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第八章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知行合一的生命教学投...【免费3天-ppt】_第1页
生命教育第八章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知行合一的生命教学投...【免费3天-ppt】_第2页
生命教育第八章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知行合一的生命教学投...【免费3天-ppt】_第3页
生命教育第八章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知行合一的生命教学投...【免费3天-ppt】_第4页
生命教育第八章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知行合一的生命教学投...【免费3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教育第八章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知行合一的生命教學投影片,作者:林桂鳳智業出版社出版,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知行合一的生命,目,錄,人格的意義,人格的意義,人格是由英文Personality翻譯過來的,它是由拉丁文Persona一詞引申出來。Persona是古希臘演員演戲時所戴的面具,演員演戲時,它的角色就如面具上所畫的個性一樣。格字的意思是指事物的情況和水準,例如體格是指一個人身體情況; 品格是指一個人品德方面的情況; 人格表示一個人整體的情況。過去一直將人格視為一個人的品德,本章中的人格並不是傳統說的品德,而是指整體的人。,人格統整的內涵與立論,弗洛依德,弗洛依德認為一個真正為母親所愛的人,在其一生中會有勝利者的感覺,這種成功的信心常能導致他真正的成功。在人格發展理論中,提到戀母情結,認為男孩子雖有戀母情結,但是父親比自己優勢,轉而向父親認同。將人格的架構以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闡述它的作用。,現實(視情況而定),本我(生物需求),自我(協調者),超我(社會控制),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關係,(一)本我是人格中最先存在的一個體系。包含所謂生之本能與死之本能,兩者分別以性和攻擊為代表。是一種每個人內心的主觀感覺,趨勒避苦的心態。(二)自我是人格結構中有組織、有理性、採現實取向的部分。是人格中負責執行工作的部分,它用現實性的思考控制本我的行為。協調本我與超我間的衝突。(三)超我是依據道德原則,代表傳統價值和道德觀念。 (1)良心作用:表現不適當時,心裡會有罪惡感。 (2)理想作用:當表現良好行為,獎勵或報酬增強這些行為。經常比實際行為標準高。,口誤與潛意識,國內舉辦籃球賽時,菲律賓隊球員與我國球員比賽前,雙方選手相互握手問好,其中一位菲律賓選手John握著我方選手時說:Nice to beat you!John一直感到不好意思,因為他原本是想說:Nice to meet you!John一直感到不好意思,因為原本要說真高興見到你,竟然說成擊敗你。 你可不要小看這個口誤,因為弗洛依德認為口誤是一種潛意識的表現,按照他的看法,會認為John有強烈的攻擊欲望。,榮格,認為人格統整之路是將意識和潛意識融合統整。將所有想像透過圖畫的方式呈現,經過自我探索,使身心平衡,這種圖畫稱為曼陀羅。認為人的心理功能有四項:思考:屬於心智功能,作用在了解事物及概念間關 係,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感覺:包含視、聽、嗅、觸、味等五種感覺,透過感覺接受器了解外界的刺激。感受:某一件事物讓個人產生正面或負面情感,如愉快、憤怒、寂寞、傷心等。