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安全起重量标准、使用要求及报废标准_第1页
钢丝绳安全起重量标准、使用要求及报废标准_第2页
钢丝绳安全起重量标准、使用要求及报废标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丝绳吊索安全起重量标准参照表钢丝绳吊索安全起重量标准参照表 钢 丝 绳 直 径 钢丝绳的 破断拉力 Sp (Kg) 637(抗拉强度 1700MPa)钢丝绳吊索安全起重量(Kg) 吊索与铅垂线角度对称分布载荷吊挂方式系数 垂直起吊 (单根) 0-45 (二根起吊) 45-60 (二根起吊) 0-45 (三根起吊) 45-60 (三根起吊) 0-45 (四根起吊) 45-60 (四根起吊) 11.412.11.52.11.5 8.739567039857031477105514771055 11.061891100154011002311165023111650 13.089081584221715843326237533262375 15.0121282156301921564528323445283234 17.5158502818394528185917422759174227 19.5200323561498635617479534274795342 21.5247574401616244019243660292436602 24.029943532374525323111797985111797985 26.035672634288786342133189513133189513 28.041862744210419744215628111631562811163 30.048553863212084863218126129471812612947 32.555746991013875991020812148662081214866 34.56339911271157791127123669169062366916906 36.57159612728178191272826729190922672919092 39.08025314267199741426729961214012996121401 43.09911317620246681762037002264303700226430 47.511960521263297682126344653318954465331895 52.014260625352354932535253240380285324038028 56.016728029739416342973962451446086245144608 60.519404534497482963449772443517457244351745 65.022290139627554783962783216594408321659440 注: 1. 本表所选钢丝绳为 637,抗拉强度为 1700MPa; 安全起重量计算公式为:W=SpKe K 式中 W:钢丝绳安全起重量,Kg。 Sp:钢丝绳的破断拉力,Kg。 Ke:绳端索扣形式性能系数,取 0.8。 K:安全系数,取 4.5;当用作捆绑用吊索时安全系数应相应增大,取 6-10。 2.当多股吊索提升物品只有部分分肢承担全部载荷,而其余分肢只起平衡作用 时,计算吊索安全工作载荷的吊挂方式系数应按实际不承载的分肢数相应进行 减少。 3.本表为对称分布载荷时的吊索安全起重量。当物品具有非对称分布 载荷,且载荷在吊索分肢上属非均等分配,确定吊索安全工作载荷的 吊挂方式系数应符合表 1。 4.钢丝绳的钢丝磨损或腐蚀达到或超过原来钢丝直径的 40以上时, 即应报废。在 40以内者应按表 2 降级使用。当整根钢丝绳的外表面 受腐蚀行程的麻面达到肉眼很容易看出的程度时,应予报废。 钢丝绳吊索的报废钢丝绳吊索的报废 钢丝绳吊索使用一段时间后,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停止使用,进行维修、更换或报废。 1. 无规律分布损坏,在 6 倍钢丝绳直径的长度范围内,可见断丝总数超过钢丝总数的 5。 2. 钢丝绳局部可见断丝损坏,有三根以上断丝聚集在一起。 3. 索眼表面出现集中断丝或断丝集中在金属套管、插接处附近,插接连接绳股中。 4. 钢丝绳严重锈蚀,柔性降低,表面粗糙,在锈蚀部位实测钢丝绳直径已不到原公称直径的 93。 5. 因打结、扭曲、挤压造成钢丝绳畸变、压破、芯损坏或钢丝绳压扁超过原公称直径的 20。 6. 钢丝绳热损坏。由于电弧、融化金属液浸烫或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引起的强度下降。 