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鲤鱼网提供了2015【注册会计师】会计基础辅导讲义(第四章 长期股权投资及合营安排)汇总:2015注会会计基础知识点学习:知识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权益法、公允价值计量之间核算方法的转换。踏实做好每一个题目或者仔细体会每一份讲义、笔记,知晓考试考点所在,应该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提示】共计有6种情况:假定条件如下:5%(金融资产);20%(权益法);60%(成本法)(1)5%(金融资产)20%(权益法)(2)5%(金融资产)60%(成本法)【涉及合并报表】(3)20%(权益法)60%(成本法)【涉及合并报表】(4)20%(权益法)5%(金融资产)(5)60%(成本法)20%(权益法)【涉及合并报表】(6)60%(成本法)5%(金融资产)【涉及合并报表】(一)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的核算【例如:5%(金融资产)20%(权益法)】(1)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投资(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导致持股比例 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在转按权益法核算时,投资方应当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的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为取得新增 投资而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 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其他综合收益【或贷方】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新增投资而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贷:银行存款等(2)比较上述计算所得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按照追加投资后全新的持股比例计算确定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在追加投资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 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例题综合题】5%(金融资产)20%(权益法)A公司资料如下:(1)2014年2月,A公司以600万元现金自非关联方处取得B公司5%的股权。A公司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其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14年末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600贷:银行存款600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 000600)400贷:其他综合收益400(2)2015年1月2日,A公司又以2 000万元的现金自另一非关联方处取得B公司15%的股权,相关手续于当日完成。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6 000万元,至此持股比例达到20%。取得该部分股权后,按照B公司章程规定,A公司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对该项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不考 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影响。当日,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仍然是1 000万元。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初始投资成本原持有5%股权的公允价值为1 000取得新增投资而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2 0003 0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3 000其他综合收益40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600公允价值变动400银行存款 2 000投资收益 400A公司对B公司新持股比例为20%,应享有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为3 200万元(16 000万元20%)。由于初始投资成本(3 000万元)小于应享有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3 200万元),因此,A公司需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200万元(3 2003 000)。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200贷:营业外收入200(二)公允价值计量或权益法核算转成本法核算(即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投资方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权益性投资,或者原持有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长 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即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即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 够对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按下列会计处理方法核算(不构成“一揽子交易”):1.例如:5%(金融资产)60%(成本法)(1)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采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当将按照该准则确定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借:长期股权投资【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银行存款等投资收益【原投资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2)原持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全部转入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当期投资收益。借:其他综合收益贷:投资收益【提示】上述(1)(2)或合并编制【例题综合题】5%(金融资产)60%(成本法),A公司2014年、2015年投资业务资料如下:(1)2014年1月1日,A公司以每股5元的价格购入某上市公司B公司的股票100万股,并由此持有B公司5%的股权。A公司与B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 系。A公司将对B公司的投资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会计处理。2014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收盘价格为每股7元。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5)500贷:银行存款500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贷:其他综合收益(1002) 200(2)2015年1月1日,A公司以银行存款17 500万元为对价,向B公司大股东收购B公司55%的股权,相关手续于当日完成。