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写作ppt_第1页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写作ppt_第2页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写作ppt_第3页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写作ppt_第4页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写作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写作,第一章 概论,毕业创作侧重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表现。毕业实习侧重专业技能的社会应用。毕业考察侧重专业前沿动态的了解和把握。毕业论文侧重专业理论的提炼总结。,论文写作的价值,一、学术价值,即创造新的知识。二、学术品格,即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学术品格明显重于学术价值。大学毕业论文的首要目的和作用在于学生的学术品格养成。,学位论文的定义,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或有了新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位论文。,学士论文: 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从事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论文: 表明确作者已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研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论文: 表明作者已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的成果。,毕业论文的目的与意义,目的:一、了解基本的学术规范 在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都要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本科阶段掌握基本学术规范能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二、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 通过查阅、分析、判断、思考,从个人创新观点加以文字提炼和理论论证,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成果。三、达到基础的学术水平 本科学历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学士学位证书就是学术水平的一种证明。,意义:一、创新思维能力 归纳整理、比较分析大量资料信息的能力,从创新视角提出自己的观点。二、逻辑思维能力 论文难点之一是创新的观点。第二是对观点的论证要严密。这就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三、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正确: 论文使用的是学术性、科学性语言,对事 物的陈述一般采取定量、定性的方法,平实准确,简洁明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错误:不采用主观臆断、影射暗示的措辞。四、专业综合能力 写好毕业论文学生必须调动以前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反过来,论文写的好,能为创作提供方法论层次的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文体,毕业论文的写作文体一般来说主要是论说文,论说文通常包括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文: 提出自己的观点,以道理或事例支持自己的观点,以此说法别人。驳论文: 首先要驳倒对方的观点,然后再确立自己的观点,以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来批驳对方。,毕业论文安排,一、动员会二、选导师三、选题四、查阅资料五、开题报告六、论文写作七、论文评阅八、论文答辩九、成绩与归档,选题,学生将思考23个选题方向与导师探讨,导师确定后,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查阅资料,1.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进行相关资料查找,重点寻找前人在此相关领域的著作、论文和观点(先行研究)。 2.记录著译者姓名、书名、文章名、出版社、出版地、出版日期、期刊杂志的期与卷、起止页码、网址等。 3.有条件还可以实地考察,或利用问卷调查等手段采集数据。,开题报告,1.与论文任务书相隔2周以上。2.开题报告书包括: 姓名、专业、班级、课题名称、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之处等。,第二章 毕业论文的选题,一、选题的原则1.专业为主 本科领域的研究属在导师指导下的非独立性地尝试和学习。 不要目标过高,立足本学科的基础研究。研究本学科领域的问题便于考查论文写作的真实性。,2.以小见大 论文选题宜“小题大做”。 选题要从本专业领域中自身有切身感受和认识的事物中去发掘选题。 要看得远,看得深,看的大。,3.