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测总结报告_第1页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_第2页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_第3页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_第4页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阳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监视和测量停止审批单贵阳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投标部分主变电所工程现场主变电所结构单元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贵州工程公司监督单位贵州三维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方监控单元项目现场施工入口和出口路线的建设已经完成工程安全风险的检查和监控巡逻周边环境稳定,所有监测数据稳定。建设单位的意见:项目经理签字:日期:第三方监测单位的意见:项目负责人签字:日期:监理单位意见:董事签字:日期:设计单位意见:项目负责人签字:日期:建设单位的意见:负责人签字:日期:备注:1。本表一式六份,建设单位、监测中心、设计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朱家湾主变电站工程监控摘要报告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贵州工程公司2006年9月8日内容第一章项目概述111.1项目概述11.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11.3项目主要施工过程总结4第二章监测实施依据15第三章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163.1引入隧道的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163.2出口隧道17明挖段监测项目及方法3.3出口隧道17监控项目及监控方法第四章测点布置和监测数量184.1出口通道明挖测量点布置及监测量184.2出口隧道19的测量点布置和监测量4.3 21号进口隧道明挖测量点布置及监测量4.4出线隧道21测点布置及监控量第五章典型监测数据分析245.1 SGD 504进口隧道拱顶沉降监测变化图24第六章典型预警交易分析24第七章监测结论24第一章是项目概述11.1项目概述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朱家湾站位于朱家湾站东南侧,东距贵尊高速公路约100米,西距G210国道150米,中环北线以北80米。变电站通过电缆通道(出线隧道)连接到1号线部分,电缆通道是一个隐蔽隧道。通道的起点位于区间隧道的站号YDK9 080,在210国道下方。线路20m和线路4之间的接口保留在起点之前。通道全长约280米,沿国道210匝道北侧,阳关立交桥中环北线以下,距中环北线底部6 7米。隧道断面采用“垂直墙拱顶”钢筋混凝土结构,孔壁尺寸为3m3m,沿隧道设置4个垂直风井。电缆通道采用地下开挖施工,隧道底板埋深1022m。朱家湾变电站入口通道起于赵家220kV变电站,止于朱家湾110kV变电站,其中k407 k0565为地下隧道底板埋深3.511m,隧道全长约158米,断面和结构形式与出口隧道相同。1.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1.2.1地形该遗址位于猫跳河和南明河分水岭以东的晋阳平台上。地貌类型主要是溶丘和洼地之间的地貌联系。朱家湾主变出线通道穿过阳关立交桥中心环北线和210国道出口匝道,沿中心环北线北侧敷设,距中心环北线底部67m,周围无房屋。入口隧道K0 470565段穿过住宅楼,与市政道路高边坡挡墙相邻。1.2.2地层岩性勘察区附近大部分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基岩暴露在周围山丘附近。野外的基岩残积土(q):红黄色和黄色粘土,含少量碎石,多为硬塑和软塑,主要分布在洼地、溶槽和缓坡地带,厚度一般为2 5m,出口廊道终端段厚度较大,最大13m。(2)基岩中三叠统杨柳井组一段(T yl):灰色、灰黄色、浅红色中厚中结晶白云岩,夹泥晶白云岩,厚度90 133米1.2.3地质结构与地震新桥街隧道处发育反向断层。该断层与长坡岭断层相似,走向N10E,向东倾斜,长度12 15公里。它穿过白鹿湖。断层的倾角从南向北逐渐变陡。长勃岭附近35 40度,马王庙50 70度,白鹿湖60度。水平断层距离小于100 mm,东板块出露地层为杨柳井组-安顺组,西板块出露杨柳井组和松子坎组。朱家湾站与大寨站之间的路段位于断层的西盘,与断层的直线距离约为60 200米。受断层影响,场区地层为单斜,倾角较大,产状N1015E,se 30 40。根据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GB18306-2001)和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附录a,本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动基本峰值加速度值为0.05克,设计地震分为第一组。1.2.4岩溶和水文地质条件(1)岩溶场地岩溶发育的岩性、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齐全。根据调查揭示的地质资料分析,该地区岩溶发育规模有限,对工程影响不大。遇到局部溶洞时可采用地基置换,遇到溶洞时可采用锚喷进行边坡处理。(2)水文地质条件入口隧道设计在地下水位之上。出口隧道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大部分埋深为46m,局部地下水裸露。地下水位标高为1253 1257米,起点段高出廊道拱顶8 10米。场地附近发育新桥街逆断层,基岩构造和溶蚀裂隙发育,地下水富水性高。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轻微的腐蚀性。