假设A公司购买B公司5%的股权和后续购买55%的股权不构成“一揽子交 易”,A公司取得B公司控制权之日为2015年1月1日,当日,原5%股权的公允价值仍然为700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影响。A公司的会计处理 如下:购买日对子公司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前原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700追加投资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17 500万元18 2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8 20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500公允价值变动 200银行存款 17 500购买日前原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为200万元,购买日该其他综合收益转入购买日所属当期投资收益。借:其他综合收益200贷:投资收益2002.例如:20%(权益法)60%(成本法)(1)应当按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借:长期股权投资【原持有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新增投资成本】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银行存款等(2)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采用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 计处理,因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而确认的所有者权益,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相应转入处置期间的当期损益。其 中,处置后的剩余股权根据本准则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权益应按比例结转,处置后的剩余股权改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 会计处理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权益应全部结转。无会计分录。【例题综合题】20%(权益法)60%(成本法)(1)2012年1月1日,A公司以现金2 800万元自非关联方处取得了B公司20%股权,并能够对其施加重大影响。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5 000万元(包括一项固定资产评估增值2 0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1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另一项为存货评估增值300万元,至当年末全部对外销售)。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5 00020%)3 000贷:银行存款2 800营业外收入200(2)2012年11月,A公司将其账面价值为600万元的商品以84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B公司,B公司将取得的商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预计 使用寿命为10年,净残值为0。B公司自2012年初至2014年6月30日期间,累计实现净利润2 462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750万元、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增加250万元。2014年6月30日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注:为简化二 个年度合并编制一笔分录】调整后的净利润2 4622000/102.5300240240/10(1126)/121 46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292其他综合收益150其他权益变动 50贷:投资收益(1 46020%)292其他综合收益(75020%)150资本公积 (25020%)50至2014年6月30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3 000292150503 492(万元)(3)2014年7月1日,A公司另支付银行存款8 000万元,自另一非关联方处取得B公司40%股权,并取得对B公司的控制权。购买日,A公司原持有的对B公司的2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4 000万元; 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8 000万元。假设A公司购买B公司20%股权和后续购买40%的股权的交易不构成“一揽子交易”。以上交易的相关手续均于当日完成。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 因素影响。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购买日对子公司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前A公司原持有股权的账面价值为3 492本次投资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为8 000 11 492(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1 492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 000损益调整 292其他综合收益 150其他权益变动50银行存款 8 000购买日前A公司原持有股权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150万元以及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50万元在购买日均不进行会计处理。(三)权益法核算转公允价值计量例如: 20%(权益法)5%(金融资产)。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因部分处置等原因导致持股比例下降,不能再对被投资单 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改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对剩余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按下列会计处理方法核算。(1)处置后的剩余股权应当改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核算,其在丧失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之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贷:长期股权投资 【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收益(2)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因被 投资方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而确认的所有者权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全部转入当期损益。