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关于杜鹃的漫议殊不知,谬种已经流传。次年的初中语文的补充教材选用该文,就沿袭了“莫怀成”的署名,至现在,成了课文,情形未变。为什么一直不去更正呢一、一个人的文章,被定成课文,全国法定学习,已是殊荣,不该苛求。二、知我者,何须更正不知我者,更正了何用三、国家审度,看文章的内容形式,不去查作者的祖宗三代,对于以前被“政审”怕了的我,欢欣鼓舞还来不及呢。所以欢喜国家的大迸步,不计个入小损失,并非什么淡泊名利,高风亮节,没那么玄。背景如作者自己所分析的本文的写作契机是两个。其一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2/12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第二个契机则是较有理性色彩。我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悌”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选材时,我最终确定第一个契机为文章的外延,或曰思想感情之载体,是这样考虑的一、这是一次真实的散步,有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细节),这样,想象加工的部分便有了依托,较之纯粹的3/12虚构更有实感;二、刚好三代人,主体“我”和“我的妻”,客体“儿子”“母亲”齐全,便于“导演”;三、说“导演”,是因为近年的散文写作倾向之一,是情节化(也有称细节化的),总之寓理于事之风长,单纯说理之风消;可读性越来越被强调。切入角度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一是因为伦理说得已经太多,出新很难;二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体裁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作者编者注)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全篇只写了“散步”一事,但读来饶有兴味,除了4/12真情动人外,再一个原因就是叙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入题写“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予和儿子走在后面”,“散步”已经起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在这里起了一个波澜“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决定发展,母亲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母亲的挚爱,母亲对孙子的亲情。中心八百字短章,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其思想内涵的三个层面清晰可辨,耐人寻味。故事层面亲情。文章的基本线条是“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人一块散步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我”母亲依从了“我”儿子的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从而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的互相爱护、尊重、体贴和理解。5/12寓意层面使命感。散步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与其说为了真实亲切,不如说为了强化主体意识,实现使命感。文章中的“我”,一个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当“我”背着母亲,妻背着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时,觉得“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里通过定格描写,强化了中间一代人的主体意识,强化了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是亲情向伦理道德的升华。哲理层面生生不息。文学反映生活总折射着一定的文化心态,因而,常常闪耀出哲理的光芒。当我们从赡养与抚养的意义上来审视散步的三代人时,我们说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生活的使命感”;当我们从生命与时空的意义上来审视三代人的“散步”时,却应该说,这里还隐含着“生生不息”的哲学道理。尤其是儿子的一个“伟大”发现散步的三代四口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世代的延续,是生6/12命的强音,从而给了使命感以应有的神圣色彩。字词句一、“我决定委屈儿子”“我决定委屈儿子”并非不爱儿子。只是拿母亲和儿子比较来看,母亲年事已高,在世时日已短,今后像这样的“散步”很难说还有几回了。“我”十分孝敬母亲,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母亲的愿望,这种孝心是难能可贵的。二、“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猛一看似乎是“小题大作”,联系上下文的感情基调,就会觉得它新颖而风趣,、恰切地表达出“我”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突出了“我”极富责任感的性格特征。三、“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7/12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写作特点本文注重语言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写出“我”为母亲8/12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三、意在言外“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其他审美赏析一、尺水兴波折射至高至上的人性美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作者何以将它写得饶有兴味、9/12发人深思呢细味之,不外乎采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二、轻描淡写蕴藉含蓄隽永的诗意美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却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三、娓娓道来展示晓畅素雅的语言美文未有几分含蓄外,其余则明白如话。但通俗而不庸俗,明了而不直露。句式的整齐与错杂,音韵的铿锵与连绵,语意的对举与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无丝毫的刻意雕琢。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金黄的大斗笠文题10/12本文以大斗笠为题,是赢余中以文章线索为题的常见方法。金黄的大斗笠是贯穿全文的外在线索,以此为题,既生动活泼,也引人入胜。体裁这篇文章是一篇生动的抒情散文。结构本文跟一般文章写人记事的方法不同,没有具体详细地记叙事情的因果、经过,也没有细致地去描写人物,而是在展示一幅风雨图画中,点出了人和事。可见构思之巧妙。中心这篇散文带着田野的清风,蘸着田间的绿意,在一派诗意中,抒写着姐弟俩的亲情,抒写着纯净动人的真、善、美。11/12写作特点一、生动的描写课文对“大斗笠下”的描写很巧妙,只写露出来的,不写遮盖住的,充满童趣,又留有充分的想象的空间。姐弟对话的描写也生动活泼,充满稚气。“姐姐,你怎么知道雨来啦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姐姐,你怎么知道风来啦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诉我的。姐姐,你要不送斗笠来,哪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络安全行业SDGs目标实施策略研究报告
- 私人租车给公司合同范本
- 香港签署cepa协议书
- 特殊发热膜销售合同范本
- 签股权协议在哪签订合同
- 电厂设备装卸合同协议书
- 机关食堂供货合同协议书
- 父子房屋公证合同协议书
- 物流运输合作合同协议书
- 节电设备安装协议书模板
- Moser迭代法在椭圆型方程梯度估计上的应用
- 数据中心机电安装施工方案
- 地理教学方法与技巧全攻略:精美课件呈现
- 2023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 2025年滨州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LS/T 1235-2024粮食仓房分类分级
- lng加气站安全隐患排查
- 中西医结合水肿病(肾病综合征)优势病种诊疗规范
-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
- 2025年度电商直播平台主播劳动合同范本
- T-GXAS 689-2024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涉及风景名胜区选址论证报告编制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