量体裁衣 选题要符合自己研究能力,不要好高骛远,贪大求全。 1.学习中的启发和感悟; 2.平时搜集的素材,实地考查; 3.还缺少那些方面的素材,是否有条件继续考察; 4.是否了解在此领域已有哪些相关研究。,4.见仁见智 许多学生在选题阶段发现,自己的问题是没有问题。自己想说的话别人早说过了。 专业学术论文,其创新性包括: 新说的确立 “前说的推展” 见仁见智,“见仁见智”的故事: 某风景区附近的一片山野,植被不齐,高低不整,部分裸露。不同的人对其认识不同。A(普通旅游者):这里的风景没有什么看头。B(环保者):环境破坏严重。C(画家):这里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简直就是一副天然的风景画。D(森林公安):有滥砍滥伐。E(木村商):还有很多大树,二、选题的来源,1.来源于平时的学习积累和思考 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我们会慢慢发现自己出了“技”的进步之外,还有一些“艺”的思想沉淀。这就是学术思维的开端。 把自己经常思考和关注的问题进一步弄清,就是论文的选题来源。,2.来源于实地考察或专业实践 在写生和考察课程中会发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中获得思路或灵感为自己论文创作找到方向。,3.来源于广泛浏览和阅读4.来源于教师提供的参考选题5.来源于艺术创作体会,三、常见问题,1.选题过大或过小 过大:“中国”、“古代”、“现代”、“当代”、“趋势”、“研究”等。 过小:不适合研究工作的展开、研究价值不大。2.选题过难或过易 过难:深度高,涉及的专业领域自己不熟悉。 过易:达不到锻炼和提高学术水平的作用。3.选题雷同 选题陈旧,老生常谈,了无新意。,三、论文的开题,一、题目的推敲 诗人贾岛曾经成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后又将“推”改为“敲”。后人将文字的斟酌使用称之为“推敲”。 (推敲) 诗人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到过入满绿),题目:,忌讳:“关于XX的研究”,“我国”,“中国”,“全国”等字样。常用标题:“浅谈”,“浅析”,“初探”,“试论”,“探析”,”再议”,等。,标题内容:以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为上,1.论文题目一般要求20字以内,遣词造句顺畅达意,符合语法和汉语言习惯。字数上能少则少,尤其避免介词和连词的累赘运用。2.但不能一味追求字数少。也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例1:试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设计艺术的相互影响 试论科技发展与设计艺术的关系例2: 普通高校油画专业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缺失与重建油画专业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浅析。例3:试论简约风格在现代家装设计中的运用 试论现代家装设计中的简约风,适当使用文学修辞手法,在不影响表述准确地前提下,论文题目最好还要追求一定的艺术表达。 例1:浅议油画创作中偶然性因素的把握与运用 相遇不如偶遇浅议油画创作中偶然性因素的把握与运用例2:中小学美术教材印刷质量对美术鉴赏教学的思考 真实的谎言尴尬的美术鉴赏,例举几项选题以供参考:1.对汽车品牌广告案例的比较分析关于通用、大众、丰田汽车品牌广告案例的浅析2.日本产品设计中“缩小意识”的研究浅谈对中国绿色设计的启示3.蔡巷上村民居的调查报告4.城市形象南京市户外广告的调查及对策5.南京夫子庙地区民间工艺的调查报告6.浅论自由版式设计的几个特点7.从“符号学”角度谈标志设计的基本规律8.试论平面设计中的意趣图形传达9.对我国新时期时代陶器形制起源探析,二、论点的提炼,论点是作者对某一问题的明确观点、立场、看法、主张。论点是论文写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论点句:把明确的观点以文字的形式提炼出来。 论点句的形式:一句话 (单句或与论文题目相同,相近) 几句话 (复句,可与论文部分二级标题相近),论点句的标题:例1:艺术市场也要警惕“中等收入陷阱” (即是论文题目也是论点句)例2:色彩要讲究和谐之美(过于武断,语气太强) 改为试述色彩的和谐之美。例3:民族化动画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必由之路”语气过强,不利于这一问题上的学术争议) 改为民族化对动画产业发展的展望,论题的切分,论题切分可以将论文的总论点切分形成下一级分论点,依此类推,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网络。 1.切分后的上下级论点之间是一种从属关系,下位论点为说明上位论点服务。 2.同级的各分论点之间一般为两种逻辑关系:并列和递进。并列,相互不重叠和雷同,各属于上位论点的一部分。递进,前一个论点是后一个论点的基础,前后论点步步推进,由浅入深。 3.根据分论点,可以确立论文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初步形成论文提纲的基本框架。,提纲的拟定,论文的三个部分:绪论(或序论、导论、导言、导语)本论(正文)结论(结语) 提纲的构架大致和论题切分一样,主要为两种方法:并列和递进。,提纲的形成,1.论文题目2.绪论(提出论点) 找出总论点句进行适当阐述。3.本论(展开论点) 根据论题切分后形成的本论部分的逻辑结构,列出下位命题的分论点句,形成一级、二级、三级标题。 分论点一:主要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论点二:主要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论点三:主要论点、论据、论证方法4.