7. 插接处严重受挤压、磨损或绳径缩小到原公称直径的 95。 8. 绳端固定连接的金属套管或插接连接部分滑出。 9. 端部配件按各报废标准执行。 吊索安全作业一般要求吊索安全作业一般要求 1应防止吊物在吊运中产生倾覆或滑动,当吊物重心在吊索拴挂点之上时,吊索分肢与水平线的夹角应大于吊物重心与拴挂点边线和 水平线相交形成的夹角,否则应将吊索分肢拴挂点移至吊物重心上方。 2对于大型工件或起升较高工件,为防止吊物在吊运中产生摇摆或转动,宜采用一根牵引索在地面加以控制。 3吊索应宽松地稳挂于起重机吊钩上,且应有防止滑出措施,绝对不能挂在钩尖上或插入吊钩的开口处。 4与环眼吊钩连接的吊耳、柱销等应能挂入钩底。 5吊物不宜在吊索上摩擦滚动,当吊索在吊物下面受阻不能直接取出时,除特殊情况,一般不得硬性拉拽。 6不得利用物体捆带作为吊点提升物体,但专为提升用设计的捆带除外。 7吊索挠性部件不得打结,索眼绳端固定连接部位不得做拴挂连接点。 8当用二根以上单肢吊索提升同一个物体时,各根吊索的材质、结构尺寸、索眼端部固定连接、端部配件等性能应相同。 9吊索提升吊重时,应力求各分肢受力均匀,肢间夹角一般应不超过 60。 10吊索卸载后,空载重新提升或承载多肢吊索有未使用的自由分肢,一般应将下端部反钩到(如果可行时)起重机吊钩上或上端部配件 上,防止随起重机运行时因摆动意外伤人或钩挂到其它物件上。 表 1:非对称分布载荷吊挂方式系数 吊索安全工作载荷=吊挂方式系数吊索单独分肢极限工作载荷 吊索分肢数分肢与铅垂线的最大夹角(Max)吊挂方式系数 2 45 1 31.4 41.4 2 45Max60 1 31 41 表 2:钢丝绳折减系数 钢丝绳表面磨损 或腐蚀量() 折减系数() 钢丝绳表面磨损 或腐蚀量() 折减系数() 10852560 157530-4050 2070大于 400 吊装吊装工安全操作规程工安全操作规程 1.吊装人员必须熟悉各类起重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动作特性,并具有捆缚、吊挂知识、熟悉吊钩、钢丝绳、链条、绳索等起重工具 的性能和报废标准,以及最大允许负荷和保养使用安全技术常识。 2.工作前应检查吊具是否牢固,若发现已达到报废标准的链条、钢丝绳、纱绳及麻绳等,应禁止使用。 3.根据吊运物件正确选用吊运工具和吊运方法,在吊运过程中要与天车工密切配合,正确运用各种手势及时发出信号。 4.工作时应事先清理起吊地点及运行通道上的障碍物,招呼逗留人员避让。自己也应选择恰当的位置及随物护送的线路。 5.吊运重物时,尽可能不要离地面太高,在任何情况下禁止吊运重物从人员上空越过,所有人员不准在重物下停留或行走,并不得将 物件长时间吊悬空中。 6.工作中禁止用手直接校正已被重物张紧的绳子,如钢丝绳,链条等。吊运中发现捆缚松动或吊运工具发生异样和怪声,应立即指挥 停车进行检查,绝不可有侥幸之心。 7.翻转大型物件应事先放好旧轮胎或木板等衬垫物,吊装人员应站在重物倾斜方向的对面,严禁面对倾斜方向站。 8.选用的钢丝绳或链条长度必须符合要求,各分股间的夹角不能超过 60,使用专用吊重附件(如压板螺钉,吊环等)尤要注意。 9.如吊运物件涂有油污,应将捆处的油污擦净,以防滑动。锐边棱角应用软物衬垫,防止割断吊绳。 10.利用两台起重机械同时起吊重物,重量的分布不得超过起重机械的额定负荷,且要保证两台起重机械之间有一定相隔距离,不得碰 撞。 11.捆缚后留出的不受负荷的绳头,必须紧绕在吊钩或吊物上,以防吊物移动时挂住沿途的人或物件。 12.起吊物件时,应将附在物件上的活动件固定或卸下,防止重心偏移或活动件滑下伤人。 13.吊运成批零星小物件必须使用专门吊篮,吊斗等工位器具。同时吊运两件以上重物,要保持物件平稳,不使相互碰撞。 14.吊运开始时,必须招呼周围人员离开,吊装人员退到安全位置,然后发出起吊信号。当重物吊离地面 lOOmm 时,应停车检查捆绑情 况,确认无误后,再继续起吊,严禁以吊运距离短或其他任何理由,不执行操作规程。 15.在任何情况下,严格禁止用人体重量来平衡吊运物件或以人力支撑物件起吊,更不允许站在物件上同时吊运。 16.卸下吊运物件,要垫好衬木,不规则物件要加支撑,保持平稳。不得将物件压在电气线路和管道上面,或堵塞通道,物件堆放要整 齐平稳。 17.吊运大型设备或产品,必须有二人操作,并有一人负责指挥。在卸到运输车辆上时,要观察重心是否平稳,确认松绑后不致倾倒时, 才可松绑卸物。 18.物件起吊后,注意力要集中,随时注意周围情况,并随起吊物一起行进,不可随意离开工作岗位。 19.如有其他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