直觀:與靈感相似,個人不知所以然獲得一些想法或印象,非導因於感官所接受的刺激。,羅吉斯,與我國孟子相似,認為人性本善。認為人類共同傾向是謀求自我的充分發展,所以在他的理論中自我是最重要的概念。自我觀念在羅吉斯人格理論中,和人格統整有直接關係,自我觀念良好的人,人格統整的發展將比較順利。自我觀念是人格的核心,而充分發展是一個人生長與發展的目標,所以正面的自我觀念和對未來有目標,就是一個人格統整的表現。,羅吉斯理論重要概念,(一)自我觀念的形成幼兒時期每個人對自己的行為所知有限,所以別人的態度就像一面鏡子反應他們行為的優與劣。父母親怎樣和孩子說話以及用何種教養態度教育小孩,對兒童日後自我觀念形成,有重要的影響。(二)兒童需要父母親正面的關愛所謂正面的關愛指的是溫暖的愛和關心、接納、重視和同情等。父母親怎樣表達自己對這個孩子的關懷,以及正確地鼓勵他的孩子,除影響孩子自我觀念,同時也建立孩子的價值觀。,相關連結:1.預告-他不笨!他是我爸爸,弗洛姆,認為人類和自然分開,也和其他人分離,因而產生孤獨和疏離的感覺。認為人格統整的方法是解決這些生活上的衝突,這些衝突的局面以六項生活中的需求滿足為基礎,分別為:關係的需求;超越的需求;歸屬的需求;自我定位的需求;參考架構的需求;刺激和被刺激的需求。,弗洛姆理論的六項需求,(一)關係的需求人需要和他人建立相互照顧、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的關係。人格統整過程中,和他人建立良好關係是不可或缺的一項要素。(二)超越的需求人類希望自己不只是有生命而已,更希望能提升自己,成為具有創造性、有愛的生命體。企業為員工舉辦潛能開發課程,所費不貲,但許多人仍然趨之若鶩,可見具有超越自我需求的人很多。,弗洛姆理論的六項需求(續),(三)歸屬的需求在世界上都希望自己是屬於這個世界的一部分,能夠受到團體的接受。認同自己所處的團體,並對團體有向心力和歸屬感,可以使自己各方面更上一層樓,也是人格統整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四)自我定位的需求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追求流行,崇拜偶像之際,別忘最美麗的人就是保持自己個性的人,發展自己獨一無二的氣質,做真正的你。,弗洛姆理論的六項需求(續),(五)參考架構的需求參考架構是指為人處事時遵循的標準。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比較穩定的參考架構,作為了解事物的依據,才能做到如何選擇與取捨。如台灣實施一夫一妻制;但是雲南的摩梭族實施走婚制,沒正式結婚制度,孩子從母姓,硬將這種制度套用在台灣社會,勢必造成社會的動盪與人心的不安。(六)刺激和被刺激的需求弗洛姆在1973年提出這個需求的重要性,一個人需要朝向一個生活目標的刺激與被刺激,以努力的發展自己。,馬斯洛,認為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是善良的,如果有不良的行為,那是因為有不良的環境。一生抱持人道主義的關懷,青年時期,勵志證明人類能超越戰爭、偏見、仇恨等,至更完善、高超的境界。晚年潛心研究何種健全的社會心理,才能引導人類邁向更完美的社會。認為互助合作是人類進化的基本動力馬斯洛將人類的需求排列為五個層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愛與隸屬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續),每當較低層次的需求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時,較高一層次的需求才能產生。,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續),(一)生理的需求維持身體基本運作的需求,這些需求是一個人受到強烈驅力的影響,如飢餓、口渴、痛苦等。生理需求優於其他的需求,凡是被我們感覺到的需求被滿足後,就會產生愉快的感覺。