结论归纳总结观点,列出新意所在。,开题报告书的撰写,开题的实质是审题。审度学生定题的科学性、新颖性和可行性。比如: 选题难度是否合适,是否新颖; 分论点的切分是否符合逻辑,有无逻辑错误; 下位论点是否完整组成上位论点,有无明显 疏漏。,第四章 主要论证方法,论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文体。 写作论文的目的是证明自己,说服别人。 论文写作的过程也是用理论和事实两方面的证据去证明自己观点成立的过程。 论文写作要做到言出有据,论据和论点之间必须具有必然的内在逻辑关系。这个过程就是论证。,论证的几种方法,引证法例证法比较法分析法其他论证方法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引证法,引证法就是引用经典的已被社会公认的他人言论、思想、研究成果等作为论据的论证方法。 引用的方式包括直引、意引;引用对象包括经典文献、哲理名言、俗语警句、科学原理与公式、以及他人著述中的研究成果。,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找到确切的理论根据所作的引证; 二是对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 第一因素称之为“引”,第二因素称之为“证”。“引”与“证”的关系把握非常重要。普遍现象:对“引”破费心机,对“证”失去警惕。 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论根据是可喜的,但论据本身只是一种材料,不能代替论证,因此,在引出理论根据之后,恰当加以分析才是“引证法”的重要问题。,例证法,例证法是事例论证的方法。 主要采用实际案例、实证数据、实物考据、调查结果以及其他说服力的实际事例,以达到“事实胜于雄辩”之目的。,一、运用数据数据来源:1.官方数据 如某国国家人均收入、人口出生数据、某行业总生产值、国家教育投资等。2.研究结论 指在学术期刊中学者通过论文形式发表的研究结论中的数据。如:一个家庭达到多少美元的年收入即为中等收入水平、证明地球变暖的数据、某些公式与某些数据相关的同期比例升降分析等。3.调查数据 指社会或个人通过一定调查手段获得的调查数据。如参与调查的人数、人群分类分析数据、支持率、以及调查者设定考查的比对结果等。,例如: 上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给我国人口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未来10年内我国人口结构将产生显著的变化。让我们先来看一组80、90年代的人口出生数据: 1981年出生人口19122938人;1991年出生人口20082026人; 1982年出生人口231004227人;1992年出生人口18752106人; 1990年出生人口26210044人;2000年出生人口13793799人。 (注:据中国人口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2008.12/2009.9)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维持在19-26万人的高峰期,1987年到1990年处于上述20年的峰顶,如果统一按照18岁高中毕业计算,上述人群的大学就学时间应当在2006年至2008年,这也就清楚地解答了近年来美术高考火爆的原因。照此推算,2009级大学新生的出生时间应当在1991年,比上年有所回落。同样巧合的是,据人民网报道,2009年湖南省共有高考生50.8万人,比上年减少2.6万,降幅为4.8%,这是至21世纪以来首次下降。可见,自2009年以后的8-10年,高等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的人数将不可避免地逐步减少,至2017年全国高考适龄人数仅为2009年的43.9%,降幅达14714797人。2009年,注定将为高等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人口统计曲线上的一个回落拐点而载入史册。,二、运用事例事例论证在论文写作中比较常见。事例的列举必须:一要真实。二要典型。三要简练。注:有些事例比较复杂,作为论据出现时,应尽量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精简表述,以免喧宾夺主。,比较法,比较法是寻找合适比较的“点”,即具有可比性地条件。诸如,选择与论题同类、相近或相对应的事物或观点来作论据,通过比较说理证明论点的真实可靠,进而达到认识和研究的深度。 比较法的种类: 类比、纵比、横比等。,例如:论文题目:淮阳泥泥狗与非洲木雕的一些比较 文章选取了材料、造型特征、“五色观”与黑色文化、民俗功利性和符号纹饰等几点进行比较,相比较的条件和范围基本得当,使论述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视角特色。 求异思维的论述可以通过论据与论题的比较,形成差异对比。比较出两个事物的不同之处,以证明论点。 这种求异思维的比较能够鲜明地揭示出问题的特点,抓住问题的本质。,分析法,分析法是通过对问题所包含的事理进行分析,揭示其内在联系,使论点得到证明和深化的论证方法。 分析法的种类: 内容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等。,其他论证方法,一、演绎论证 从已知的前提条件推导出新的结论 1.所有的M都是P;所有的S都是M;得出所有的S都是P。 2.所有的M都不是P;所有的S都是M;得出所有的S都不是P。二、归纳论证 通过对部分,个别或全部对象进行分析,找出共同本质属性,按照从个别到一般的原则推导出一个具有普通意义的结论。三、归谬论证 专用来驳斥他人观点的一种写作手法。