借: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投资收益【例题综合题】甲公司2013年至2014年投资业务如下:(1)2013年7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 400万元购入A公司20%的股权,对A公司具有重大影响,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7 500万元(包含一项存货评估增值200万元;另一项固定资产评估增值400万元,尚可使用年限1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7 50020%)1 500贷:银行存款1 400营业外收入100(2)2013年A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2 000万元(上半年发生净亏损2 000万元),投资时评估增值的存货A公司已经全部对外销售,A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增加2 000万元(性质为被投资单位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A公司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为1 000万元。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调整后的净利润4 000200400/1023 780 (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 78020%)756贷:投资收益756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2 00020%)400贷:其他综合收益400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1 00020%)2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0(3)2014年1月至6月期间,A公司宣告并发放现金股利2 000万元,实现净利润740万元,A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减少1 000万元(性质为被投资单位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借:应收股利(2 00020%)400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400调整后的净利润740400/102 72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72020%)144贷:投资收益144借:其他综合收益(1 00020%)200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200至此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 5007564002004001442002 400(万元)(4)2014年7月1日,甲公司将该项投资中的75%出售给非关联方(或出售其15%的股权),取得价款1 980万元,相关手续于当日完成。甲公司无法再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将剩余股权投资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剩余5%股权的公允价值为660万元。不考虑 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影响。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确认有关股权投资的处置损益。借:银行存款 1 980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 50015%/20%;1 50075%)1 125损益调整(756400144)15%/20%375其他综合收益(400200)15%/20%150其他权益变动(20015%/20%)150投资收益 (1 9802 40015%/20%)180由于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将原确认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全部转入当期损益。借:其他综合收益(400200)200贷:投资收益200由于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将原计入资本公积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全部转入当期损益。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0贷:投资收益 200剩余股权投资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天公允价值为660万元,账面价值为600万元(2 4001 800),两者差异应计入当期投资收益。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660贷:长期股权投资各明细科目(2 4001 800)600投资收益 60(四)成本法转权益法或公允价值计量核算(即处置子公司而丧失控制权)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因部分处置等原因导致持股比例下降,不能再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按下列会计处理方法核算:1.例如:60%(成本法)20%(权益法)(1)因处置投资等原因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由能够实施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者与其他投资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的,首先应按处置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比较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前者大于后者的,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处置投资时(转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投资方应享有的份额,一方面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 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扣除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和利润)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留存收益,对于处置投资当 期期初至处置投资之日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享有的份额,调整当期损益;在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 时,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外的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投资收益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例题综合题】A公司2013年至2014年投资业务如下:(1)2013年1月2日,A公司以一项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对价从非关联方购入B公司股权,取得B公司60%的股权并取得控制权,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 6 300万元,账面价值为5 000万元(其中成本为2 0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3 000万元),此外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产生其他综合收益1 000万元。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0 0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A公司和B公司在合并前后未受同一方最终控制,当日起主导B公司财务和经营政策。