1.2.5工程地质特征(1)岩土体单元划分拟建场地的分布地层为人工填土(Q)和残余粘土(Q)。基岩主要为:灰黄色、灰黄色、淡红色薄至中厚中结晶白云岩,混有泥晶白云岩。岩土工程质量单位现在划分如下:1)土壤单元划分根据成因和物质组成的不同,场地第四系土层分为4个土单元(1-1-2单元、1-3-1单元、1-3-2单元和1-3-3单元)。1-1-2单元:人工回填土是新近堆积的粘土,混有碎石、砂、砖、混凝土块等。结构松散至稍密,材料成分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场地区域的道路下。单元1-3-1:硬塑红粘土层它是由三叠系可溶性岩石风化残积而成,褐黄色,砖红色,硬塑,遇水易软化崩解,该层力学性能相对稳定,可作为轻轨基础持力层。1-3-2:塑性红粘土层它是由三叠系可溶性岩石风化残积而成,褐黄色,砖红色,稍湿,多为塑性,底部为软塑性过渡,遇水易软化崩解。钻孔揭示该层厚度为2.55.4m,不连续分布。主要分布在基岩面的低洼地区,可作为轻轨基础的持力层。1-3-3:软塑性红粘土层残余软塑性红粘土大多分布在低洼溶槽区和溶洞充填物中,分布零星不连续,力学性质差,沉降量大。不经处理不适合作为轻轨基础的持力层。2)岩相单元的划分根据地质填图揭示的地层岩性、岩体风化特征和岩心回收资料7-17-2单元:灰色(T基),灰黄色,微红色,中等风化,薄至中厚,中结晶白云岩,混有泥晶白云岩。岩石结构轻微破坏,矿物成分基本不变,裂缝相对发育。裂缝面主要充填方解石和碎屑,含少量泥质物质,完整性好。岩芯呈柱状、短柱状、碎块状,锤击声较脆。3)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红粘土层在大部分地区连续分布,主要呈塑性状,呈分散的硬塑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相对均匀。各土层的设计参数见表1。表1土层物理力学参数4)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场地基岩主要为灰色、灰黄色、淡红色薄至中厚中结晶白云岩,混有中三叠统杨柳井组一段泥晶白云岩。岩体的物理和力学参数如表2所示。表2岩体物理力学参数1.3项目主要施工过程概述1.3.1入口隧道施工过程概述1.3.1.1隧道施工概述(1)采用单向开挖:按照超前小导管开挖喷锚复合衬砌的程序,从东向西进行单向开挖。(2)施工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方式。通道超前支护上台阶施工上台阶支护下台阶开挖下台阶支护和二次整体环浇应有机协调组织,并实施平行流水作业。(3)3)K0段407.6 425:路堑覆盖施工,隧道拱顶埋深3.35.8m,拱顶及侧壁为塑性红粘土,隧道底部为强风化泥质白云岩,上部覆盖层小于等于双洞径,围岩易坍塌,岩性破碎,岩体完整性差,但岩体一般较硬,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高,能满足设计要求。(K0425 544段:隧道拱顶埋深5.8 11.5米,拱顶及侧壁主要为强中风化薄中厚泥质白云岩。基础大多位于中风化高强度泥质白云岩上,可作为隧道基础的持力层。由于与市政道路相邻的高边坡挡土墙,采用机械破碎和冷开挖。(5)K0 544 565段:隧道拱顶埋深3.05.5m。拱顶主要由强中风化泥质白云岩组成。隧道出口段附近的拱顶采用人工回填。隧道深度内岩体裂隙较发育,整体性差,围岩易坍塌,但基岩整体强度较高。人工回填土松散,强度差,经适当处理后再进行施工。为减少对结构的影响,该路段采用冷开挖,穿越住宅楼,紧邻市政道路高边坡挡墙。1.3.1.2入口隧道结构施工明挖基坑施工、隧道管沟开挖至隧道基底标高和隧道全断面开挖均用作明挖施工和隧道开挖坑。隧道开挖前,应进行相邻开挖沟渠的开挖。工作坑宽3m,长5m,其深度足以满足隧道底部设计。切口和盖的施工剖面如图1-1所示。图1-1隧道明挖施工剖面图该隧道设计为马蹄形断面和复合衬砌结构。隧道开挖断面的衬砌结构如图1-2和图1-3所示。图1-2四类电缆隧道结构图图1-3电缆隧道v形结构图超前支护采用直径42毫米的小注浆导管,周向间距0.3米,纵向间距2米,长3.5米,外插角5-7。根据截面范围设置17根管道。灌浆后,开挖孔体。超前注浆小导管正面施工图如图1-4所示,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纵向布置如图1所示在二次衬砌施工过程中,在基础表面铺设防水板,在变形缝处的模制防水混凝土外侧设置背装止水带,背装止水带通过从背装止水带表面伸出的支架与模制防水混凝土之间的密接用于止水。变形缝中部应设置埋入式灌浆止水带。防水结构施工见图1-6 图1-10。图1-6楼板变形缝防水施工图图1-7变形缝防水施工图图1-8楼板变形缝防水施工图图1-9环向施工缝防水施工图图1-10纵向防水施工图1.3.2出口隧道施工过程概述1.3.2.1出口隧道施工概述K0 207K0 255为明挖施工,全长48米,边坡高度513米。K 207K 227段采用两级放坡,放坡坡度比为1:0.75;K 227K 255段采用一级坡度,坡度比为1: 0.75。边坡采用钢花管加喷射混凝土网加固。钢花管灌浆材料采用强度为20兆帕的水泥浆。采用一次灌浆,灌浆压力为0.2 0.4兆帕,边坡设有40毫米排水孔。现场应通过机械钻孔进行操作。当边坡段开挖至土钉设计标高以下0.5m时,应及时应用土钉。土钉施工(包括注浆)完成后,泥浆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可继续向下开挖。施工方案及监控点布置见图1-11,施工过程见图1-12,明挖段施工见图1-13。图1-11明挖施工平面及监控点布置图图1-12隧道明挖施工过程如图所示。图1-13明挖段边坡施工图隧道公路K040在阳关立交桥中环北线210国道匝道下通过。走廊南北两侧与坡道桥墩的最短距离分别为3m和4m。由于廊道埋深较深,隧道围岩完整性较高,基岩方向接近南北,廊道两侧开挖形成的相邻面均为横坡,廊道开挖不太可能破坏桥墩基础的整体稳定性。为避免廊道开挖时桥墩基础的扰动和变形,K0 20K0 60段采用冷开挖,其余部分采用采矿开挖。出口通道包括四个空气轴和一个垂直轴。该隧道设计为马蹄形断面和复合衬砌结构。渠道甲类断面开挖断面为12.07,乙类断面开挖断面为12.50 ;隧道的开挖断面A和B如图1-14和1-15所示。竖井施工如图1-16 图1-18所示。图1-14隧道甲类衬砌施工图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