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临床症状知识文库:舌齿龈疼痛性粟粒至水疱_第1页
医学科普·临床症状知识文库:舌齿龈疼痛性粟粒至水疱_第2页
医学科普·临床症状知识文库:舌齿龈疼痛性粟粒至水疱_第3页
医学科普·临床症状知识文库:舌齿龈疼痛性粟粒至水疱_第4页
医学科普·临床症状知识文库:舌齿龈疼痛性粟粒至水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科普临床症状知识文库: 舌齿龈疼痛性粟粒至舌齿龈疼痛性粟粒至 水疱水疱 随着医学的进步发展,当今医疗面对的 症状越来越多,为便于大家了解 掌握,本文收集整理了临床症状 舌齿龈疼痛性粟粒至水疱的相关资料 以供大家参阅。 由于部分内容人类尚未掌握 或其他原因暂缺,敬请谅解。 舌齿龈疼痛性粟粒至水舌齿龈疼痛性粟粒至水 疱疱 简介:简介:手足口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 驱症。12天内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 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 疼痛,常流涎和拒食。 部位:部位:口 科室:科室:口腔科 检查:检查: 轮状病毒抗体 EB病毒抗体 单纯疱疹病毒抗体 腺病毒抗体 柯萨奇病毒抗体 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12 天内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 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疼痛,常流 涎和拒食。同时手足亦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手指(趾) 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目不定的水疱,除手足口 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 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 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一般经过 良好,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 手足口病发生时,病儿常以发热起病,其热度不等,也有 不发热者,但以低热者居多约点半数。且常伴有流涎、流涕、 口痛、咽痛及厌食等症状。临床以口腔、手足疱疹为主要特 征。口腔疱疹见于舌、颊粘膜、硬腭、口唇、咽及扁桃体,约 3mm大小,并迅速破溃形成溃疡。皮疹多见于手足远端、手指 指间,足跟边缘和甲周,手掌和足跖亦多见,下肢及臀部可呈 密集分布的丘疹样皮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 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 硬,周围有红晕。疱疹数目少的仅几个,多的几十个。一般病 程较轻而短,多于1周左右痊愈,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 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发病初期先 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有的孩 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 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 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 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 者疱疹。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 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 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 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源 为疱疹液、咽喉分泌物、粪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它的 潜伏期是38日。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口腔、手、足出现疱疹,咽拭子、血 液及疱液中分离培养出COX A19病毒可确诊。 病因: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 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 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 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 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 内,并在肠道增殖。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 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 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 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二)发病机制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现称为口疱病毒 (aphoviruses)。呈球状颗粒,直径为2230nm,有7种不同的 血清型:即A,O,C,SATI,SATZ,SAT3 和亚洲-1型。至少 有63个亚型。各流行区的型别分布有所不同,各型间无交叉免 疫作用。从人类分离到的几乎都是O型,偶有C型。传染源是 患口蹄疫的动物。患病动物的血液、皮肤黏膜分泌物、唾液、 尿、粪、乳汁均带有病毒。大多是通过直接和患病动物接触或 挤乳时,病毒通过皮肤微小伤口进入人体发病,偶可通过食用 受染的牛乳、乳酪、牛油或其他乳制品被感染发病,甚至食用 病牛的肉和骨头也可感染。人与人之间很难相互传染。 诊断:诊断: 手足口病应与口蹄疫相鉴别。 一、病原体不同。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于人 畜共患病原体。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二、传染源不同。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两半蹄子)动 物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口蹄疫,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 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 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三、传播途径不同。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 的溃疡烂斑,经皮肤粘膜感染的;偶而也有食用了被病毒传染 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 散在发生的。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 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 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四、发病人群不同。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 病人群的年龄广泛,但由于易感性很低,发病机会很少。儿童 和老年人一旦患病症状较重。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传染病,3 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不清,很少超过5岁以上者。1983年天 津市流行手足口病,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32.85,36岁为 14.23,714岁为1.27,15岁以上0.05。常在托幼机构出 现流行。 五、症状体片不同。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在口 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 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 大特征。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12天后在口腔粘膜、 舌边、手指间、足趾端发生水疱,再12天水泡破溃,形成烂 斑,继发感染成脓疱,然后结痂、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病程 12周,大多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可并发心肌炎。手足口病大 多无发热或低热,但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先在口腔粘腊出现疱 疹,分布和颊粘膜、齿龈、舌边,并破溃成溃疡。随即在手 指、足部、臀部、膝部出现丘疹,第二天只有少部分丘疹形成 疱疹,如绿豆、赤小豆大,单个性不融合,内含透明液体,终 不破溃,35天自行吸收收缩。全身症状轻,病程约一周,预 后良好。 六、诊断依据不同。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 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 感染关系。潜伏期218一友38天常见;发病具有全身中毒症状 及局部疱疹、溃疡损害两大特征。 需与疱疹性咽峡炎、单纯疱疹等相鉴别。 相关检查:相关检查: 轮状病毒 EB病毒抗 单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