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非常适合上课用)上课.ppt_第1页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非常适合上课用)上课.ppt_第2页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非常适合上课用)上课.ppt_第3页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非常适合上课用)上课.ppt_第4页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非常适合上课用)上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回顾,1、在胚芽鞘实验中,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2、向光弯曲部位在。3、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主要是。4、胚芽鞘向光弯曲的原因是。5、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_。6、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相对集中在_。7、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具有生长素效应的还有,。,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以下的部位,极性运输、横向运输(主动运输),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含量多,生长快,生长旺盛的部位,吲哚乙酸(IAA),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问题探讨,讨论:,1、对于不同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吗?,2、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3.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是否相同?,(1)曲线AB段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芽生长的促进作用加强。,分析说明:,(2)B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表示_,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3)D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对茎生长无影响。,(4)C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芽的生长效应分别是。,对芽促进生长,对根抑制生长。,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比较,同一植株:(1)根芽茎(2)营养器官生殖器官(3)幼嫩细胞衰老细胞不同植株:(4)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2)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3)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作用特点: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二、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应用,顶端优势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重力性(向地性)茎的背重力性(背地性),解除顶端优势,顶端优势,顶端优势现象,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形成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对生长素浓度又比较敏感,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11,顶端优势原理的应用,树木修剪改善树型棉花摘心增加产量树木粗壮木材质量,12,重力,促进,慢,抑制,快,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生长,2,1,3,4,根:浓度21,茎:浓度43,,1处生长快,2处生长慢,向地生长,4处生长快,3处生长慢,背地生长,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生长,14,在单侧光线照射下,背光侧向光侧,背光侧细胞生长快,植物向光性,结果使茎朝向光源一侧弯曲,15,是,是,否,否,低:顶芽,促进高:侧芽,抑制,低:远地端,促进高:近地端,抑制,背光侧:多,促进强向光侧:少,促进弱,近地端:多,促进强远地端:少,促进弱,两重性:低促进高抑制,促进作用:多强少弱,例:1、若某幼苗已表示出向光性,测得其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上图中m,则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为2、若水平放置的幼苗表现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测得茎的近地侧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浓度3、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m,2m),小于m,A,B,C,D,m,2m,p,q,浓度,0,促进生长,抑制生长,大于q,三、生长素类似物及应用,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提取困难,且易分解,在生产上较少应用。,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生理作用与生长素类似,但不容易被降解,因此效果稳定,在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如-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等,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疏花疏果,(4)用作除草剂,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插枝的下端后栽插。,传粉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2、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无籽果实),如何培育无籽果实?,在没有接受花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使子房正常发育为果实,因为没有受精,果实内没有种子。,3、防止落花落果,农业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喷洒棉株,可以达到保蕾保铃的效果。,4、杂草的除草剂,如(2,4-D),适用于麦田、稻田,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用高浓度的除草剂能抑制双子叶植物(杂草)的生长。,2020/5/25,总结根、茎、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曲线解读据图可解读以下信息:,(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进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3)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促进效果,而且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根、茎、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曲线解读据图可解读以下信息:,(4)“高浓度”生长素是指分别大于A、B、C点对应的浓度,“低浓度”是指分别小于A、B、C点对应的浓度,高和低是相对而言。(5)不要将AA、BB、CC段理解为抑制阶段,这些阶段仍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逐渐降低。(6)A、B、C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1)乙图点浓度可表示甲图处生长素浓度,点表示处生长素浓度。处结构长不出来的原因是,解决的办法是此后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molL-1。,(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点浓度可表示侧生长素浓度;点表示侧生长素浓度。此时,植物茎将生长。,b或d,f,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处(侧芽),抑制生长,去除(顶芽),10-6,g或k,c,向右(向光)弯曲,(3)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侧浓度的是乙图中点浓度,表示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点浓度,因此根将生长。表示侧浓度的是点浓度,表示侧浓度的是点浓度,所以侧生长快,茎将生长。(4)能够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是molL-1,能够同时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浓度范围是molL-1。,e,a,向重力弯曲,g或k,c,向上(背重力)弯曲,10-1010-2,10-1010-8,1、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A顶芽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B顶芽里的营养物质积累过多C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积累在侧芽D侧芽里的生长素浓度不够2、顶端优势的现象表示植物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渗透作用,C,C,3、番茄细胞染色体数为24,用生长素处理番茄花蕾所得到的无籽番茄,其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为()、6、,4、剪去行道树悬铃木主干的顶芽,能更好地遮阴,其依据的原理是()A破坏顶芽B控制侧芽C破坏顶端优势D抑制生长,B,C,5.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我相信我能行,6.将四株长势相似具顶芽的健壮植株,分别进行下列处理,其中侧芽能发育成枝条的是A、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块琼脂小块B、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块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C、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含低浓度生长素的琼脂D、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琼脂,7.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A、高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C、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D、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2020/5/25,8.下列关于顶端优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顶芽生长衰弱,促进侧芽生长B除去顶芽,侧芽生长被抑制C顶芽优先生长时,侧芽生长受到抑制D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侧芽生长抑制,B,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摘除顶端,可解除顶端优势B.生长素在高浓度下,可作除草剂使用C.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末受精的番茄花蕾可获得无籽果实D.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作用越强,D,10.右图为白杨树的主干上端。A、B、C、D分别为其上生长的侧芽。请分析:,.这些侧芽发育成枝的顺序是(),.生长素主要由()处产生,以()的方式积累在侧芽处。,.如剪去顶芽,A将发育成枝条,原因是()。此时()芽处生长素浓度最高,()芽处生长素浓度最低。,.上述现象称为()它证明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特点是(),DCBA,顶芽,主动运输,破坏了顶端优势,B,A,顶端优势,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aBbCcDd,能力提升: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D,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探究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1)实验过程,预实验,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插条的情况、浸泡时间的长短、温度等,实验中这些变量应处于条件下。,NAA溶液的不同浓度,插条生根的数量(或根长度),相同且适宜,注意事项,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分别枝条,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浸泡法:把插条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个小时至一天。,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防止蒸发,改变浓度),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1.所选枝条:生长良好、粗细长短大致相同、带芽的数量和饱满程度相同,2.一般需剪去扦插枝条的一部分叶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3.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2)实验分析,由右图曲线可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在A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生长素浓度。,(09海南卷)(9分)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回答下列问题:(1)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甲组_;乙组_;丙组_;丁组_。(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3)比较乙组和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4)比较丙组和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_。,生长受抑制,生长,生长,生长受抑制,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的生长,琼脂块对侧芽生长没有影响,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生长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较多,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10年全国理综)(8分)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原因1是。原因2是,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侧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该浓度的生长素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从题干上来看,(1)幼茎段无叶无侧芽,暗示我们不会再有新的生长素产生;(2)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暗示我们只考虑低浓度的促进效应,不考虑高浓度的抑制效应;(3)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暗示我们不能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单纯归结为内外两侧的细胞吸水膨胀不同引起的。,五、植物生长调节剂1、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2、优点:易合成,不易被分解,效果持久稳定。,3、应用实例(1)用乙烯利催熟凤梨。(2)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使其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3)使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莴苣可打破休眠,促进萌发;在采收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喷施芹菜、苋菜、菠菜等可促进营养生长,增加产量。,(4)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喷施黄瓜、南瓜可促进雌花分化。,四、五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