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 6 300贷:其他业务收入6 300借:其他业务成本1 00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 000其他综合收益1 000贷:投资性房地产5 000合并商誉6 30010 00060%300(万元)(2)2013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1 000万元,B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变动增加180万元, B公司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20万元, B公司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增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为100万元。假定B公司一直未进行利润分配。不编制会计分录。(3)2014年7月1日,A公司将其持有的对B公司40%的股权出售给某企业【或出售其所持有的子公司B公司股权的2/3】,出售取得价款5 000万元,A公司出售B公司股权后仍持有B公司20%的股权,并在B公司董事会指派了一名董事。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由成本法改为按照权益法核算。 2014年前6个月B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56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60万元,2014年7月1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9 790万元(包括B公司一项X存货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为90万元)。A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2014年7月1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损益借:银行存款5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6 30040%/60%;6 3002/3)4 200投资收益 8002014年7月1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6 3004 2002 100(万元),大于原剩余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00(2 10010 00020%)万元为商誉,该部分商誉的价值不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两个交易日之间的调整【资料回顾2013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1 000万元,2014年前6个月B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500万元(已扣除现金股利60万元);2013年B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增加200万元(18020),其他权益变动100万元】处置投资以后按照持股比例计算享有被投资单位自购买日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之间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为200万元(1 00020%),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处置期初至处置日之间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为100万元(50020%),应调 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计入当期投资收益。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 50020%)300其他综合收益(20020%) 40其他权益变动(10020%) 20贷:盈余公积 (1 00020%10%)2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 00020%90%)180投资收益 (50020%)100其他综合收益40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2.例如: 60%(成本法)5%(金融资产)(1)因处置投资等原因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由能够实施控制转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首先应按处置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在丧失控制权之日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投资收益【例题综合题】2013年4月2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的原股东A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向A公司定向发行6 000万股本公司股票及下列金融资产为对价,以换取A公司持有乙公司60%的股权。甲公司定向发行的股票按规定为每股5元,双方确定的评估基准日为 2013年4月30日。上述股权转让合同于2013年5月15日分别经甲公司和乙公司、A公司股东大会批准。甲公司与A公司在交易前没有关联方关系。甲公 司该并购事项于2013年5月18日经监管部门批准,作为对价定向发行的股票于2013年6月1日发行,甲公司向A公司定向增发本公司6 000万股普通股,当日甲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4元;对价的金融资产资料如下: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成本3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100万元),当日公允价值60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 600万元(成本5 0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600万元),当日公允价值6 000万元。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亦于2013年6月1日办理完成。同时甲公司对乙公司董事会改组并取得控制权利。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88 800万元,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90 000万元,其差额为一项为无形资产评估增值1 2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1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摊销额。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46 000600600030 6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0 60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其他综合收益600贷:股本 6 00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6 000)18 000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300公允价值变动10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5 000公允价值变动600投资收益(6003006 0005 000)1 300(2)自甲公司2013年6月1日取得乙公司60%股权起到2013年12月31日期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 17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增加100万元。