但是基本需求如果變成生活重心,或極度擴張這方面需求時,就不是件值得鼓勵的事。(二)安全的需求人無法預知未來將發生的事情,如南亞大海嘯。安不安全是一種主觀的感覺,安全感建立在一個人對環境的解釋上。對於安全,我們唯一能做就是防範未然的策略。,1.影片-南亞海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續),(三)愛與歸屬的需求馬斯洛相信人是社會的動物。健康的人與他人會有數種不同層次的交往關係。為人接受是一個人滿足較高層次需求的先決條件。(四)尊重的需求分成自我尊重和他人對自己的尊重。自我尊重:包括勝任、自信和個人力量等需求。一個人需要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能達成人生種種任務和挑戰。他人對自己的尊重:包括承認、接納、地位、名譽。個人需要他人的欣賞,當個人的能力和成就被人承認且重視時,才會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續),(五)自我實現的需求就是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換言之,就是達到這個人潛能的巔峰。羅家倫先生在新人生觀一書中說:我常說整個人生的目的,就是求自我實現,也就是在不排斥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原則下,充分發展自己、充實自己,以求達到盡善盡美、篤實光輝的境地。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自我實現,都可以把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做到盡善盡美並且發揮潛能實現自我。後來將知識與理解需求和審美的需求兩者,放在自尊的需求之上,認為人類如果能滿足這兩種需求,人生更富情趣。,馬斯洛著作-人生的極致,列舉個體在日常生活中實現自我的方法,發現自己的興趣,並且全心投入。努力追尋高峰經驗。選擇成長的決定並且能夠開放自我去接觸新的與具有挑戰性的經驗。了解自己、探索自己、知道自己。忠於自己內在的感受,傾聽內在的聲音,做出較佳的人生抉擇。盡己所能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得盡善盡美。充分的訓練,以期達到更高的水準。察覺並且去除對自我成長有所阻礙的自我防衛方式。,相關連結:1.預告-孟漢娜,靈性發展的意義,心理學大師馬斯洛在1969年發表Theory Z,你我的心靈最終界定我們之間的不同; 我們的靈性賦予了生活經驗意義和方向; 我們的靈性決定了我們對自我的認同; 我們的靈性刻畫了命運的曲線。我們由身體、心智和靈性的組成,卻獨由靈性注入生命的活力,給予生命亮光抑或黑暗死亡勾結。存在主義者總是問:我是誰?我們用靈性角度可以完整地回答這個問題。 布萊恩桑尼(1998),靈性之定義,心理學大師馬斯洛在1969年發表Theory Z,在韋伯大辭典中定義:它是精神層面,非物質層面;無形的;心靈的,適用於心靈的道德感或狀態,和外在的行為不同。靈性屬於心靈層面的感受,具有促使一個人成長的力量,而這種靈性的滋養或提升,通常是透過和他人良善的關係中獲得的。,靈性的發展,心理學大師馬斯洛在1969年發表Theory Z,需要透過靈修的過程。靈修是宗教用詞,維基百科定義為:靈性的修練。以基督教為例。狹義來說,為個人透過不同活動深化屬靈超性的生命,從中加深上帝與人之間的關係。廣義來說,是基督徒的生活,信徒於生活中融入聖經的教導及對天主的體驗,以深化天人之間的關係。天主教稱之為神修。靈修的活動包含閱讀聖經、默想聖經、祈禱、禁食、唱聖詩等。,靈性的發展(續),心理學大師馬斯洛在1969年發表Theory Z,我們的活力和生命力來自於靈性能量園地,它是建立我們價值觀、信仰、態度的來源,主導我們選擇和行為表現的個人風格。靈性能量園地受到一個人過去是否得到愛的滋潤而來,在心理學依附經驗的研究中,發現動物在愛的環境中成長,未來的身心發展都比較健康。