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新闻事业的发展.ppt_第1页
民初新闻事业的发展.ppt_第2页
民初新闻事业的发展.ppt_第3页
民初新闻事业的发展.ppt_第4页
民初新闻事业的发展.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19121915),概述:,报业由民国成立后短期的昙花一现的繁荣,很快转入凋零与黑暗。新闻业务在这一时期由“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主要内容,一、民初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二、袁世凯与北洋军阀对新闻事业的摧残三、新闻业务的变迁与民初记者群,一、民初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概述:中华民国建立后,新闻事业出现了繁荣景象,各类报刊大量涌现。据统计,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的报纸由100多家猛增到500家,总销数达4200万份,突破了历史的最高纪录。,一、民初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原因:1、旧禁令的废除与新法律的保护大清报律等旧禁令的废除言论自由第一次载入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报界之电费,悉照现时价目减轻四分之一,邮费减轻二分之一”,“暂行报律”,1912年3月2日,南京政府内务部宣布废除大清报律,并于3月4日颁布中华民国暂行报律,其主要内容有:1、必须履行登记手续;2、“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3、“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暂行报律”,“当知报界中人,非不愿遵守绳墨,惟内务部既无作法造律之权,而所定者,又有偏党模糊之失,若贸然遵守斯令,是对于官吏则许其侵权,而对于自身则任人陵践,虽欲委屈迁就,势有不能。”章太炎却还内务部所定报律议,“暂行报律”,结果:孙中山下令取消该报律。3月12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思考:对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来说有没有必要颁布这类报律?,一、民初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原因:2、各地军政当局的支持湖北军政府颁布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浙江军政府颁布浙江军政府临时约法江西军政府颁布江西临时约法,一、民初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原因:3、党会林立民国初年,在建设民主政治的时尚下,各路政客纷纷组建政党,短时间内全国出现了大大小小三百多个政党,为了争取利益,竞相创办机关报作为宣传工具。,一、民初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的报刊遍布于上海、南京、北京、天律、武汉、广州、长沙、成都等大城市。在上海,除原有的民立报、天铎报、英文大陆报外,新出版的有太平洋报、英文民国西报、中华民报、民国新闻、国民、民强报等。,一、民初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共和党一进步党”系统的报刊除武昌起义前已出版的国民公报、时报和时事新报等原立宪派报纸外,大多数是民国成立以后新创办的。在北京。有天民报、北京时报、新纪元、京津时报和少年中国周刊等。,两大政党派系报刊之争,国民党V.S.共和进步党两大报系激烈争论,目的是为替本集团头面人物在议会和政府中争夺权位。政党报纸成了政客争权夺利的工具。原则分歧:对待袁世凯的态度问题论争与攻击:已远远超越笔墨之战,还互相人身攻击,甚至发展至武斗。,一、民初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小党派、小团体的报刊自由党民权报由戴季陶、何海鸣主编。该报以言论激烈闻名于世,提出“以暴易暴,惨无人道,欲真共和,重在改造”和“报馆不封门,不是好报馆;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等激进主义的口号。,一、民初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横三民”民权报还与“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的中华民报和民国新闻一起,被人们誉之为“横三民”报。,一、民初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原因:4、报业和报人地位的提高报馆与国务院、总统府平等,记者是无冕之王。“舆论之母”、“舆论的代表”,一、民初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通讯社的发展:国人自办早期通讯社出现:1904年1月,广州,“中兴通讯社”,骆侠挺。民初报界的繁荣有人称是“报界的黄金时代”。,二、袁世凯统治下的新闻事业,袁世凯控制与迫害报业的手段:1、创办御用报纸。2、收买报纸、报人。3、用暴力手段任意摧残报业、迫害报人。4、制定法律、条例限制言论出版自由。,袁世凯统治时期的新闻立法活动,1912年12月15日,戒严法1914年4月2日,报纸条例1914年12月5日,出版法1915年7月10日,修正报纸条例1915年,新闻电报章程、电信条例、著作权法,“癸丑报灾”,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统治,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139家,比1912年初的500家少了2/3,大批报人受迫害。记者中至少24人被杀,60人入狱。1913年是癸丑年,史称“癸丑报灾”。,三、军阀专制统治下的新闻事业,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怪现象:1、报人、报纸品格低下(报丐)2、报纸言论退化(“鸳鸯蝴蝶”、“黄色小报”)3、出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报刊(马路小报、“鬼报”),四、新闻业务的变迁,新闻时代的到来:1、新闻受到重视。报纸开始由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转变。2、电讯增多,通讯走向成熟。新闻通讯体的研发。3、新闻照片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创办了以摄影图片为主的刊物真相画报。,真相画报,1912年6月5日创刊,言论、照片、绘画各占三分之一,该刊有关宋教仁的报道,影响深远。,五、民初名记者,由于政论的萎缩和新闻通讯的兴起,民初诞生了一批以采写新闻通讯著称的记者。如黄远生、邵飘萍、刘少少、徐彬彬、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等。,黄远生,黄远生(18851915)江西九江人,原名黄为基,字远庸,远生是他的笔名。中国第一个以新闻采访和写作著名于世的人,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报界之奇才”。,黄远生,报刊活动:曾创办、主编过少年中国周刊,后又编辑过庸言杂志,并担任上海时报、申报、东方日报驻北京特约记者。黄远生与刘少少、徐彬彬并称为“民国初年新闻界三杰”。,黄远生,远生通讯特点:1、题材重大,内容翔实。2、分析深刻,见解独到。3、文笔生动,亦庄亦谐。,外交部之厨子,一旦汪赴贺庆望之宴,方及门,遥见厨子方辉煌翎顶,与众客跄济与一堂,谔然不能举步。厨子见汪大人来,则亦面发颇而口摄嘘,仓卒中避入侧室,汪亦未遑久留,退而告人,谓今日余厨子尚是给我面子,可为荣幸。北京旧宫官场中传以为笑也。黄远生外交部之厨子,远生遗著,黄远生作品辑为远生遗著4卷,以新闻通讯为主,兼收政论、译文等,于1919年出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报刊通讯集。,远生“四能”说,“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是谓“能想”;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访接,是谓“能奔走”;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邵飘萍,邵飘萍(18861926),浙江人,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字飘萍。民初名记者,以善于采访著称。,邵飘萍,报刊活动:1912年,与杭辛斋合办汉民日报,由此进入新闻界,开始了他15年的终身报业生涯。1915年,受聘为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享有特派员称号的记者。1918年,在京创办京报,开始独立办报生涯。将“铁肩辣手”悬于报社墙上勉励同人。,邵飘萍,“飘萍每遇内政外交之大事,感觉最早,而采访必工。北京大官本恶见新闻记者,飘萍独能使之不得不见,见且不得不谈。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中国有报纸52年,足当新闻外交而无愧者仅得二人,一为黄远生,一即邵飘萍。”张季鸾,邵飘萍,采访艺术:随时处于角色之中。广泛交游,不惜小费。千方百计,随机应变。掌握心理,把握战机。,邵飘萍,邵飘萍编写出版了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两部新闻学著作,其中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新闻采访工作的专著。,其他记者,这一时期负有盛名的新闻记者还有刘少少、徐彬彬、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等人。刘少少(18701929),湖南人,字少珊,笔名少少,有报界“怪杰”之称。徐彬彬(18861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