作新格局。3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