2014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为2 060万元、乙公司分配现金股利500万元、乙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600万元。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借:应收股利(50060%)300贷:投资收益300(3)2014年7月,甲公司出售其55%的股权给非关联方,取得价款38 000 万元。相关手续于当日完成。甲公司无法再对乙公司实施控制,也不能施加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将剩余股权投资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后剩余股权投资的公 允价值为3 600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影响。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确认有关股权投资的处置损益借:银行存款38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30 60055%/60%)28 050投资收益9 950剩余5%的股权投资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天公允价值为3 600万元,账面价值为2 550万元 (30 60028 050),两者差异应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 600贷:长期股权投资 2 550投资收益 1 050知识点: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和处置(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长期股权投资的期末计价,应遵循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孰低原则。投资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按其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上述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1.取得价款借:银行存款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2.处置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其他综合收益、其他资本公积的处理投资方全部处置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原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因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而确认的所有者权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全部转入当期投资收益。投资方部分处置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剩余股权仍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原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 或负债相同的基础处理并按比例结转,因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而确认的所有者权益,应当按比例结转入当期投资 收益。借: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投资收益【例题综合题】A公司持有B公司40%的股权并采用权益法核算。2015年7月1日,A公司将B公司20%的股权出售给第三方C公司,对剩余 20%的股权仍采用权益法核算。A公司取得B公司股权至2015年7月1日期间,确认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为200万元(其中:175万元为按比例享有的B 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25万元为按比例享有的B公司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享有B公司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为50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影响。A 公司原持有股权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应按如下方法进行会计处理:(1)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损益。175万元的其他综合收益属于被投资单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由于剩余股权仍继续根据长期股权投资准则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因此,应按处置比例(20%/40%)相应结转计入当期投资收益175/2=87.5(万元)。借:其他综合收益87.5贷:投资收益87.5转入其他的权益科目。25万元的其他综合收益属于被投资单位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由于剩余股权仍继续根据长期股权投资准则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因此,应按处置比例(20%/40%)并按照被投资单位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2)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由于剩余股权仍继续根据长期股权投资准则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因此应按处置比例(20%/40%)相应结转计入当期投资收益50/2=25(万元)。再假设,2015年12月,A公司再向第三方公司处置B公司15%的股权,剩余5%股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金融资产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A公司原持有股权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应按以下方法进行会计处理:(1)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损益。处置后的剩余股权改按全融资产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其他综合收益87.5万元属于被投资单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应在转换日全部结转,同时计入当期投资收益。转入其他的权益科目。处置后的剩余股权改按金融资产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其他综合收益12.5万元属于被投资单位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按照被投资单位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2)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由于剩余股权改按全融资产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因此,应在转换日全部结转,计入当期投资收益25万元。需要说明的是,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对子公司股权投资直至丧失控制权,如果上述交易属于一揽子交易的,应当将各项交易作为一项处置子公司股 权投资并丧失控制权的交易进行会计处理;但是,在丧失控制权之前每一次处置价款与所处置的股权对应得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在个别财务报表中, 应当先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到丧失控制权时再一并转入丧失控制权的当期损益。