正面靈性經驗促使一個人變的有活力和生命力,例如能夠接納與肯定自己或他人的人,就是一個自信而且尊重別人的人,在學校中人際關係一定相當好,進入社會工作和別人也能保持和諧關係。具有愛、關懷與憐憫、慈悲、寬容和良善靈性特質的人,通常是宗教家,例如佛教的證嚴法師為全世界許多地區的人提供教育設施,佈施關懷與愛至世界各角落。,靈性的發展(續),心理學大師馬斯洛在1969年發表Theory Z,正面的靈性經驗表現方式,德雷莎修女是一位兼具慈悲與愛靈性特質的人,她出生於1910年的巴爾幹半島,西元1929年他到印度的一所女中教書,36歲那一年他因目睹街頭的窮人、流浪漢以及垃圾桶中的棄嬰,決定一輩子奉獻給窮人中的窮人,照顧社會最邊緣被放棄的賤民階級。二次大戰之後,第三世界充滿貧窮,人口過剩、醫藥衛生落後,但是她卻不曾放棄,她以愛傳達她對人類的服務。她說: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她還說:今天的世界所飢渴的,不僅是麵包而已,而且還要對愛飢渴,人們飢渴著被需要,以及被愛。所以冷漠是人與人之間最遠的距離。,生,命,百,寶,箱,同學們聽完德雷莎修女的故事之後,請你蒐集一個感人的小故事。,德雷莎修女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靈性發展的內涵與實踐,法鼓山 聖嚴法師,2009年2月法鼓山 聖嚴法師圓寂。生前遺言交代不發訃聞、不築墓、不立碑,不撿舍利子,以火化方式將骨灰灑葬於法鼓山生命園區,遺言最後並加附偈語: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生命的過程十分短暫,哪會有喜怒哀樂的時間,如果能映照無我的生命本質,所有生命當中的執著就可以安然得放下。人本是塵土,死後也該歸於塵土。 聖嚴法師生前強調道心第一、健康第二、學問第三,多年來弘法遍及海內外,佛法相關著作無數,一生致力於推廣佛法心靈環保、自殺防治,提倡心六輪運動,期盼以佛法創造人間淨土。 佛法這麼好,但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因為這樣的信念,聖嚴法師於1989年創辦法鼓山,晚年更致力於推動社立法鼓大學。,聖嚴法師 1 2 3 4 5 6 7 8,法鼓山 聖嚴法師,聖嚴法師曾因左腎惡性腫瘤將左腎摘除,三年前他的右腎功能嚴重惡化並引發貧血,一度住院治療,此後固定每週洗腎三次。醫生曾建議進行腎臟移植,但聖嚴沒有接受,因為他認為自己來日無多,換腎等於是浪費,非常不慈悲。寶貴的腎臟如果用在年輕人身上,可發揮的時間較長。長期為聖嚴洗腎的一位醫護人員表示,拔除洗腎導管相當疼痛,還可能出血,但聖嚴卻毫無懼色、態度始終親切和藹(自由時報電子報2009年2月4日) 一個常受情緒影響的人,是無法清楚面對自己的。學習禪法的人,首先要知慚愧、知懺悔。一般人不可能都沒有錯誤,所以要常常自我檢討。知慚愧就是要檢討自己,知懺悔就是承認自己的錯誤,從檢討自己、承認錯誤中重新出發。知錯能改,就能隨時隨地面對自己。,法鼓山 聖嚴法師,只要對周遭環境細心些,自己的優缺點可以從親友、群眾的反應中得知。面對別人的指責,要謙虛、廣納眾議。如果覺得自己很聰明、優秀,表現高人一等,這種傲慢的人是看不清自己的。謙虛的人才能認識自己,也才能聽到許多人給的忠言。也許有人會說: 別人提出的建議,並不一定全都是對的。無論對或錯,一樣要用心去聽,並感謝提出意見的人。 能認清自己,首先要瞭解自己的缺點,其次要改正自己缺點,接著是不斷謙虛學習。當我們一步步改正自己,智慧也會隨之增長;此時要更謙虛。有些大人物做決策時會請教很多人,一旦得到共同結論,就照著做。有智慧的領導者,不會說這是自己的成就,而是心存感恩,感謝大家的努力;執行時不幸發生錯誤,別人也會諒解。自己缺點,自己應該要弄清楚。可從做事、做人、與人互動中去發現,唯有勇於面對自己,才能認清自己。 (參考網址:法鼓山全球資訊網),讓自己的靈性持續提昇的方法,心理學大師馬斯洛在1969年發表Theory Z,柏拉圖說:音樂是精神上的法律,他賜給心靈一雙翅膀,它賦予宇宙生命,它給人翱翔於想像世界,它賞賜憂鬱魔力,它加添生命力給每一項事物。