四、反证法(排他法) 从反面间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 先不直接证明某个观点,而是首先排除其他不正确观点,在证实剩下的观点正确,其说服力就不言自明了。,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1.一篇论文不可能非常明确只采用几种论证方法,通常是根据写作的进展变化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而写成。2.在同一段落中也可能出现多种论证方法并用的情况。 ,逻辑小故事,住店 有三个人去住店,要30元钱,他们三个每人出了10元钱。老板说今天打折,只要了25元钱,于是要伙计退5元钱给他们。伙计悄悄拿了2元,给了三个人每人1元。 这样算来的话,这三个人每人出而来10-1=9元,那么三个人总共出了27元,加上伙计藏的那2元,就是29元。可以他们三个人出了30元,请问那1元钱哪儿去了?,第五章 论文摘要的撰写,摘要:1.根据论文的核心内容所作的一种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2.中英文摘要。3.本科毕业论文中,中文摘要单独成段,不分段。,一、摘要的特点和要求,1.浓缩论文观点 “准确、扼要”萃取全文的核心信息。是论文读者获取论文基本要点的依据。 答辩委员会往往通过阅读论文摘要,结合论题和目录中的论文标题,初步判断论文的大致水平。2.行文简短凝练正文:摘要=10000:400本科毕业论文的摘要字数控制在200-250。,3.不做自我评价摘要以“陈述”为主,不加评论。如:“奠定了 基础” “填补了 空白” “具有 理论价值” “ 富有现实意义” “ 颇有指导作用” “ 对 有 启示作用”,例1:新世纪高校校报面对的是90后大学生,作为一所高校的招牌和“脸面”,我认为其在设计与定位上有三点值得探讨:一是 ;二是 ;三是 。本文针对以上三点进行了详细论述,相信对高校校报更进一步提高效能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主观评价)例2:高校校报是一所高校的招牌和“脸面”,版式设计则又是报纸的招牌和“脸面”,在面对90后大学生的今天,高校校报的设计与定位,一是 ;二是 ;三是 。惟其如此,校报才能更进一步发挥其应有的功用与效能。(主观性强)例3:高校校报是一所高校的招牌和“脸面”,版式设计则又是报纸的招牌和“脸面”,在面对90后大学生的今天,校报要进一步发挥其应有的功用与效能,一是 ;二是 ;三是 。设计与定位上的重新关注与反思,当可谓新时代高校校报科学而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客观酌情性语气,即有学术观点,又带学术研讨意味),二、摘要的内容,摘要作为独立成篇的论文概述,一般包含四个要素: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核心观点 4.结论,1.研究目的,也是论文写作的出发点。 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研究课题的现实背景是什么?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和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这部分属于“问题的发现和提出”。,2.研究方法,就是解决问题所依据的理论、采用的方式和技巧。 研究方法:工具性方法和结构性方法。 工具性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所依傍的理论体系、美学思想。 结构性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时的技巧和手段。,3.核心观点,就是论文作者要论证的主要观点。 论文的主要观点一般直接体现在论文题目与相应的标题上。 作者可以通过合并收集标题的方法,找出自己论述的核心观点。,4.结论,结论是一种结果。一般以两三句话概括,字数不宜多。 结论有时和核心观点是合二为一,有时是分开的两个层次。当核心观点以“完成时”语气表述,且表意完全、文字顺口,就可以不单独写结论。,例: 高校校报是一所高校的招牌和“脸面”,版式设计则又是报纸的招牌和“脸面”,(隐含了社会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在面对90后大学生的今天,校报要进一步发挥其应有的功用与效能,(研究背景与目的)一是 ;二是 ;三是 。(这个陈述是核心观点)设计与定位上的重新关注与反思,当可谓新时代高校校报科学而可持续发展的起点。(结论)注:本摘要行文精简,如适当加长,可将研究方法明确例举出来。,三、摘要的撰写方法,摘要是在论文初稿完成后撰写完成的, 其好处是: 1.有利把握主要观点与思想,避免主次颠倒; 2.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创新点,特别是在写作过程中涌现的新灵感; 3. 有利于表意完整,行文顺畅。,四、摘要的翻译,英文摘一般是中文摘要的翻译,但又不能完全理解为简单的中文英译。 1.英文摘要是论文英文版地浓缩。 2.必须符合英语表述习惯。 轻直译,重文意。,书写要求,1.字母的大小写2.标点符号的用法。如: 英文不用书名号,书名采用斜体字。英文的省略号是 (居底),中文的省略号是 (居中)。,第六章 资料的查询,论文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论点:研究者的某种明确的观点。论据:自己的立论。论证:运用论证方法归类论据来实现文章构架。论点性资料:与研究者选题相关并具有某种明确观点的资料。论据性资料:根据自己的立论而寻找的相关数据。 为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去搜寻论据。论证性资料:阅读2-3篇选题类型接近的论文,对其归类总结。,资料的来源,1.专著2.报刊3.电子资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