知识点:合营安排(一)概念及合营安排的认定1.合营安排合营安排是指一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共同控制的安排。合营安排同时具有以下特征:(1)各参与方受到该安排的约束合营安排通过相关约定对各参与方予以约束。相关约定,是指据以判断是否存在共同控制的一系列具有执行力的合约。在形式上,相关约定通常包括合营安排各参与方达成的合同安排,如合同、协议、会议纪要、契约等,也包括对该安排构成约束的法律形式本身。在内容上,相关约 定包括但不限于对以下内容的约定:一是对合营安排的目的、业务活动及期限的约定;二是对合营安排的治理机构(如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成员的任命方式的约定;三是对合营安排相关事项的决策方式的约定,包括哪些事项需要参与方决策、参与方的表决权情况、决策事项所需的表决权比例等内容,合营安排相关事 项的决策方式是分析是否存在共同控制的重要因素;四是对参与方需要提供的资本或其他投入的约定;五是对合营安排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损益在参与方之 间的分配方式的约定。【思考问题】A公司和B公司共同出资建立了C公司。C公司在章程中规定,C公司的所有重大决策须经A公司和B公司均同意方可做出。除章程之外A公司和B公司并未订立其他协议以管理公司C的活动。本例中,尽管并不存在另外的协议,但通过C公司的章程本身即涵盖了“相关约定”的内容,可以凭C公司的章程判断C公司是否符合合营安排的定义。【答案】符合。(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对该安排实施共同控制共同控制不同于控制,共同控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实施,而控制由单一参与方实施。共同控制也不同于重大影响,享有重大影响的参与方只拥有参与安排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决策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思考问题】A公司、B公司、C公司对D公司的表决权比例分别为50%、40%及10%。D公司的主要经营活动为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健康产品服务,其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会,所有重大决策需要75%以上表决权通过方可做出。在本例中,A公司、B公司合计拥有D公司90%的表决权,超过了75%的表决权要求,当且仅当A公司、B公司均同意时,D公司的重大决策方能表决通过,C公司的意愿并不能起到影响表决是否通过的决定性作用。因此D公司为一项合营安排,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单独控制D公司,A公司与B公司对D公司实施共同控制,C公司虽然作为D公司的股东,属于该合营安排的一方,但并不具有共同控制权。2.合营安排的认定要认定一项安排是否为合营安排,需要准确把握“共同控制”、“参与方”等概念。其中,是否存在共同控制是判断一项安排是否为合营安排的关键。(1)共同控制共同控制,是指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所共有的控制,并且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必须经过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在判断是否存在共同控制时,首先判断是否由所有参与方或参与方组合集体控制该安排,其次再判断该安排相关活动的决策是否必须经过这些参与方一致同意。相关 活动是指对某项安排的回报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某项安排的相关活动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通常包括商品或劳务的销售和购买、金融资产的管理、资产的购 买和处置、研究与开发活动以及融资活动等。集体控制如果所有参与方或一组参与方必须一致行动才能决定某项安排的相关活动,则称所有参与方或一组参与方集体控制该安排。在判断集体控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集体控制不是单独一方控制。有关控制的判断,应遵循本教材第26章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规定。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方组合”仅泛指参与方的不同联合方式,并不是一个专门的术语。如果某一个参与方能够单独主导该安排中的相关活动,则为控制。如果一组 参与方或所有参与方联合起来才能够主导该安排中的相关活动,则为集体控制。即,在集体控制下,不存在任何一个参与方能够单独控制某安排的情况,而是由一组 参与方或所有参与方联合起来才能控制该安排。【思考问题】假设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共同设立E公司,并分别持有E公司60%、20%、10%和10%的表决权股份。协议约定,E公司相关活动的决策需要50%以上表决权通过方可做出。E公司相关活动的决策需要50%以上表决权通过方可做出本例中,E公司的表决权安排使得A公司能够单独主导E公司的相关活动,只要A公司享有E公司的可变回报并有能力运用其权力影响E公司的可变回报,A公司无需与其他参与方联合,即可控制E公司。因此,E公司是A公司的子公司,而不是一项合营安排。b.尽管所有参与方联合起来一定能够控制该安排,但集体控制下,集体控制该安排的组合指的是那些既能联合起来控制该安排,又使得参与方数量最少的一个或几个参与方组合。【思考问题】假设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分别持有E公司40%、30%、20%和10%的表决权股份,E公司相关活动的决策需要85%以上表决权通过方可做出。E公司相关活动的决策需要85%以上表决权通过方可做出本例中,E公司的表决权安排使得:一是,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任何一方均不能单独控制E公司。二是,参与方组合可能的形式有很多种,但A公司、B公司、C公司联合起来(40%30%20%90%)即可控制E公司,且A公司、B公司、C公司是 联合起来能够控制E公司的参与方数量最少的组合。因此,称A公司、B公司、C公司集体控制E公司,而不是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集体控制E公司。【思考问题】沿用【思考问题】资料,所不同的是,假定E公司相关活动的决策需要95%以上表决权通过方可做出。本例中,E公司的表决权安排使得一是,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任何一方均不能单独控制E公司二是,必须由所有参与方(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联合起来才能控制E公司,且所有参与方是联合起来能够控制E公司的参与方数量最少的组合。因此,称所有参与方集体控制E公司。c.能够集体控制一项安排的参与方组合很可能不止一个。【思考问题】假定一项安排涉及三方:A公司在该安排中拥有50%的表决权股份,B公司和C公司各拥有25%的表决权股份。A公司、B公司、C公司之间的相 关约定规定,该安排相关活动决策至少需要75%的表决权通过方可做出。尽管A公司拥有50%的表决权,但是A公司没有控制该安排,因为A公司对安排的相关 活动做出决策需要获得B公司或C公司的同意。在本例中,A公司和B公司的组合或A公司和C公司的组合均可集体控制该安排。这样,存在多种参与方之间的组合能够达到75%表决权的要求。在此情况下,该安排要成为合营安排,需要在相关约定中指明哪些参与方一致同意才能对相关活动做出决策。相关活动的决策主体应当在确定是由参与方组合集体控制该安排,而不是某一参与方单独控制该安排后,再判断这些集体控制该安排的参与方是否共同控制该安排。当且仅当相关活动的决策要求集体控制该安排的参与方一致同意时,才存在共同控制。存在共同控制时,有关合营安排相关活动的所有重大决策必须经分享控制权的各方一致同意。一致同意的规定保证了对合营安排具有共同控制的任何一个参与方均可以阻止其他参与方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就相关活动单方面做出决策。