享受音樂是提升靈性最簡單的方法之一。音樂是可以陪伴人的一生,同時可以滋養與豐富我們的心靈。,聆聽讓你心靈喜悅的音樂,相關連結:1.影片-貝多芬之夜音樂會2.影片-蕭邦練習曲3.影片-民歌30,讓自己的靈性持續提昇的方法(續),心理學大師馬斯洛在1969年發表Theory Z,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即是求知的方法。任何事情發生時,都要從理智的角度掌握它,並且保持心靈的開放,多多參考別人的說法不妄下結論。莎士比亞說:愚者總以為自己聰明,智者卻知道自己愚昧。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會時時警惕自己不足之處,並且保持前進的動力;相反地,志得意滿的人往往無視於他人的存在。保持求知的態度和開放的心靈,可以藉以提升自己理性的態度。,保持理性的態度,做自己心靈的主人,謠言止於智者,有一次有人問蘇格拉底道:蘇格拉底先生,你可曾聽說且慢,朋友!這位哲人立即打斷了他的話,你是否確知你將要告訴我的話全部都是真的?那倒不,我只是聽人家說的!原來如此,那你就不必講給我聽了,除非;那是一件好事。請問你講的那件事是不是好事呢?恰恰相反!哦,那麼也許我有知道的必要。這樣也好防止貽害他人。那倒也不是那麼,好啦!蘇格拉底最後說道: 讓我們把這件事忘卻 吧!人生中有那麼多有價值的事情;我們沒功夫去理會這既不 真、又不好、而且又沒必要知道的事情了。,讓自己的靈性持續提昇的方法(續),心理學大師馬斯洛在1969年發表Theory Z,亞里斯多德說:美德是幸福人生的必要條件。有道德不一定幸福;沒有道德一定不幸福。因為在人類的社會中,有一些規則是大家必須遵守的,大多數的人都遵守這種規則之後,才能享受最大的幸福感。容忍別人和你的差異,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和他人相處的時候講道理,才能享受人和人之間和諧的關係,生活上也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因此得到幸福的感覺。,容忍別人與你的差異,培養美德和講道理,相關連結:1.影片-艾蜜莉的異想世界,讓自己的靈性持續提昇的方法(續),心理學大師馬斯洛在1969年發表Theory Z,德國哲學家亞士培編輯一本書,書名為歷史的巨人: 四大聖哲,這四位分別為蘇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穌,雖然他們早已過世,但他們的思想觀念時時刻刻影響我們,坦然面對命運。所謂擇善固執就是堅持做對的事情。但是如何做到擇善呢?(一)思考自己內心的想法感受是否出自於良善的心態。(二)考慮對方希望你是如何對待他。(三)將社會規範作為決定時的基礎。,做對的事情,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相關連結:1.影片-耶穌受難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讓自己的靈性持續提昇的方法(續),心理學大師馬斯洛在1969年發表Theory Z,有目的的生活可以豐富我們的心靈。但是達到這個目的之前,同學們要先保持良好的體能狀態。如果可以利用假日去服務別人,當志工服務弱勢的群體,可以讓我們的生活陷得更有意義。目前許多高中都實施志工服務時數的制度,但是做完這些工作之後,讓我們心情開朗無比,因為對這個社會盡一份心力。,有目地的生活:健康的身體與快樂的心靈,生,命,體,8-1,驗,志願服務換你做做看,活,動,社會上有許多需要我們幫助的人或場所,想想看如果你有4小時,哪些人或地方需要你服務他們!,生,命,體,8-1,驗,志願服務換你做做看,活,動,請分享你曾經做過志願服務的經驗與心得?(貼上照片,可以加分喔!),請黏貼照片,你不一定要生氣蘇格拉底的故事,蘇格拉底是古時候希臘一位很有學問的人,因為他的意見跟當時的人意見不一樣,所以有很多人不喜歡他。 有一天,他正和他的老朋友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