“一致同意”中,并不要求其中一方必须具备主动提出议案的权力,只要具备对合营安排相关活动的所有重大决策予以否决的权力即可;也不需要该安排的每个参与方都一致同意,只要那些能够集体控制该安排的参与方意见一致,就可以达成一致同意。【思考问题】A公司与B公司各持有C公司50%的表决权,C公司的主要经营活动为研究和开发前沿新药。根据C公司的章程以及A公司、B公司之间 签订的合资协议,C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为董事会。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A公司派出4名代表,其中1名代表任董事长,B公司派出1名代表。所有相关活 动的决策需要2/3以上董事表决通过方可做出。但是,B公司派出的董事对所有重大事项具备一票否决权。由于A公司自身为新药研发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具备丰富的行业知识,而B公司自身的主要经营范围并非新药研发领域,因此,除财务总监由B公司派出外,C公司包括总经理、研发总监在内的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均由A公司派出。本例中,虽然A公司派出的董事人数为4人,超过董事总人数的2/3,然而鉴于B公司的董事对C公司的重大事项具有一票否决权,因此,A公司不能单方面控制C公司,而是与B公司一起对C公司实施共同控制。有时,相关约定中设定的决策方式也可能暗含需要达成一致同意。例如,假定两方建立一项安排,在该安排中双方各持有50%的表决权。双方约定,对 相关活动做出决策至少需要51%的表决权。在这种情况下,意味着双方同意共同控制该安排,因为如果没有双方的一致同意,就无法对相关活动做出决策。当相关约定中设定了就相关活动做出决策所需的最低表决权比例时,若存在多种参与方的组合形式均能满足最低表决权比例要求的情形,则该安排就不是合营安排;除非相关约定明确指出,需要其中哪些参与方一致同意才能就相关活动做出决策。【思考问题】假定一项安排涉及三方:A公司、B公司、C公司在该安排中拥有的表决权分别为50%,30%和20%。A公司、B公司、C公司之间的相关约定规定,相关活动的决策需要75%以上的表决权通过方可做出。在本例中,A公司和B公司是能够集体控制该安排的唯一组合,当且仅当A公司、B公司一致同意时,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决策方能表决通过。因此A公司、B公司对安排具有共同控制权。争议解决机制在分析合营安排的各方是否共同分享控制权时,要关注对于争议解决机制的安排。相关约定可能包括处理纠纷的条款,例如仲裁。这些条款可能允许具有共同控制的 各参与方在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进行决策。这些条款的存在不会妨碍该安排构成共同控制的判断,因此,也不会妨碍该安排成为合营安排。但是,值得注意的 是,如果在各方未就相关活动的重大决策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其中一方具备“一票通过权”或者潜在表决权等特殊权力,则需要仔细分析,很可能具有特殊权力 的一方实质上具备控制权。【例题】A公司与B公司各持有C公司50%的股权,C公司的主要经营活动为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及配件等的连锁销售和服务。根据C公司的章程以 及A公司、B公司之间签订的合资协议,C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会。所有重大事项均须A公司、B公司派出的股东代表一致表决通过。如:若双方经过合理充 分协商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A公司股东代表享有“一票通过权”,即最终以A公司的股东代表的意见为最终方案。本例中,由于A公司实质上可以单方面主导C公司相关活动的决策,因此A公司具有控制权,C公司并非合营安排。在分析争议解决机制时,还需要关注参与方是否拥有期权等潜在表决权。【例题】沿用【例题】资料,所不同的是,A公司并不享有“一票通过权”而是持有购买B公司持有的C公司全部50%股权的期权。当A公司、B 公司双方经过合理充分协商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A公司可以随时行使该期权。期权的行权价格以行权时点C公司股权的公允价值为依据确定。本例中,当A公司、B公司意见不一致时,A公司可以随时通过买断B公司持有的C公司股权的方式,使A公司的决定得到通过,且期权的行权价格和条件并未被设定为具有实质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若无其他相反证据,A公司实质上对C公司具有控制权。仅享有保护性权利的参与方不享有共同控制保护性权利是指仅为了保护权利持有人利益却没有赋予持有人对相关活动进行决策的一项权利。保护性权利通常只能在合营安排发生根本性改变或某些例外情况发生 时才能够行使,它既没有赋予其持有人对合营安排拥有权力,也不能阻止其他参与方对合营安排拥有权力。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某些安排,相关活动仅在特定情况或 特定事项发生时开展。例如,某些安排在设计时就确定了安排的活动及其回报,在特定情况或特定事项发生之前不需要进行重大决策。这种情况下,权利在特定情况或特定事项发生时方可行使并不意味该权利是保护性权利。如果一致同意的要求仅仅与向某些参与方提供保护性权利的决策有关,而与该安排的相关活动的决策无关,那么拥有该保护性权利的参与方不会仅仅因为该保护性权 利而成为该项安排的合营方。因此,在评估参与方能否共同控制合营安排时,必须具体区别参与方持有的权利是否为保护性权利,该权利不影响其他参与方控制或共 同控制该安排。【例题】A公司、B公司、C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设立某法人主体从事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合同中规定,A公司、B公司一致同意即可主导该主体的所有相关活动,并不需要C公司也表示同意,但若主体资产负债率达到50%,C公司具有对该主体公开发行债券或权益工具的否决权。本例中,由于公开发行债券或权益工具通常代表了该主体经营中的根本性改变,因而是保护性权利。由于合同明确规定需要A公司和B公司的一致同意才能主导该主 体的相关活动,因而A公司和B公司能够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电子握力计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江苏省南京江北新区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一流本科教育与一流课程建设
- 2025年中国超白硫酸钡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西楠桦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蚕豆切口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自动单色对开胶印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聚晶玻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网版直升式手动平面丝印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素色缎档全棉浴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医内科学-咳嗽课件
- 合肥工业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孙玉发版)第5章答案
-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课件
- 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运用,数学史论文
- 幼儿园开辟小菜园的教育价值及实施策略探究 论文
- 《老鼠阿姨的礼物》说课稿
- 白内障的手术护理配合
- 中国医科大学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组织行为学 马工程课件5 第五章 领导
- JJF 1812-2020混凝土抗渗仪校准规范
- GB/T 26218.3-2011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3部分:交流系统用复合绝缘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